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深受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影響。據商務部2005年5月報道,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我國有2/3的出口企業遭遇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有2/5的出口產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每年我國受技術貿易壁壘造成的損失達到200億美元左右。
技術性貿易壁壘之所以能夠為我國帶來如此巨大的損失,其中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國相關政府部門以及大部分出口企業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缺乏一個清晰、理性的認識,對其復雜表面背后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原因及其形成過程了解不足,無法對眾多的產品貿易伙伴國和各類出口貿易產品的技術性貿易壁壘風險程度進行有效的評估,以致我國出口產業常因遭遇技術性貿易壁壘而蒙受損失,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發展。
為了防范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出口企業所造成的破壞性影響,國內學術界提出一系列的對策,包括建立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預警體系;與國際接軌,引進行業標準;鼓勵企業直接投資國外,跨越技術性貿易壁壘等等,其中以建立科學、有效的技術性貿易壁壘預警體系呼聲最高。而建立健全的預警體系的前提是必須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風險進行有效評估。
利用綜合評價法來計算技術性貿易壁壘風險,主要是以廣東省對外貿易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地區風險系數、產品風險系數以及產品層次風險系數三項指標,再對三項系數的權數進行估計,得出綜合風險系數。借此衡量該項技術性貿易壁壘通報的風險高低,綜合風險系數越高,即該技術性貿易壁壘為我國出口貿易帶來的風險越高。
一、計算地區風險系數
地區風險系數是以2003~2006年廣東省對該國所屬地區出口額所占總出,額比重作為評分標準,廣東省對其出口越多,其該項系數值越高,即其發布的技術性貿易壁壘通報對廣東省出口影響越大。因此,計算廣東省對世界各地區2003~2006年出口額在當年總出口額中的所占比重,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廣東省對亞洲出口額占全省出口總額中最大比例,2004~2006年均超過50%,即亞洲是廣東省出口產品的主要目的地,因此亞洲國家所頒布的技術性貿易壁壘通報對廣東省出口行業影響尤為嚴重,其次是北美洲,而非洲與大洋洲最少,僅占約1%,影響最小。六大洲的所占比例進行排序,將最大的出口額作為滿意值,將最小的出口額作為不滿意值,計算改進的功效系數,即地區風險系數,計算公式為:
通過計算,得到2003~2006年除南極洲外的全球六大洲的地區風險系數,計算技術性貿易壁壘通報地區風險系數時,依據其發生的年份以及所發布的國家所在洲來確定其地區風險系數。
二、計算產品風險系數
以該產品出口對廣東省出口的重要性作為評分標準,計算出技術性貿易壁壘通報所設計的產品風險系數,其得分越高,即該項技術性貿易壁壘通報所涉及的產品在廣東省出口比重越大,其變動為出口企業帶來的風險越大,其計算方法與地區風險系數的計算方法相似。
根據廣東省各類產品2004~2006年各年的出口數據(省略),將各年最大的出口額作為滿意值,將最小的出口額作為不滿意值,計算各產品的改進的功效系數,即產品風險系數,計算公式為

通過計算,得到2003~2006年22類出口產品的產品風險系數,計算技術性貿易壁壘通報產品風險系數時,依據其發生的年份以及通報所涉及的產品來確定其產品風險系數,如果一項技術性貿易壁壘通報涉及多項產品,則其產品風險系數是各項產品風險系數的系數總和。
三、計算產品層次風險系數
以技術性貿易壁壘通報所涉及到產品的不同深度的層次作為計算產品層次風險系數的依據。本文采用在美國學者Gerald Albaum及丹麥的Jesper Strandskov等人提出的一種產品層次劃分法,包括三大部分:實體產品、產品包裝和附加服務。其中,實體產品是指產品的功能、款式、設計、展示等看得見、摸得著的有形部分;產品包裝是指產品的品牌和商標及包裝等不包括在消費實體之內、有具體的符號和圖案、滿足顧客某種心理需求的、具有象征性價值的無形資產部分;附加服務則是指承諾、保證、維修、安裝等附加在產品實體之外的無形服務。
根據上述分類方法,計算產品層次風險系數,主要有以下步驟:
首先,邀請專家對所研究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對實體產品、產品包裝和附加服務三個產品層次的影響的嚴重程度進行評分,分別命名為實體產品影響度、產品包裝影響度和附加服務影響度,三項影響度取值范圍均為0到100之間,0分為無影響,100分為影響十分嚴重,會帶來出,商品被全數退回的后果。
其次,利用主觀賦權法中的層次分析法計算三項影響度的權數,并計算出綜合影響度。
最后,按照上述方法計算出全部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綜合影響度后,為了與之前所計算地區風險系數和產品風險系數銜接,因此將綜合影響度轉換為產品層次風險系數,轉換公式為:


用上式所計算得出的產品層次風險系數取值范圍為60到100之間。
四、計算綜合風險系數
本文以在2003年11月通報的兩項技術性貿易壁壘通報為例來說明具體的計算過程。


計算步驟:
1)選擇所使用數據的年份。兩項通報均是發生在2003年,因此采用2003年的各項風險系數。
2)查找地區風險系數。兩項通報的發布國家均是日本,屬于亞洲,所以地區風險系數均為100.00。
3)查找產品風險系數。第一項通報涉及產品是酒精飲料,涉及第四類出口商品,包括食品、飲料、酒及醋、煙草及制品,因此其產品風險系數為60.72,第二項標準涉及產品是藥品,屬于第六類出口商品,包括化學工業及其相關工業的產品,因此其產品風險系數為61.07。
4)計算產品層次風險系數。第一項標準的通報內容是關于修訂有機農產品和其他產品制造的酒精飲料的標簽標準,涉及的保護消費者利益,幫助消費者明確了解酒精的成分;第二項標準的通報內容是對生物制品最低要求的修改,因此兩項通報所涉及的產品層次不同。經過專家對三項影響度評分,并用層次分析法計算出三項影響度的權數,得到的綜合影響度,并將其轉化成產品風險系數。由于暫未取得專家評估的數據,因此先假設得出兩項通報的產品層次風險系數分別為80和100。
5)計算權重。使用主觀賦權法中的層次分析法作為確定權數的依據。由于層次分析法需要專家進行評估,本文暫未取得專家評估的數據,因此先假設根據層次分析法計算得出一個隨機一致性比率小于0.10的判斷矩陣,并且該矩陣所對應的權數分別為0.5,0.2和0.3。
6)兩項通報的綜合風險系數分別為:
第一項通報:
綜合風險系數=100,00×0.5+60.72×0.2+80,00×0.3=86.14
第二項通報:
綜合風險系數=100,00×0.5+61.07×0.2+100,00×0.3=92.21
綜合風險系數有三大作用,首先可以用于不同技術性貿易壁壘通報的風險程度的比較:其次,可對綜合風險系數進行描述性統計,根據其分布對技術性貿易壁壘劃分風險等級,更全面地把握現存的技術性貿易壁壘通報的總體情況;最后,可以為以后技術性貿易壁壘預警體系的建立做準備,當計算出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發生概率后,可對很可能發生的技術性貿易壁壘進行風險評估,計算出,其綜合風險系數,預測該項技術性貿易壁壘后所帶來的風險大小。
筆者希望通過對技術性貿易壁壘風險進行量化評估,有助于建立起一個科學、有效的技術性貿易壁壘預警體系,從而引導我國企業防范技術性貿易壁壘對其所造成的破壞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