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以及全球經濟的國際化,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國際服務貿易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態勢。而服務貿易的強勁發展和它在各國經濟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國際服務貿易市場的競爭也不斷加劇。國際服務貿易已成為一個國家對外開放的窗口和渠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整體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然而中國的服務貿易一直處于逆差狀態,這與貨物貿易順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因此,對加快提升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進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現狀
(一)我國服務貿易出口額在世界的排序
服務貿易總量是一個國家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直接體現,尤其是一國的服務貿易出口在世界市場上占有的份額,即國際市場占有率,能夠更直觀地體現出其競爭力的強弱。

根據WTO的《1997年度報告》,1995年服務貿易出口額占世界前三位的國家是美國、法國、德國,分別為1895億美元、960億美元、805億美元,而中國的出口額僅為184億美元,不及美國的1/10,列居世界第16位。從表1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的服務貿易在十年中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其出口額由1995年的184億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812億美元,在世界的排名也由原來的16位上升至第8位,呈現出一種良好的發展態勢。
但是,我們應該注意到,發達國家美、英、德、法和日本仍然占據著主導地位,這幾國的服務貿易出口總額占到世界出口總額的37.2%,尤其是美國,無疑是當今世界的服務貿易出口大國,無論服務貿易出口額的絕對數量,還是出口額占世界出口額的比重,中國都遠遠落后于該國。
(二)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行業結構
按照國際慣例,國際服務貿易可以分為13個行業,分別是:運輸、旅游、通訊服務、建筑服務、保險服務、金融服務、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咨詢、廣告和宣傳、電影和音像、其他商業服務以及別處未提及的政府服務。現將近幾年我國服務貿易按行業的進出口情況統計如下:

從出口行業結構看,出口額排前三位的一直是旅游、其他商業服務和運輸,其中旅游以絕對優勢占據榜首,運輸服務所占份額一直處于上升趨勢,2006年上半年比2003年增加了6.4個百分比,而其他商業服務則處于下滑狀態,且下滑幅度較大,2006年上半年運輸服務所占份額超過其他商業服務,躍居第二位。另外,有所增長的是建筑服務、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咨詢以及廣告宣傳,其中咨詢服務上升的幅度最大,保險服務、金融服務、專有權利使用費、特許費和電影音像所占比例一直很低。
從表中我們可以得知,旅游和運輸等勞動密集型服務占據了我國服務貿易市場的絕大部分份額,而知識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服務的出口雖有一定的發展,但與進口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處于比較劣勢。
(三)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優勢指數(TC指數)
所謂貿易競爭優勢指數(TC指數),是指一國進出口貿易的差額占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計算公式為:TC=(出口-進口)/(出口+進口)。其取值范圍為[-1,1],當其值接近0時,說明競爭優勢接近平均水平;大于0時,說明競爭優勢大,越接近1,競爭力越強;反之,則說明競爭力越小;如果等于-1,則說明該服務沒有出口只有進口;如果等于1,則說明該服務只有出口沒有進口。
2003~2006年上半年我國服務貿易整體及其各行業的TC指數見表4,從表中可以看出近幾年時間里,我國服務貿易整體TC指數均小于0,處于-0.084~-0.060之間,這說明我國服務貿易總體狀況處于比較劣勢,同時也說明了我國的服務貿易雖然取得了飛速的發展,但其國際競爭力仍然比較弱,有待于進一步提升。另外,2006年上半年與2005年的TC指數相比,負數增大,反映出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有下降的趨勢。
從各行業的TC指數看,我國的傳統服務業運輸業的情況并不容樂觀,其TC指數一直小于0,雖然隨著貨物貿易的快速發展,我國的運輸服務也飛速發展著,但其國際競爭力仍然處于弱勢地位,當然,負數在逐漸減小,這說明我國運輸業正向好的方向發展,其國際競爭力在一步步提升。一直處于比較劣勢的行業還有保險服務業、金融服務業、專利權使用費和特許費、咨詢,尤其是保險服務業以及專利權使用費和特許費的比較劣勢特別明顯,這說明了中國在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的服務領域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仍然很大。運輸、建筑、計算機及信息服務、廣告宣傳的TC指數雖然都大于0,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但它們的競爭優勢都比較弱小,需要進一步開發國際市場,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另外,電影、音像的TC指數在2006年上半年從以前的負數變成了正數,這說明我國在弱勢行業電影業取得了一定的發展,并逐步地具備競爭力。
二、我國服務貿易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我國的服務貿易雖然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出口額在世界的排名也越來越靠前,但其國際競爭力仍然很弱,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諸多的問題。
(一)服務貿易滯后于貨物貿易發展
目前,我國已是全球第三大貿易國,但只能稱得上是物貨貿易的大國、服務貿易的弱國,我國的服務貿易出口額遠遠小于貨物貿易,如,2006年1-6月份,我國貨物貿易出口達4287.41億美元,而服務貿易僅為403.02億美元,不及貨物貿易的1/10。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不能做到同步發展,服務貿易在中國對外貿易中的比重嚴重偏低,最終有可能制約貨物貿易的進一步發展,進而對我國的整體經濟以及在世界中的地位產生不利影響。
(二)服務貿易長期逆差
從圖2可以看出,我國的服務貿易一直處于逆差狀態,而且逆差額高居不下,2006年上半年就達到了-56.59億美元。我國服務貿易主要的逆差來源是運輸、保險服務、專有權使用費和特許費,2005年的逆差額分別為130.21億美元、66.50億美元和51.64億美元,而據統計,2006年上半年這三項的逆差額也分別達到了64.74億美元、37.52億美元、31.90億美元,仍然是逆差的最主要來源。不難注意到運輸服務的逆差是最大的,這主要是由于近年來,我國貨物貿易增長很快,特別是隨著加工貿易的進一步發展,運輸需求也大幅度地增長,但是因為國內無法滿足這樣的需求,即供給不足,導致運輸服務大量進口。
(三)服務貿易結構不合理
在我國的服務貿易中,傳統服務項目占據主導地位,主要集中在旅游、運輸、其他商業服務等勞動密集型部門和資源稟賦優勢部門,而在全球服務貿易量最大,發展最為迅速的金融、保險、通信、咨詢等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的行業,我國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貿易量非常小,競爭力非常弱,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著很大的差距。2006年上半年僅旅游和運輸兩項就占據了整個服務貿易的60%,而其他項目的進出口都非常小。
(四)服務貿易區域發展不平衡
由于服務貿易的特殊性,我國的服務貿易主要集中在沿海發達城市,各省份各地區的發展極不平衡,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發達的經濟和現代服務業,沿海發達地區在運輸、保險、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咨詢服務和廣告宣傳等領域都比其他地區具有優勢,她們是目前中國服務貿易的主要出口地區,其中,北京、上海、廣東、浙江和天津列全國服務貿易出口的前列,據悉,2005年僅上海市的服務貿易出口就已經占到了全國的20%左右。而內陸地區或其他不發達省份的服務貿易則非常不發達,急有待于挖掘和開發。
(五)服務貿易市場過于狹窄
據統計,我國服務貿易市場主要集中于亞洲、歐美的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中國香港、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是中國(大陸)的主要服務貿易伙伴,與中國的雙邊服務貿易額合計占中國服務貿易總額的四分之三左右。而其他國家和地區則相對較少,特別是拉丁美洲、非洲的一些國家,幾乎為零。這說明我國的服務貿易市場過于狹窄,交易伙伴不能夠多元化。另一方面,我國服務貿易領域的開放度與發達國家相比還顯得偏低。我國有些服務業如電信、銀行、保險等壟斷性很強,這不僅破壞了正常的公平競爭秩序,而且導致服務行業創新不足、效率低下和競爭力匱乏。
三、提升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對策和建議
第一,大力發展服務貿易,縮小與貨物貿易的差距。目前我國的服務貿易出口額遠遠小于貨物貿易,這對我國綜合經濟實力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必須加大力度發展服務貿易,縮小與貨物貿易的差距,爭取與貨物貿易協調發展。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提高對服務需求的比重。波特曾指出“對服務業的國家競爭優勢而言,需求條件可能是當今最具影響力的一個決定性因素”。目前我國的消費結構中,實物消費仍占很大比重,對服務消費需求不足,而對服務的消費需求不足,不僅抑制了服務的進口,還制約了國內服務業的發展,從而削弱了服務的出口能力。(2)必須加強產業鏈的連鎖作用,抓好服務貿易相關及輔助行業的發展。針對我國的實際情況,可以進一步發展制造業,實現制造業對現代服務業的拉動作用;促進銀行業的發展,因為銀行業的發展可以為服務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開辟海陸空新航線,可以拉動旅游、運輸等服務業的進一步發展;打造服務企業名牌,用品牌打入國際市場,促進出口。
第二,優化服務貿易結構。根據波特鉆石模型中的要素條件,要提高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應盡量發揮我國服務貿易在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行業中的比較優勢,即在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服務業中增加更多的科技含量或大力發展知識、技術、資本密集型服務業。因此,除了保持旅游、運輸等傳統服務貿易部門的穩定增長外,我國必須順應世界潮流,大力發展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的服務項目。包括我國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的金融、保險、通信、咨詢等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行業,必須加快發展,不斷優化結構,加大力度培養這些領域的應用性人才,汲取國外先進的、成功的經驗,一步步提升它們的競爭力。
第三,促進服務貿易區域協調發展。我國的北京、上海、廣東、江蘇等地的服務貿易已經達到了非常不錯的水平,但其它地區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仍然很弱,這也直接導致了我國服務貿易整體競爭力不強。政府部門可以根據我國不同地區服務貿易的特點和行業優勢,把整個中國劃分為幾個區域,在每個區域內建設國家級的服務貿易示范區,培育我國服務貿易的增長帶。每個示范區內都應有一到兩個服務貿易發展較好的省份,這樣可以給其它相對較弱的地區傳授經驗。通過示范區的示范、輻射作用,逐漸帶動更多地區服務貿易的發展,最終促進整個中國服務貿易的快速發展,進而提升其國際競爭力。
第四,拓寬服務貿易市場,增加貿易伙伴。我國應立足傳統的東亞、東南亞、中東市場以及歐美的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深度綜合開發,促進我國產品對當地市場的進一步滲透。對目前交易、合作較少但潛力較大的國家或地區,可以制訂一些特殊的政策,如給予國內從事服務貿易的企業獎勵或補貼,鼓勵他們尋找新的貿易伙伴,積極開拓新市場。總之,我國應利用濃厚的華夏文化背景和遍布全球的華人群體等優勢,大膽地將我國的服務業推向世界的各個角落,擴大海外投資,多設分支機構或辦事處,建立合理的營銷網絡,實現產品本土化經營。
第五,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強化政府管理職能。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規,是服務貿易得以正常開展和快速發展的必備條件。為了我國的服務貿易能夠健康有序地進行,應加強對GATT、GATS、WTO等有關條款的研究,盡快建立健全既符合我國經濟發展要求,又不違背國際規則的法律制度。建議加快各服務部門的立法進度,按照國際標準完善服務貿易法律體系,增加相關政策法規的透明度,使我國的服務貿易立法能與國際接軌。
服務貿易是當今國際貿易中發展最為迅速的領域,它已成為一國經濟的新的增長點。總的來說,我國的服務貿易發展態勢良好,并將成為今后我國外貿發展的重要領域。提升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是我們必須要深入研究和加快解決的一個十分緊迫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沈明其.國際服務貿易學[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5:121
[2]王國安,揚軍安.我國服務貿易現狀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5,(9):65-66
[3]國家外匯管理局網站: http://www.safe.gov.cn/model_safe/index.html
[4]張粵.服務貿易-自由化與競爭力[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網站: http://www.stats.gov.cn/
[6]韓可衛.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分析[N].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06(4):62-64
[7]鄧世榮.中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4,(3):43-44
[8]黃俊.服務貿易壁壘的新特點與我國服務業的對策[J].商場現代化,2006,(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