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動運營商為3G時代最重要的增殖業務之一手機電視積極備戰時,傳統的廣電模式下有人另辟蹊徑,也成功登陸了這小小的方寸之地。
在北京一家咖啡廳見到王瀚青的時候,他剛從廣電總局趕過來,幾位下屬隨后趕到,一行人神色有掩飾不住的疲憊,也隱隱透出興奮之意。“我們這次來北京主要是和廣電總局達成進一步溝通,爭取為泰景芯片所支持的手機電視取得更多支持。”泰景科技負責市場公關的張小爭這樣介紹。
這家近期聲名鵲起的高科技公司3年前由美國伯克利大學的幾位海歸共同創立,總部位于美國硅谷,2006年1月在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注冊了中國分公司,主攻移動電視接收芯片。在今年8月22日北京舉行的“模擬移動電視高峰論壇”上,王瀚青正式亮相,與華為、康佳、創維、新科等國內出色的移動設備商一起對模擬移動電視的前景進行討論。也就是在這次論壇上,王瀚青正式將泰景研發了3年、并已經在今年6月投放市場的模擬移動電視接收芯片推向臺前。
眾所周知的是,未來手機電視的主要傳輸途徑有兩個,一是利用移動通信網絡傳輸,如3G網絡;二是利用地面數字電視和衛星傳輸。兩種平臺都希望爭取能在北京奧運會期間達到完善的商用。
泰景芯片則另辟蹊徑,針對電視塔的模擬信號進行接收。在北京,廣電部門部署的兩個主發射塔以及大大小小的幾十個基站就是其模擬電視信號的接收來源。
據王瀚青介紹,泰景通過在手機內部集成如半個指甲大小的模擬接收模塊,可以將一部普通手機變成一部移動電視手機,接收免費的模擬電視信號。當然,這一應用也可以在諸如MP4、數碼相機、GPS等手持移動設備上實現。目前,在中國各個城市都有6到8套的頻道免費模擬發射,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則接近10套。
這堪稱是廣電模式的一次創新,在這家公司與廣電總局的接觸中,對方給予的評價是“將廣電的開路信號拓展到了手機上”。
標準之外
2008年的北京奧運一直是商家們賣力宣傳自身產品的熱點時機,中移動也早早就喊出了“口袋里的奧運會”口號,但由此產生的高額流量費與節目點播費一直為人詬病,而移動網絡的帶寬支持也將是一個長期過程。而對于廣播電視地面傳輸的標準,目前仍未付諸實施。
在泰景研發這款移動電視芯片產品之前,首先思考的是這樣一個問題:現在的手機(或其它手持電子設備)已經集成有很多附加功能,有百萬像素攝像頭、MP3播放器以及高速的網頁瀏覽,接下來還需要什么?
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需求對移動娛樂設備的高質量、高集成度和低功耗提出了新要求。與此同時,移動設備的數字化和小封裝化,正在成為不可逆轉的消費潮流。泰景科技的模擬信號芯片設計理念,可以簡單地概括成“單芯片,高集成方案”,其射頻調諧器能夠調諧非常寬的頻帶,同時保持一個相當低的功率,能補償多徑衰落,適宜移動接收,以及盡可能地減少使用者在不同位置帶來的負面影響,在手機、便攜式DVD、GPS、手提電腦、學習機、電子游戲機、數碼相機和攝像機、手持電視機等電子設備上前景廣闊。
更重要的是,對廣電系統而言,這是一項類似于“公益”的事業,他們很樂意看到廣電的影響力在手機平臺和其它更廣泛的平臺上體現,而對于移動運營商而言,這是管轄政策之外的事情。
無怪有分析師評論說,“泰景選擇了一條中間地帶。”
當然,這樣的“中間地帶”也有其不足之處,也就是在內容方面限制較大。盡管廣電總局今年明確發文規定模擬信號電視頻道不得再減少,但真正能夠讓用戶收看的免費頻道僅剩有限的幾個,用模擬信號手機電視收看的節目不排除被節目頻道現狀制約的可能性。只有模擬電視芯片成為手機的普遍功能的話,泰景才會取得較大發展空間。當然這一局限目前仍然給泰景的市場推廣留存了足夠的空間,至少在一線城市,還不存在內容缺乏的問題。
泰景要面對的是另一個問題:未來數字電視信號才是發展趨勢。真對這一點,也有廣電總局的領導表態說,數字電視的起飛會比預計困難。言下之意,不外乎需要一個漫長的推進過程。泰景也正在利用這樣的空隙研發他們的數字電視接收信號芯片。“我們正在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工作”,王瀚青說,“正在研發中的數字芯片,其實是雙模芯片,內部集成了模擬信號的接收,在收不到數字信號的地方能夠接收模擬信號。這會對明年開通了數字電視的城市與沒有開通數字電視的城市都適用。”

新興市場
泰景公司在國內的第一批客戶以手機廠商為主,比如中興、創維、康佳、華為、TCL、萬利達和龍旗、優思等手機設計公司,以及愛國者MP4、新科GPS等。從6月份至今,從泰景銷售出去的芯片已經超過200萬片,它們被植入了手機中,通過成品進入市場。對中興等手機生產大戶而言,具備移動電視功能的這些手機除了在國內銷售,還將出口到國外比如中東阿拉伯地區,而在過去,國產手機的外銷往往受制于手機功能的單一而使得利潤空間被攤薄,“我們從手機廠商處得到的反饋信息是,泰景芯片會有助于他們提升技術含量。”王瀚青表示。
近期,微軟公司也對電腦內置電視接收芯片表示了強烈的興趣,并對此開始了工作部署。微軟Windows TV項目經理Chris Matichuk預計:2009~2010年,有一半的PC將內置TV Tuner,到2015年左右,TV功能將成為PC的標配。
對于泰景公司而言這也無疑是一個好機會,致力于移動電視信號芯片研發的公司在世界范圍也屈指可數,而按照他們的估算,泰景芯片的起步速度即使在硅谷這一高科技的始發地,也是十分驚人的。
另一個來自NEC的信息則表示,這家日本公司將停止生產自己的可視芯片,選擇與泰景公司合作,采用其芯片配制NEC手機,二者正在密切接觸,以期成為全球戰略伙伴。
2007年對于泰景而言也許是一個繁榮前的積蓄時期,選擇這一個時間點,更多是希望在明年奧運會之際迎合移動電視收看的廣泛需求。“當然也不僅是為了奧運。”王瀚青說,“產品推向市場總有一個預熱期,出乎我們意料的是,只用了3個多月的時間,我們的產品已經在世界范圍內開賣,比如在歐洲,泰景與西班牙電信、法國無線運營商Orange、意大利電信的移動部門TIM合作,推出了有泰景解決方案的手機。”
資本聚向
從外表來看,王瀚青和他的求學歷程以及職業經歷十分吻合,有著典型的理工科實驗室氣息。這位美國伯克利大學的物理學博士曾在貝爾實驗室工作多年,與他一起創立泰景公司的幾位創始人也都畢業于同一所學校,泰景硅谷總部的總裁云維杰也是該校的電子工程博士。這群人相似的理念也可以概括為“讀書是一種生活方式”。
這樣的學術背景和硅谷情結,加上一直專注于高集成度的無線通信IC芯片和其他消費電子類IC芯片的研發設計和銷售,在3年前的初創時期,就為他們帶來了風險投資。NEA、華登國際和Index Ventur是其最初的投資者,而在今年的8月中旬,泰景又得到了來自北極光創投的2000萬美元,“這是我們第三輪融資”,王瀚青表示。盡管他不肯透露前后總共的融資額,但根據記者來自其它方面消息估算,這家公司總共獲得的風投應該接近6000萬美元。
這個數字可以用來與今年6月底于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3G概念第一股展訊做一次比較。展訊在上市前,大大小小的風險投資商約為其投入了6000萬美元,而研發團隊與其它員工總人數已經高達600多人,在其上市之前的第四輪融資最初獲得1000萬美元后,還有媒體時評不無譏諷地表示,按照其花錢速度,恐怕這1000萬美元只夠支撐7~8個月。
相對而言,泰景從事的移動電視芯片研發較之不確定的3G時間表,在前景上多了一重保障。而一家公司的初創階段,人員控制也無疑是泰景比較出色的一面,其員工人數在位于硅谷的總部和位于上海張江的中國分公司各有50人左右。泰景內部還流傳著一個小故事,上海市信息委領導視察泰景位于張江園區的公司時,也拿兩家公司做對比,笑稱“展訊融了6000萬美元都600號人了,你們怎么才100多號?”
“選擇上海,因為那里芯片產業鏈全,手機設計公司也很多,目前泰景正計劃成立信息技術研究院,主攻射頻芯片的研發。”王瀚青談起射頻芯片顯得有些激動,他說,這是芯片設計中最難的部分,希望泰景可以表現出色。
對于風投的青睞,王瀚青自己的感覺是過去互聯網概念更容易受到追捧,而現在,具備實際技術概念的企業則是風投們更為關注的對象。關于這一點,摩根大通證券(亞太)有限公司投資銀行中國部董事總經理方方早有結論:“傳統上的風險投資三類的投資方向—以互聯網為主的新傳媒、芯片設計、以及以傳統的電訊為基礎的一些增值服務。”而在眼下這個時刻,互聯網反復經歷高潮和谷底,SP們也在重重政策限制下不復往日輝煌,芯片的投資熱潮,則正隨著諸如武平、王瀚青們這些硅谷創業者的回歸,而加速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