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是國家自主創新能力的基礎,它不僅是提高企業自身競爭力的關鍵,也是市場經濟國家自主創新水平高低的標志和產業化的重要載體。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有效增強企業創新能力。
一、國內企業自主創新的狀況
與創新型國家相比,國內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雖然近年來得到了明顯加強,但總體水平還很薄弱,依然面,臨著許多因素的困擾:一是資金缺乏,研發投入不足;二是激勵制約機制不完善、高素質技術人才缺乏、技術市場不健全;三是缺乏創新的社會氛圍和意識;四是企業科技自主創新相關的政策環境不完善;五是近半數企業遭遇知識產權糾紛;六是產學研缺乏溝通;七是自主創新服務體系不健全、服務能力有限等等。如何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已成為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關鍵在企業,但政府的作用不可少,需要政府以及包括金融和科技等部門在內的社會服務體系強有力的支持,排除外部阻礙,妥善解決各種問題,營造有利于企業自主創新的制度和政策環境,加大企業的創新壓力,促使企業將改進技術和自主創新作為贏得市場競爭的手段。
二、發達國家扶持企業自主創新的財政政策
作為市場經濟國家,企業自主創新活動主要依靠市場力量的推動,但即便是市場經濟比較發達的工業化國家,政府也十分重視財政政策對企業自主創新的扶持作用。例如在發達國家,在每一特定的歷史發展階段,政府都有一個明確的產業技術政策,并通過研發補助金、委托費和政策性融資等財政手段確保產業技術政策的貫徹落實。在財政支持的范圍和手段上往往根據經濟成長、技術進步和結構調整所處階段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在經濟發展初期,財政一般主要通過補助金、開發委托費、政策性貸款和優惠稅收政策等形式重點支持主導產業的技術開發。進入知識經濟時代,政府財政政策的重點主要轉向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支持,通過資助各種基金會、研究院所和產學研聯合體等進行產業技術開發,并通過知識產權的轉讓。實現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在技術進步的產業化和規模化環節上,一般通過政策性融資和稅收優惠政策予以扶持和引導。如日本政策性投資銀行根據政府有關政策意向,向民間企業提供低息貸款、擔保、購買企業債券,對民間金融機構進行補充融資和獎勵。在實施稅收優惠政策的環節與方式方面,主要體現為事前扶持與事后鼓勵相結合,將對科技開發的重視與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有機地結合起來。
三、我國企業自主創新的財政扶持政策取向
(一)稅收政策方面
1.完善稅收優惠政策,鼓勵企業自主創新。一是稅收優惠應直接與間接并重,適當加重間接優惠的比例,運用加速折舊、投資抵免、虧損結轉、費用扣除、特定準備金等多種方式,形成有效的優惠機制;二是實行鼓勵人力資本投資的稅收優惠政策,加強對科技人員個人所得稅的減免優惠,促進個人多接受教育、培訓,增加個人人力資本投資,減免科技人員有關科學技術收入(技術援助費、版權費)的個人所得稅,提高高科技人才個人所得稅的免征額,對從事科研開發人員以技術入股而獲得股權收益,3~5年內免征個人所得稅等;三是針對具體的科研項目進行優惠,建立科技投資項目立項登記,并進行跟蹤監督,根據國家的產業政策適時調整,對最終成果不符合要求或將資金挪作他用的,可及時取消其享受優惠的資格,并追回所給予的優惠;四是統一內外資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大力扶持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
2.加快增值稅轉型改革,鼓勵企業擴大投資和引進先進技術,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從2004年7月1日起,我國開始在東北老工業基地的8個行業進行增值稅轉型試點,目前應盡快在全國推行。在此之前,可先在高新技術產業實行消費型增值稅。考慮到財政的承受能力,可先實現新增機器設備所含稅款分年度按比例抵扣,并在此基礎上,逐步完成對包括廠房、建筑物等不動產在內的全部固定資產所含增值稅款的抵扣。從而最終實現我國增值稅由生產型到消費型的轉變。
3.調整出口退稅結構,完善進出口稅收政策,鼓勵能源資源節約型、環保型、先進技術設備及其零部件產品的進口,限制高耗能、高污染、高物耗以及資源性產品的出口。對自主創新能力強、科技含量高的產品,提高出口退稅率;對國內企業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裝備所需的重要原材料、關鍵零部件,要實行進口稅收優惠政策。
4.制定支持企業自主創新的相關稅法,對國家和地方稅收優惠權限、范圍和產業支持重點作明確規定,以提高稅收優惠法律的權威性,改變當前各地自行出臺稅收優惠政策的混亂局面。
(二)財政支出方面
1.確保科技投入穩定增長,逐步提高科技投入占GDP的比例,為實施國家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提供強有力的經費保障。鑒于長期以來政府研究與開發投入的嚴重不足,可以考慮規定一些硬性的指標,要求政府研究與開發投入占GDP的比重及財政收入的比重必須達到規定的目標值。要積極優化財政投入結構,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應重點支持那些私人不愿提供或不能提供的科研領域,諸如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技術平臺的建設、支持產學研聯合開發體等。創建由財政投入為主的風險投資基金,加強對風險投資發展的引導,吸引各類民間參與投資。建立專門的財政擔保基金或資助基金,鼓勵、支持、引導企業自主創新,降低企業創新風險,提高企業創新收益,有效地引導金融資本、民間資本投資于科技創新項目和企業。對具有良好前景的高風險科技創新項目或高新技術企業,提供政府信用擔保,通過財政貼息吸引金融資本投入科技研發,為研究項目進行科技研發創造必要的條件。
2.調整現行財政補貼政策的方向,根據WTO的相關規定,財政資金扶持應從對企業的直接的、個別式的補貼轉向非專向性的補貼,將政府對技術創新的支持定位于產業研究和競爭開發活動等RD領域。
3.財政貼息向高新科技產業適度傾斜。加大對該產業的政策扶持。在傳統產業部門,通過財政貼息手段的運用,使企業在技術改造缺乏資金的情況下,能夠以國家信用作支撐,獲取金融機構的貸款,充分調動企業進行技術改造的積極性。
4.充分利用政府采購政策扶持企業自主創新。目前我國政府采購主要以節省資金為目的。這是必要的,但對促進自主創新的作用不明顯。應進一步完善政府采購的相關法律、法規,把優先采購本國創新技術和產品,鼓勵和保護自主創新作為政府采購的主要目標。政府可以制定政策,規定涉及高新技術類產品的采購安排,適當向自主創新的產品傾斜,從而鼓勵、刺激其發展。
(作者單位:廣東省韶關學院經管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