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至今10多年的時間里,我國生豬市場價格只有在1999-2003年間是平穩中度過的,其余時間都在劇烈波動。今年的豬肉價格上漲更是牽動著上至總理下至黎民百姓的心。為平抑豬肉價格上漲,專家們出謀劃策,政府“有形之手”頻繁出擊,采取了一系列調控措施,其中一項就是推行生豬政策性保險。
推行生豬保險,是有利于農民的好事,可以增加生豬供給,穩定市場預期,抑制豬肉價格過快上漲??墒?,從長遠看,僅靠生豬保險來穩定生豬價格是不夠的。因為生豬保險作為一種農業保險,是為生豬養殖戶在從事生豬養殖過程中,對遭受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提供保障的一種保險。
引起這一輪豬肉價格大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長期以來豬肉價格偏低,國內養豬產業出現萎縮。有關調查顯示,2005年底,離北京較近的河北省許多地區生豬收購價跌到了每市斤2.5元,與2004年同期生豬價格5元相比,下跌了50%;四川是生豬主產區,2005年底,資陽地區生豬價格在每市斤2.7元左右,與2004年同期相比,每市斤低了1.2元。到2006年6月下旬,全國重點生豬養殖企業生豬存欄量比2005年同期下降13.6%。兩年前的豬肉價格大跌,迫使養殖戶減少生豬存欄量,生豬供給減少是導致本輪豬肉價格上漲的最主要原因。今年養豬成本提高,藍耳病等發生率增加,使肉類供需缺口加大,對豬肉價格上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由此可見,這一輪豬肉價格上漲,受損的是豬肉消費者,生豬養殖戶是最大的受益者。豬肉價格上漲,養殖戶覺得養豬有利可圖,即便政府不推行生豬保險,養殖戶也會增加生豬存欄量。隨著生豬存欄量增加,豬肉供給也會不斷增加,假如豬肉供給超過了老百姓的消費能力,豬肉價格就會下跌。如果豬肉價格下跌到養殖戶覺得無利可圖的地步,即便國家全面推行生豬保險,養殖戶也會減少生豬存欄量。
2007年8月1日,保監會出臺了《關于建立生豬保險體系促進生豬生產發展緊急通知》,通知規定“能繁母豬保險的保險金額定為每頭1000元,保費為每頭60元。其中,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負擔48元,保戶自負12元?!薄澳芊蹦肛i保險的保險責任應包括洪水、臺風、暴雨、雷擊等自然災害,藍耳病、豬瘟、豬鏈球菌、口蹄疫等重大病害及泥石流、山體滑坡、火災、建筑物倒塌等意外事故?!边@就是說,保險公司保的都是能繁母豬的自然風險和意外傷害,保的是成本,對母豬的市場風險沒有多少作用。假如養殖戶養豬過多,豬肉價格大跌,母豬不值錢了,但是只要這只豬健健康康的,保險公司一點責任都沒有。當這只母豬的價格跌到1012元以下的時候,對養殖戶來說,這只母豬活著還不如得藍耳病死了,保險公司就得賠償養殖戶1000元,養殖戶還省得飼養。
那么,我們應該怎樣更有效地穩定豬肉市場價格呢?筆者認為,除了此前采取的推行生豬保險等調控措施外,還應開放生豬期貨品種,因為市場經濟條件下,期貨是轉移農業生產市場風險的不二之選。假設有生豬期貨,當生豬市場處于低谷虧損時,購買生豬的合約看多利好,讓養殖戶看到養豬的希望,不至于大規模淘汰宰殺母豬,在進入盈利期時,即便生豬價格高也無豬可賣。當前,我國已經具備了發展生豬期貨的條件。首先,我國生豬短期價格波動比較頻繁,一般在-15%~+15%之間,高時達到45%甚至更高;我國豬肉市場的競爭比較充分,壟斷程度低,除非出現價格異常波動,政府一般不會干預豬肉價格;我國生豬現貨市場規模特別大,產量居世界第一,出口貿易居世界第三,是農民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現貨基礎比較好;生豬產業鏈條比較長,附加值比較高,雙匯、金鑼等大型屠宰加工企業都是響當當的名牌,有可能成為生豬期貨的市場主體,市場潛力巨大。另外,美國為了穩定生豬生產、保護生產者利益,在1966年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上市了生豬期貨,開發了瘦肉豬、冷凍豬腩等品種,他們的一些做法值得我們借鑒。我國也曾試點過凍白條肉、凍內銷分割肉期貨,這為我國開發生豬期貨積累了經驗。
發展生豬期貨的好處很多,一是可以通過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機制和套期保值可鎖定遠期價格,引導和調節生豬現貨市場的運行;二是可以增強生豬養殖戶的市場意識,使廣大養殖戶及時了解生豬的未來價格走勢,并根據市場信息進行生產和銷售決策,減少生豬養殖的盲目性;三是可以優化生豬的品種結構,體現優質優價,推動我國生豬養殖業規?;?、標準化和統一市場的形成;四是可以為政府調節生豬市場提供一個比較有效的價格信號,提高了宏觀調控的效果。
當然,考慮到我國生豬的養殖還比較分散,規模養殖占比較低,所以有必要出臺一些優惠措施,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逐步引導生豬養殖戶走上新的合作和聯合,建立起能夠真正代表生豬養殖戶利益的中介組織,提高生豬產業的組織化程度,引導和帶動農民參與生豬期貨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