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業市場的界定
專業市場從狹義上講是指在某一特定領域中,通常以一個主導產業的大類產品為核心,大量產業聯系密切的企業以及相關支撐機構在空間上集聚,并形成強勁、持續競爭優勢的現象。從廣義上講是指在某一特定領域相關商品及其銷售活動的集合。
專業市場的核心是企業之間及企業與其他機構之間的聯系以及互補性,這種關系既有利于規模經濟的獲得,同時也比垂直一體化的大型企業具有更大的靈活性,而且有利于互動學習,從而加速創新過程的實現。
浙江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批專業化分工明確、特色突出、對拉動當地經濟起著舉足輕重作用的專業市場。它們的形成奠定了行業發展的基礎,如:海寧的皮革制品市場、寧波的服裝市場、義烏的日用小商品市場等。然而,隨著長三角地區產業結構的升級,浙江專業市場沒有完全成功轉型,市場競爭力有所減弱,加上浙商近幾年將浙江專業市場成功模式復制到全國各地,浙江專業市場面臨著更大的競爭壓力。因此,本文結合浙江專業市場的發展特點和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提出提升其競爭力的對策。
二、浙江專業市場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
(一)大量中小企業集聚發展,專業市場結構特色鮮明,規模經濟發展受限制。浙江各地根據其資源狀況、經濟基礎和產業傳統,因地制宜發展起來的專業市場具有鮮明的特色,而且由于大量中小企業集聚發展,使浙江經濟充滿活力,在國內外市場競爭中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這種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以小見大:小資本、大集聚;小商品,大市場;小企業、大協作。面廣量大的中小企業受資金、技術和人才的限制,勢單力薄,通常從生產某一產品零部件起步,自發形成專業化分工協作關系。生產者之間生產技能的相互模仿,市場信息的快速傳遞,使某個大類產品的生產日趨規?;?,最終形成了一個個專業市場。海寧的皮革制品、溫州的皮鞋、紹興的紡織面料、寧波的服裝、義烏的日用小商品、永康的五金制品等市場,已經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亮點和重要增長點。浙江經濟的專業化生產區域大多發源于以私人家庭作坊為主的小企業集中地,這些企業僅通過個體努力擴大企業規模,實現內部規模經濟效益的能力有限。
(二)專業市場產業鏈不完善,核心競爭力不強。目前,浙江專業市場的產業集聚區內幾乎沒有上游產業,主要是中下游產業部門,產業鏈的不完善,導致企業成本上升,利潤外流,商機喪失,核心競爭力不強,產業基礎比較薄弱。
(三)能源、資源等供給不足,發展瓶頸難以突破。在能源方面,電力供應已成為浙江經濟飛速發展的“卡脖子”環節,2006年用電高峰期,不少地方的企業每周只能“停三開四”,甚至“停四開三”。2006年,浙江萬元GDP耗電1340千瓦時,比發達國家高出許多。在資源方面,浙江是水鄉,但區域性缺水矛盾也很突出,生態環境方面的壓力很大。這些瓶頸的形成,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原因,也與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不快密切相關。要緩解生產要素的瓶頸制約,必須以生產、生活和生態的協調發展為前提,否則不管建多少能源和水利工程,有限的資源總有斷檔的一天;即使資源供給暫時能保證,生態環境也承載不了粗放型的增長。
(四)、營銷手段落后,市場拓展能力下降,產業競爭優勢減弱。近年,浙江省勞動力、土地、能源等價格已相對較高,技術和人才支撐能力明顯不足,傳統的依靠低成本、低價格競爭的優勢逐漸喪失,如果不確立起新的競爭優勢,則可能出現“低檔產品做不過人家,高檔產品又做不了”的局面。
三、提升浙江專業市場競爭力的對策
(一)完善市場布局,擺脫單一的OEM生產模式,促進產品結構升級。政府鼓勵生產企業樹立精益求精的經營風格,爭創名牌,強化技術創新,推動產品結構升級,推動浙江專業市場持續發展。因此,一要建立完善技術創新的內在機制,實現技術與實業的對接;二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大專院所為依托的技術創新開發體系,推進產學研結合,加大技術創新力度;三要加快制造業的信息化,推進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的融合,特別是要推動計算機輔助設計制造技術、電子商務、管理信息系統、工業控制技術等在制造業的應用;四要鼓勵支持大中型企業建立企業技術中心,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
(二)發展與地方優勢產業相關的服務業,為專業市場完善提供有力保障。專業市場的形成需借助一定的外部條件,對都市化產業集聚而言,如會展業、信息傳媒業、教育業、商業的良好發展是吸引皮革服裝時尚產業保留于都市的強大動力。因此,要形成地方優勢產業的都市化集聚,需要都市型產業本身形成集聚效應,同時將地方優勢產業納入到都市化產業中,使地方優勢產業和其它都市型產業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從而形成地方優勢產業集聚。對專業化集聚而言,良好的區域創新環境是專業化集聚得以形成和發展的土壤,這種環境會促使地區政府和區內企業相互合作,為改善區域發展的軟硬件環境共同努力,從而使區域產業良性發展,使專業市場的規模和層次不斷提升。
(三)以市場營銷為導向,規劃物流管理,強調和倡導以市場需求為起點的“市場后勤觀念”。地方政府大力發展專業性碼頭、管道、廠房、文化娛樂設施等高度專業性的基礎設施是形成專業市場的前提條件。此外,還應通過實驗室、測試中心、專業技術學校、信息平臺,共性技術研發中心等區域創新硬件建設,制度創新、組織創新和區域文化培育等軟件建設,營造有利于企業家精神發揮和創業氛圍形成的區域創新環境。
企業必須向市場推出新的產品,,延伸原產品系列,以抵消該產品銷量下降引發的利潤減少。企業內部的物流和配送也應以市場營銷的眼光去研究、設計,選擇合理經濟的配送路線。周密的物流配送網絡設計,可使基層單位降低車間庫存,減少倉儲費用。只有充分認識到營銷和物流不可分割的關系,尋求協調發展相互促進的途徑,才能使企業在競爭中不斷推出特色服務,立于不敗之地。
(四)加大與高校等研究機構的合作力度,保持研發創新能力,完善信息與管理服務體系,提升專業市場創新素質。加快科研設計人才的聘請和引進,加強與大專院校、科研所的合作,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產品設計,保持企業發展的持續增長能力,打造企業的持續競爭力。專業市場可以成為高??蒲谐晒恼故?、交易中心。要完善信息咨詢機構、人員培訓中心和中介服務中心等信息和管理服務體系,為專業市場學習提供信息和管理服務平臺。
(五)提供優質商品和服務,建立完善的“顧客價值鏈”的構造體系。企業必須建立起“顧客價值鏈”的構造體系,中心是“抓住顧客,獲得價值;利用顧客,創造價值”。企業要有一個鮮明的觀念,由生產產品向創造價值過渡,由創造物質轉變為創造價值。從浙江各專業市場的發展趨勢和加入WTO后的國際產業競爭的大趨勢看,價值競爭最終是現代經營的最佳盈利模式。
(六)推動產品不斷創新,建立差異化營銷,拓寬目標市場。顧客對商品看法的差異決定了其是否作為最終消費者的主要因素,而從生產者來講,產品是否為顧客所喜歡,最主要的是能否把自己的產品與競爭對手區別開來,讓消費者一見鐘情。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創造顧客就是構建差異化。針對目前浙江各個專業市場應用最廣泛的仍然是價格的差異化,行業的競爭大多數時候是打價格戰,讓營銷方式走向了單一、邊緣的現象,改變單一的營銷方式,建立差異化才能拓寬目標市場,在日趨激烈的同行業競爭中獲得優勢。通過預先儲備新技術,提早進行產品的“縱深發展”或“橫向發展”,以差異化的方式避開價格戰的誤區;或是預見產業結構的變化,及早改變企業的舊有經營方式,避開價格戰的壓力。
(作者單位:浙江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