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呼倫貝爾市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充分發揮地域優勢,大力推進乳業產業化,取得了顯著的成效。2006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出臺的(呼倫貝爾市奶業基地建設規劃及實施方案)要求,加大了對奶業發展的宏觀調控力度,采取“定目標、引龍頭、增投入、建基地”等一系列綜合措施,推進了奶業產業化進程。奶??偭客黄屏藲v史性跨越,使奶業呈現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態勢。
一、呼倫貝爾市乳業發展現狀
(一)奶??偭考澳坍a量快速增多,奶業基地逐步擴大。呼倫貝爾市出臺了一系列措施引導、扶持奶牛業的發展,并制定了牛奶的最低限價政策、極大地提高了農牧民養牛的積極性,三年來全市從國外引進4228頭純種荷斯坦高產奶牛,其適應性強、產奶量高、奶戶普遍認可。截至目前,全市奶牛頭數達到64.44萬頭只,同比增長5%;鮮奶產量達到124.3萬噸,同比增長17.65%。培育扶持集約化規模化奶牛小區和奶牛場滬),使奶牛飼養逐步向奶源區集中,形成集中連片的奶牛村、奶牛小區和奶牛場(戶)。全市新建奶牛村(小區)41個,暖棚476座。6.2萬平方米。機械化擠奶站14處。使全市奶牛村(小區)總數達298個,標準化暖棚達22193座,154.6萬平方米,全市機械化擠奶站66處,
(二)龍頭企業帶動,奶牛業產業化進程加快。呼倫貝爾市重點抓了大型乳品加工企業改組、改造,擴大龍頭企業規模,增強開拓市場和牽動基地的能力。扶持壯大了雀巢、伊利、三元、光明、洛娃等乳制品加工企業。由于這些龍頭企業的帶動,牛奶價格普遍提高,全市畜牧業產業化經營發展加快,延長了畜牧業產業鏈,增強了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的能力,有效促進了畜產品流通和畜牧業的發展。目前全市日加工鮮奶能力達到4560噸,初步形成了6大龍頭企業帶動30個乳業基地發展的產業格局。
(三)良種推廣體系進一步完善,奶牛良種化進程加快。全市加強了凍精、液氮的生產和供應工作,市財政撥???70萬元,用于基層冷配站點建設,奶牛冷配改良工作取得了連續性、突破性進展。全市補充液氮灌260個,冷配器材147套,新建和更新奶牛冷配站點117個,奶牛冷配改良完成22.7萬頭。
(四)積極轉變飼養方式,奶牛規模養殖成效顯著。各地積極開放引資領域,優化引資環境,初步形成了“奶農自籌為主、國家投入為輔、多元化籌資”的投入機制,采取了“銀行貸、企業投、財政補、扶貧幫”等措施,吸納全社會力量投資養奶牛,提倡和推廣了冬、春季舍飼,夏、秋季放牧、劃區輪牧。建設各類奶牛小區、園區暖舍及工作室,使奶牛入舍率不斷提高。號召農民多種植青貯玉米,大力發展舍飼養畜。隨著企業人駐,收奶半徑的不斷擴大,有力地拉動了地方經濟和奶牛業的發展,調動了群眾飼養奶牛的積極性。
二、呼倫貝爾市乳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奶業發展產業化水平低。呼倫貝爾市乳品企業和奶戶利益聯動機制尚未形成,多數奶戶基本上游離產業化組織之外,處于分散經營、自找市場狀態。乳品企業扶持奶源基地建設力度不夠。導致奶戶與公司伽工企址之間沒有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機制,企業和奶戶難于獨立承擔市場風險,產業集群整體優勢難于發揮,制約奶業的發展和產業升級。
(二)乳品企業拄動力整體偏弱。呼倫貝爾市乳品加工企業布局不合理。有一半集中在海拉爾、額爾古納、陳巴爾虎旗和鄂溫克旗等地,加工能力占全市的69%。加工企業數量多,規模小,技術水平低,多數企業只生產原料奶粉,附加值低,市場競爭力差,仍停留在傳統的加工乳粉階段,液態奶生產較少,產品沒有競爭力,附加值低,對奶業拉動作用不大。目前奶業市場波動大,奶牛價格下跌,育成牛賣不出去,影響奶戶經濟效益和飼養積極性。
(三)原料奶總量不足。2006年,呼倫貝爾市共有奶牛64.44萬頭,鮮奶產量116.52萬噸,加工企業29戶,加工能力達156.89萬噸/年,而2006年實際加工量為41.88萬噸。顯然,呼倫貝爾市的加工能力嚴重過剩,存在著奶源不足的現象。由于呼倫貝爾市奶業加工企業有一半以上集中在海拉爾、額爾古納、陳巴爾虎旗和鄂溫克旗等地,加工能力占全市的69%,而這三個地區的奶牛頭數相對不足,難以滿足加工企業的原料供應,其它旗縣也存在著嚴重的加工能力閑置的現象。全市平均,實際加工量僅為加工能力的1/4。此外,全市奶牛主要以戶為單位散養為主,不集中,奶牛的管理和飼養方式落后,奶牛單產較低,且奶產量不均衡,淡、旺季產奶量差別較大。

(四)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滯后。各旗市區由于長期投入不足,基層綜合服務站設施、設備不健全。液氮運輸車燃料經費不足,冷配改良工作至今步履艱難,現有奶牛多為低代改良牛,優良品種普及率不高。農牧民飼養奶??茖W技術不到位,奶牛疾病防治和檢測體系不健全。
(五)鮮奶質量差、衛生備件不足。呼倫貝爾市擠奶廳數量較少。手工擠奶多,鮮奶質量差,達不到衛生標準,不宜生產高檔乳制品,嚴重制約著奶產品的更新換代和鮮奶的價格。受居住地的影響,奶牛飼養的區域較大,收奶線路過長,不僅運輸費用加大,而且影響鮮奶質量。
(六)奶牛飼養科技含量低。受傳統奶牛業和奶價低等因素的影響,養殖戶在飼料上不愿多投入,飼料以干草和秸稈為主,奶價高時精料投人多,奶價不好時精料投入少,生產潛能得不到正常發揮,優良品種的高產特性無法顯現優勢。
三、建議措旆
奶業基地建設要堅持“政府推動、龍頭帶動、基地聯動、市場促動”的原則,在放開鮮奶收購市場的前提下,加強政府對鮮奶生產、收購、加工等諸環節的監督管理力度,真正形成“龍頭企業+奶源基地+奶戶”的產業化格局。
(一)加快奶牛小區建設,進一步規范養殖管理。鼓勵企業和社會力量投資興建養牛小區。小區實行,四統一分一集中”的飼養方式,即統一管理、統一供料、統一防疫、統一改良配種,分戶飼養,集中擠奶,提高奶牛的人區飼養率,
(二)建立奶業保障體系,加大扶持力度。在充分尊重企業和奶戶市場主體地位的同時,加強各級政府的扶持和服務功能,推進全市奶業產業化發展。規范鮮奶收購環節,加強機械化擠奶廳建設,實行集中擠奶,從源頭上把住鮮奶質量關,促使奶戶生產優質鮮奶,杜絕劣質鮮奶上市,建立鮮奶質量標準檢測體系,改變鮮奶收購環節的混亂現象。防止鮮奶經營者、奶制品加工企業隨意克扣奶戶。
(三)成立專業組織協會,實行養殖合作聯合。為充分發揮養殖大戶的典型帶動作用,堅持“自主經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的原則,由養殖大戶牽頭建立以奶戶為主的奶業協會,搭建共同創業和共闖市場的經濟平臺。組建市、旗(市區)兩級奶業協會和奶牛互助會,盡快提高奶戶的組織化程度,發揮協會在行業內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的作用。全面推廣“訂單”奶業,使乳制品的生產、流通納入靈活而有序的良性循環軌道。
(四)培育扶持龍頭企業,推進奶業產業化經營。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強扶持、引導力度,牢固樹立“扶持加工企業就是扶持奶農”的觀念,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幫助其進一步擴大制度創新。加工企業要反哺奶業基地,牛奶收購要實行公平、公開、公正的有序競爭機制。龍頭企業要嚴格執行鮮奶收購標準,以質論價收購鮮奶,定期向奶戶和奶協公布鮮奶收購量和收購價格。及時兌現奶資。通過簽合同和訂單方式,與養殖戶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龍頭企業要向養殖戶提供購牛貸款擔保、賒銷飼料、購置設備等方面的支持。鼓勵龍頭企業跨行政區域建設奶源基地,扶持養牛戶的發展。鼓勵龍頭企業自建收奶隊伍,并組織收奶工作,取消收奶中間環節。
(五)加快奶牛改良步伐,提高奶牛生產性能。繼續通過良種引進、冷配改良、胚胎移植等技術,加強對現有奶牛的品種改良,努力提高奶牛質量。按照(呼倫貝爾市奶牛改良實施方案),堅決打好奶牛冷配改良攻堅戰,著力加強奶牛冷配站點建設,重點奶源區奶牛以荷斯坦牛為主。全部實行冷配改良;同時加大對繁育三河牛種群的投入,大力發展三河牛,選育提高其產奶性能。
(六)推廣奶??茖W飼養管理技術,全面提高奶農曲科學飼養水平。
(七)拓寬奶業融資渠道,增加基地建設投入。奶業基地建設必須發揮多方積極性。強化“奶農自籌為主、國家投入為輔、多元化籌資”的投入機制。有效的增加對奶業基地的投入。一是發動奶農自我投入,采取有效措施,制定激勵政策,調動廣大農牧民自籌資金發展奶業的積極性;二是結合草原建設、農業綜合開發、扶貧開發、種子工程等重大項目,對奶業基地建設采取多層次、多形式的投入,統籌安排、合理使用,擴大奶業基地建設的規模;三是采取5—10戶聯保、資產抵押和小額信貸等形式爭取貸款,對養殖大戶給予重點扶持。
(作者單位:呼倫貝爾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