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糧農組織貿易統計顯示,喀麥隆每年進口價值70萬美元的蜂蜜,這并不能反映在本國生產和消費的蜂蜜總量。喀麥隆人習慣于從野生蜂群獲取蜂蜜。蜂蜜在這里當作飲料消費,以及用于一些傳統藥物的配制。本文主要闡述養蜂在保護喀麥隆生物多樣性和減少貧困方面的作用。
一#65380;喀麥隆地理概況
喀麥隆位于中非,約有1600萬人口,70%的人口居住在農村,約40%生活在每天0.8美元的貧困線下。喀麥隆有著豐富多樣的自然資源,包括森林和石油,但它是高負債國家,正在進行由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建議的經濟結構調整。森林產業為喀麥隆貢獻20%的財政收入,其次是石油。2000萬公頃茂密的熱帶森林作為剛果盆地的一部分,有著全球保護的重要性,其單位面積植物數量最多,動物特別是鳥類品種數量居世界第二位。
二#65380;森林與貧困
超過50%以上的喀麥隆人直接或間接依靠森林生存,這是由于在人口結構中存在對農村生活的偏愛,70%的人口居住在農村地區,以農耕#65380;狩獵#65380;采集非木料森林產品和畜牧為主。森林是地方生物種群的家園,其中許多已瀕臨滅絕,包括喀麥隆山鷓鴣#65380;非洲森林大象和一些高價值的木材品種。肥沃的火山巖土壤使該地區成為人們依賴生存和從事商業性農耕的理想之地,但同時也造成動植物生活環境的惡化,其結果是導致生物多樣性受損。
喀麥隆人一直依靠森林資源生存,自20世紀80年代后期這種依賴性迅速增強,與該國1985-1995年嚴重的經濟低迷有著直接關系。大批失業人員為了生存重返土地和森林。這樣,森林重要保護地區如喀麥隆高地,正面臨不斷增長的來自務農#65380;狩獵和木材采伐的人口壓力。如果當地人為了謀求生計向森林聚集,那么該地區可為減少貧困發揮重要作用。正是由于這一緣故,捐助人和保護組織積極推行無破壞性的森林使用,如發展養蜂。
三#65380;養蜂與減少貧困
可持續性森林管理(SFM)是喀麥隆提交給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減少貧困戰略文件(PRSP)中的關鍵目標。在保護喀麥隆實施可持續性森林管理以保護生物多樣性之后,減少貧困就成為向該國政府#65380;捐助者和許多保護組織的一大挑戰。
已被國際保護組織接受的發展戰略促進了一些可供選擇的增加家庭收入項目的產生,它們被認為是“生物多樣性友好型”項目,包括養蜂#65380;種蘑菇和野生動植物家養,以養蜂最為成功。在全國涉及養蜂的地方組織很多,采集與出售產自森林的蜂蜜是喀麥隆古老的習慣,現在蜂蜜和其它蜂產品的消費呈穩定性增長。活躍的養蜂組織有:英國國際發展部(DFID)#65380;德國技術合作組織(GTZ)#65380;荷蘭發展組織(SNV)和英國鳥類國際組織。
目前,當地已有成功的地方團體,如巴門達養蜂與自然保護組織和林貝養蜂#65380;發展與保護組織,已從養蜂中取得實質性利益。這兩個組織是喀麥隆高地養蜂的帶領者,為減少農村貧困作出了貢獻。
在喀麥隆叢林地區,如喀麥隆高地,傳統的取蜜方法是用火把驅趕蜜蜂,獵取蜂蜜。如果燃火失去控制,通常是破壞性的,嚴重破壞環境。
養蜂扶貧項目幫助當地引進手持煙霧器和其它養蜂工具,從而使取蜜變得更容易,并且無破壞性。同時還幫助培訓當地群眾如何制做蜂箱,將蜜蜂放養在農田和林地,以便獲得理想的蜂蜜產量。在喀麥隆生態高地,那些獲利不錯的養蜂合作組織和團體,正是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四#65380;一點啟示
養蜂不占用耕地#65380;不消耗自然資源,是一項環境和生態友好型養殖業。一些國際組織如世界銀行#65380;國際貨幣組織#65380;英國國際發展部#65380;德國技術合作組織#65380;荷蘭發展組織等,開始重視養蜂在保護地球生物多樣性和減少貧困的作用。在我國,占全國貧困人口大多數的西部欠發達地區同樣存在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的問題,養蜂不失為一項較為理想的扶貧措施。(本文轉自《中國蜂業》2007年第1期)
[責任編輯:堯水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