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信息化和電子政務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信息化水平已經成為新經濟時代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并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放眼全國,信息技術的普及和應用在各行各業、各個區域呈現星火燎原之勢。信息化國策的出臺、政府的大力推動。用戶巨大的潛在需求以及IT廠商的努力,給企業信息化和電子政務的發展創造了難得的大好形勢和歷史機遇。
我國20%的大型企業提供了70%的財富來源,國家GDP的一半由大型企業提供,大中型企業的競爭能力關系社會的發展進程。企業不僅是工業化的主體,在新經濟的條件下,也是信息化的主體,作為社會經濟的基本單元。其信息化應用水平是國家信息化建設的關鍵,直接影響到國民經濟的均衡發展和社會生產力的提高。
近兩年來,企業信息化與電子政務成為中國信息化領域最受關注的發展重點,并被明確為我國“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國策的實施重點。黨的十六大不僅再次充分強調了信息化戰略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而且向全黨和全國人民表明:中國政府將以更高的高度、更大的力度來推進電子政務、發展企業信息化。
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對企業信息化的要求
當21世紀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球的時候,信息化的腳步正以它前所未有的滲透力深入到社會生活的每個角落。從宏觀角度來說,信息化是全球經濟一體化條件下我國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由之路,如果錯失這次發展機遇,就有可能繼續拉大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從微觀角度來說,信息化也是中國企業實現管理變革、提升自身競爭力的絕好機會。加入WTO后,我國的企業如果不盡快全面實施信息化,就很有可能被來自世界范圍內的競爭對手“吃掉”。因此,我國各政府機關、行業企業用戶均迫切需要實施信息化。
推進企業管理信息化建設是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背景下,應對國際競爭、保持國民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經濟環境發生了巨變——由國內市場競爭轉入全球市場競爭、由單個企業之間競爭轉入全球供應鏈的競爭、由規模競爭轉入速度競爭。
經濟的全球化趨勢要求,信息化必須能夠推動企業管理模式和商務模式與國際市場對接。一方面,中國企業要走向國際市場。首要前提是采用與國際接軌的管理體系和商務模式;另一方面,大批跨國公司進入國內市場。中國企業要與之競爭。也得完善自己的管理體系和商務模式。而信息化在中國企業與國際接軌的過程中,在體制和流程的固化與優化方面起著關鍵作用。
WTO的作用在于消除或減弱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貿易邊界,大大縮短了全球供應鏈與購銷鏈上的信息不對稱現象,從而加快了企業之間貿易和商務運行的速度。在這種形勢下,那些具有規?;钠髽I將會更具競爭力,能更容易地生存和發展,然而。往往是這些企業容易形成資源的重置、信息源的割裂和信息孤島。所以,信息化的又一重大使命就是使企業有效地收集、傳播和共享信息。
因此,企業信息化建設已成為帶動中國企業創新和升級的突破口。在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促進管理現代化,轉換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有效降低成本,加快技術進步,增強市場競爭力。提高經濟效益等方面都有著現實和深遠的意義。
三、電信運營商在信息化浪潮中挑戰與機遇并存
首先,宏觀環境的變化。進入WTO。使中國經濟暴露在國際經濟、金融動蕩之中,中國電信業也迎來了更加嚴峻的考驗。隨著政府上網、企業上網等一系列系統工程的啟動以及一些信息化重點工程的有序推進,我國的信息化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國家信息化駛入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軌道。近十幾年來,中國的電信業一直以持續的高速發展受到世人關注。2001年是中國加入WTO準備期的最后一年。打破壟斷。引入競爭,創造公平、有序競爭環境是政府有關信息產業改革的焦點。電信分拆重組、中國電信業六大運營商平衡競爭的格局已形成;同時,資費調整、開放駐地網寬帶業務、增值業務逐步開放等一系列重頭戲競相上演。電信市場格局日趨完善。信息產業部對電信業務經營許可、互聯互通、無線頻率的管理、碼號資源使用等方面做出了詳細的新規定,比較充分地履行了監管者的主要職責。
2002年曾是企業信息化最火爆的一年,SAP、ORACLE、聯想、用友、金蝶等著名廠商在中國EFR市場扮演重要角色。2002年又是中國加入WTO后的第一年,國民經濟保持了8%左右的良好增長態勢,“培育國內消費需求”仍是中央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拉動內需、刺激消費、扎扎實實地推進中國信息化建設。是國內電信市場繼續保持較高發展的條件。在資費調整的基礎上。電信用戶數大發展,今后會逐漸趨于相對穩定。中國電信的成功上市,對信息化的步伐起到推進作用。
國外電信巨頭進入中國電信市場的程度只是時間問題,中國的電信市場如此巨大,如此引人注目。國外電信巨頭們一旦進入,必然要求分一杯羹。根據《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外資進入國內增值業務市場、基礎電信市場的門檻都較低,目前,外資已紛紛準備進駐國內電信市場。他們的企業信息化建設程度很高。外資進入,肯定會對國內運營商產生較大的沖擊。但外資與國內電信企業只能是一種競爭與合作的關系。國內電信企業與外資在一定范圍內開展合作,可以取得較大的資金、技術、管理助動力,無疑將推動國內電信企業改革的進一步發展,并在競爭中獲得相對有利的地位。因此,將來中國電信服務市場最大的變數在于外資,與外資處理好競爭與合作的關系,對國內運營商的發展至關重要。誰能充分把握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經濟環境中的有利條件,抓住機遇。改革創新。誰就能獲得快速發展,否則只會走向衰落。
其次,電信企業自身存在的信息化劣勢。國內的電信運營商大多脫胎于國有企業。由于長期的壟斷,存在著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不夠,服務意識薄弱,服務質量低下等諸多問題,而這一切都歸根于未能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可以說。企業的信息化程度很低。
國內的電信運營企業管理機制不健全,主要是金字塔型的垂直管理,這在壟斷時期對企業的統劃有一定的幫助和積極作用。但是,在“全球化、知識化、信息化”的趨勢下,這樣的垂直管理容易造成溝通困難,信息傳遞緩慢甚至形成信息孤島。在這樣一個經濟、技術快速發展的年代,落后就要挨打。企業的成功與否取決于對市場的反應是否快速。因此,要求企業必須建立屬于自己的一套信息系統。能在內部進行快速、準確地溝通,能對外部信息進行及時、有效的反饋。
通過對國內外企業信息化的背景和現狀的比較,不難得出結論:面對著“全球化、知識化、信息化”趨勢,企業的信息化勢在必行,國外發達國家已經進入信息時代,他們的企業信息化程度非常高。在全球競爭中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優勢發展壯大。而我國的信息化建設比較滯后。企業還沒有進入信息化,或者說信息化程度很低,如果不加快速度進行信息化建設,實現企業信息化。就難以與國際電信巨頭進行競爭。
最后,企業信息化對中國電信業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十年來。我國信息產業保持著高速的增長率。中國電信業以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網通為代表的基礎電信運營商。都把目標鎖定在寬帶IP網的建設上。此外,中國電信發起的“政府上網工程”和“企業上網工程”在各地掀起了一股政府上網、企業上網的熱潮。為我國電子政務、電子商務、企業信息化建設提供了良性運轉的支撐平臺。
同時,信息技術仍在繼續發展、深化。這集中表現在計算機、微電子技術和光通信技術領域,總的趨勢是價格下降,功能更強,技術層次更高。普及更迅速。在計算機和微電子領域,作為信息技術基礎的超大規模集成電路(VLSI續發展。目前,CMOS線寬已達0.1μm,2010年可達極限0.05μm;在光通信技術領域。光纖傳輸速率增長速度為每10年增長100倍。還能持續10年。而實用化WDM系統速率已達320Gb/s。即一對光纖能傳400萬條話路。
網絡是新經濟的基礎平臺。實現信息化首先應實現網絡化。從IT產業發展歷程來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PC時代、網絡時代、信息服務時代。可見。網絡時代是整個IT產業不可逾越的階段。而目前我國的信息化建設則處于網絡時代的階段。實際上。全球信息化也處在網絡時代。真正的信息網絡技術是以1994年因特網商用為標志的,至今只8年多的時間。因此說。網絡是社會信息化的基礎,那么IP技術就是網絡的基礎。作為信息化的基礎平臺,誰擁有了寬帶化、智能化的網絡,誰就在競爭中掌握了制勝的法碼。
總之。企業信息化和電子政務正在進入快速、高效、創新、務實的全面實施階段。將對國民經濟信息化發展產生巨大的拉動。
(作者單位:興安盟經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