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家庭網絡的主導權懸而未決,經過一段時間的靜默之后,閃聯在多個領域的突破已經開始。
在沉寂了將近一年的時間之后,進入2007年的閃聯驟然加快了產業化的腳步。3月21日,閃聯正式宣布,將與CEPCA(消費電子電力線通信聯盟)合作,在中國共建電力線傳輸認證測試中心。
此次跨國合作讓閃聯上下不無興奮。站在CEPCA背后的,是索尼、松下、三菱等多家知名日本企業,而聯盟的宗旨正是促進建立家庭電力線網絡,研究如何利用現有的家庭電力線連接家庭內部的各種消費類設備,如DVD播放器、PC機、數碼相機、電視和IP電話等。
這并非閃聯在2007年收獲的第一桶金。就在此前不久,閃聯剛剛同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達成協議,將共同開發基于閃聯數字社區的支付系統。另外在面向數字社區的智能建筑領域,閃聯也有斬獲,建設部已經吸納閃聯作為智能建筑國家標準內容,并于2006年12月份開始實施。
最近兩年,在對數字家庭的熱切期盼中,閃聯引發業內更多關注的是其與e家佳的微妙關系,而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靜默之后,閃聯正在進入一個新的快速上升期。在這場貌似突然的爆發背后,閃聯實際上已經做了很長時間的鋪墊。

潛行
2006年,閃聯給自己定的目標是“占領所有的國產PC”,就是爭取讓所有的國產PC都安裝上閃聯的軟件。“閃聯的漸進策略是先PC、后電視,在國產PC基本閃聯化之后,閃聯就可能成為事實性的標準。”閃聯信息技術工程中心副總裁劉清濤告訴記者。為此閃聯將不惜成本,甚至以免費的方式來爭取PC企業的加盟。對于這件工作,閃聯進行得相當低調,按照公司內部的說法,是要“踏實做事,悄悄布局”。
“截止到2006年年底,這項工作基本上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閃聯標準工作組秘書長楊楠表示,“預裝閃聯軟件的產品已經涵蓋了包括聯想、長城、TCL、方正在內的多家廠商,總規模已經有上百萬臺。”盡管未能按照計劃實現國產PC百分之百“閃聯化”,但也取得了實實在在的市場份額。
盡管已經成功“入駐”PC,但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電腦面板上那個忽然多出來的“IGRS”新標識到底是什么用途,大多數人還是一頭霧水。鑒于普通消費者對閃聯還比較陌生,閃聯決定加速啟蒙市場。2006年,閃聯聯合康佳、聯想在深圳、北京兩地的大型連鎖超市開設了旗艦展示店,“這樣做的目的是讓電腦和電視的無線互聯走進大眾生活。將標準落地于大型超市,這一直觀的方式有利于加速深化人們對數字家庭和閃聯的認識。”楊楠說。加上此前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成都、沈陽等6個城市建立的多家“閃聯3C體驗店”,閃聯的展示窗口已經達到20多個。
潛行PC只是閃聯的擴張途徑之一,這家本土組織的擴張路線,看起來同八爪魚一樣,只要是未來3C的范疇,它都想滲入進去。“根據我們的判斷,2007年應該是中國數字化家庭產業落地的元年。”楊楠說。
進軍電子支付成為閃聯未雨綢繆的一步棋子。閃聯的認識是,隨著內容產業的成熟和服務方式的革新,未來的支付系統將不再局限于銀行、網絡,還將普及到電視、手機及其他終端設備上,而一套安全的支付認證系統將成為其中最重要的決定因素。2007年3月,中國金融認證中心正式加盟閃聯,兩者將共同開發基于閃聯數字社區領域的支付系統。
開辟數字社區正是閃聯的下一步目標。“閃聯已從數字家庭走向數字社區。”劉清濤表示,閃聯計劃于2008年在青島、濟南建設5個智能小區和多個數字社區,這些小區將全部采用閃聯標準,目前有包括海信、聯想等廠商及科研院所積極參與這一工程。從占領PC到數字家庭,最后到數字社區,閃聯產業的發展格局日漸清晰。
電力線捷徑
在閃聯和e家佳各自跑馬圈地的同時,兩個組織都面臨著一個新的技術問題,即家庭范圍內的大數據量傳輸如何解決。“HDTV內容時代正在到來,在家庭中,我們需要使用速度達到每秒數十兆、上百兆乃至1Gb以上的網絡,可是,僅僅依靠無線技術是絕對不夠的。” 閃聯標準工作組組長、閃聯信息技術工程中心總裁孫育寧說。
于是電力線通信開始進入閃聯的視野。同電話線、有線電視線路一樣,電力線也可以作為數據傳輸的載體,在國外,通過電力線上網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寬帶上網形式。由于家庭中的電線遍布各個房間,因此利用它來代替無線網絡,也將是一條新的家庭組網方式,而在傳輸速度上,有線明顯要快于無線。
閃聯將電力線通信視為爭奪市場的殺手锏。經過多次接觸,2006年12月,閃聯同CEPCA達成了合作意向。雙方各取所需,閃聯看中的是CEPCA的電力線通信技術和產業影響力,CEPCA則將閃聯看作了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跳板。
需要指出的是,雙方的合作還處于框架階段。孫育寧并沒有透露正式產品的上市時間,因為雙方還有很多技術細節需要探討,電力線傳輸的可靠性也有待解決,“我們的聯盟成員對于在電力線通信基礎上實現設備間的互聯非常感興趣,盡管我們未來也許會規范化電力線通信協議,但是目前最主要的工作還是實現閃聯電力線傳輸的可靠性,保證應用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的不同設備之間不會互相干擾。”
乍看起來,閃聯同CEPCA的合作有著美妙的前景,不過,兩個組織如今都面臨著如何進入主流市場的挑戰。閃聯受困于國內消費者對數字家庭和閃聯知之甚少,而CEPCA所倚重的電力線通信,對大多數中國家庭來說依然是個陌生事物,人們對其穩定性還持懷疑態度,并且,電力線上網的牌照也是個問題。目前,閃聯同CEPCA的合作僅限于家庭內部局域網的范圍,但上網是必由之路,閃聯要想通過電力線進入千家萬戶,還要寄望于國家對電力線上網政策的松綁。

國際化競逐
對于如何發展中國本土技術標準,國內爭議很大。一種意見是通過政府強制推行,如此前的WAPI標準,但這種途徑已經被證明很難行得通;另外一種觀點則是走共存的道路,讓市場去選擇標準,如閃聯和e家佳。
不過,在短時間內,閃聯和e家佳在國內的交鋒很難分出高下。在閃聯加快國內布局的同時,e家佳也毫不怠慢,增大了和其他國內標準組織的合作力度,2007年年初,e家佳先后同信息產業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Linux標準工作組、AVS標準工作組結成了聯盟。
如果說在國內市場兩個標準打了個平手,那么在海外市場,兩家勢必要分出個高低,因為海外并不允許兩個來自中國的數字家庭標準同時成為國際標準。
牽手CEPCA,讓閃聯進一步看到了國際化的曙光。雖然WAPI競逐國際化標準的結局不盡如人意,但中國標準對海外市場的胃口卻絲毫沒有減少,數字家庭市場的升溫讓閃聯和e家佳的戰火從國內一直燒到了海外。
2006年,e家佳向國際標準組織提交了兩份提案,在國外強勢企業的干擾下,其中一項已經胎死腹中。相比之下,閃聯的國際化道路更加順暢一些。早在2005年,閃聯就聯合日韓兩國成立了亞洲第一個跨地區家庭網絡標準組織。日前,國際標準化組織國際電工委員會經過投票表決,正式接納閃聯為委員會草案。孫育寧說,閃聯極有可能在2008年成為全球第一個3C協同產業國際標準。
但這個預期并不保險。按照國際標準化組織的審查程序,一項國際標準誕生大體要經過立項、委員會草案、最終委員會草案、國際標準草案、最終國際標準草案、國際標準頒布等6個環節,每一輪都要經過投票和3~6個月不等的修改期,才能最終成為國際標準。對于閃聯來說,成為國際標準依然任重道遠。
數字家庭領域雙雄爭霸的局面還將繼續上演下去,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目前,國內的兩大標準在產業化和商業模式上都不夠成熟,彼此也存在“互聯不通”的現象。有消息透露,信產部正在研究解決不同國內標準之間互聯互通的問題,并已經和高校合作,針對e家佳、閃聯等標準進行技術性融合的測試,有望在今年推出支持多種標準格式的統一行業標準。兩大標準的較量,若能在技術上相互融合,應該是個完美的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