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不斷積累,個人賬戶基金將面臨強烈的保值和增值的壓力。借鑒國外經驗,分離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基金管理和運營,投資股票。國家基礎設施項目、房地產等不動產是實現社會保險基金增值的有效途徑。
一、目前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模式
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長期以來都是由省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管理者和經營者的雙重身份負責統一管理和投資運營。這與《國務院關于深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通知》和十五屆四中全會《決定》中“切實搞好基金管理,確保基金的安全并努力實現其保值增值”的精神不符合。目前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模式既不利于保證個人賬戶基金的安全性,又不利于提高基金運作效率。

按照我國現有的《社會保險財務制度》等相關法規,養老保險基金只允許存入銀行或購買國債,通過收取利息來達到增值。隨著我國社會保障事業的不斷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正逐步從現收現付模式向轉個人賬戶模式轉變。由于個人賬戶具有完全積累的性質,個人賬戶基金積累將越來越多,而規定中的增值方法雖然風險小、利息收入穩定。但由于利率長期處于低水平,加之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等因素的影響,這種做法不但不能使養老保險基金實現有效的增值,甚至面臨著保值的困境。如何對個人賬戶基金進行管理和實現保值、增值。將是分賬下個人賬戶基金運營的一項重要任務。
二、改革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基金管理模式
(一)分離基本養老保險個人帳戶基全管理和運營
使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基金管理和運營相互獨立,由不同的職能部門分別承擔。在全國范圍設立公共性養老基金管理公司,負責個人賬戶基金的收繳、基金銀行賬目的保管,基金收益的年度調整及信息的提供等日常活動,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基金的集中管理。同時,讓資產投資管理機構對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基金運營。通過引進競爭機制,選出有能力、有實力、規模大的資產投資公司投資營運個人賬戶基金,使其在個人賬戶基金市場上層開角逐。由公共性養老基金管理公司采取審慎性監管模式,保證其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進行資產投資,資產投資公司定期披露對基金的投資方向、投資方式和運營情況。通過對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基金的管理和運營分離,既實現了對個人賬戶基金運營風險的有效控制,也有利于對個人賬戶基金投資的管理,提高投資效率。
(二)實現社會保險基金增值
借鑒國際上對完全積累型養老基金實行市場化投資運作的經驗,改變現階段社會保險基金投資方式單一的做法,在保證基金安全的前提下,探索新的社會保險基金保值增值途徑。為了個人賬戶基金的高效運行,必須開展以下幾方面的投資。實現最大限度的保值增值。
1.長期投資股票資產。股權投資可以獲得高于債券的投資收益率,是國外養老金賬戶投資收益的主要來源。雖然我國的股票市場發展時間較短。市場不成熟、政府監管能力低,養老基金存在一定的風險,但與社會統籌基金不同,基本養老個人賬戶基金是完全積累型的基金,其投資具有長期性,正符合股票市場隨著投資期限的逐步延長、投資收益率的波動明顯下降、風險明顯降低的特點,允許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基金長期投資股票市場是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實現社會保險基金增值的有效途徑。
2.投資國家基礎設施項目。投資國家基礎設施項目風險較小,運行時間長,有穩定的未來收入現金流,回報率較高,具有較大的增長潛力。將養老保險基金投資到國家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既能夠直接增加對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入,為國家建設與發展服務,又能在安全的條件下實現其保值增值的目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基礎設施資金緊張的難題。新加坡和日本的養老保險基金都曾大量投入港口、機場、高速公路、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項目,并獲得較穩定的收益。

3.投資房地產等不動產。我國目前正處于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經濟增長速度較快而且比較穩定, 由于房地產價格會隨著通貨膨脹率的比例增長,是一種比較好的保值投資方式,在目前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時期,選擇一定比例的個人賬戶基金投資于房地產,可以抵消通貨膨脹帶來的不利影響。由于房地產投資專用性強、流動性強、投資回收期長等特性存在一定風險,因此對房地產的投資比重不宜過高。
三、結論
我國養老基金投資運作的市場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個人賬戶基金的投資也應采取循序漸進的策略,由目前單一領域向多領域邁進。結合我國實際情況選擇安全、高效的基金運作模式,借鑒國際經驗實行多元投資組合戰略,靈活運用,優化配置,使社會保險基金安全、高效、健康地運行,實現收益最大化。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沈陽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