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加拿大邊境服務署立案對原產或進口子中國的銅制管件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合并調查,溫州市樂清天力管件有限公司涉案,這也是溫州市遭遇的首起反補貼調查案件。在中國五礦進出口商會統一組織和溫州市外經貿局的協調下,樂清天力管件有限公司聘請律師積極應訴。2007年1月18日,加拿大邊境服務署作出最終裁定,認定樂清天力管件有限公司出口加拿大的銅制管件不存在傾銷行為和政府補貼。至此,溫州市打贏入世來遭遇的反補貼第一案。
一、立案與應訴
2006年6月8日,加拿大邊境服務署(CBSA)應加拿大CelloProductsInc.公司的申請,發布公告,決定對來自于美國、韓國及中國的銅制管件發起反傾銷調查,并根據《特別進口措施法》(Special lmport Measures Act.SIMA)第31(1)款的規定對中國的銅制管件同時提起反補貼調查。
根據立案公告,本案的涉案產品為某些焊接加壓管件及焊接排水管件、廢水管件、通風管件。根據SIMA的規定,在決定立案調查后,CBSA將審查涉案企業是否以低于正常價值的價格將涉案產品銷往加拿大市場,即涉案企業是否傾銷行為;另外加拿大國際貿易法院(CITT)將同時審查該出口行為對加拿大國內產業是否造成實質性損害、實質性損害威脅或對加拿大相關產業的建立造成實質性阻礙。一旦上述兩機構做出肯定性裁定,除積極參加應訴并取得較低稅率的企業,加拿大海關將在未來五年內對其他涉案企業出,到加拿大的涉案產品加征高額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從而阻止涉案生產商、出口商繼續向加拿大市場銷售涉案產品,以保護其國內產業。因此,企業是否應訴是本案的關鍵。
據海關統計,全國6個省市的近20家企業有對加拿大出口涉案產品,涉案金額達1500余萬美元。但最終,只有溫州樂清天力管件有限公司和紹興諸暨浩海空調有限公司兩家應訴。
2006年10月20日,CBSA作出初裁,裁定樂清天力管件公司和諸暨浩??照{器制造有限公司的補貼稅率均為17%,其他非應訴企業的補貼稅率高達68%;中國企業平均傾銷幅度為39%,韓國企業平均傾銷幅度為103%,美國企業平均傾銷幅度為27%。
2006年11月初,CBSA官員先后到兩家應訴企業進行實地核查。11月13日,3位加方核查官在結束對企業的核查部門之后,又前往杭州對浙江省政府和地方有關部門進行核查。在核查名單里,加方共列出了浙江省政府、樂清市政府、諸暨市政府以及其他相關部門共計24家。
2007年1月18日,加拿大邊境服務署作出最終裁定,認定兩家應訴企業不存在傾銷行為和政府補貼,其余中國企業均被征收37%~242%的高額反傾銷稅和每公斤17,3元的反補貼稅。
2007年2月19日,加拿大國際貿易法庭對本案損害部分作出終裁決定,裁定原產于或出口自美國、韓國和中國的銅制管件產品的傾銷和接收補貼已經對加國內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加拿大海關將依據加拿大邊境服務署此前做出的裁定對涉案產品征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而樂清天力管件有限公司和諸暨浩??照{器制造有限公司則將不被征稅,這充分說明,積極應訴企業最終獲得了高額回報。
二、涉案企業的應訴公司應訴情況
1 填寫調查問卷
樂清天力管件有限公司在確定應訴之后,2006年6月22日,反傾銷反補貼律師專業團隊進駐天力,進行填寫調查問卷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天力公司專門成立應訴小組,專人負責應訴工作。7月24日,天力向CBSA遞交了調查問卷,之后,又于2006年8月8日及2006年9月8日完成了2次補充問卷。問卷內容涉及公司基本信息、關聯公司、出口產品、內銷產品、財務以及成本等詳細信息。其中涉及補貼的部分要求企業提供企業的法律性質、企業在生產運營中的財務數據、企業所得稅情況、增值稅的減免、經濟特區的優惠、地方政策的扶持等各項信息。
2 實地核查
2006年10月30日~11月4日,加拿大CBSA的三名官員對樂清天力管件有限公司進行了為期5天現場實地核查,對調查問卷中涉及到的有關法律、法規及公司的合同、協議進行了詳細的查閱與比對,又要求企業對企業低息貸款、土地優惠政策、進口設備免稅、原材料采購等相關情況進行了詳細的說明。
3 天力應訴關鍵問題
(1)政企口徑一致。在回答補貼問題時,往往會牽扯到地方性的扶持政策和相關的國家政策規定。因此企業在填寫調查問卷和提交核查材料的過程中都應當充分的與當地政府部門進行溝通。
(2)關于土地優惠的政策。天力的前身是樂清市銅制管件廠,原廠房是由政府劃撥過來的,組建中外合資企業之后,由天力向樂清銅制管件廠租用廠房。按照相關規定,此種情況是該交納土地使用稅的。而是否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土地使用稅正是補貼核查的重點。
(3)關于進口設備和原材料補貼。CBSA在補充問卷和實地核查過程中都提到天力在調查期內是否進口了機器設備和原材料:如果存在,那么此類進口是否在國家海關方面抵扣了增值稅這一問題。如果進口并抵扣了增值稅,那么調查機關就會認為企業享受了國家補貼。而天力在組建時外方是用三臺進口設備來進行合資的,因此需要對該問題進行證明。
(4)對當地政府部門進行核查。2006年10月,CBSA通知中國政府,將于11月13日至11月17日,對浙江省政府相關部門進行實地核查。核查的主要內容包括:①特別經濟區鼓勵政策;②為出口實績和雇用普通工人而提供的贈款;③優惠借款;④中國政府提供的貸款擔保;⑤為中小企業提供的贈款;⑥所得稅優惠項目;⑦進,原材料和設備的關稅及增值稅減免;⑧土地使用費的減征;⑨從國有企業購買產品;⑩浙江省銅加工專項規劃。
二、本案勝訴的幾點啟示
(一)企業應對反補貼做法
天力公司作為溫州第一起反補貼案件的應訴企業,在積極應訴的過程中積累了相當的經驗,并最終取得了零稅率的終裁結果。而對國內絕大多數企業來說,反補貼調查尚是新鮮事物,應訴過反補貼調查的企業屈指可數。因此有必要對天力應訴經驗進行總結。
1 收集信息快速決策
企業在遭遇反補貼調查時,剛開始往往因為不了解反補貼調查是怎么回事而普遍存在畏難情緒。此時,應該通過各種渠道收集信息。如參加商務部、進出口商會、地方外經貿主管部門聯合舉辦的應訴協調會,了解反補貼應對程度。如果該市場對于企業來說意義重大,就應該快速決策,積極應訴。由于反補貼案件時間緊,工作量大,且一般與反傾銷調查同時進行,所以,企業應及早決策,著手工作,以便有充分的時間準備資料,填寫答卷。
2 認真填寫調查問卷
確定了應訴策略后,就可以有針對性地把應訴工作的重心——填寫調查問卷置于首要位置。由于反補貼應訴的專業性很強,需要有專業法律服務人員的協助。所以,在了解了自身出,情況后,應及時聘請律師。選擇律師事務所時,應盡量挑選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擁有代理中國企業或中國政府應訴反補貼調查工作的經驗并且應訴業績良好的事務所。同時,企業要在內部組織一個由銷售、財務、生產各部門人員組咸的應訴工作小組配合律師對問卷中涉及到的各項資料進行全面的準備、整理與填報工作。調查問卷內容涉及出口退稅、稅收減免、雇工、用地、貸款、水、電、能源等方面,內容相當繁雜,并且有些問題是有一定陷阱,因此應訴企業必須在律師的指導下正確認真地進行填寫,做到有理有據。
3 細心準備應對核查
實地核查是調查機關反補貼調查的另一重要環節。應訴企業應當精心準備,接受核查。反補貼實地核查是企業證明自己主張的極好機會,核查的結果與終裁結果直接掛鉤。所以,只有順利通過核查才有可能取得對企業有利的結果,企業一定要全力以赴,絕不能掉以輕心。
首先,應訴企業必須在律師的指導下,全面、充分地準備核查資料,在核查之前,參加核查會議的人員必須明確分工,各負其責,進行事先自查。其次,在核查中,每個關鍵部門(財務、生產、銷售等)都要有專人負責,每個部門對核查人員提出的任何問題以及提出這些問題的目的都要有透徹的理解,對自己拿不準的問題或不屬于自己負責的問題,不要輕易隨口回答,以免授人以柄,陷于被動。再次,反補貼實地核查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核實企業提供的數據和信息與中國政府在應訴中提供的數據和信息的一致性。所以,在應對反補貼調查的過程中,建議企業要保持與政府及其代理律師的溝通和聯系。在所提供的資料方面,力求準確一致。如果存在差別一應事先找出存在差別的原因,并在國外調查機關詢問時作出合理的解釋,以免造成誤解,影響最終的調查結果。
4 今后政府應對反補貼的準備
補貼是政府行為,反補貼調查除了企業應訴之外,相關政府部門也要填寫調查問卷,接受實地核查。通過本案的應對,相關政府各部門在應對實地核查中,經歷了從不適應到主動把握,從有些畏難到大膽應對,從缺乏經驗到注意應對技巧的過程,積累了寶貴的實戰經驗。但同時,我們也看到目前的應對工作中還存在許多問題,需要今后加以改進。政府應通過預警、應訴、培訓和研討會等多種形式,組織開展補貼與反補貼培訓宣傳工作,提高各,級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和企業對反補貼應對工作的充分認識。通過培訓,使政府決策部門基本弄清在WTO框架下,哪些補貼政策是允許的,哪些是不允許的,以及今后補貼政策的調整方向;政府各部門之間應如何協調一致的做好應對國外反補貼的各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