自今年年初以來,我區豬肉價格上漲幅度較大,同時影響其它禽畜類產品價格的上漲。自治區政府高度重視豬肉價格問題,按照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的重要指示及國務院辦公廳5月29日和7月30日發出的《關于抓好生豬生產和豬肉市場供應保持市場穩定的通知》、《關于促進生豬市場發展穩定供應的意見》以及國務院召開全國“菜籃子”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時回良玉副總理重要講話和國務院《關于切實落實政策保證市場供應維護副食品價格穩定的緊急通知》精神,8月17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發出了《關于促進生豬生產發展穩定市場供應的實施意見》,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一系列促進生豬生產發展、保證市場供應的精神,對于安定人民生活、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一、豬肉價格上漲的原因
據內蒙古自治區價格監測中心監測,今年1-7月份,我區豬肉市場零售價格每市斤比上年同期分別上漲了18.05%、1.09%、25.49%、36.85%、63.00%、96.27%、106.11%,其中5、6、7月份上漲幅度較大。5月份豬肉零售價格每市斤7.27元、6月份8.42元、7月份9.79元,7月份價格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多,同期牛肉、羊肉、禽蛋價格也隨之上漲了26.08%、28.59%、40.59%,每市斤分別達到10.25元、11.83元、3.36元。
這次豬肉價格上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養殖成本增加、生豬價格周期性波動影響等原因造成的。
(一)飼料價格上漲養豬成本增加
從國際市場看,全球的糧食連續兩年減產。去年全球谷物產量近20億噸,比2005年減產了3300萬噸。國際石油的價格長期居高不下,部分國家用玉米生產乙醇,因此造成了全球的玉米供給緊張。今年8月份,全球的期貨價格玉米比上年同期上漲了44%,小麥的價格上漲了73%,大豆價格上漲了52%?,F貨價格玉米漲了32%,小麥漲了68%,大豆的價格上漲了40%。國際市場糧價的上漲帶動了國內市場糧價的上漲。我區混等玉米收購價格每公斤1-7月份平均比去年同期上漲18.64%,出欄一頭肥豬,僅飼料成本就比去年同期增加40-50元。
(二)去年生豬的價格過低、母豬的存欄減少
生豬市場帶有周期性波動的特點,2006年生豬市場價格持續低迷,5月份生豬價格跌入最低谷,養豬業處于虧損狀態。我區最低價格豬肉每市斤3.24元。由于養豬虧損,生豬飼養的比較效益下降,影響了農民的養豬積極性、養殖戶大量宰殺母豬。今年6月底我區生豬存欄為1074萬口,同比增長了2.6%,但增幅同期減少了5.58個百分點。
(三)藍耳病疫情的影響
去年夏季以來發生在南方地區的豬藍耳病疫情,造成了母豬流產和仔豬大量死亡。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去年年底全國母豬的存欄減少了3.6%,今年6月底與上年同期相比,母豬的存欄又減少了7%。這就造成了生豬出欄數量的減少,市場生豬供給量的減少。
(四)促進生豬生產方式轉變的短期影響
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推進,使養豬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散養戶下降規?;B殖增加,在生豬生產逐漸由散養戶退養到大規模專業化養殖戶增加的變化中,生產開始至繁殖飼養周期約需一年半的時間,因此在生豬生產方式轉變的過程中,對生豬生產產生了一些短期的影響。
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豬肉價格上漲,對于養殖戶是好事,但這種好事卻往往是持續不漲的先兆,每次農產品價格大漲之后,都可能預示著一次價格的大跌。從這些事件中,我們看到了農產品價格的不穩定性,給老百姓生活帶來的波動性。自治區政府為進一步加強我區生豬生產,穩定市場供應,防止生豬生產大起大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加快落實能繁母豬補貼資金和保險制度
國家要求的每頭能繁母豬補助50元,其中地方負擔40%的資金由自治區財政落實,并按國家統一要求的期限將補助資金直接支付到了養殖戶。8月6日自治區政府印發了《自治區能繁母豬保險保費補貼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按國家制定的中央、地方和養豬戶承擔保費比例5:3:2的標準,將我區能繁母豬保費補貼標準、承擔保險業務的公司保險條款和費率,開展能繁母豬保險業務。
(二)加強生豬品種改善工作和國家專項扶持資金
自治區已向國家申請原種豬場、擴繁場和規模化養殖場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按國家出臺的標準向國家爭取生豬調出大縣(農場)獎勵資金,落實的獎勵資金專項扶持我區生豬生產改善條件,加強防疫服務、貸款風險和保費的補助等,對生豬規?;瘓龊痛髴艚⑿庞脫V贫?,解決養豬“貸款難”問題。自治區財政從年度基本建設計劃中安排專項投資支持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的建設,引導養殖戶建立規模化養殖小區,降低養殖成本,提高生豬生產能力。
(三)加強疫病防控,健全強制免疫制度
一是抓好免費強制免疫工作。二是對豬藍耳病、豬口蹄疫因防疫需要撲殺的生豬,按每頭600元標準補助,實行國家補助80%,飼養戶承擔20%的政策。三是做好重點地區免疫工作,加強養殖場綜合防控工作。四是加強檢疫監管。五是加強疫情監測和報告。六是強化督查和突發疫情應急準備工作。
(四)搞好市場流通,保障供給穩定
增加牛羊肉、禽肉和禽蛋生產,加強產銷銜接,健全應急調運機制。要吸引和鼓勵多種經濟成分采取多種渠道投入建設批發市場、配送中心和專賣店。支持龍頭企業在消費地區建立綠色食品專賣店、專區、專柜。按照中央財政統一部署,對中央發放的給城市低保人員補貼,由自治區財政制定實施方案統籌安排使用。自治區決定對大中專院校學生每人每天1.5元標準實行豬肉等副食品臨時價格補貼。落實中央財政安排的豬肉儲備資金使用方案,建立和完善豬肉儲備體系建設,區內大中城市的豬肉儲備要達到當地居民一周的消費量,保證重要節假日市場供應不脫銷、不斷檔。
(五)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
自治區發改部門組織開展豬肉等副食品市場價格專項檢查,從嚴查處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哄抬價格等違法行為。統計和物價部門要加強價格預測預警,要進一步加強對生豬等副食品的成本調查和價格監測統計工作。商務部門對糧食、食用植物油、肉禽蛋奶等市場供應、銷售數量、商業庫存和價格走勢要進行經常性分析,及時提出調控建議。工商、食品監管、衛生等部門全面強化“菜籃子”產品質量安全、食品衛生監管,加強市場準入管理和監管巡查密度,開展集中專項執法檢查,嚴防不合格農畜產品進入市場,嚴厲查處非法經營、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等行為。廣播電視等部門應把“菜籃子”工作的宣傳納入重點宣傳內容,堅持正面宣傳為主,確保導向正確。
(六)加強對“菜籃子”工作的領導
自治區政府繼續實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各級政府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清醒地認識到發展高效現代“菜籃子”生產的重大意義,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切實負起發展“菜籃子”生產、穩定市場供應的責任。各級政府通過政策引導、財政補貼、信息服務、法律保障等手段,調節生產、流通和消費,穩定市場和價格。因地制宜、合理規劃,加強宏觀調控,制定對“菜籃子”生產的扶持措施,努力把“菜籃子”工作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三、生豬生產及價格走勢預期
鼓勵飼養母豬、建立生豬防疫體系、鼓勵標準化規模飼養、鼓勵飼養良種豬,這些措施都會調動農民養豬的積極性。
(一)生產形勢
2006年我區豬肉產量95萬噸、約占全國產量的1.8%。由于現在豬肉價格比較高,生豬的收購價格與玉米的比價已經到了8.09:1(按生豬出場價50公斤607元、玉米收購價50公斤75元),專家認為5.5:1,是一個相對比較合理的比價關系,8.09:1的比價,大大高于正常時期的比價,對于調動農民養豬積極性是非常有利的。我區2007年6月底母豬存欄94萬頭,按年平均增長10%,每頭母豬年產仔18頭計算,年底將增加豬生產能力160萬頭。我國是生豬生產大國,2006年豬肉的產量是5200萬噸,大概要占到全球豬肉產量的53%,今年1-7月份出口豬肉9.5萬噸,進口豬肉3萬噸,區內貨源供應充足。
(二)消費與供應形勢
隨著穩定生豬生產政策的進一步落實,仔豬補欄加快,存欄量增加,另外禽蛋、牛羊肉和牛奶、豬肉的消費可相互替代。盡管今年以來豬肉價格上漲消費量有所下降,但牛羊肉、家禽、鮮蛋的生產數量都是增加的。特別是牛奶的產量增加,所以整個副食品的供應是充足的。
(三)市場價格走勢
牛羊肉、家禽、鮮蛋的消費數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豬肉價格大幅度上漲,短期內波動難免,長期看大幅度上漲的可能性不大。自7月份以來豬肉市場零售價格基本保持在5月份的水平?,F在市場上的仔豬價格,每市斤已經高達15元,一個月出欄的仔豬能賣到300元一只。市場上能夠提供仔豬的數量,是決定短期內生豬供給的關鍵。如果現在仔豬價格上漲,調動了農民養豬的積極性,農民就開始飼養母豬,把現在的仔豬當作母豬來飼養。仔豬長成母豬,然后產出仔豬,育肥豬投放到市場,完成一個生產周期需要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到2008年二季度以后生豬供給有望實現根本性好轉。
(四)政府措施得力調控及時
政府出臺政策全面落實能繁母豬補貼、保險資金補貼,扶持生豬品種改良和規?;B殖場建設、安排低收入群體生活補助,從生產、消費環節緩解矛盾,政府埋單百姓受益。這次豬肉價格上漲的直接獲益者是養殖戶,其次是經銷商,生豬收購價格和豬肉零售價格上漲的幅度基本上是同步的。7月份自治區價格監測中心監測,全區10個盟市城市的中等生豬收購價每市斤平均7.64元,同期上漲了101.3%,豬肉市場零售價格每市斤平均9.79元,同期上漲了106.1%,零售價的漲幅高于收購價的漲幅近5個百分點。
自治區從2007年8月份開始對全區73.6萬名城鎮低保人員每月發放不低于15元的副食品補貼,對全區28.8萬名大中專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每人每月補助7元,補助期限2個月,緩解低收入群體生活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