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描述
核桃的種植在山西省黎城縣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黎城縣農村,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核桃樹。在過去,核桃樹大多種在田間地頭或是鄉村小路旁,主要是為了區分各家的田地,起一個自然屏障的作用。秋季收獲的核桃,也只是供自家或是送給親戚作為冬天和春天的零食食用。所以,農民很少關心核桃的生長狀況,大部分核桃樹是依靠自然生長,其產量主要取決于氣候的狀況。
近年來,由于核桃的營養價值愈來愈為國內外消費者了解和青睞,核桃的市場需求量不斷提高,價格也相應攀升。于是,更多的農民開始種植核桃樹。從2004年開始,在一些自然條件相對優越的鄉村,產生了幾個萬畝核桃林基地,核桃種植由分散逐步向規模化發展。
從2005年開始,黎城縣核桃年總產量達到350萬公斤。如果以市場收購價每公斤10元計算,核桃的銷售收入達3500萬元。但我們的調查發現,實際上并不是所有的農民都能以每公斤10元的價格把核桃賣出,而大多都是以低于10元的價格成交,有些甚至以每公斤6元的價格出售。
二、山西省黎城縣核桃供應鏈的構成
山西省黎城縣核桃供應鏈由以下節點組成:處于供應鏈上游的是與核桃生產有關的生產資料供應方,主要包括核桃苗育苗機構、出售核桃苗的零售商以及生產所需器械的供應商;處于中間的是農戶,農戶種植、采摘核桃,為加工企業提供核桃的初成品;農戶的下游是加工企業,他們組織核桃產品的初加工和深加工;加工企業的下游是銷售環節的主體、即批發商和零售商。
(一)供應環節
2004年以前,當地沒有正規的購買核桃苗的渠道,農民主要從個體商販手中購買核桃苗,價格高而且質量難以保證,核桃產量一直難以提高。2004年以后,縣政府提出要發展核桃產業,相應地設置了專門的核桃育苗機構和管理機構。這些機構專門從科研機構引進產量高而且培育周期短的核桃苗,為農民提供優質而且廉價的樹苗。但是,由于這些機構供應的規模有限,而且大多都用于供應大型核桃種植基地,所以,不少農民還是難以買到高質量的核桃苗。
(二)銷售環節
縣外貿公司收購:縣外貿公司組織出口核桃大約占全縣產量的30%,基本上以每公斤30元的價格出口,年收購量近120萬公斤;
個體商販收購:個體商販收購全縣將近50%的核桃,他們以每公斤10元或是更低的價格收購,經過簡單加工和包裝,以每公斤40~50元的價格出售給零售商或者消費者,每公斤獲利可高達20~30元。
生產加工企業收購:還有一個渠道就是生產加工企業收購。但是,由于這樣的公司剛剛開始運營,其生產規模還很小,而且只能生產加工工藝簡單的核桃粉,去年其收購量大約只有全縣核桃產量的20%。
(三)加工環節
核桃是黎城縣的傳統出口產品,但是長期以來,其產品單一,主要以整核桃或是未經加工的核桃仁出口為主。出口之后國外企業以其為原料進行深加工。雖然從出口中也取得了比較可觀的收入,但是相對于深加工產品來說,利潤少了許多。就拿核桃油來說,目前每升核桃油192元。核桃油是世界三大最昂貴的油料之一,而且核桃仁含油量很高,一般在40%~65%之間,每升核桃油的毛利潤可以高達80~90元。但是,核桃深加工在國內一直未能實現,我國的高價植物油市場長期被國外企業占有。黎城縣核桃的加工情況也是如此。
近幾年,核桃深加工在我國開始發展。2004年黎城縣政府與飛鶴乳業進行合作,成立了山西飛鶴三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正式生產后,可以生產核桃粉、核桃露、核桃油、核桃殼超細粉以及核桃醌、核桃酮等6種產品。
三、供應鏈上的新變化
變化之一:核桃生產廠商開始與農戶合作
過去,黎城縣農民種植核桃主要是自給自足,即使有銷售,也只局限于本地。近幾年,隨著核桃市場的發展和競爭的加劇,一些有能力的核桃加工廠商開始積極地與農戶合作。例如飛鶴乳業通過與農戶合作,直接收購農戶核桃,這樣就形成了產供銷一條線,保證了農戶種植產品的適銷對路,也提高了農戶銷售核桃的價格,農戶的收入可提高近50%。
變化之二:與企業合作借助品牌共同發展
黑龍江飛鶴乳業有限公司主要生產乳制品,該公司有著相對雄厚的技術和市場銷售網絡。與該公司合作,使黎城的核桃加工產品借助飛鶴的營銷渠道進行銷售。山西飛鶴三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生產的產品都冠以“飛鶴”品牌,并且借助飛鶴的營銷渠道銷往全國及世界各地。
四、供應鏈中存在的問題
(一)農產品信息服務體系差
目前,黎城縣核桃的種植大多還是以一家一戶的組織形式進行,分散的農民沒有能力完整、準確地了解市場價格和供求信息。
(二)核桃在整個供應鏈中損失較大
農民從種植到收獲,核桃損失率較高。由于很多農民還沒有把種植核桃作為一項主業來對待,所以,將核桃種下之后就不再進行管理,核桃產量的高低依然取決于自然條件。如在七八月份核桃剛剛長成時,由于核桃樹沒人管理導致果實大量被偷,最多者損失高達到50%;收獲后,加工、包裝、運輸等環節工作質量又比較差,也導致了較高的損失。
(三)銷售渠道單一,流通半徑小
新建的飛鶴三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還沒有完全投產,所以,除外貿公司出口的30%的核桃以外,黎城縣其余的核桃大多是在本地銷售。
(四)流通層次多,流通鏈條長,農戶利潤少
在整個供應鏈中,節點過多會降低供應鏈的管理水平。核桃產品流通層次過多,導致核桃產品在供應鏈中經過層層加價,深加工過程中在途浪費也多。
五、對策——優化農產品供應鏈
(一)加強農戶和廠商及外貿公司的關系
從當前供應鏈的狀況來看,農戶自身具有技術落后、獲取信息能力差、分散生產經營等特點,導致在整個農產品供應鏈中農戶成為主要的風險承擔者。在農產品銷售的過程中整合農戶和廠商、外貿的關系,建立農戶+公司、農戶+外貿以及農戶+農民合作社+公司的形式。公司和外貿方面,一方面可以利用自身所具有豐富的網絡資源,對市場的需求信息進行分析,據此來指導農戶的生產活動;另一方面,在開發新品種的時候,公司可以按一定的比例進行投資,促進新品種的開發。
(二)建立農戶自愿的農業經濟合作組織,實現農產品銷售的規模化
在日本,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后以及農民生活的各種服務基本上是由各級農協承擔。借鑒并采用日本農協的做法,一方面可以改變一家一戶生產經營的局面,發揮合作優勢,提高農民討價還價的能力;另一方面在遇到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的時候,農協成員互相協作,有利于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再次,農協能使科學技術在農民之間快速傳播,加快新技術、新品種的普及和發展。通過農協的介入,架起農民和市場之間的橋梁,這樣使小生產與大市場很好地聯接起來,減少來自大市場的震蕩。
(三)加快核桃產業的品牌化和產品多元化發展
農產品的品牌化不僅僅是給自己的商品貼上一個牌子,關鍵是要使自己的產品具有優良的品質。第一,保證產品質量。第二,實現產品的差異化。目前,市場上各種農產品及農產品制品琳瑯滿目,要想在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必須使自己的產品具有特色,區別于其它產品。產品的差異化不僅要體現在產品的質量、包裝等方面,還應該在產品銷售渠道、營銷策略方面有所體現。
(四)實現銷售渠道多元化
渠道多元化,有利于規避銷售風險,增強農戶的議價能力,是未來農產品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例如,超市、農貿市場、農產品的專賣店都是可以考慮拓展的對象。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農產品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快速、新鮮等要素都要通過物流系統的改善來提高。
(五)加快實現農產品電子商務化的步伐
當前,普遍說來,我國農民獲得信息的能力還很差。政府應該利用官方信息網絡為農民提供豐富的信息。現在,一些省區已經建成縣級以上的發布農業產品信息的網絡平臺,但是平臺的工作效率和實用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此外,從縣一級平臺到田間地頭之間信息的溝通、傳輸還不通暢。一家一戶的農民如何利用縣級以上的網絡平臺這還是我國農業信息化中一個非常具體而重要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