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情簡介
2006年10月,我國出口商A公司與尼日尼亞B公司簽訂了一份銷售合同,金額為6470美元,貨物作為買方的推銷樣品。T/T付款方式,款到發貨,運輸方式為空運。
10月底,A公司收到B公司的劃線支票一張,票面金額為4500英鎊,A公司立即將劃線支票交本地一家銀行辦理貨款托收。11月初,A公司收到托收行的結匯水單,并且經電話確認此水單是上述支票項下的貨款。隨后,A公司業務部門安排備貨,并且于12月初裝貨空運,收貨人為B公司。在此期間,尼日尼亞B公司曾經來電查詢貨物裝運情況,在得知裝運日期之后,不再有任何查詢。
但是,12月中旬,托收行電話通知A公司,稱接到總行的指示,上述支票辦理托收時已經遭到出票人B公司拒付,因此,該支票項下的4500英鎊必須從A公司的銀行賬戶上劃回。A公司非常驚訝,如此豈不是煮熟的鴨子飛了?
二、案情分析
該案例中,A公司在收到貨款之后才空運貨物,但是卻遭遇了財貨兩空的結局,究其原因,還得要了解其貨款的收付方式。
從兩家公司簽訂的合同來看,收付方式為電匯(T/T),但實際上B公司并沒有主動向銀行申請解付貨款給A公司,而是寄來了一張劃線支票(Che—que或check)。劃線支票實際上是商業支票,屬于商業匯票的一種。是由進口商簽發,以出口商為受款人的公司支票,出口商必須通過出口地的帳戶銀行辦理托收手續,才能收到貨款。因此,本案中合同規定的收匯方式名為電匯,實為托收。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
(一)托收行業務操作不慎
商業支票的托收分為光票托收和標準托收兩種方式。對于劃線支票的光票托收,其流轉程序如下:
1 進口商以自己的名義開出商業支票寄給出口商。出口商委托出口地銀行辦理托收。
2 托收行將支票寄往其在美國的帳戶行(代收行),由代收行送至美國聯邦儲備系統進行清算,聯邦儲備銀行清算中心隨即借記代收行的帳戶,并且將支票金額劃入出口商所在地的托收行。
3 聯邦儲備銀行再將支票退回代收行,由代收行聯系出票人確認是否付款。如果出票人確認付款,則代收行再將客戶的確認通知托收行。
4 托收行將暫收的貨款最終劃入出口商帳戶。至此,商業支票的光票托收才最終完成。
由此可見,商業支票的光票托收其實是一種“有條件”的托收,劃撥在先而確認在后。因此,托收行在收到聯邦儲備系統清算中心劃撥的貨款時,有被追索的可能,一旦出票人拒付貨款或出票人帳戶資金不足,清算中心有權將劃撥的貨款追回。為了防止票據欺詐,托收行必須等待代收行的進口商最終付款確認,才能在將貨款解付給出口商。
本案中的收付方式就屬于光票托收,而托收行在收到聯邦儲備銀行清算中心劃撥的貨款之后,并沒有等待代收行的客戶確認通知,而直接將貨款劃入A公司。使得A公司以為貨款已經收妥,于是備貨空運,為客戶拒付導致財貨兩空埋下了隱患。
(二)A公司的風險防范意識不強
本案中的A公司是一家有多年進出口經驗的國有大型外貿公司,業務人員經驗豐富。在本案涉及的銷售合同中,付款方式為T/T并且款到發貨,這筆生意似乎已經進了保險箱,但幾經輾轉,結局出乎所料。除了托收行業務操作不謹慎的原因之外,A公司的風險防范意識不夠強,表現在以下兩點:
1 商業支票托收的風險非常大,一旦進口商由于各種原因拒付,會給出口商帶來損失。嚴重的錢貨兩空,較輕的也會損失運費和積壓存貨。因此,一旦接受這種收匯方式,就必須對整個托收程序有清楚的了解,并且采取防范風險的措施。本案中,A公司一方面對商業支票托收程序沒有詳細的了解,以至于托收行結匯之后,盲目相信了托收行的業務操作,沒有進一步詢問是否得到B公司的確認付款。另一方面,也沒有向出口信用保險公司購買客戶信譽險。如果A公司做到了任何一方面,都可以避免損失。
2 該案中的貨物運輸方式為空運,相對于海運來說,航空運單不是代表貨物所有權的憑證,收貨人提貨不需要憑航空運單,而是憑航空公司的到貨通知單。因此,收貨人只要拿若到貨通知單和身份證明即可以提到貨物。本案中,意味著B公司無需去代收行辦理付款確認手續就可以提到貨物,為B公司的拒付客觀上制造了條件。
三、案例啟示
雖然本案涉案金額不多,但是從中可以得出幾點啟示,防止類似案情的發生:
(一)出口業務應盡量避免使用商業支票
商業支票的簽發人是公司或個人,其信譽建立在公司或個人基礎之上,當公司破產或經營遇到困難,或者個人信譽有問題的時候,往往得不到償付,因此,風險很大。外貿業務中,出口商一般只接受銀行匯票,由于是建立在銀行信用的基礎上,對出口商比較有利。在本案中,A公司如果收到的是B公司寄來的銀行匯票,即可提交給出口地銀行,核對無誤之后,即可解付,不存在B公司最終確認的問題。
(二)謹慎對待收付方式的變更
一筆出口業務從最初的報價到貨款結匯,短則一月長達半年。在此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有時需要對最初的合同條款進行變更,包括價格條款、裝運日期、收付方式等等。而對于收付方式的變更,需要謹慎對待,往往有詐。進口商利用出口商急于做成生意或者不愿半途而廢的心理,找借口延期或更改支付方式,出口商稍有疏漏,就中了圈套。本案中,B公司稱購買貨物作為推銷樣品,給A公司造成以后可能有大額訂單的假象,于是,在B公司擅自更改支付方式之后,A公司既沒有詢問原因也沒有對此托收流程深入了解,而是去銀行辦理托收手續。經驗豐富的A公司尚且如此,此教訓值得借鑒。
(三)與銀行部門加強聯系與溝通
由于在貨款的收付結匯上,外貿公司與托收銀行有密切的業務往來,二者應該加強信息的溝通。本案中,托收行未得到客戶確認通知就將貨款劃入A公司帳戶,并且出具結匯水單,且不向A公司作任何提示,顯然是不妥的。A公司也沒有就此進一步向托收行咨詢??梢?,由于缺乏及時的溝通,最終使A公司蒙受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