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額貸款常被比作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及時雨”, 但相比其他的再就業優惠措施,許多地方在具體落實中常常會有貸款申請者抱怨限制多、耗時長、程序復雜等,也有一些金融機構表示小額貸款涉及下崗失業人員、政府、經辦機構等方方面面,操作起來相對困難,同時還存在成本高、風險大、收益小等各方面的問題,使再就業小額貸款“雷聲大雨點小”,效果總是差強人意,有些甚至出現半途夭折。而吉安縣在落實再就業小額貸款過程中,能找準信貸服務切入點,立足于縣情,勇于探索,創新機制,基本形成了一套良性循環的再就業小額貸款長效機制,顯現出小額貸款促創業帶動就業的良好示范效應。
吉安縣再就業小額貸款是從2003年開始實施,由縣信用聯社承擔小額貸款業務,縣就業局從政策宣傳、操作上積極配合,促進了全縣再就業小額貸款的順利開展。通過幾年的實施,取得十分突出的工作成效。截止2007年5月底,吉安縣已累計發放下崗再就業貸款549筆,發放貸款金額1373萬元,到目前為止未發生一筆逾期貸款,收息率達100%,共支持了1500余名下崗人員再就業,直接受益人達1100人以上,實現收益1200萬元,占全縣下崗人員收益70%,實現了既解決下崗人員再就業創業資金匱乏難題,增加下崗人員就業崗位,消化社會就業壓力,又深刻體現了政府關心困難群體、為下崗人員辦實事、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執政理念,同時金融企業自身資金安全和效益也得到有力保障。這種“一石三鳥”的積極效應,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好評,也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肯定,這在當前銀行融資難、貸款難普遍成為阻礙地方經濟發展的形勢下很難能可貴,為進一步完善縣域金融機制,充分發揮縣域金融支持經濟發展的合力作用,為商業銀行積極拓展業務,延伸到中小企業及“三農”方面的金融信貸,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等都具有很好的拋磚引玉作用。
一、選好切入點,做好市場調查
吉安縣是一個下崗失業人員比較多的國家級貧困縣,也是一個農村富余勞力比較多的農業大縣。到2006年底,全縣下崗失業人員達7000余名,農村勞力向省外輸出近7萬人,脫貧無技術、有技術沒有資金創業的現象在全縣很普通,已成為制約群眾脫貧致富的一大“瓶頸”。基于這種情況,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充分利用國家政策,果斷地把小額貸款工作重點放在支持個人創業上,抓好抓實。由縣農聯社聯合就業局及時出臺《吉安縣下崗人員再就業小額貸款管理辦法》,并成立吉安縣再就業小額貸款擔保中心,貸款擔保中心設在縣就業局,為規范農聯社再就業小額貸款操作程序創造了條件。
二、夯實基礎,規范程序
為保證小額貸款擔保中心順利開展各項工作,縣委縣政府給予大力支持,從人員編制、辦公地點到資金安排等方面都做好全面規范和落實,并積極調整本級財政支出結構,每年都及時將擔保基金安排到位,明確要求擔保基金實行專戶存儲,封閉運行,專項管理。到2006年,已累計向擔保中心籌措擔保基金245萬元,為開展小額貸款擔保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再就業小額貸款管理辦法具體規定了貸款條件及操作流程,簡化了貸款手續,凡借款人申請貸款先將申請報告交給下崗再就業擔保中心審核同意后,由擔保中心填具貸款推薦函,交農聯社辦理,農聯社根據借款人再就業優惠證和擔保中心出具的擔保函以及二個以上聯保證明,與借款人簽訂借款合同和擔保合同。
三、創新舉措,注重成效
為把再就業小額貸款工作落在實處,吉安縣積極探索,不斷創新,強化措施,廣泛宣傳動員,有力地保證了小額貸款助創業促就業的良好成效。
(一)降低門檻,放寬條件,不斷拓寬小額貸款覆蓋面。凡有吉安縣戶口和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以及國有企業失業人員,持有勞動就業局頒發的《再就業優惠證》均屬貸款對象。在新的一輪就業政策出臺后,吉安縣及時認真抓緊落實,在扎實做好下崗失業人員的小額貸款的同時,積極拓寬小額貸款覆蓋面,把農民工、退伍軍人等各類困難人員都納入再就業小額貸款對象范圍,積極解決他們在創業中遇到的資金匱乏難題。農民工郭聲濤通過辦理再就業小額貸款,解決了資金周轉困難,其經營的家俱廠才越辦越紅火。退伍軍人曾昭飛在2004年退伍后,也是通過辦理5萬元的再就業小額貸款,才辦起一個專門生產水泥涵管和節能磚建筑建材廠,實現了個人創業的愿望。
(二)積極鼓勵、動員行政事業單位職工積極為貸款戶出面承擔貸款風險反擔保。這種做法既支持了下崗人員再就業發展,又對銀行信貸資金安全和社會穩定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縣就業局干部首先作出表率,全局13名在職干部職工連續三年為31名貸款戶承擔貸款風險反擔保。51歲的鄒新民,在縣城開辦了一家服裝加工廠,曾經因資金缺乏企業一時運轉困難,就在其萬分焦急之時,縣就業局一名干部在了解他的情況后主動為其擔保,為他辦理了4萬元的再就業小額貸款,才解了燃眉之急,度過難關。目前他的企業越辦越紅火,已擁有員工50余人,能實現年創利稅20余萬元。現在,全縣絕大多數貸款戶的反擔保都是由縣內行政事業單位在職干部提供的,在全縣上下基本形成了人人支持創業、助推創業的濃厚氛圍。
(三)積極開展文明信用戶評選活動,鼓勵誠實信貸。根據各貸款戶的社會誠信度、事業責任心、還貸能力以及創業實績等等評選文明信用戶,對信譽度較高的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免反擔保貸款,其貸款額度也由2萬元放寬到5萬元,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大。僅2006年全縣對再就業文明信譽戶貸款就累計達45筆,貸款金額達450萬元,同時這一做法也進一步推進了全縣的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毛祖煜就是開展文明信用戶評選的一個典型。由于是再就業貸款文明信用戶,毛祖煜在他經營的商店因資金周轉困難而陷入困境時,縣擔保中心又及時給予他免除反擔保貸款5萬元,幫助其克服困難,進一步擴大了營業規模,生意一天天好轉。現在他的商店已是縣城一家較有影響的超市。
由于工作措施得力,象這樣通過再就業小額貸款,實現個人創業再就業、且業績十分突出的鮮活例子,在吉安縣已不勝枚舉,為全縣建設“民生工程”、構建和諧穩定社會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四、加強信貸管理,嚴格控制貸款風險
為了加強貸款管理,在縣委政府的領導下,農聯社和縣擔保中心嚴格做好“貸、用、還”三個環節的工作,使貸款風險控制為零。
(一)實行貸前培訓,提高貸款風險意識。2003年以來,吉安縣在實施小額貸款過程中積極動員申請貸款人在貸款前參加縣農聯社和就業局開展的SIYB創業培訓,以提高下崗失業人員創業能力作為提高小額擔保貸款質量的重要措施。動員廣大下崗失業人員在創業起步階段積極參加這種創業培訓,使創業者在培訓中,學習和掌握財務管理、市場分析、營銷策略等方面技能。其次是指導他們制定創業計劃書,作好開業前的指導,幫助他們理性經營,規避風險。到2006年,所有申請小額貸款的人員都參加了由縣就業局組織的創業培訓。通過創業培訓,大大提高了下崗失業人員自主創業的成功率,減少貸款風險。
(二)強化貸前調查。農聯社和縣擔保中心及時把有關貸款程序張榜公布,并針對貸款戶的貸款用途、生產經營狀況、財務狀況和可能產生的經濟效益,以及反擔保人的真實情況做出綜合調查結論,撰寫可行性材料。會同人民銀行一起通過人民銀行網上查詢,一旦發現其已在其它銀行貸款且仍未還清貸款的,取消其貸款資格。
(三)建立回訪制度。為減少貸款風險,農聯社和縣擔保中心建立了小額擔保回訪制度,狠抓貸款回收力度。農聯社對借款人進行貸后跟蹤服務,定期深入各貸款戶,開展貸后檢查。一方面為其創業發展建言獻策;另一方面定期記錄各貸款戶的生產經營、資金使用情況,及時了解和幫助貸款人解決實際困難,防范貸款風險。一旦發生中途停業、變換經營場地等情況,及時收回貸款。農聯社還建立到期貸款催收機制,對到期貸款,一個月前通知貸款人和反擔保人,一星期前請反擔保人協助前往催收,逾期三個工作日,由擔保中心牽頭,與經辦銀行、反擔保人等共同前往催收;逾期后十五天,由擔保中心通知反擔保人所在單位,從次月起,月扣擔保人工資,直到全部還清貸款。
(四)建立科學管理制度。縣里統一制定再就業小額擔保貸款檔案管理實施細則,使小額擔保貸款檔案工作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把小額擔保貸款檔案資料進行整理、立卷、歸檔,分門別類裝訂成冊。同時為了便于使用和保護檔案,農聯社和縣擔保中心對小額擔保貸款檔案實行“雙套”臺帳管理制度,即每一份檔案都有一份副本,副本供日常使用,正本檔案實行分期分類、專人專柜存放保管。
吉安縣下崗再就業小額貸款工作實施幾年來,推動了縣域經濟和諧發展,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全縣貧困人口大為減少,從2003年的近3萬人減少到目前的不到1萬人,就業壓力得到緩解,全縣社會政治形勢出現了“三個明顯下降”,即全年刑事發生案件、治安案件、上訪人次明顯下降。貸款戶信用度較高,到目前為止從未出現拖欠農聯社貸款本金和利息的現象。這些成效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激發了政府傾心做好小額再就業貸款工作的熱情,全力把再就業小額貸款進一步做實做大,覆蓋面進一步做寬,使之真正成為吉安縣惠及千家萬戶、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創業再就業、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2007年的新年伊始,在縣委的1號文件中,又把小額貸款工作納入了吉安縣2007年經濟和社會發展工作要點之中,縣財政已作出100萬元的預算補充再就業小額貸款擔保基金,力爭縣農聯社全年再就業貸款總額突破1000萬元,貸款回收率繼續保持100%,為吉安縣的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65377;
[責任編輯:王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