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 城市化是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山區城市化建設必須緊緊圍繞農村人口城市化這個核心,牢牢抓住縣域中心城鎮這個重點,堅持科學規劃,多元籌措資金#65380;加大改革力度,注重建管結合。
[關鍵詞] 城鎮配套制度;多元籌措資金;城市規劃建設
城市化是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是經濟發展從量的擴張到質的提高的必然途徑。城市化已成為江西經濟社會新一輪發展的重要載體,對于地處山區的永新縣來說,推進城市化更是增強經濟競爭力,提高經濟整體素質,趕上平原地區經濟發展速度的一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我們必須緊緊圍繞農村人口城市化這個核心,牢牢抓住中心城鎮這個重點,切實有效地加快山區城市化建設。
一#65380;堅持規劃先行,科學繪制城市發展藍圖
規劃是城市建設的龍頭,推進城市化必須高度重視規劃。山區城市的規劃由于受地理環境和基礎條件的限制,只能在有限的平地里做文章。對照城市化的目標要求,結合永新縣現有的城鎮布局,要堅持做到準確定位#65380;適度超前規劃,依據城市結構總體空間布局為“一河兩岸#65380;一城三區”。即禾川片區#65380;埠前片區#65380;東里片區。近期城市建設總方針為:擴大城市框架,優化城市結構,集中建設禾川#65380;埠前片區,適時改造完善老城區#65380;東里片區。實施“總體規劃,分步實施,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的原則,努力構筑“縣域中心城市——重點鎮——一般鎮”三級城鎮體系。要拓展作為縣域中心城市的縣城,擴大城市人口規模,結合三灣鄉#65380;旅游服務基地等特點,把縣城建設成為“風光秀麗#65380;設施完善#65380;環境優美”的贛湘邊境生態旅游城市。2006年進入省級園林城市行列,到2010年達到“山水園林在城中,城在山水花園中”的生態花園城市的目標。中心鎮和一般鎮的規劃,要善于依托當地優勢條件,確立城鎮發展的主要格調#65380;獨特風格和地方色彩,做到融實用#65380;經濟#65380;美觀于一體,與自然景觀和鄉風民俗相統一,體現出鮮明的地方特色。城市范圍內的一些具體規劃,政府只能提供幾個控制性的指標,具體詳規可以由開發商設計,以提高城市規劃的檔次。
二#65380;多元籌措資金,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長期以來,由于國家財力有限,縣#65380;鄉兩級財力更有限,各級政府可用于城鎮建設的專項投入較少,難以支撐較大范圍的小城鎮建設,是山區城鎮建設滯后的一個重要原因。隨著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建設投入將急驟增加。因此,必須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加快城市建設市場化步伐,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集體#65380;個人#65380;外資投入等社會資金為主體的多元化城鎮投融資體制,使城市建設步入自我建設#65380;自我積累#65380;自我發展的良性循環軌道。可從以下渠道開辟城市建設資金來源:一是出讓項目經營權,實行招商建設。對經營性城建基礎設施項目,要采取“借雞生蛋”#65380;“借船渡河”辦法,按照“誰投資#65380;誰建設#65380;誰經營#65380;誰收益”的原則,積極開展招商引資,鼓勵和支持集體#65380;個人#65380;外資參與小城鎮和各類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引進來”,積極“走出去”,努力拓寬投資與招商空間。要重點吸引國際和國內大的房地產開發企業落戶城市,力爭使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有一個大的提高。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創新招商方式,拓展招商渠道,以形成“人人都是招商主體#65380;處處都是招商環境#65380;時時都是招商時段#65380;事事都關招商大局”的共識。二是以地生財,增加城建自有資金來源。政府要嚴格壟斷土地一級市場,放開搞活土地二級市場,充分發揮土地資源的資產功能,在統一規劃的前提下,統一征地,分期入市,通過公開招標#65380;拍賣土地使用權,實現土地資源的最大效益。三是發動社會力量,參與城市建設。按照“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思路,動員城鎮群眾支持#65380;參與城市建設,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通過適當#65380;合法的途徑,向群眾籌集部分資金用于城市建設。同時,山區城市的發展,要從實際出發,找準自身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和經濟依托,確保建設資金來源,達到永續發展。
三#65380;加大改革力度,創造城市建設良好環境
城市化建設涉及到土地#65380;戶籍#65380;社會保障等方方面面。山區城市化水平遠遠落后于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水平,其根本原因之一是城鎮配套制度改革的滯后。因此,只有加快城鎮配套制度改革步伐,減少城市發展的阻力和障礙,山區城市化建設才能加快發展。一是要加快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城鎮規模小#65380;布局不合理是制約城市化建設的一個重要因素。永新縣現有鄉鎮23個,現有23個鄉鎮#65380;256個行政村,平均每個鄉鎮14~15個行政村,村民小組2384個,總人口近50萬。城鎮的平均人口僅二萬余人。城鎮規模偏小,所有小城鎮齊頭并進,人#65380;財#65380;物難以聚集。所以,要根據城市化發展的總體目標,逐步撤鄉并鎮#65380;撤村并組,積極引導農村人口向中心村和小城鎮集中,保證城市的建設規模,增強其輻射力。二是要加快城鎮戶籍制度改革。人口的集聚是滿足城市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要打破現有戶籍制度,逐步建立以居住地劃分城鎮戶口和農村戶口的戶籍登記制度,凡在城鎮有固定住所或經營場地,并有穩定生活來源的,均可在城鎮申請落戶,辦理城鎮居民戶口,鼓勵農業人口向城鎮集中,積極吸引高素質的外地人口,增強城鎮人口集聚力。三是要加快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有計劃#65380;有步驟地解決入城鎮居住就業問題,大力發展醫療保險#65380;社會保險工作,推動社會化服務,加強敬老院#65380;老年活動中心等公益性事業建設,逐步解決人們的后顧之憂。四是要深化城鎮建設方式的改革。要處理好城鎮新區建設與舊城改造的關系,按照“調整#65380;控制#65380;改造#65380;完善”八字方針對舊城和城中村進行分片改造,實行由里向外逐步推進,有計劃的拓展,集中力量改造一片#65380;成效一片,投入使用一片,著力打造生態花園城市。要逐步控制城鎮通天房的建設方式,全面推廣公寓式建房,拓展城鎮發展空間。
四#65380;注重建管結合,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城市建設“三分建設,七分管理”,城鎮管理應貫穿于城市化發展的全過程。一要理順城管管理體制。切實解決當前城鎮條塊分割#65380;多頭管理的問題,協調好部門和地方利益,改變“有利爭著管,沒利無人管”的狀況,建立鄉鎮城管中隊,明確管理職能,真正形成人人都服務于城鎮建設和管理的良好氛圍。二要加強鎮容環境管理。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完善物業管理#65380;道路交通#65380;環境衛生#65380;美化綠化等管理辦法,制定具有約束力的鄉規民約,強化居民的環境衛生意識#65380;法律意識;要深入開展文明鎮#65380;文明單位#65380;文明庭院#65380;平安社區等創建活動,增強市民的社會公德#65380;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樹立起現代化觀念,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提高城鎮文明程度。對城鎮中普遍存在的亂搭#65380;亂建#65380;亂占行為,要依法予以拆除清理。三要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城鎮管理隊伍。一方面要加強對現有管理人員的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一方面要積極引進專業技術人員,吸引一些大中專畢業生到小城鎮管理隊伍中來,逐步充實提高城鎮隊伍的整體戰斗力,更好地投身到城市化建設中去。
[作者簡介]李 康,男,江西省永新縣建設局規劃股副股長。
[責任編輯:徐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