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內蒙古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內蒙古本土企業的發展壯大,加強蒙商理論建設,對于推動蒙商的崛起和內蒙古經濟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蒙商的基本特征
無論一個國家還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過程總是表現為比較明顯的外源型經濟特征或內源型經濟特征。從理論上講,外源型經濟和內源型經濟各具特點和優勢。外源型經濟主要是通過引進外來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借助外力來推動本地經濟發展。內源型經濟主要是利用本地區生產要素,通過啟動內力發展本土經濟。實踐證明,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通過發展外源型經濟,可以迅速獲得本地區經濟發展所需的生產要素,在短期內實現經濟起飛。但是從長期來看,外源型經濟的發展必須激活和壯大本地區經濟發展的內源力量,以此鞏固和擴大外源型經濟發展的成果,真正建立經濟的自主增長機制,才能最終實現經濟的自主增長和持續增長。沿海發達地區的經驗證明,只有外源與內源經濟相互促進、協調發展,才能保證地區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浙江是內源型經濟發展的成功典型,其經濟之所以活力無窮,就是形成了全民創業的良好氛圍,本地民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廣東先是大力發展外源型經濟,進而帶動內源型經濟的快速發展。
近代以來,內蒙古曾是傳統農牧業經濟較為發達而工商業不發達的地區。但從清初發端的以晉商為主體的“旅蒙商”曾融入本地區,與內蒙古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像“大盛魁”等商號為代表的商業文明持續了300多年,影響波及國內和蒙古、俄羅斯等地區。這是在內蒙古地區現代經濟意義上外源型經濟啟動內源型經濟的一種嘗試,也是不具有完全獨立意義的蒙商登上經濟舞臺的初試鋒芒。改革開放以來,內蒙古發揮資源、區位等優勢,大力引進具有現代“旅蒙商”意義的區外企業及生產要素,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也培育、發展了像鄂爾多斯、伊利、蒙牛、小肥羊等一批有影響的本土企業,開始形成具有完全意義的蒙商代表。所以說,蒙商難以有準確意義上的新舊之分。內蒙古作為欠發達地區,要進一步加快經濟發展,必須充分發揮外源型經濟的積極作用。但與此同時,必須加快建立經濟自主增長機制,培育和增強經濟自主增長能力,加快培育和壯大自我經濟主體——蒙商,大力發展內源型經濟。
從總體上說,蒙商應包括由內蒙古本土企業和外來企業轉化為本地企業為主體所構成,以民營企業為主要形式,涵蓋從事一、二、三產業的全部企業。我們所創導和發展壯大的蒙商至少應具備如下主要特征:
(一)本土特征。對蒙商要有一個正確的概念界定,就是以本土企業為主體的企業集群。蒙商能夠充分發揮本地優勢,具有較為相同的成長規律,形成地域性的企業特征,擁有較為鮮明的地區企業文化,打出內蒙古的“蒙”字品牌,這是蒙商成長、生存和發展的根基。
(二)開放特征。內蒙古要善于通過擴大開放,廣泛聚集和優化組合區內外、國內外的資源要素,把引進的外來企業“同化”為具有蒙商特征的企業。不僅要把國內國外企業“引進來”,還要讓蒙商“走出去”,這種強大的融合性和開拓性要使蒙商成為國內、國際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力量。
(三)誠信特征。市場經濟是誠信經濟,誠信是促進企業和地區發展的重要資源條件。在當前信用缺失嚴重的情況下,內蒙古應努力保護地區人文品格的“童貞”,增強由地區特色文化所培育的蒙商誠信品質,形成強大的競爭力。
(四)創新特征。創新是發展的靈魂。蒙商要快速發展壯大,就必須推進全面創新。包括通過觀念創新,形成蒙商符合自身實際的正確發展路徑;通過制度創新,建立蒙商科學發展和持續發展的動力機制;通過科技創新,推動蒙商實現跨越式發展和后來居上;通過文化創新,促進蒙商的健康發展和長盛不衰。
(五)綠色特征。蒙商的企業文化特征應該是總體上秉承草原“綠色文化”,各企業又根據自身特點構建企業特色文化。綠色企業文化的內涵主要包括,按照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重視生態保護和建設,實現經濟社會生態可持續發展;重視地域特色文化的認同,增強企業內部的凝聚力和企業之間的親和力,以企業生態化的原則優化企業組織結構,形成蒙商的群體優勢;發揚敢于拼搏的精神,能夠在市場經濟中攻城掠地,不斷發展壯大。
二、蒙商的發展戰略
軍隊進行戰爭,需要實現勝利的謀略。企業從事競爭,需要奪得成功的方略。企業競爭的方略就是企業戰略,是企業為了實現總體發展目標而制定的全局性、長期性、方向性、根本性的總體謀劃。蒙商還是處于培育發展中的企業群體,要進一步發展壯大,必須根據形勢的變化和自身的實際,總結不同企業發展過程中的經驗教訓,制定正確的發展戰略。
(一)實施資源轉換戰略。企業發展戰略其實就是進行資源配置的總綱,是實現各種資源要素優化配置的總體方案。企業提升核心競爭能力就是擁有和強化別人沒有的優勢資源。企業要取得成功,就是要善于發揮自身所擁有的優勢資源和要素,聚合所需的其它資源和要素,形成有效的競爭能力。內蒙古擁有資源、區位、勞動力等多方面的優勢,但資源仍是最重要的比較優勢。內蒙古經濟之所以實現快速發展,主要還是得益于所實行的資源轉換戰略。進入內蒙古的區外企業基本上是追逐資源而來的,內蒙古本土成長起來的成功企業也基本上是資源型企業,支撐內蒙古經濟發展的主體產業主要是資源型產業。充分發揮資源優勢,進一步實施資源轉換戰略,是內蒙古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保持和增強產業競爭能力的現實途徑。蒙商要在資源轉換戰略中發揮主力軍作用,必須更新資源觀和資源轉換方式:首先,堅持地下資源開發與地上資源開發相結合,擴大資源轉換規模。既要合理開發有限的地下“黑色”資源,又要合理開發可永續利用的地上“綠色”資源。其次,堅持自然資源開發與產業資源開發相結合,提升資源轉換層次。把自然資源轉換為優勢產業資源,推進優勢資源的深度開發和多層次轉換。第三,堅持區內資源開發與區外資源開發相結合,增強資源轉換能力。突破封閉型資源觀,確立開放型資源觀,促進內外優勢互補,增強大跨度轉換資源的能力。第四,堅持自然資源開發與人文資源開發相結合,拓展資源轉換空間。文化與經濟交融發展是一大趨勢,既要直接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又要間接提升產業中的文化含量。第五,堅持狹義資源開發與廣義資源開發相結合,強化資源轉換功能。突破狹義的自然資源觀,防止陷入“資源陷阱”。大力引進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與本地自然資源優化組合,讓蒙商積極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非資源型產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加快改造傳統產業,推進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
(二)實施技術跨越戰略。企業技術資源是企業資源和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決定企業競爭能力的關鍵因素,企業技術戰略已成為企業總體戰略的核心。發揮后發優勢,實施技術跨越戰略,是提升蒙商乃至內蒙古經濟整體競爭力的關鍵。國際經驗表明,在產業升級和經濟持續快速時期,經濟增長方式將由生產要素導向型向投資導向型和創新導向型轉變,科技創新將成為推動企業和經濟發展的首要力量和決定因素。實施技術跨越戰略,是具有一定經濟與科技基礎的后進國家和地區在引進消化吸收先進技術的基礎上,實現自主創新,形成后發優勢的必然選擇。實踐證明,后進國家和地區可以主動把握科技和產業發展趨勢,在優勢產業領域直接引進和應用先進技術,跨越技術和產業自然發展的某些階段,以技術跨越帶動經濟跨越式發展。內蒙古發展的實踐也證明,資源優勢加技術優勢是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和企業的關鍵。像鄂爾多斯、伊利、蒙牛等企業就是通過發揮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而做大做強的。內蒙古今后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把資源優勢與現代科技優勢結合起來,形成更大的發展優勢。總的要求就是以建設創新型內蒙古為戰略目標,以推進新型工業化為著力重點,積極實施技術跨越戰略,在重點產業和企業直接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增強自主創新(包括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搶占重點企業和產業的技術制高點,打造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的“蒙”字品牌企業和產品,提升企業及產業的整體素質和競爭能力,促進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三)實施人才強企戰略。企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成功企業的背后是由優秀的企業家和高素質的企業經營團隊、企業技術人才群體、企業職工隊伍所支撐的。從內蒙古企業發展的實踐看,同樣證明了這樣的規律。所以說,哪個企業擁有雄厚的人才資源,哪個企業就會擁有絕對的競爭優勢。蒙商的發展壯大要靠各類人才的培養、引進和聚集。從現在的情況看,成長中的蒙商主體一民營企業的經營者科學文化水平還不高,在人格素養、道德修養、政治覺悟、管理能力、法律意識等方面不同程度存在不足,不適蒙商發展的更高要求。必須看到,在新的形勢下,過去靠“沒文化、瞎膽大”辦企業的人要讓位于高素質的經營者。所以,必須大力培養造就高素質的蒙商企業經營者隊伍,依靠一大批綜合素質好、胸襟眼界寬、管理能力強并善于開拓進取的經營者和企業家帶動蒙商的快速崛起。要加強科學的人才資源管理,為企業經營人才、技術人才提供充分施展才華的舞臺。
(四)實施品牌帶動戰略。企業的品牌形象對提升企業的競爭能力具有重要的影響。實施企業形象戰略和品牌戰略是實現蒙商崛起的重大舉措。國外CI專家為“企業力”設計的公式是:“企業力=商品力+銷售力+形象力”。其中,商品力是由產品品牌決定的,形象力是由企業形象決定的,二者又對銷售力起著決定性作用。企業形象力和商品力之所以成為企業力的重要方面,成為企業間進行較量的—個焦點,是因為生產銷售同一種商品的廠商越來越多,消費者選擇的余地越來越大,而企業形象和產品品牌對消費者選擇的影響便至關重要。根據國際設計協會的統計,企業在形象設計上投入1美元,可以受益127美元,可見回報率之高。企業形象戰略同企業文化戰略一樣,也是一種差別化戰略,要有自己的特色和個性。通過實施企業形象戰略,塑造獨特魅力的蒙商集體形象和各具特色的企業個體形象,不斷提升蒙商在國內外的良好形象。實施品牌戰略,打造產品品牌優勢,是市場競爭奪勝之寶。內蒙古在實施名牌戰略中已取得明顯成效,應該總結經驗,繼續積極推進品牌戰略。通過加強全面質量管理,把內蒙古獨具特色的草原文化融合到產品品牌之中,打造出更多產品和服務的國內馳名品牌和國際品牌。
(五)實施合作競爭戰略。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也是合作經濟。實施合作競爭戰略,就是要使蒙商之間在合理競爭中形成協同作戰的企業群體,增強蒙商的整體競爭能力。在實施合作競爭戰略中,有兩個問題值得重視。一是要積極發展企業戰略聯盟,通過企業之間的合作安排,實現共享資源,改進它們的競爭地位和績效。二是積極調整蒙商的企業組織結構,實現各類企業的優勢互補、合作共贏,促進大企業帶動中小企業發展。
(六)實施文化興企戰略。企業文化是一種力量,稱之為企業文化力,對企業的經營管理和興衰成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企業文化力的功能和作用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凝聚力,能把員工團結在一起;二是導向力,發揮價值導向和行為導向的作用;三是激勵力,可以調動與激發員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四是約束力,規范企業和員工的行為;五是紐帶力,通過文化、道德的紐帶,配合以產權、物質利益的另一紐帶,維系企業的穩定與發展。蒙商在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中應重視三個問題。首先要加快企業制度文化建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只有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去辦企業、興文化,才能理順產權關系,提高現代管理水平,增強推動企業健康持續發展、體現五種文化力的制度性動力機制,產生一大批“百年老店”和超級企業。其次實施綠色文化戰略,順應全球綠色潮流,樹立綠色企業理念,建立綠色生產體系,發展循環經濟,生產綠色產品,推行綠色營銷,發揮市場競爭中的綠色優勢,促進可持續發展。再次弘揚善于開拓、勇于拼搏、敢于奪魁的企業精神,使蒙商在市場競爭中越戰越勇,越戰越強,不斷發展壯大。
要進一步加快蒙商的發展壯大,需要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將其作為振興地區經濟的重大舉措,創造更加良好的發展環境。一是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敢于并善于塑造蒙商這個地區經濟品牌。二是加大對蒙商的政策支持力度,切實幫助蒙商解決發展中的問題。三是建立健全促進蒙商發展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為企業提供創業輔導、投資指南、政策咨詢、管理診斷、市場信息、人才開發、技術支持、教育培訓、法律服務等多方面的服務。四是優化法制環境,依法保護蒙商的合法權益。
(作者系內蒙古黨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