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用證軟條款的含義及特點
對于信用證軟條款,尚未形成統一、權威的定論。國外有關定義為:軟條款是指,在不可撤銷的跟單信用證中加列某條款,該條款使受益人(賣方)無法獨立完成信用證項下的任務。我國關于信用證軟條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有這樣的描述:“軟條款信用證,是指在開立信用證時故意規定一些隱蔽性條款,使開證申請人或開證銀行可以單方面隨時解除付款責任的信用證。”由此可見,信用證軟條款(Soft Clause),又稱陷阱條款(Pitfall Clause),是指非善意的開證申請人(進口商)在開立信用證時,故意設置隱蔽性陷阱條款,以便在該信用證運轉時使受益人(出口商)完全處于被動境地,而開證申請人或開證行完全有權隨時單方面解除付款責任的信用證。這種信用證實際上變成了隨時可以撤銷或永遠無法生效的信用證,受益人的安全收匯無法保障。
軟條款信用證使買方控制了貨款的支付,賣方不因為其自身履約行為就能獲得貨款,原信用證業務中的銀行信用擔保如同虛設,此時出口商/賣方不再享有原信用證支付方式對其利益的保護。正是基于這樣的特點,軟條款信用證往往成為外國一些不法商人進行詐騙的手段。信用證軟條款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綜合起來可以分為五大類,每類軟條款信用證都會給受益人帶來風險:
(一)暫不生效軟條款及其風險
一般跟單信用證,特別是不可撤銷的信用證,開證行以平郵、航空掛號寄給通知行,或以電報、電傳方式全電開證給通知行,通常情況下信用證一經開出即生效,出口方可以放心地發貨、裝船、制單、結匯。但是,有一類信用證軟條款卻是規定開來的信用證暫不生效,待到貨樣經開證申請人確認后再通知生效,或待進口許可證簽發后再通知生效,或由開證行簽發通知后生效。如信用證中這樣規定:
“THIS LETTER OF CREDlT IsNOUT OPERATIVE UNIIL WE AD-VISE PRICE,NAME OF VESSEL,DESTONATION AND FINAL DOCU-MENTARY REQUIREMENTS BYWAY OF AMENDMENT。”(直到我們通過修改信用證,通知有關價格、船名、目的港和最后的單據要求后,本信用證方能生效。)
這類條款對受益人相當不利,因為信用證是否生效,出口商單方面是無法控制的,主動權完全在對方手中。倘若信用證遲遲不能生效,必將占用出口商的大量資金:即使出口商最后接到了信用證生效的通知,但由于此時裝貨日期的臨近,極易造成單證不相符,遭開證行的拒付:甚至還有的信用證始終都未生效,這必定給已組織好貨源的出口商造成嚴重損失。
(二)檢驗軟條款及其風險
商品的檢驗是外貿實務中的重要環節之一。一般信用證均規定以出口方所在國檢驗機構出具的檢驗證書作為議付單據,但由子信用證處理的是純單據業務。有時,進口商為了防止出口商裝運偽劣產品,要求由自己或其代理人在貨物裝運前驗貨并出具相應檢驗證書。這樣,如果出口貨物不合格,出口商就得不到進,商的檢驗證書,因而也收不到貨款。起到了保護進口商利益的作用。這種做法原本可以理解,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進口商在信用證中加列一些要求苛刻的檢驗軟條款(如品質證書由開證申請人出具,或須由開證行核實等),并演變成使進口商可根據市場供求、價格變化、自身資金余缺而隨意拒付、拒收貨物、強行壓價甚至實施詐騙的手法。如在信用證中規定:
\"INSPECTION CERTIFICATEISSUED AND SIGNED BY THEAUTHORIZED PERSON(S) OF L/CAPPLICANT WHOSE SIGNATURE(S) MUST BE IN CONFORMITYWITH THE RECORDS HELD INOUR FILE CERTIFYING\"(商檢證由開證申請人授權的有權簽字人出具簽字,并簽字必須與其在開證行預留的印鑒相一致并證明)。
此類軟條款對出口商以及出口銀行來說及極不利,因為這種預留印鑒存放在開證行,而開證行又不將印鑒寄給出口方銀行,導致出口方審單議付時,無法核實單據上的簽字是否與存放在開證行的預留印鑒一致,極易被開證行提出不符點而拒付。這類檢驗軟條款在我國外貿實務中常有發現,它往往是在市場價格看跌,貨物不好銷售或者進口商又找到了更便宜的貨源時發生。通過拒絕簽發品質證書,或聲稱受益人出具的品質證書不符合開證行存樣的樣本。最終達到欺詐的目的。
(三)裝運軟條款及其風險
裝運條款是信用證項下的重要內容,它涉及到裝運港、目的港、裝運時間、可否分批裝運或轉運、船公司、船級、船齡等多方面的問題,開證申請人常在此方面大做文章,規定各類軟條款。常見的有:
(1)指定船只(sHOPMENTMUsTBEMADE BY USA VESSEL);(2)限制裝運船齡(THE BOLL OF LADINGOR SHIPPING AGENT'S CERTIFI-CATE MUST CERTIFY THAT THECARRYING STEAMER IS NOTCOVER 15 YEARS OF AGE);(3)規定若轉船,須在提單上注明二程船名(IN CASE TRANSSHIPMENT TO BEEFFECTED, PORT OF TRANSSHIP-MENT AND THE SECOND CAR-RYINGVESSEL' S NAME SHOULDBE INDICATED ON THE RELATIVEBOLL OF LADONG):(4)規定貨物必須在取得開證申請人的指定人簽發的裝船通知并以修改書形式發出后才能裝船(THE GOODS WILL BE SHOPPEDUPON RECEIPT OF SHIPPING AD-VICE ISSUED BY OPENER OF L/CAPPOINTING THE NAME OF VES-SEL ,WHICH WILL BE ISSUED BYWAY OF AN AMENDMENT TO THISCREDIT BYTHE ISSUING BANK)。
對于第一、二種情況,出口方能否在有限的船期內租到指定的船只,較難掌握,況且,按國際慣例,在CIF或CFR條件下,發貨人有權選擇合適的船只裝運:第三種情況,實務中在轉船時,對于轉船雖然預先有安排,但二程船公司有可能臨時改變具體的船名,因此外代一般不會同意在提單上預先表明第二程船名;第四種情況,將會使開證申請人完全掌握貨物是否裝船、何時裝船的主動權,而使出口方處于一方面不能不準備發貨,另一方面又無法掌握發貨日期的兩難境地。實踐中,一旦行情發生不利變化,開證人往往不發通知。即使有時開證行在信用證的有效期內作出指示。也常因為有效期臨近,導致延遲裝運或其他不符點產生,給開證行拒付提供了把柄。因此,此類裝運條款不能輕易接受。
(四)單據軟條款及其風險
在信用證項下,開證行保證付款的條件是“單證一致,單單相符”,若在信用證中加列軟條款,極易造成單證不符,安全收匯難以保障。在信用證要求的單據中常見以下軟條款:
1 要求提供不能獲得的單據。如在海運提單中規定將內陸城市確立為裝運港,或運輸條款要求海陸聯運,但又要求海運提單;這前后矛盾的提法,使出,商無法適從,也根本做不到:再比如,信用證要求出口商提交的所有議付單據的日期必須早于買賣雙方的合同日期等。收到這樣的信用證,一定要求買方及時修改,不能因為這是明顯的不符合邏輯的錯誤而付之一笑。又如,要求我方受益入提交CMP{<國際公路貨物運輸合同公約>)運輸單據,我國沒有加入該公約,所以我國的承運人無法開出此單據。
2 要求提供不易獲得的單據。如信用證規定“COMMERCOAL,NVO!CEIN 3 COPIEs COUNIER SIGNED BYABC INTRNATIONAL(HK).LTD”(提交三份經由香港ABC國際公司會簽的商業發票)。出口商簽發的商業發票本應只需出口商簽字或加當地貿促會會簽,而寄交申請人或指定人會簽,很容易因各種因素而寄單延誤或會簽人非授權簽字人等類的麻煩從而影響收匯。
3 要求正本提單徑寄開證申請人。如信用證規定 “BENEFICIARY’sSIGNED CERTIFICATE CERTIFONGTHAT THEY HAVE SENT 113 ORIG-INAL B/L TO APPLICANT BYCOUNTER SERVICE DIRECTLY'AFTER SHIPMENT IS FINISHED\"(受益人簽署證明書證明在裝船后已經用快郵直接寄出三份正本提單中的一份給申請人)。進口商為了提前提貨,往往要求開證行在信用證條款中注明1/3提單直接寄給買方,2/3提單送銀行議付。這種做法出,商面臨的風險很大,因為只要信用證規定的3份正本提單中任何一份生效提貨,其他兩分自動失效。如果一份正本提單中任何一份生效提貨,等于進,商沒有付款就獲得了貨物所有權。如果以后他以銀行收到的單據中有不符點為理由拒付貨款,銀行對此也不會承擔責任。這時,出口商就要承擔貨款兩空的風險。
(五)付款軟條款及其風險
付款軟條款即有條件付款的條款。《UCP600》明確規定,信用證意為一項約定,開證行憑符合信用證規定的單據支付、承兌或授權議付,即承擔不可撤銷憑單付款的第一性終局付款責任。但是,在某些信用證當中,雖然已注明“不可撤銷”,但同時又加列一些條款,使得開證行在某種條件不能滿足時,可隨時單方面解除其第一付款責任,這樣,就動搖了信用證賴以運行的基礎。付款軟條款表現為:
1 規定以進口方實際收到貨物后才付款。如某外國銀行開來的信用證中付款條件為“ATRECEIPTOFTHEGOODS WE WILL CREDIT YOU ASYOUR INSTRUCTIONS”(收到貨物后,我行將根據你們的指示付款)。如果貨物在運輸過程中滅失,進口方不得到貨物,自然不會出具到貨證明。根據信用證憑單付款的原則,出,方不能提交符合信用證要求的單據,則無法得到貨款。又假如運程過長,或者運輸途中出現了故障,貨物抵達目的地(或目的港)時超過信用證規定的交單期,信用證已經失效,即使進口方出具貨到證明,仍將無法憑此議付。再就是買方蓄意欺詐,已經收到貨物但是拒絕出具到貨證明,或者延遲出具到貨證明,出口方無法按時提供單據,同樣遭受損失。可見,這類軟條款使得出口方很難按期提交符合信用證要求的單據,并使出口方承擔了貨物運輸的風險和進口方欺詐的風險,增加了收匯的難度。
2 規定只有在貨物進口清關、取得配額或由主管當局批準進口后才能付款。如某美國銀行來證規定:“THEPAYING BANK WILL NOT PAY TOANU ENTITY WHO IS SUBJECT TOSANCTION ISSUED BYTHE U.S.DEPARTMENT OF COMMERCE”(付款行將不支付貨款給實體是美國商業部點名制裁的對象)。這類軟條款是進口商對貿易政策風險的自我保護并可以此為由拒付。
3 規定付款以開證申請人承兌匯票為前提。如某公司收到一信用證,其中規定:“WE UNDERTAKE TO RE-IMBURsE YOU IN ACCORDANCEWITH YOUR INSTRUCTION UPONRECEIPT OF HE ACCEPTEDDRAFT FROM APPLICANT AND INCONF ORMIIY WITH THIS LETTEROF CREDIT”(一接到與本信用證要求相符并經開證申請人承兌過的匯票,我們將保證按你們的指示償還貸款)。該條款盡管保證按我行指示付款,但其付款的前提卻取決于是否收到開證申請人承兌過的匯票,換句話說,如果申請人拒不承兌,銀行即不負付款責任,此為變相可撤銷信用證軟條款,必須刪除。
盡管信用證是國際貿易中貸款支付的理想方式,但是軟條款信用證的存在給受益人的安全收匯帶來極大的隱患。在具體信用證業務操作中,要清醒地認識到軟條款的風險,并采取各種措施防范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