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報警后,處警的當然都是些警察。但是,有意思的是,今年5月初,當記者在上海奉浦的市工業綜合開發區采訪時,聽到的竟是“中西醫”聯動共赴現場處理警情的新鮮事,并且,由于“會診”到位,處方得當,效果奇佳。
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來,所謂的“中西醫”只是一種比喻,它指的是自2004年6月該開發區成立司法所以來,建立110聯動處警機制中的派出所和司法所。
“司法所和派出所就像是中醫和西醫,內科和外科,一個調理,一個開刀??梢詣側嵯酀靥幚硪恍┩话l性群體矛盾激化案件。”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鐘林章形象的比喻,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在“平安奉浦”中起著至關重要作用的聯動機制。
平安奉浦從“平安工地”切入
上海市工業綜合開發區坐落于上海的奉賢區,是上海市級九大開發區之一,占地范圍28平方公里,有常住人口1.68萬,外來人口逾1.6萬。這些年來,開發區的經濟發展是驚人的,先后吸引了204家企業落戶,其中外資企業近六成,有不少是國際知名大企業,如日本的先鋒、日野,美國的百利事、通用電器等,從而形成了“外來人口多、外資企業多、商業場所多和建筑工地多”四大特點。
然而,經濟的發展也使得各類社會矛盾糾紛不可避免地頻出,其中,群體性糾紛更是成為影響社會穩定和投資環境的一大因素。
如何在以民為本的思想指導下,做好開發區的維穩工作,創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平安奉浦”?
重視這項“民心工程、實事工程”的開發區黨工委和管委會決定整合人力資源,成立了工業開發區維護穩定工作小組,組建了綜治社保隊伍,同時落實專項經費(去年共落實經費300多萬元),加大基礎建設投入,健全了“平安奉浦”創建工作的網絡。
針對開發區“工地多”的特點,今年3月4日,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發出了“平安工地”評比活動的通知,深入企業、深入工地,加大對外來人口管理和安全生產工作的宣傳力度,要求各單位以“平安工地”評比為載體,深入開展“平安家庭”、“平安單位”創建的系列活動,推進平安建設各項工作向縱深發展。
由于宣傳到位,工地員工、尤其是剛進城的建筑工地上的農民工的安全防范意識得到了增強。至今,管委會與所在地區的各村、居委和企業生產安全責任書簽約率高達100%。
在抓安全防范的同時,開發區的另一著力點是營建良好的治安環境。為此,這兩年來,奉浦派出所開展了諸如“濱海鐵錘”等專項行動,保持主動進攻的態勢,嚴厲打擊地區的“兩搶一盜”和黑勢力活動。
“在奉浦工作和生活,我有安全感?!币晃煌馄笾袑庸芾砣藛T這樣對記者說。包工頭失蹤引發的工資糾紛
在開發區的一個會議室里,匆忙趕來的派出所所長小楊和司法所所長小陸接受了記者的采訪,談到110聯動情況,談到他們兩個單位三年來的彼此合作,他們有著說不完的“故事”:
2006年8月17日下午5時許,奉浦派出所突然接到某工地打來的報警電話,稱70多名外地民工聚集在工地鬧事,情況十分危急。派出所和司法所的同志接警后立刻趕到了現場。此時,現場早已人山人海。
經了解,在場的70多民工主要來自四川和湖北,其中部分是點工工人。之所以現場鬧事是因為當日是發放工資的日子,但負責支付給他們工資的清包工卻突然和他們失去了聯系,怕對方卷款而逃,自己拿不到工資,他們就聚集起來要求工地的項目部支付工資。
通過詢問,調處人員了解到,用于發放民工工資的工程款尚未支付給包工頭,因為合同有約,他們沒有責任直接發放民工工資。得知工資款還在,激憤的民工情緒才稍微平靜了一些。
“既然錢在,你們就該給我們發工資。”民工們提出的要求并沒有讓項目部接受,因為一旦工資款發放后,包工頭不認賬怎么辦?一時間,雙方劍拔弩張,一部分民工激動地沖進了項目部辦公室,指著管理人員鼻子拍桌子。眼看事態即將升級,公安干警立刻出面制止,并要求民工方派代表協商。而司法所人員則及時參與了對雙方的協調工作,通過努力,達成了方案:一,項目部立刻代發工資款;二,民工方出具證明書,證明項目部代發工資的事實和前因后果;三,需代領工資的,由代領者寫下承諾書。協議簽訂后,項目部立即緊急調撥了30余萬元,當即將工資發到了民工手中。
深夜11點鐘,當最后一批拿了工資的民工興高采烈地離開工地現場時,110聯動處警的同志們才拖著疲憊的身子欣慰地回家休息了。
“司法所參與110警方出警聯動,體現了一種優勢互補,從已有的情況看,群體性民工鬧事往往都是由民事糾紛引起,這類糾紛需要疏導、協調,關鍵是不能激化,警所出警的速度是最快的,十分鐘內就能趕到現場,控制局面,給司法所及時介入協調宣傳提供條件,這樣打擊與調解相得益彰,各顯優勢?!?/p>
對于雙方的合作,兩位所長顯然感覺愉快和滿意。而開發區綜治科科長王如吉則在一旁告訴記者,兩所聯動配合不僅是緊密的,也是主動的,兩所所長之間為了工作一直保持著熱線聯系,同時他們雙方的部下也一直保持著電話熱線,這樣,即使再晚(因為當地大多民事糾紛都在深夜激發),雙方人員都能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據了解,近兩年來,由于110聯動機制作用的充分發揮,開發區由民事糾紛引發的惡性刑事案件一件都沒有。
保駕護航的有效機制
今年年初的一天上午,開發區某工地打110報稱,有10多名民工因工資款問題采取了拉電等過激行為,揚言要跳樓自殺。接警后,聯動人員迅速趕到現場,在現場處置過程中,他們發現有3人鬧得最兇,調查了解得知,這3人是民工們請來鬧事的局外人。一直關心著事態發展的鐘林章副書記得知這一情況后,要求處警人員堅持兩個原則:一是民工的合法權益堅決依法保護;二是若有不法分子借機鬧事或有涉黑的行為堅決依法打擊。派出所隨即果斷地將3人隔離,現場秩序終于得到了控制。在處警人員整整一晝夜的不懈努力下,第二天上午,民工方和工地方對在工資結算方面的分歧終于達成了一致協議,并在處警人員的監督下,當場履行,確保了每個民工都拿到他們應得的工資。
“僅今年元旦、春節期間,我們就組織力量化解了10多起群體性矛盾糾紛,其中涉及建筑工地民工糾紛有6起,涉及600多人次,調處落實民IT資款和工程款達800多萬元?!痹谌ヅ沙鏊退痉ㄋ鶎嵉夭稍L的路上,鐘林章副書記的一番話讓記者頗為感慨,110公安司法聯動出警已然成為為開發區經濟發展保駕護航的有效機制。
站在新建的開發區派出所大樓門前,極目遠眺,記者感受到的是開發區每一寸土地跳動的脈搏,以及在這里安居樂業的人們對未來美好的期待,而這一切,真的需要平安環境來捍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