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天高氣爽,碩果飄香,千里草原沉浸在歡度國慶佳節的喜悅之中。全區郵政干部職工也欣喜地迎來了自己的節日——第38屆世界郵政日,在此,我謹代表內蒙古自治區郵政公司,向全區郵政干部職工致以節日的問候!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郵政事業的各級黨委、政府、社會各界和廣大郵政客戶表示衷心的感謝!
今年世界郵政日的宣傳主題是:世界郵政網,網絡連天下。這一主題表明,郵政無處不在,郵政網絡在為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提供著重要的服務。這是郵政獨立運營以來迎來的第九個自己的節日。在這九年里,在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和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改革力度不斷加大、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發展任務日益繁重的情況下,內蒙古郵政人走過了創業、突圍、發展、壯大的歷程,鑄就了自強不息、艱苦奮斗、堅忍不拔、創新求變的優良企業精神,譜寫了繼承與創新并進、光榮與夢想交織的華美樂章。截至2006年底,全區郵政業務收入完成9.54億元,全年增收5370萬,同比增長6.89%;2007年上半年,郵政業務收入完成5.2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48%,完成預算目標的52.43%,收入完成預算進度明顯高于分營以來歷年完成進度。收支差額完成7500萬元,完成年度預算目標的35%。企業效益連年上臺階,減虧數額逐年加大,干部職工隊伍穩定,人心凝聚,士氣高漲。全區郵政步入了一個發展快、進步大、成績顯著的時期,出現了又快又好的發展勢頭。
內蒙古郵政自1998年獨立運行以來,歷經風雨,備受考驗,在巨額虧損的壓力、普遍服務的重任、政策環境的變化以及市場競爭的加劇等諸多困難和不利因素面前,全區廣大郵政干部職工不觀望、不遲疑、不抱怨,以“知苦不言苦、知難不畏難”的奉獻精神,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百折不撓的開拓精神,艱苦奮斗的拼搏精神,不爭不辯的務實精神,開創出內蒙古郵政一個又一個的嶄新局面。時至今日,全區郵政的網絡規模、技術層次和服務水平都發生了質的飛躍,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實物運輸暢行無阻。全區1748處郵政局所遍布城鄉,1900輛運輸汽車、擁有多套現代化設備的7個郵件處理中心大大提高了郵政生產能力和作業水平,6.4萬公里郵路和10.7萬公里投遞線路輻射千里草原的各個角落,基本上形成了一個以汽車、火車為主、自辦與委辦相結合的深入千家萬戶、通達五洲四海的初具現代化規模的實物傳遞網,基本適應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日益廣泛的物品傳遞需求。
資金流通安全方便。郵政金融網的科技含量不斷提高,業務功能不斷拓展,不僅可以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傳統的儲蓄、匯兌服務,而且遍布城鄉的郵政儲蓄網點還可以向社會各界、企事業單位提供代收、代付、代繳各種公益及服務性收費和其他代辦業務,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人民群眾中間架起一座資金流通的金橋。
信息傳遞迅速準確。近幾年,我區郵政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用戶為中心,以效益為目標”的業務發展方針,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業務創新,不斷推出各種適應市場需要的新業務。信函作為郵政固有的傳統業務,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其實質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商函、賬單、中郵專送等眾多新型郵遞類業務正呈方興未艾之勢,在服務地方經濟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經過精心培育和發展,到目前為止,內蒙古郵政已初步形成了在郵務類、速遞物流類、金融類三大類業務體系下,包括函件、包件、匯兌、集郵、報刊發行、報刊零售、廣告、代辦、速遞、物流、儲蓄、保險代理等10多項業務為主要內容的業務發展格局,為全區黨政部門、社會、企業、居民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綜合性服務,使郵政日益緊密地融入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和地方經濟建設,為促進自治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發展是第一要務,創新是企業之魂,面對分營時傳統業務嚴重萎縮,新業務競爭激烈,郵政創新能力不足的實際,內蒙古郵政走出“綠色圍墻”,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用戶為中心,以效益為目標”的業務發展方針,加快發展有市場潛力和上升空間的新業務,有力拓展了郵政業務發展空間。在經營策略上,注重聯合發展;在營銷方式上,注重圍繞大事要事,搶抓機遇開展各種專項營銷活動,營銷策劃水平顯著提高,項目營銷亮點迭出,郵政業務規模不斷擴大,市場占有率逐步提高,呈現出各項業務發展“萬馬爭先”的喜人局面。截至2007年8月,內蒙古函件,速遞、報刊發行、匯兌、小額抵押貸款業務的發展增幅均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居全國各省區市前列。
幾年來,內蒙古緊扣市場脈搏,對函件、包件、集郵等傳統業務挖潛創新,使傳統業務老樹發新芽,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郵政部門積極響應配合全區建設民族文化大區和旅游觀光大區戰略的實施,積極培育和發展與文化、旅游等行業相關的郵資封片卡業務,個性化郵票業務,為宣傳內蒙古,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得到了地方黨委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全區郵政的中郵專送廣告、商函也嶄露頭角,成為繼電視、報社、廣播之后的又一宣傳媒體,為內蒙古廣大商家和消費者搭起了又一座信息溝通的橋梁。郵政的賬單業務也漸被企業和消費者認同,成為維護消費者消費權益的有力武器。
幾年來,內蒙古郵政從培育核心競爭力出發,積極加快郵政金融、郵政物流、電子匯兌、代辦類、快遞包裹、鮮花禮儀等新業務的發展。利用覆蓋城鄉的郵運網,整合資源,采用現代物流管理理念和經營模式開發了郵政物流業務,組建短短幾年的內蒙古郵政快遞物流公司已成為全區主要的物流運營商,現擁有大型運輸車輛260臺,逐步建成了集運輸、倉儲、配送、分銷、信息服務等為一體的現代化物流園區,為包括伊利、蒙牛、肯德基、麥當勞、石家莊藥業等區內外十幾家大型企業提供物流服務;通過整合城市投遞和信息資源,開發了同城物流連鎖配送業務,為居民提供生活用品的配送服務;全區郵政部門積極響應黨中央和自治區政府號召,以實際行動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積極參與農村牧區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拓展服務“三農”領域,開辦了農資配送、種子郵購等新業務,并面向“三農”開展郵政金融服務,成為支持和服務“三農”的一支重要力量,受到廣大農牧區群眾的普遍歡迎,得到了各級黨政部門的稱贊。
近年來,內蒙古郵政認真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和自治區政府《關于加強郵政“三農”服務工作的意見》精神,確立了“立足農村市場,發揮郵政優勢,積極開展郵政農資配送服務”的工作思路,緊緊圍繞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農資配送業務為切入點,把農民群眾最需要的農資產品配送到了村口田間地頭,加快了農村商品流通,拉動了農村市場需求,促進了“三農”問題的解決,為自治區農村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做出了積極貢獻,取得了政府滿意、農民滿意,社會效益明顯的成效。2006年內蒙古自治區郵政累計配送化肥40000多噸,飼料10000多噸。全區郵政為農村地區配送農資產品和生產生活用品的總額累計逾億元。可以說,郵政的農資配送已成為全區農村商品流通的新渠道。全區郵政還積極參與到國家商務部開展的“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的建設中,今年在自治區商務廳的大力支持下,內蒙古中郵物流有限責任公司已被納入到全區“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規劃的試點企業行列,在建設農家店、農資店及配送中心過程中,將享受商務部直接資金補貼、貼息貸款等優惠政策,為郵政發揮網絡優勢、品牌優勢,拓展農資銷售渠道,更好地服務“三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創造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全區郵政以此為契機,加快農資配送渠道建設,到2006年年底,建成1800處郵政服務“三農”代辦點,覆蓋全區23%的行政村。全區郵政還充分發揮郵政的網點優勢和技術優勢,積極開展了各種方便廣大農牧民生產的貼心服務。2006年全區郵政為廣大農牧民辦理匯兌業務110萬筆,資金總額達到25億元;為農牧民訂閱報刊流轉額達到3600多萬元;部分盟市局為財政部門向農牧民發放糧食直補款、退耕還林款累計約2.57億元;代收農電費33.82萬元;代發計劃生育獎勵扶助金39.42萬元,年底前全區還將代發該款項500-600萬。特別是今年以來,內蒙古郵政公司從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打造郵政服務“三農”新亮點的高度強力推進郵儲小額質押貸款業務的發展,自3月1日開辦此業務以來,到9月初,全區郵政小額質押貸款余額已達2.72億元,居全國第12位;結合額1.5億元,居全國第八位,為郵政儲蓄資金回流農村,支持農村地區經濟建設和發展搭起了一條“綠色通道”。
郵政業是國家重要的社會公用事業,郵政網絡是國家重要的通信基礎設施。近年來,內蒙古郵政部門以此為定位,始終堅持“人民郵政為人民”的服務宗旨,忠實履行繁重的普遍服務和特殊服務職責任。
內蒙古地廣人稀,經濟文化相對落后,電話、網絡等現代通信方式尚未普及,在廣大農村牧區郵政仍是社會信息交流、文化傳播、經濟聯系的重要手段。全區郵政現有1100多處網點分布在農村牧區,占全部網點的75%,而90%以上的農村牧區網點長期虧損。全區邊防線長達4200公里,近幾年平均每年為義務兵免費投遞信件達百萬件,再加上邊防哨所普遍遠離郵政局所且極為分散,郵政投遞需付出巨大的人力和財力,僅此一項郵政每年虧損1700萬元。據統計,全區郵政每年因普遍服務而導致的政策性虧損達2億元。盡管如此,為了保障邊遠農村牧區人民群眾的基本通信權利,為了將黨報黨刊及時送到千家萬戶,為了將親人的問候關懷送到遙遠的邊防哨所,內蒙古郵政仍忠實履行國家賦予的光榮使命,把抓好郵政普遍服務同發展生產力、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結合起來,不僅絲毫沒有降低服務質量標準,而且千方百計提升服務水平。
幾年來,內蒙古郵政局在企業運營資金極為緊缺的情況下,累計投入近億元用于信息化建設,為郵政業務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平臺,也為提高郵政服務質量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全區郵政加快郵政營業投遞網絡建設,目前全區共有郵政營業網點1748處,其中直接為農牧區服務的營業網點達到了1096處,基本滿足了邊遠農牧區人民群眾的用郵需求;加快全區社區郵政服務點建設,保證了城市集中住宅區的投遞到戶,并積極做好城市新建住宅區的信報箱配套建設,目前全區已安裝30多萬格口信報箱;通過優化網絡結構,調整作業組織,實施“全夜航”等,實現了各類郵件的全面提速,確保了黨和政府的政令暢通和先進文化、先進科學技術的傳播,保證了人民群眾的通信權利。與此同時,郵政加大了對服務質量的管理和監控力度,公布服務監督電話,聘請社會監督員,在全局開展了“內抓管理、外樹形象”活動,使郵政服務社會滿意度連續幾年保持在85分以上,成為社會評較好的行業之一。
當前,郵政新一輪改革發展的攻堅戰已經打響,內蒙古郵政在上半年各項工作呈現出穩步、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下,冷靜客觀分析在發展水平、位次、速度上與地方經濟和全國郵政存在的差距,勇于爭先,自我加壓,進一步增強加快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創新思路,搶抓機遇,進一步加快發展和改革步伐,全面提升內蒙古郵政的實力和競爭力,著力鍛造中國郵政的品牌和形象,以誠信與真情為社會提供更加優質、高效、方便、快捷的服務,為促進自治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