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西方客觀主義本體論批判

2007-12-31 00:00:00
江漢論壇 2007年10期

摘要:哲學史上的本體論大多是客觀主義本體論,這種本體論由于人類認識的進化特別是科學的進步而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使本體論研究走出客觀主義的困境,哲學家需要在以下三方面形成共識:本體論不是要發現某種客觀存在的本體,而是要思辨地推斷和構想世界的本真狀態;構建本體世界不是要否棄現實世界,回歸本體世界,而是要為人們提供哲學信念,為批判現實提供武器;任何本體論原則都不是絕對真理,而只能是時代的產物,只會具有相對的真理性。

關鍵詞:客觀主義;本體論;批判;思辨構想

中圖分類號:B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854X(2007)10-0049-06

在哲學史上,不少哲學家建立了自己的本體論,其中有一些哲學家不僅提出了自己的本體概念,甚至對由本體構成的本體世界進行了構想。這些構想是我們今天理解本體世界的性質、結構及其與現象世界、可能世界、理想世界的關系的重要思想資源。但是,哲學史上的本體論大都是把本體看作是最真實的客觀存在的客觀主義本體論。隨著人類認識的進化,特別是隨著科學的進步,人們越來越認識到這種客觀主義本體論的不可信性,客觀主義本體論也因而受到了不少的批評。本文擬對客觀主義本體論進行概要性的批判分析,旨在對哲學史上本體論研究的經驗教訓作些初步的總結,推動本體論研究的革故鼎新。

一、客觀主義本體論的基本特征

客觀主義本體論指的是把哲學家所構想的本體看作是客觀存在的認識對象的各種關于本體問題的理論。需要注意的是,哲學史上的本體論幾乎都是客觀主義的,到目前為止好像還沒有與之相對應的主觀主義本體論。也有一些哲學家意識到自己所設想的原初狀態是假設的,如自然法學派所設想的“自然狀態”和羅爾斯所設想的“原初狀態”,但這種理論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本體論,只是類似于本體論。這里用“客觀主義”標示這種本體論,主要是就其對本體性質的看法而言的,而不是相對于主觀主義本體論而言的。

客觀主義本體論形形色色,但有著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

第一,認為本體是客觀存在的,而且認為自己所構想的本體就是那種客觀存在的本體。這是客觀主義本體論的首要特征。幾乎所有的客觀主義本體論都認為世界客觀上存在著某種本原性的東西,這種東西的存在獨立于人,甚至獨立于上帝的意志。不管人認識不認識它、能否感知它,它都存在。雖然它潛藏在事物背后,不容易為人們認識,但它的存在是不能否定的。柏拉圖的“理念”、德謨克利特的“原子”、康德的“自在之物” 、程朱理學的“理”都被認為是世界上客觀存在的本體。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看,我們把客觀主義本體論定性為客觀主義的。

第二,認為本體是絕對的,其存在是獨立不依的。現實世界的事物也是客觀存在的,但它們都是依賴其他事物的相對存在,本體作為萬物的本原,其存在是不依賴其他任何事物的,也不是相對于任何其他東西而言的,相反其他事物的存在要依賴它。例如,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構想的作為萬物本原的物質,就被認為是這種獨立不依的客觀存在。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它的現象,都要依賴它,而它則不依賴任何現象,不具有任何相對性。從這個意義上看,客觀主義本體論是絕對主義的。

第三,認為獨立自存的本體比現象世界的事物更真實,甚至認為它們是終極實在。客觀主義本體論一般都把它們所構想的本體說成是世界上最真實的東西,是事物或世界的本真狀態,把握了它就掌握了絕對真理。從這個意義上看,客觀主義本體論是本質主義的。

第四,認為本體是現象的基礎、本體世界是現象世界的基礎。客觀主義本體論構想本體就是要給現象世界找到一個基點,提供一個支撐。因此,他們通常把他們所構想的本體看作是世界或萬物的根本規定性或原初的本質,現象世界不過是它們的表現而已。叔本華就認為作為世界本體的意志是他發現的世界的真正本質,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不過是它的表象。從這個意義上看客觀主義本體論是基礎主義的。

第五,除少數懷疑主義者(如高爾吉亞、休謨)或不可知主義者(如康德)之外,大多數認為本體是人可以認識的。客觀主義本體論一般在把本體構想出來之后,都說它是認識的對象,而且是很難認識的對象(當然,這里所意指的是,它們是除自己之外的其他人很難認識的對象)。在如何才能認識本體的問題上,哲學家們存在著一些分歧。一些人認為只有理性才能認識(如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另外一些人則認為理性不能認識而只有某種非理性的體驗或直覺才能認識(如叔本華、柏格森等)。不過,他們一般都不認為本體是感性經驗可以感知的。從這個意義上看,客觀主義本體論總體上看是認識主義的。

第六,認為本體不僅是終極實在,而且是終極價值,因而世界(包括人)存在的意義和追求的目標就是要返回到本真的本體。客觀主義本體論一般認為本體世界是完善的,是盡善盡美的,現象世界作為本體世界的“摹本”或“分有”總不如“原型”那樣完美,甚至認為是邪惡的深淵。因此,它們一般都把本體看作是現象世界追求的最高目的和終極價值,看作是其他一切事物是否有價值以及價值大小的根本尺度。從這個意義上看,客觀主義本體論還是還原主義的。

二、客觀主義本體論的困境及其癥結

進入20世紀,人們越來越不相信客觀主義本體論,這有經驗科學發展和物質主義盛行的影響,但更重要的是客觀主義本體論本身存在著諸多理論上的困難,這些困難使其陷入了無法解脫的困境。

首先,客觀主義本體論哲學家始終提供不了證明本體是客觀的真實存在的有力證據或充分論證。本體原本是哲學家的思辨推斷和構想,但哲學家卻要把它說成是獨立自存的客觀存在。在文明不發達的情況下,人們可能相信哲學家的這種獨斷,但在文明進步和科學發達的時代,人們的理性普遍覺醒,再也難以相信哲學家的獨斷。不僅普通人,即使是哲學家也越來越不相信本體的客觀實在性。尤其是休謨和康德對本體的客觀自存性、對本體的理性可認識性的懷疑和否定,對人們包括哲學家有重要的啟蒙作用,他們的批判工作不僅把他們自己,而且把許多哲學家從形而上學的獨斷論迷夢中喚醒。在他們的影響下,一些哲學家特別是19世紀以來的科學主義哲學家發現客觀主義本體論根本就不可能為自己的觀點提供充足理由,相反留下了許多難以解決的疑惑。例如,如果本體是客觀存在的,那么為什么無論是理性、直觀,還是體驗都很難認識它?如果本體是客觀存在的,哲學家們應該能逐漸對它們形成共識,然而幾千年來,哲學家們從來就沒有形成過一致意見,相反還相互矛盾和沖突,甚至還相互攻擊?為什么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普遍感覺到非本體的、現象性的東西(如金錢、財富、權力等)比本體性的東西更真實,更多的人更愿意追求這些東西而不去追求那些被認為是本真的東西?我們可以想象,如果哲學家們對本體的客觀真實性能提供有說服力的證據,人們是可以在這些問題上形成共識的。

其次,客觀主義本體論無法解釋本體與現象的關系。現象豐富多彩,而本體是非常簡單、單一的,因而客觀主義本體論根本無法說明兩者之間的關系。相反,他們在本體與本體的關系上、在本體與現象的關系上,面臨著諸多困難。例如,柏拉圖為了說明現象,他設定了很多種類的理念,但盡管如此,還是有些現象的理念他是無法設定的,如自然界的污穢物、社會中的罪惡等。在解釋理念與現象的關系上他更是困難重重。他后來注意到了他早期的理念論在解釋理念與理念的關系以及理念與現象的關系上存在著諸多難題,提出了著名的“通種論”(一種試圖溝通不同理念之間的關系的理論),以“拯救現象”。當然,這種努力是不可能真正解決問題的。柏拉圖還是一位比較徹底的、負責任的哲學家,他通過不斷的自我反思和批判,意識到他的本體論存在的種種問題,還有不少哲學家根本就沒有意識到他們所提出的本體如何與現象溝通的問題。20世紀現象學的出現和后現代主義的興起,從根本上否定了傳統哲學從現象背后去找本體、本質、基礎這種思維方式的合理性,使人們更堅信現象背后沒有一個客觀自存的本質和基礎。

再次,客觀主義本體論沒法解釋價值的相對性和主觀性。客觀自存的終極本體也被認為是終極的價值,這種價值不僅被認為是客觀自存的,而且被認為是衡量其他事物有無價值及價值大小的尺度。然而,在自近代以來開始的全球化進程中,越來越多的人感覺到價值是相對的,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個人有不同的價值體系。價值被看作是屬人的、主觀的、相對的,人才是價值的終極尺度,沒有一種脫離人而存在的終極價值,即使存在對人也沒有意義。尼采的一聲“上帝死了”的呼喊,宣告了終極價值時代的結束和人是價值主體時代的開始。客觀主義本體論對這種新的情況無法作出說明,更無法提供指導。如果本體論歸根到底是指向價值論的,那么當本體的價值論意義喪失了之后,還會有人相信它嗎?

以上這些難題是客觀主義本體論所根本無法解決的,正因為如此,這種本體論越來越陷入不可自拔的困境,成為沒有多少人問津的過時理論。今天看來,不管客觀主義本體論在歷史上發揮了多大的作用,但由于它存在著以上諸多根本無法解決的難題而喪失了存在的現實價值:人們找不到充足的理由相信它,它不具有多少信仰的價值;它對認識現象世界沒多少范導作用,它基本上沒有認識的價值;它不能回答人們面臨的各種現實難題,它幾乎沒有實用的價值。

今天看來,客觀主義本體論的問題是明顯的,那么問題的癥結何在呢?筆者認為,客觀主義本體論在理論上存在著四個相互關聯的問題:一是把本來是哲學家構想的主觀本體看成是客觀存在的;二是把本體當作唯一真實的實在;三是把本體當作是別人認識的對象,甚至自己的認識對象;四是把對本體的認識當作是唯一的絕對真理。而其癥結就在于認為只有客觀存在的東西才會是真實的思維方式。下面我們首先分析一下客觀主義本體論的四個問題,然后再進一步分析導致這些問題的癥結問題。

本體論研究本來是要通過對現實世界的批判構想世界的本來狀態,其構想所直接針對的是現實世界存在的根本性問題。試圖通過思辨的構想找到現實世界問題解決的根本性答案,這里就存在著哲學家可能發生的分歧:對時代的根本性問題是什么的看法;對這種根本性問題的本體論根源是什么的看法;構想一種什么樣的本體的看法。對這三個問題的任何一個方面看法不一致,哲學家構想的本體就會不一樣。這種情況一方面可以解釋為什么同一時代會有不同的本體論、會設想不同的本體,另一方面也能夠說明本體不是現成存在在那里的,它不過是哲學家們為解決時代課題所找到的一個邏輯起點或思維原點。這種起點或原點原本是哲學家通過對現實世界進行思辨反思找到的一種思想性的東西。這里說“找到”,不是說本體是客觀存在在某一個地方被哲學家發現了,而是哲學家在自己的思想里找到的,正因為如此,我們常說本體是哲學家推斷和構想的。在思想里找到的,并不意味著它完全是主觀虛構的,它完全可能是有著現實根據的。一旦錯誤地把這種有客觀根據的思想性的東西看作是客觀存在的,就會導致一系列問題。

思想性的東西也可能是真實的,如所有的科學真理都是思維性的東西,但一般都認為它是真實的。本體也是一樣,它可以說是哲學家所發現的真理,是哲學真理或本體論真理。但是,不能用這種真實否認現實世界事物的真實,認為只有本體才是真實的,而其他的東西都不是真實的,是虛幻的。過去的哲學家常常在這個問題上犯錯誤,為了突出本體的重要性而貶低其他事物。

本體作為一種并非在世界中存在的思維構想物,是不可能作為人們的認識對象的,當然嚴格說也不能成為構想者自己的認識對象。構想者可以不斷完善對本體的構想,但這個構想物不能說是認識的對象。哲學家構想的本體只能通過哲學家的理論論證為其他人所認識,他們不能自己把它作為認識對象自己去直接認識。哲學家要讓別人了解它,認同它,不能去證明它客觀地存在于哪里,而只能為自己的構想提供充足的理由,以充足理由去說服人。以往不少哲學家常常把自己的思辨構想物對象化,然后要人們去認識它、去追求它,這就發生了問題。事實上,如果不通過哲學家本人的本體論,其他人既不能認識它,更不可能去追求它。要人們去認識和追求一個在世界中不存在的東西,其結果可能會使人們認為哲學家荒誕可笑。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客觀主義本體論問題的癥結在于,認為只有客觀存在的東西才是真實的。我們可以說客觀存在的是真實的,但不能說真實的就一定是客觀存在的。除了存在著一種客觀的真實之外,還有一種主觀的真實,這就是思想的真實或思維的真實。這種主觀的真實有可能比客觀的真實更有解釋力。如果我們承認有可能存在著思想的真實,那么我們就可以說本體雖然不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它同樣可能是真實的,是更深層次的本原性真實,關于它的結論也可能是真理,是更高層次的本原性真理或本體論真理。這樣就可以解決本體的價值合理性問題:因為它是更深層次的本原性真實,關于它的結論是更高層次的本原性真理,所以本體論結論能夠成為人們的信仰。客觀主義本體論的問題就發生在這里:既然只有客觀存在的東西才是真實的,那么要使本體成為最真實的,使關于它的結論成為終極真理,那么一定要斷定它是客觀存在的。然而,一旦斷定思想性的本體是客觀存在的,必然導致以上所述的各種難題。

三、對邏輯實證主義批判的批判

對于客觀主義本體論的問題,邏輯實證主義曾進行過系統的批判。這種批判雖然看到了客觀主義本體論把本體客觀實在化的問題,但并沒有找到其要害之所在,更重要的是他們由批判客觀主義本體論引出拒斥形而上學的結論,導致了十分嚴重的后果,需要我們作些批判性的分析。

邏輯實證主義對客觀主義本體論的批判是通過對形而上學的語言作邏輯分析進行的,邏輯是他們批判的主要武器。關于這一點,卡爾納普有明確的表述:“從古希臘的懷疑派起,到19世紀的經驗主義者為止,有過不少反對形而上學的人。各式各樣的批評都提出過。許多人宣稱,形而上學的學說與我們的經驗知識矛盾,因而是假的。另一些人則根據形而上學問題越出人類知識的界限,認為它是不可靠的。許多反對形而上學的人宣稱,研究形而上學是徒勞的。”“現代邏輯的發展,已經使我們有可能對形而上學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問題提出新的、更明確的回答。”“在形而上學領域內,包括全部價值哲學和規范理論,邏輯分析得出反面的結論:這個領域里的全部斷言陳述全都是無意義的。這就做到了徹底清除形而上學,這是早期的反形而上學觀點還不可能做到的。……只有在近幾十年邏輯的發展給我們提供了足夠銳利的武器的今天,才能采取這個決定性的步驟。”①

通過邏輯分析,邏輯實證主義者首先證明形而上學的詞沒有意義。卡爾納普這樣給一個詞有意義作出界定:令“a”為任何詞,“S(a)”為出現這個詞的基本句子。那么“a”有意義的充要條件就可以用下面每一個表述(它們說的是同一件事)提示出來:1)已知a的經驗標準;2)已知規定了“S(a)”可以從一些什么記錄句子推出來;3)“S(a)”的真值條件確定了;4)已知“S(a)”的證實方法。根據這一條件,卡爾納普認為許多形而上學的詞不能滿足上述條件,因而缺乏意義。以形而上學家經常使用的“本原”為例。我們可以問形而上學家:在什么條件下“X是Y的本原”這個句型的陳述是真的,在什么條件下它是假的。形而上學家大約會回答如下:“X是Y的本原”意思是“Y起于X”,等等。但是這些詞是模棱兩可、模糊不清的。因為形而上學家告訴我,他的意思并不是指憑經驗觀察到的關系,“起于”這個表達式在此并不意味著時間上和因果上的連續,那只是這個詞的通常意義。然而,他又沒有規定出其他任何意義的標準。因此,卡爾納普說,那種假定為與上述經驗意義相反的所謂“形而上學”意義是不存在的②。在邏輯實證主義看來,形而上學的概念并不是真正的概念,而是一些沒有意義的“妄概念”。

通過邏輯分析,邏輯實證主義者其次證明形而上學的陳述是沒有意義的妄陳述。對此,邏輯實證主義者有很多論證。卡爾納普認為,妄陳述有兩類:一類是包含一個被誤認為有意義的詞;另一類是組成句子的詞雖然有意義,但是以一種違反句法的方式湊在一起而不構成一個有意義的陳述。他說他可以用實例證明兩類妄陳述都出現在形而上學里,并且進而證明形而上學整個是由這些妄陳述組成的③。艾耶爾則通過證明形而上學命題既不是經驗假設,又不是一個重言式命題證明它們是沒有意義的。他說:“我們可以把一個形而上學句子規定為想去表達一個真正命題的句子。但是,事實上,它既不表達一個重言式命題,又不表達一個經驗假設。并且,因為重言式命題和經驗假設構成有意義命題的整個的類,所以我們就有理由下結論說,一切的形而上學斷定都是沒有意義的。”④總之,他們的一切證明都是要說明所有的形而上學命題都是無意義的。

如果邏輯實證主義的批判到此為止,還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因為如果單純從語言邏輯分析的角度看和從經驗證實的角度看,也許形而上學的命題確實沒有意義。然而,他們由此做出了一個大膽然而無知的跨越,即由從邏輯和經驗看形而上學命題沒有意義,得出“全部形而上學都是無意義”的結論⑤。石里克甚至認為連形而上學的問題都根本不存在。他說:“形而上學的沒落并不是因為解決它的問題是人的理性所不能勝任的事(像康德所想的那樣),而是因為根本就沒有這種問題。”⑥

如果不考慮邏輯實證主義對形而上學的指責、拒斥乃至蔑視的態度,而從批判本身來分析,我們就會發現他們的批判是沒有擊中要害的批判,或者說是一種不得要領的批判。

邏輯實證主義者以經驗證實標準批評客觀主義本體論所斷定的本體客觀存在,實際上并不存在,這是有道理的。客觀主義本體論確實斷定本體客觀存在,既然它們客觀存在,就應該能經驗它。然而,人們不能經驗它,那么斷定它們客觀存在就是不能成立的。不過,這一點并不是邏輯實證主義的發現,至少休謨已經證明了這一點。邏輯實證主義者的創新在于,以經驗證實為尺度衡量形而上學及其命題是否有意義,而在這里,他們的批判的問題就暴露出來了。我們不能因為形而上學的命題不是經驗的陳述、不是邏輯的命題、不是藝術的表達就說它沒有意義。因為形而上學既不是經驗科學,也不是邏輯學,也不是各種藝術,形而上學就是形而上學。因此,不能用衡量經驗科學陳述、邏輯學命題、藝術表達是否有意義的標準作為衡量形而上學命題是否有意義的標準。它們各自有自己的意義標準,并沒有統一的意義標準,如果只有一個統一的意義標準,它們就不是各種不同的學科,而是同一個學科。我們可以設想,如果我們用衡量形而上學命題是否有意義的標準去衡量經驗科學、邏輯學和藝術是否有意義,結果應該是可想而知的。

退一步說,即使按經驗證實和邏輯證明的標準判斷形而上學的命題沒有意義,我們也不能推論出全部的形而上學沒有意義。事實上,不用說形而上學,即使是一個嬰兒的哭喊、病人的呻吟,也都是有意義的。以邏輯實證主義標準來衡量,藝術似乎沒有意義,宗教、文化也都沒有意義,因為它們之中有許多命題都不是經驗可以證實的。因為形而上學命題按他們的意義標準看沒有意義就斷定整個形而上學沒有意義,這種推斷太武斷,而且看上去沒有任何道理。

邏輯實證主義雖然對形而上學作了如此多的批判,但總體上看都是沒有抓住其要害的。我們也承認以往的形而上學,即客觀主義本體論,存在許多問題,但問題的癥結不在于它的術語是沒有意義的妄術語,也不是因為它的命題是沒有意義的妄命題,更不是它完全沒有意義,而在于它把哲學家構想的本體看作是客觀存在的。思想構想的本體是一種思辨抽象物,雖然有現實根基,也可能是真實的,但它們不會像現象事物一樣存在于經驗世界。客觀主義本體論者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以為真實的東西一定是客觀存在的,因而由此發生了一系列的問題。作為批判者的邏輯實證主義者也沒有抓住這一要害,而是采取以子之矛擊子之盾的方法批判它:既然你們說它們是客觀存在的,就應該是能被經驗的,既然不能被經驗,它們就不是客觀存在的。而不能被經驗的就是沒有意義的,因而它們就是沒有意義的。顯然,這是一種對形而上學缺乏真正了解因而不可能抓住其要害的十分簡單的批判,其中包含了邏輯實證主義的思想偏見。

邏輯實證主義者的問題在于它的科學至上主義和科學霸權主義。他們的觀念深處潛藏這樣一種觀念:只有科學才是唯一有意義的東西,其他一切非科學的東西都是無意義的,科學是衡量世界上一切事物有無價值、有無存在權利的唯一根據。不是科學的東西就是無意義的,無意義的就應該被拒斥,我們的世界應該由科學來控制、來統治,我們的世界應該是科學一統天下的世界。這種觀念盡管曾經盛行一時,但在近一百年后的今天,其偏狹性已為人們所普遍認識。邏輯實證主義者對形而上學的批判及其指責、拒斥和蔑視的態度產生了非常消極的、惡劣的后果,對此作者曾在《論本體論的性質及其重建》⑦一文中結合其他學派對本體論的消解和拒斥一起作過闡述,這里不再贅述。

四、超越客觀主義本體論之路

通過前面的批判分析可以看出,客觀主義本體論的時代已經結束,客觀主義本體論可以休矣。但是,客觀主義本體論的死亡并不等于本體論的死亡,本體論作為人類對世界本來面目或本真狀態的探索是不會死亡的,相反會與其他哲學分支一樣永遠為人類更好地生存服務。自從20世紀初以來,拒斥本體論之聲不絕于耳,以致于一直到今天哲學界都不重視本體論研究,其嚴重后果是人類生活出現了許多由此而導致的重大問題。筆者以為,要使本體論不被消解和拒斥,使人們承認其存在的合法性,就必須走出客觀主義本體論的困境,揚棄傳統的本體論,還本體論的本來面目,構建與體現時代精神和適應時代需要的本體論。

本體論的結論是個性化的,難以像科學結論那樣形成普遍的共識,但是從傳統本體論研究的經驗教訓看,哲學家在本體論研究方面可以形成以下三方面的共識。

第一,本體論研究不是要發現某種客觀存在的本體,而是要思辨地推斷和構想世界的本真狀態。本體論與科學不同,它不是要發現某種客觀世界存在的事物及其關系,而是要通過哲學思辨推斷和構想世界的本真狀態。這種本真狀態在現實世界并不存在,也許永遠不會出現。本體論不可能從經驗中歸納出本體及其屬性和關系,而只能通過哲學的思辨方法推斷本體和構想本體世界。哲學的思辨是基于經驗(日常的和科學的)而又反思和批判經驗,借助由果溯因、邏輯抽象等認知手段對事物的本體和世界的本體結構所作的一種推斷性構想。這種構想來源于現實又超越現實,使用了認知手段又超越了認知手段,發生了某種認識上的跨越。正是這種跨越使本體與現象隔離開來,使本體世界成為經驗世界以外的東西。由于發生了這種認識上的跨越,哲學所構想的本體及其屬性和關系就超越了現實世界中各種具體事物的有限性(包括空間和時間上的),因而更具有普適性和解釋力。但是,既然本體是一種哲學的思辨構想,即使人們認為它比現實世界中的事物更實在,但它畢竟是超經驗的,是人憑感官不能感知的,憑邏輯不能推出的。人們要把握它,只能遵循哲學家的思路想像它,或者由于信服哲學家的論證而信奉它。

第二,本體論構建本體世界不是要否棄現實世界,回歸本體世界,而是要為人們提供哲學信念,為批判現實提供武器。哲學家從事本體論研究,目的是要超越現實世界發現本體世界,去探尋世界的終極實在,揭示世界的本真狀態。哲學家所揭示的世界的本真狀態只是一種哲學家所認定的一種世界的本來面目,我們不能把它看作是存在于某處、只要通過某種努力就可以進入的客觀實在。人們可以在理論上進行本體世界的還原,但不能在實際上進行本體世界的回歸,因為本體世界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本體世界作為世界的本真狀態具有某種理想性質,因而可以成為人們追求的目標,為人們所信奉而成為人們的哲學信念。同時,這種本真狀態也可作為一種理想模式用來衡量現實世界,使之成為批判現實世界的武器和改造現實世界的根據。人們掌握了本體論,可以以它為尺度來衡量現實,并以它為根據批評現實。本體論作為最高哲學智慧的結晶,可以使人心明眼亮,洞察現實的缺陷及其應有的走向,從而不盲目地做現實的奴隸,而去追求更美好世界和更美好生活的構建。

第三,任何本體論原則都不是絕對真理,而只能是時代的產物,只會具有相對的合理性或真理性。人們常常認為哲學是超越時空的,更有哲學家們把自己確立的本體論原則看作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終極真理體系。不可否認,哲學家論證的本體論原則可能成為本體論真理或哲學真理,但這里有幾個問題:一是并非所有哲學家確立的本體論原則都會是真理,這正如并非所有的科學家提出的科學命題都是真理一樣。它要成為真理需要通過驗證,這種驗證不能是科學實驗,而只能是通過充足理由論證使別人相信它是真理,當然也可以通過事實檢驗的方式,但這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例如,19世紀的一些非理性主義本體論原則在當時并不為人們所認同,但到20世紀以后逐漸被事實證明具有合理性。二是具有真理性的本體論原則不可能是絕對真理。具有合理性或真理性的本體論原則,一般來說比其他真理有更廣泛而深刻的作用范圍,但不能因此把它看成是絕對真理。把自己的本體論原則看作是絕對真理,而把其他一切真理看作是相對真理,甚至認為它們根本不是真理,這是一種唯我獨尊的霸權主義做法。三是本體論真理也不是唯一的,不僅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本體論真理,而且同一時代也有不同的本體論真理。不同哲學家對時代的課題的理解不一樣,加上其他因素的影響,他們確立的本體論原則也會不一樣,但可能都是理由充足的,可能是同真的本體論真理。例如,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生活的時代大致相同,但他們的本體論存在著相當大的差別,但我們不好說哪一個是真理哪一個是謬誤。哲學是時代精神的升華,作為哲學基本領域之一的本體論像認識論和價值論一樣,它從根本上說只能是時代的產物,因而任何本體論及其原則只可能是具有相對合理性的相對真理,不可能成為具有普適性和永恒性的絕對真理。

注釋:

①②③⑤ [美]卡爾納普:《通過語言的邏輯分析清除形而上學》,載洪謙主編《邏輯經驗主義》上卷,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13-14、18-19、14、28頁。

④ [英]艾耶爾:《語言、真理與邏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1年版,第41頁。

⑥ [德]石里克:《哲學的轉變》,載洪謙主編《邏輯經驗主義》上卷,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25頁。

⑦ 該文發表于《哲學研究》2002年第1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2年第4期轉載。

(責任編輯 陳金清)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最新痴汉在线无码AV|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 最新国产高清在线| 成人国产精品网站在线看 | 88av在线看|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久久一本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屁孩| 制服丝袜在线视频香蕉|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观看|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二区|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直播|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 国产激情影院| 亚洲AⅤ无码国产精品| 国产资源站|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z| 日本色综合网| a毛片在线播放| 色综合热无码热国产|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 亚洲最黄视频|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3344在线观看无码| 天天躁狠狠躁| 国产迷奸在线看| 亚洲第一综合天堂另类专| 亚洲国产高清精品线久久| 手机在线免费毛片| 思思热精品在线8| 伊人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99| 中文字幕波多野不卡一区| 成年免费在线观看|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国产| 成人国产小视频| 国外欧美一区另类中文字幕|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亚洲高清资源| 色婷婷电影网|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无卡顿"|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激情在线视频| 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国产精品视频频| 欧美一级99在线观看国产| 成人看片欧美一区二区|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色| 99热这里只有精品2| 91无码网站| 亚洲精品动漫| 国产精品.com| 国产a v无码专区亚洲av|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色久综合在线| 婷婷综合色| 高清精品美女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优优av| 亚洲三级网站|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6| jizz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成人影院| 992tv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色婷婷狠狠干| 国产xx在线观看| 被公侵犯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自拍另类| 欧美午夜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黄色激情网站| 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大片喷水在线在线视频|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91免费国产高清观看| 国产精品人莉莉成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午夜精华无码福利| 精品人妻一区无码视频|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a欧美在线| 国内精自线i品一区202| 国产第三区| 高清不卡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