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貨膨脹測度是當前國際統計學界和經濟學界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價格指數是測度通貨膨脹最常用的工具,歐盟統計局對歐盟各成員國消費者價格指數的編制方法進行了協調,開發出了用于測度通貨膨脹的消費者價格協調指數(HICP)。本文介紹了HICP的背景、發展過程以及HICP的指數體系,對HICP的基本框架與編制方法、HICP與各成員國CPI編制方法的比較等問題進行了研究,得出了對下一步準確測度通貨膨脹水平和趨勢的啟發性結論。關鍵詞:通貨膨脹;消費者價格協調指數;歐盟
中圖分類號:F22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176X(2007)10-0075-06
如何準確地測度通貨膨脹一直以來都是經濟學家和統計學家關心的問題,也是當前國際統計學界和經濟學界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
從實踐上看,通貨膨脹測度也是宏觀經濟管理中的一個重要問題。20 世紀90 年代以來,西方貨幣政策理論與實踐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其中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各國貨幣當局面對金融創新、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的新局面,將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確定在穩定價格(穩定幣值)這一單一目標上,這已經成為一種世界性趨勢。近年來,一些工業化國家和一些新興市場國家采用了通貨膨脹目標制(inflation targeting)的貨幣政策框架,如英國、瑞典、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西班牙、芬蘭、巴西、智利、波蘭、南非、捷克等,中央銀行確定通貨膨脹的目標,宣布通貨膨脹率波動的范圍,并明確表示貨幣政策的首要目標是低且穩定的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最直接的表現形式是價格水平的持續上升,因此,絕大部分經濟學家從價格水平變動的角度來界定通貨膨脹,各國中央銀行都是從價格水平變化的角度使用“通貨膨脹”這一術語的。正因如此,價格指數就成為測度通貨膨脹的最常用工具。為了更好地測度通貨膨脹,歐盟成員國和歐盟統計局(Eurostat)合作開發了一個專門用于測度通貨膨脹的價格指數——消費者價格協調指數(Harmonized Indices of Consumer Prices,HICP)。HICP是歐盟成員國和歐盟統計局根據協調的方法和統一的概念編制的價格指數,是歐盟各國進行通貨膨脹測度和比較的重要指標。HICP被廣泛認為是歐洲統計體系的重大進展,在貨幣政策的制定和評估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一、HICP的背景與發展
1992年2月,《馬斯特里赫特條約》(Maastricht Treaty,以下簡稱《馬約》)正式簽署,目標是建立經濟和貨幣聯盟,使用歐元作為歐洲的單一貨幣。目前,在歐盟的27個成員國中,有12個國家使用歐元。根據《馬約》,歐盟成員國采用歐元必須滿足的一個標準是,該國的年通貨膨脹率比3個通貨膨脹率最小的國家低1.5個百分點以上。《馬約》指出:“通貨膨脹應考慮各國消費者價格指數定義的差異,根據可比的消費者價格指數進行測度。”
各個成員國的消費者價格指數在項目構成、編制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可比性比較差,不能滿足《馬約》的要求,這就需要從方法論上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編制工作進行協調。歐盟統計局與各成員國的統計機構從1993年開始HICP的相關準備工作,目標就是建立編制消費者價格指數的統一標準和方法,為建立經濟和貨幣聯盟提供可比的通貨膨脹測度指標。
1995年10月23日,歐盟部長理事會(Council of Ministers)通過了關于HICP的2454/95號理事會條例(HICP Framework Regulation),為歐盟成員國按照協調的方法論編制消費者價格指數奠定了法律基礎。HICP框架條例要求使用相同的參考基期、相同的指數范圍、相同的分類來編制和發布HICP。根據HICP框架條例,歐盟統計項目委員會(Statistical Programme Committee)(注:統計項目委員會是歐盟最高級別的統計委員會。統計項目委員會由主席和委員組成,主席代表歐盟統計局,委員由歐盟各成員國統計機構的代表組成。統計項目委員會在每年的3月、5月、9月和11月召開會議。)是HICP的監管委員會。1997年3月,歐盟統計局開始發布各成員國的HICP和歐盟整體的HICP。
HICP方法論的協調是一個連續進行的過程。HICP的方法論在1996—2001年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這一期間,通過了3個理事會條例和10個委員會條例,就HICP的范圍、分類、質量調整的最低標準、抽樣、新產品的范圍、基本分類價格指數、支出權數更新的最低標準、價格收集的最低標準、關稅處理的最低標準、發布的時間要求、修訂政策等方面做了規定。HICP的方法論還處于不斷發展之中,目前,HICP協調工作的重點是質量調整、抽樣方法和自有住房的處理等方面。
在協調計劃的早期階段,HICP主要用于評估貨幣聯盟申請國是否已經達到價格趨同(price convergence)和價格穩定的要求。1998年6月,在歐洲中央銀行(European Central Bank, ECB)正式成立之后,HICP成為歐洲中央銀行監測歐元區價格穩定的重要指標。1998年10月,歐洲中央銀行監管理事會(Governing Council)宣布:“價格穩定應該被定義為歐元區的HICP的年增長率低于2%。應保持中期的價格穩定。”2003年,歐洲中央銀行重申了其在1998年10月的通貨膨脹目標,并進一步指出:“監管理事會同意在追求價格穩定的過程中,應使中期通貨膨脹率低于但接近2%。”歐洲中央銀行認為,HICP是評估價格穩定的最好價格指數[1]。2003年12月,英國的HICP改稱為CPI,并取代扣除抵押利息付款后的零售價格指數(RPIX),成為英格蘭銀行測度通貨膨脹的指標。

目前,HICP主要用于:對歐元區和歐盟各國的通貨膨脹進行國際比較;在貨幣政策分析中用于評估價格穩定和價格趨同;對于非歐元區歐盟國家來說,HICP是判斷它們是否適合采用歐元的一個關鍵指標。
二、HICP指數體系
HICP由一套指數體系構成,共有四個層次(如圖1所示)。
第一個層次是各個國家的HICP。目前,共有30個國家編制HICP,它們分別是歐元區的12個國家(注:歐元區國家現有12個,分別是比利時、德國、希臘、西班牙、法國、愛爾蘭、意大利、盧森堡、荷蘭、奧地利、葡萄牙、芬蘭。此外,使用歐元的還有圣馬力諾、梵蒂岡、安道爾、摩納哥、黑山與科索沃等非歐盟成員國。)、歐元區之外的15個歐盟國家(注:歐盟現有成員國27個,歐元區12國再加上丹麥、瑞典、英國、捷克、愛沙尼亞、塞浦路斯、拉脫維亞、立陶宛、匈牙利、馬耳他、波蘭、斯洛文尼亞、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1個歐盟申請國(土耳其)以及非歐盟成員國的冰島和挪威。
第二個層次是貨幣聯盟消費者價格指數(Monetary Union Index of Consumer Prices,MUICP)。貨幣聯盟消費者價格指數是歐元區12個國家HICP的加權算術平均,其中的權數來源于國民經濟核算中的住戶最終貨幣消費支出。歐盟統計局從1998年5月開始正式發布MUICP。
第三個層次是歐洲消費者價格指數(European Index of Consumer Prices, EICP)。歐洲消費者價格指數實際上是歐盟27個成員國整體的價格指數。在計算EICP時,將歐元區12個國家看成一個整體,將MUCIP與歐盟其他15個成員國的HICP進行加權算術平均,其中的權數也來源于國民經濟核算中的住戶最終貨幣消費支出,并根據購買力平價(PPP)進行換算。
第四個層次是歐洲經濟區(注:歐洲經濟區包括歐盟27個成員國和屬于“歐洲自由貿易區協定”(EFTA)成員國的冰島、列支敦士登和挪威。)消費者價格指數(European Economic Area Index of Consumer Prices, EEAICP)。歐洲經濟區消費者價格指數是EICP與冰島、挪威兩國HICP的加權算術平均。
第一個層次的價格指數由各個國家的統計機構編制,第二、第三和第四個層次的價格指數由歐盟統計局編制。在將第一個層次的HICP加總為第二、第三和第四個層次的價格指數時,均使用年度鏈式指數(chained index),各個國家的權數每年調整一次。在發布指數的同時,歐盟統計局也公布各個分類的權數以及各個國家的權數。從2001年開始,歐盟統計局開始發布MUICP的快速估計值(flash estimate)。MUICP的快速估計值通常在計算月的最后一天公布,而MUICP的正式數據通常在下月的17日左右發布。
歐盟統計局除了發布所有項目的HICP之外,還發布100多個項目的分類指數,主要的分類指數包括食品,酒和煙草,服裝,住房,家用設備,醫療衛生,交通,通信,文化娛樂,教育,住宿和餐飲,其他。此外,為滿足不同的需要,歐盟統計局還發布下列指數剔除能源的HICP,剔除能源、食品、酒和煙草的HICP,剔除未加工食品的HICP,剔除能源和季節性產品的HICP,剔除煙草的HICP,能源價格指數,食品、酒和煙草價格指數。
三、HICP的基本框架與編制方法
1.HICP不是生活費用指數
HICP是使用協調方法編制的價格指數,用來反映基期與報告期之間的價格變化,并不反映消費者為達到某一效用水平所需生活費用變化。HICP測度的是“純價格”變化,屬于拉氏類型的“消費者通貨膨脹”指數或“純價格”指數。歐盟統計局特別強調HICP不是生活費用指數[2-3]。
2.各國HICP并不使用統一的產品籃子
各個成員國的統計機構在編制本國的HICP時,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選擇代表性產品,并根據本國住戶的消費模式確定各個產品的權數。歐盟統計局在各成員國HICP的基礎之上,再進行高層匯總,得到MUICP、EICP和EEAICP。HICP的協調性體現在基本框架和編制方法的協調上,并不是產品籃子的協調一致。
3.HICP的消費范圍是住戶最終貨幣消費支出
HICP中消費品和服務范圍是住戶最終貨幣消費支出(HFMCE)。HICP中消費品和服務范圍是逐漸擴大的,在HICP發展的早期階段,某些消費品和服務并沒有包括在HICP中,如醫療衛生、教育、金融服務等。1997年1月,HICP中消費品和服務范圍約占HFMCE的94%,從2001年1月開始,HICP已經包括所有的HFMCE。
值得注意的是:(1)HICP只包括貨幣交易,不包括政府和為住戶服務的非營利機構向住戶提供的實物社會轉移,也要扣除最終消費支出中的非貨幣支出,如易貨交易支出、作為實物收入得到的消費品和服務的支出、自產自用貨物和服務的支出等。
(2)HICP中只包括住戶為直接滿足個人消費需要而購買的消費品和服務,因此,像住戶為辦理執照向政府繳納的稅費要排除在外。
(3)HICP中不包括貸款利息和貸款費用,因為它們是融資成本而不是消費支出。壽險被看作是住戶儲蓄,也被排除在HICP之外。此外,HICP中也不包括賭博和彩票。
(4)HICP中使用的價格是消費者實際支付的價格,因此,包括產品的增值稅。對于醫療衛生和教育等政府提供補貼的項目,HICP中并不使用總價格,而是使用扣除政府補貼后由住戶實際支付的價格。這與住戶最終貨幣消費支出的概念也是相一致的。
(5)對于新產品,HICP的有關條例規定,在新產品的支出份額達到住戶總支出的1‰時,應將該產品包含到HICP的計算中來。
4.HICP按照“國內”原則確定地理范圍和人口范圍
由于HICP測度目標是通貨膨脹,HICP在地理范圍和人口范圍上使用的是“國內”原則,“國民”原則并不合適。根據HICP框架條例,HICP包括一個國家經濟領土范圍內的所有住戶,而不管是否擁有該國的國籍,不管居住時間長短,不管收入高低和其他社會經濟特征如何,經濟領土范圍內所有的居民和非居民(如外國旅游者)都涵蓋在內,既包括私人住戶,也包括機構住戶。而本國居民在國外的消費支出與本國的通貨膨脹沒有直接的關系,在計算HICP時,應將本國居民在國外的消費支出扣除。
5.HICP目前并不包括自有住房
目前,HICP中只包括租戶實際支付的房租以及出租戶和自有住房房主小的保養支出,不包括大修和改建支出,也不包括自有住房。HICP中并不包括自有住房的原因在于:(1)自有住房可以看作是一種固定資產投資,是用于生產而不是消費的,在住戶最終貨幣消費支出中不應包括自有住房。(2)若將自有住房提供的服務包括在HICP中,與HICP不使用虛擬支出的原則是相違背的,因為自有住房服務支出并不是實際的貨幣支出,而是一種虛擬支出。(3)歐盟許多國家的CPI中并不包括自有住房,若將自有住房包括在HICP中,在實踐上存在很大的困難。
6.HICP基本分類價格指數不使用Carli指數
HICP并不是完全協調的消費者價格指數,HICP的目標是可比性而不是完全的協調性。歐盟統計局的觀點是,只要能夠保證可比性,各個成員國可以決定各自特定的計算過程和方法,基本分類價格指數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
基本分類價格指數有三種計算方法:價比的簡單算術平均(Carli指數)、簡單算術平均價格的比率(Dutot指數)和簡單幾何平均價格的比率(Jevons指數)。由于Carli指數存在向上的偏誤,HICP的有關條例規定,成員國在計算基本分類價格指數時不應使用Carli指數,歐盟各成員國在編制HICP時均遵守了這一規定。在歐盟27個成員國中,英國、瑞典、意大利、芬蘭、葡萄牙、盧森堡、希臘、波蘭、斯洛文尼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11個國家使用Jevons指數,西班牙、比利時、愛爾蘭、荷蘭、捷克、愛沙尼亞、塞浦路斯、拉脫維亞、立陶宛、斯洛伐克、馬耳他等11個國家使用Dutot指數,法國、丹麥、德國、奧地利、匈牙利等 5個國家使用Jevons指數和Dutot指數。
7.有些國家在計算HICP時使用鏈式指數,有些國家使用定基指數
計算方法的不一致性也表現在高層指數的計算上。有些國家的HICP使用年度鏈式指數計算,如英國、法國、瑞典、荷蘭、斯洛伐克等,有些國家的HICP則使用定基指數計算,如德國、愛爾蘭、奧地利等。在權數更新方面,有些國家HICP的權數5年更新1次,如德國、希臘、西班牙、愛爾蘭、奧地利、芬蘭等,許多國家HICP的權數是1—3年更新1次。
四、歐盟成員國HICP與CPI編制方法的比較
在歐盟各國,HICP雖然已經成為一個很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但HICP并沒有取代各國自己的CPI,絕大多數成員國在編制HICP的同時,并沒有放棄編制自己的CPI(注:只有英國將HICP作為本國的CPI,這是因為英國一直編制零售價格指數(RPI),原先沒有CPI。)。HICP作為一個通貨膨脹指數,與各國的CPI既有相同之處,也有許多不同之處。
1.HICP與CPI的相同之處
HICP與各個國家CPI的相同之處有:(1)都使用拉氏類型的價格指數進行計算。(2)HICP與CPI在計算時使用相同的價格和支出資料。(3)使用相同的方法進行質量調整,季節性產品與缺失價格(missing prices)的處理方法也是一致的。(4)在指數的編制中按照相同的方法引入新產品。(5)支出權數更新的周期也是相同的。
2.HICP與CPI的不同之處
(1)理論框架上的差別。
歐盟統計局明確指出,HICP不是一個生活費用指數。HICP是以固定籃子指數理論為基礎的,這一點與大多數國家的CPI是一致的。HICP與少數國家CPI的理論框架還是有著明顯區別的,如瑞典和荷蘭的CPI是以生活費用指數理論為基礎的,測度目標是生活費用的變化。此外,還有一些國家的CPI主要用于補償收入的變化,屬于補償指數,這與HICP主要用于測度通貨膨脹也是有差別的。
(2)地理范圍和人口范圍上的差別。
HICP在地理范圍和人口范圍上使用“國內原則”,即包括經濟領土范圍內所有居民和非居民的最終貨幣消費支出,不包括本國居民在國外的消費支出;而有些國家的CPI使用“國民原則”,即包括本國居民在國內和國外的消費支出,不包括非本國居民在本國的消費支出。如比時利、希臘、西班牙、盧森堡、葡萄牙、捷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斯洛文尼亞等國的CPI只包括居民住戶,不包括非居民住戶。HICP中既包括私人住戶,也包括機構住戶,但一些國家的CPI中不包括機構住戶,如希臘、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等。
(3)消費支出上的差別。
各國HICP與CPI的消費支出范圍并不完全一致,對于一些國家來說,是否包括自有住房是造成二者差異的最大原因。比利時、西班牙、意大利和瑞典等國HICP的消費支出范圍要大于CPI,希臘和法國等國HICP的消費支出范圍則小于CPI。
(4)自有住房處理上的差別。HICP中不包括自有住房,而各個成員國CPI中對自有住房的處理方法并不相同。有些國家的CPI中包括虛擬房租,有些國家的CPI中包括抵押貸款利息,有些國家則將自有住房排除在外。在歐盟27個成員國中,有9個國家的CPI中包括自有住房,分別是德國、愛爾蘭、荷蘭、芬蘭、捷克、丹麥、匈牙利、斯洛伐克和瑞典,其中芬蘭和瑞典采用使用者成本法,愛爾蘭使用支付法,其余6個國家使用等額租金法。
自有住房服務比例在歐盟各個國家存在較大差異,HICP中不包括自有住房將影響各國HICP的可比性。因此,歐盟統計局在1998年成立了一個特別工作組,專門研究如何將自有住房引入到HICP中來,目前正對如何在HICP中引入自有住房進行試驗性研究。
(5)基本分類價格指數的差別。
絕大部分國家的HICP與CPI使用相同的基本分類價格指數計算公式,但也有一些國家使用不同的計算公式。在歐盟27個成員國中,有19個國家兩個指數使用相同的計算公式,德國、西班牙、愛爾蘭、奧地利、葡萄牙、丹麥、匈牙利和瑞典等8個國家兩個指數使用不同的計算公式(如表1所示)。

(6)醫療衛生和教育補貼處理上的差別。
在HICP中,對于醫療衛生和教育,使用的是消費者支付的凈價格(即扣除補貼后的價格),而一些國家的CPI中則不包括這些支出,一些國家在CPI中使用總價格,將政府的補貼也包括在內。
五、啟 示
1.為了滿足宏觀經濟分析和管理的需要,應該編制專門測度通貨膨脹的CPI
CPI經常被用作不同的目的,歸納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面:(1)補償消費品和服務價格的變化,或補償生活費用的變化,如根據CPI對養老保險金、失業保險金、最低生活保障線、最低工資進行調整,此時,CPI是一個補償指數(compensation index)。(2)度量住戶部門的通貨膨脹狀況,并經常用于衡量整個經濟的一般通貨膨脹,此時,CPI是一個通貨膨脹指數(inflation index)。(3)在國民經濟核算中,常用CPI對住戶部門的現價最終消費進行縮減,得到住戶不變價最終消費,或對其他一些指標進行縮減,此時,CPI是一個縮減指數(deflator)。不同的測度目標對CPI的理論框架、概念框架、消費范圍、人口范圍以及地理范圍有著不同的要求,鑒于CPI可用于多種不同的目的,將為某一測度目標編制的CPI用于另一目標是并不合適的,若只編制和發布一種CPI,CPI就可能會用于不恰當的測度目標。
2.通貨膨脹指數在編制方法上需要國際協調
通過歐盟各成員國以及歐盟統計局的合作,歐盟開發出專門測度通貨膨脹的HICP。HICP的開發過程實際上就是通貨膨脹指數編制方法的協調過程。使用不同的方法編制CPI會影響一國通貨膨脹的高低,例如,美國勞工統計局按歐盟統計局編制HICP的方法編制了美國的實驗性HICP,從2003—2006年,以CPI表示的通貨膨脹率均低于HICP表示的通貨膨脹率[4]。在進行通貨膨脹的國際比較時,各國CPI方法論的差異并不是無關緊要的[5],使用不同的框架與方法編制的CPI也會影響不同國家通貨膨脹率的比較。嚴格來講,各國按照自己國家的CPI計算的通貨膨脹率并不具有可比性,需要對通貨膨脹指數編制方法進行國際協調。歐盟的HICP為通貨膨脹指數方法論的國際協調提供了經驗:(1)通貨膨脹指數在某些基本問題上必須協調一致,例如理論框架、住戶消費范圍、地理范圍和人口范圍必須相同,是否包括自有住房,若包括自有住房使用何種處理方法必須一致。(2)通貨膨脹指數編制方法的國際協調并不是要求各國編制方法的完全整齊劃一。歐盟各國的HICP在編制方法上并不完全相同,例如各國HICP中的基本分類價格指數公式并不完全相同,高層指數計算中有些國家使用定基指數,有些國家則使用鏈式指數,各國也并不使用統一的產品籃子。換言之,協調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各國通貨膨脹指數的可比,而非編制方法上的完全一致。(3)通貨膨脹指數的協調過程可以分階段進行。在協調時,可先解決容易達成一致的問題,暫時不能達成一致或較棘手的問題,可在協商中解決。
3.中國可以借鑒歐盟HICP的方法編制中國的通貨膨脹測度指數
中國貨幣政策的目標是保持幣值穩定并以此促進經濟增長。如何更準確地測度通貨膨脹是中國貨幣政策制定和執行中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筆者認為,歐盟HICP的編制方法可供中國借鑒。歐盟各國和歐盟統計局開發出來的HICP編制方法,屬于全球公共品,中國完全可以為我所用。歐盟統計局正在編寫HICP手冊,我們有理由相信,HICP可能會成為一個國際通用的統計標準。HICP作為一種國際通用的“統計語言”,具有很強的網絡效應,中國加入到這一網絡中來,既可提高中國的統計能力,也可從中分享網絡收益。在宏觀經濟統計領域,中國不要過多地強調所謂的中國特色,更應該加入國際統計大家庭,這正如當年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面臨的選擇一樣,中國完全可以借鑒SNA的做法,而不必另搞一套有中國特色的核算體系出來。當然,要編制中國的通貨膨脹指數,有賴于中國學者和實際工作者的努力,積極學習并應用新知識,盡早轉化為中國的統計生產力。
4.歐盟在HICP指數發布上的一些做法值得中國借鑒
歐盟統計局在發布HICP時,既發布貨幣聯盟消費者價格指數、歐洲消費者價格指數、歐洲經濟區消費者價格指數等不同層次的價格指數,也發布不同項目的分類指數;既發布各類項目的支出權數,也發布多種衍生指數,如剔除能源的HICP,剔除未加工食品的HICP,剔除能源和季節性產品的HICP,能源價格指數等。目前,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還不能完全滿足用戶的需要,例如,中國并不發布各類支出的權數,分類指數也比較粗,無法取得詳細分類的價格指數數據,也不發布剔除能源和食品的核心CPI數據。中國在CPI數據的發布上應向歐盟的HICP學習,滿足用戶多方面需要。
參考文獻:
[1] Ahnert, Henning, and Branchi, Mariagnese. The HICP as an Anchor for European Consumer Price Statistics[OL].paper presented at the OECD Seminar “Inflation Measures: Too High - Too Low - Internationally Comparable?”Paris, France, June 21-22, 2005.
[2] Diewert,W.Erwin. Harmonized Indexes of Consumer Prices: Their Conceptual Foundations[J]. Swiss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02,(4): 547-637.
[3] Astin,John. The European Union Harmonised Indices of Consumer Prices (HICP)[J]. Statistical Journal of the United Nations ECE, 1999,(2-3): 123–135.
[4] Sincavage, Jessica R.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of Harmonized Indexes of Consumer Prices[J]. Monthly Labor Review, 2007,(2).
[5] Lane, Walter, and Schmidt, M. L. Comparing U.S. and European Inflation: The CPI and the HICP[J]. Monthly Labor Review, 2006,(5): 20-27.
Inflation Measurement Indicator in European Union and Its Implications
XU Qiang
(School of Statistics,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alian Liaoning 116025, China)
Abstract:The measurement of inflation is one of the focus issues in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and economic research. The price index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indicator to measure inflation. The Eurostat harmonized the compilation methods of consumer price index in each of the Member States, and developed Harmonized Indices of Consumer Prices (HICP) to measure inflation. At first, this paper introduces HICPs background, evolution process, and HICPs index system. Second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framework and compilation method of HICP, and compares HICP with CPI in each of the EU Member States. Finally, this paper draws some enlighten conclusions to accurately measure inflation level and trend.
Key words:inflation;harmonized indices of consumer prices;European Union
(責任編輯:韓淑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