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的協作思維正在逐步演變,企業商務應用也需要自下而上的方式。Web2.0由此在企業市場找到了新的空間。
企業在知識共享和協作辦公的單行道上跑了很久。過去,所有協作軟件和工具都為他們指向了同一個路牌—自上而下的管理。但是創新卻往往是自下而上的。Web2.0已經在互聯網上開辟了溝通的雙向通道—當終端用戶開始習慣用Web2.0思維進行思考的時候,企業2.0也開始萌發。現在,無論是IBM、微軟,還是一些小型軟件公司,都將目光瞄向了那只曾經缺失的左手。
3月14日,IBM在北京舉行的2007協作年會(Lotusphere)上,宣布對其舊有的協作概念進行再造。值得關注的是,該公司推出了面向企業的首款社交網絡軟件Lotus Connections,以及基于Web 2.0的全新協作內容平臺Lotus Quickr。其實,這一消息早于1月22日IBM在美國舉辦的2007協作年會上就已經對外宣布。人們對企業2.0的關注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大象轉身
RSS、博客、SNS、網絡書簽、維基……這些概念并不新了。但是對于IBM而言、對于已經有20年歷史的Lotus而言,將這些互動的元素加入企業商務應用,卻是一種極大的變革。
這一思維轉變對IBM及其客戶來說,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盡管Garnter研究公司曾預測在2009年,維基和博客在企業內部的應用將達到高潮,但是就目前而言,仍是一個起步應用階段。
IBM大中華區軟件集團Lotus軟件總經理劉秋美,今年1月在美國總部參加會議時,曾對銷售這一新套件持有懷疑態度,“聽了半個小時,我心里還在想,這個東西可以(讓用戶接受)嗎?”但是,后來她了解到,目前的用戶中,已有一部分在自行應用類似的軟件服務,但卻與現有系統無法很好地兼容,“如果IBM推出這一服務,無疑首先將受到這些用戶的歡迎。”她對《互聯網周刊》表示,在中國市場將首先嘗試在大專院校等知識型、交流型的客戶中進行推廣。
Lotus Connections包含五個基于Web 2.0的組件,即Activities(活動)、Communities(社區)、Dogear(線上書簽)、Profiles(檔案)和Blogs(博客),用于幫助企業人士根據各自的需求快速聯系或建立新的聯系。“Lotus正在重新定義和實現靈活而高效的企業所需的協作功能。”劉秋美說,IBM要借這種以員工為中心的思想,來“激活企業的人員動力”。
IBM的Lotus Quickr軟件,其實提供的正是類似維基(wiki)的自下而上的協作功能。它全面支持IBM Lotus Notes的新版8.0,并且由于其基于開放文檔格式(ODF),對微軟Office等格式都能兼容。
群體應戰
當Web2.0在互聯網上的投資轉入一個低谷之際,其于企業的價值卻剛剛開始浮現。目前,企業2.0在美國博客圈和學術圈中,已成為一個炙手可熱的話題。
顯然,IBM并不是第一家對這個市場產生興趣的公司。微軟在去年11月推出的新版協作軟件SharePoint Server 2007中,融合了一些基礎的社交網絡技術,并包含博客和維基。這個產品還支持目前較為流行的SocialText提供的開源wikis套件。
微軟與IBM在協作軟件方面的競爭愈演愈烈。企業2.0成為一個新的競爭點。在此方面,業界對兩者的優勢持有不同觀點。
在IBM發布了Quickr等系列套件之后,Garnter研究公司很快發表了一份報告。該公司認為,盡管IBM的Quickr可圈可點,比如提供了與Lotus Notes、WebSphere Portal的整合,對RSS Feed等Web2.0應用有很好的支持,并支持第三方的協作內容管理系統,但是仍具有很大的挑戰,比如Quickr與IBM的其他產品間的關系仍趨于模糊,且由于其主要基于IBM自己的用戶群體,因此可能不利于其快速占領市場、與微軟的SharePoint Server形成對壘,從而“錯失良機”。
而美國Web2.0方面的資深博客斯托#8226;博伊德(Stowe Boyd)則認為,這兩個傳統協作軟件巨頭支持Web2.0,最終都可能只是走走形式。因為Web2.0的世界是一個以“我”為先的世界,但無論是微軟還是IBM推出的產品都還是以舊有體系為基礎的,即以“組”(Group)為先,因此很難真正把Web2.0的優勢貫徹下去。
在IBM和微軟之外,還有一些小型的針對企業2.0市場的競爭對手,比如SuiteTwo,以及一些功能分散的套件JotSpot、Blogtronix、Tello、Zixxo等。對于一些小型用戶和個人用戶,這類軟件往往具有較靈活的優勢。美國一個名為Teqlo.com的網站,還可以幫助用戶快速整合(Mash up)和部署諸多面向商務應用的Web2.0套件,比如Google就提供了若干開放的、基于瀏覽器的辦公套件及協作應用,從而從另一個角度擠進了這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