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大拿州面積為381,156平方公里,居全美第四,相比之下,人口密度較低。該州地形地貌多變,野生動植物繁多,美國本土文化特色顯著,以獨特的牛仔文化著稱,對美國嬰兒潮時期成長起來的旅游市場和X一代人而言,這里能夠提供給他們所偏好的戶外運動,也能為退休的銀發市場提供參觀歷史遺跡、飽覽自然美景的機會。
2001年,該州的旅游人數達九百五十萬,比十年前高出27個百分點,是北卡羅來納州的兩倍。但就旅游者人均消費金額而言,蒙大拿州并不靠前,僅僅在全美排名13。和美國其它區域——特別是典型的旅游產業發達的東部旅游城市帶所提供的包括觀光旅游、商務旅游、購物旅游、休閑旅游等在內的豐富多彩旅游產品選擇相比,蒙大拿州旅游吸引物偏重于以自然資源為主導,雖然自然資源稟賦較高,但是旅游產業的經濟優勢并不明顯。如何在一定的比較優勢上以旅游產業帶動區域經濟活力,成為蒙大拿州面臨的一項重大挑戰。
一、蒙大拿州旅游集群的形成
2002年春天,蒙大拿州經濟發展處(Montana Gov-ernor’s Ofnce of Economic Opportunity)開始了尋求該州經濟發展新方向的努力。通過為期一年的調研,選取了六個集群作為重點發展對象和該州經濟發展重心,作為代表該州經濟的主要推動力量。其中,旅游產業集群位列六大集群之首,其產品和服務將蒙大拿州的獨特文化、歷史和自然資源轉化為經濟優勢。
(一)旅游產業集群的構成
通過標準產業分類很難辨識出旅游產業集群的存在。正如波特所說,“現實發展中的集群很少與標準產業劃分體系(SIC)吻合”。旅游產業集群是由該州的那些提供交通、住宿、設備供給或者宣傳促銷以及給旅游活動提供各種便利的企業和機構所組成。該產業集群的大多數收入都不是這個集群的核心——吸引游客來訪的景點產生,而是由住宿、飲食、購物、娛樂等相關部門產生。
那些能夠在例如歷史遺跡、博物館、劇院、滑雪場、騎馬和打獵俱樂部、娛樂場所、公園、河流和湖泊、農場、溫泉、牧場等地給旅游者提供特殊旅游體驗的企業是旅游產業集群的重要組成部門。在蒙大拿州,大約有200家博物館,1999年吸引了230萬游客,雇傭的員工超過八百人。據保守估計,參觀博物館的游客至少給蒙大拿州帶來了四千二百萬的經濟收入。該州的克勞族印第安保留地的巨角鄉村歷史博物館(Bighorn Country HistoricalMu-seum)、佩克單博物館(The Fort Peck Dam InterpretiveCenterand Museum)都極富盛譽。一系列負責安排游客進行不同的戶外消遣和體育活動的公司和合同商也屬于旅游產業集群之列,有一小部分企業已經不僅僅局限于當地經營,而是將業務視野轉向更寬闊的市場空間,在世界各地組織團隊旅游。另外,一些鄉村旅游的供應商也在此列。鄉村旅游為傳統農業經濟提供了新的補充收入,主要吸引那些城市居民,很多造訪于此的旅游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擁有田園生活經歷。1997年的一項調研表明,該州農業收入的16%來自于提供旅游消遣所得。實際上,蒙大拿州旅游產業集群的構成包括一、二、三產業的諸多行業部門,特別是第三產業中不僅涉及到交通、商業服務,還涉及到文化、藝術、體育、休閑、展覽及科技等各種服務部門。
(二)三大網絡的形成——集群經濟的表現形式
1 生產網絡的形成
蒙大拿州旅游產業集群的供應商分為直接供應商和間接供應商兩個層面。直接層次的供應商(firsttier)包括為旅游者提供直接服務的企業,如餐飲企業、酒店、一些負責營銷信息的企業、制作旅游地圖、導游冊和體育隨身用品的企業、生產旅游者戶外活動需要的設施設備的企業、禮品生產商、為旅游者提供在線旅游信息的網絡公司等等,當然,那些非盈利性組織也屬該層面,為這些企業提供各種信息咨詢等相關服務。另外,為直接層面的供應商提供服務或者產品的企業構成了旅游產業集群的間接供應商(second tier),如為酒店提供酒店用品的企業、為餐飲企業提供食物來源的企業等等。
旅游產業和一般的制造業明顯不同的是,旅游產品往往具有不可移動性,需要旅游者進行主動地空間位移行動來當地進行產品購買,而不是將成品通過交通網絡運輸出去。但是,交通狀況對于旅游業的重要意義并不亞于制造業,而且由于旅游者(而非成品貨物)是搭乘交通運輸的主體,所以旅游產業集群生產網絡的形成對于公共基礎設施中的交通狀況依賴程度更甚。從美國東部到蒙大拿對很多游客而言都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情。僅有極少地方的機場有飛機可以直飛人口稠密的美國東部城市。雖然外部交通尚有待改善,但是內部交通條件還不錯,州內的各種等級公路系統狀況良好,對于大多數以汽車為主要旅行交通工具的游客而言非常有利,形成了初步的生產網絡。
2 社會網絡的形成
蒙大拿州的旅游集群的企業間社會網絡關系良好,集群內成員擁有一致的利益導向,無論是雇主還是雇員,彼此了解程度較深,并且有一定的合作傾向。很多類型相似業務相仿的企業都組織了一定的協會,或者通過非營利性組織、戰略聯盟等多種形式加強社會關系。非正式的網絡聯絡也很普及。比如導游們的非正式交流就很頻繁,通過這些獲取不同導游地的知識、了解可能需要注意的危險事項以及最佳雇主信息。蒙大拿旅游咨詢中心還舉辦了一個名為“超級主人”(SuperHost)的系列活動,旨在提高服務游客的水平,每年這樣的活動大概要在全州舉行150次之多,大約五分之一的參與者來自高中生。諸如此類的活動反映出該州旅游產業集群社會網絡可觀的生長性。
但是,公共部門對于企業的支撐網絡也還存在明顯不足。很多最具有創新性的成功企業都相對年輕,能夠從公共部門得到的支持和幫助極其有限。大多數的企業家都是從朋友、書本、短期培訓課程那里獲取相應的知識從而幫助啟動自己的事業,他們所需要的啟動資金更多,風險也隨之更高,他們所需要的來自公共部門的支持性服務也就更為迫切。
3 創新網絡的形成
對于旅游產業集群而言,電腦和網絡是最為依賴的技術之一,在市場營銷、工作協調、日程安排等方面得到了廣泛的運用。例如在市場營銷方面,蒙大拿旅游產業集群主要由三方面負責:蒙大拿旅游信息咨詢中心、網站和一群為某些國家或者州立的報刊雜志撰寫游記等宣傳性文章的作者。這三種方式在營銷效果方面的表現都還不錯。
另外,鼓勵創新是該州集群發展的基本格調。蒙大拿旅游咨詢服務中心的旅游基礎設施投資項目的主旨就是致力于鼓勵旅游企業進行相關領域的各種形式的創新。例如2000年,它為那些運用技術創新改善設施的旅游企業提供了五筆小額貸款,總計十七萬美金。雖然目前仍然有一些企業抱怨存在獲取貸款、咨詢專業信息很難的窘境。因為很多旅游企業規模小,有些企業甚至不是全年營業,所以在得到相關行業發展信息和專業咨詢方面必須依靠他們所在的協會。在這方面的創新網絡還有待進一步強化。
二、蒙大拿州旅游集群的發展措施
(一)豐富旅游者的旅游體驗
蒙大拿州的旅游產品需要進行更有效的打包出售,特別要凸顯藝術、文化、歷史等旅游者普遍認為該州欠缺的旅游資源特色。目前開展的文化長廊活動是豐富旅游者旅游體驗的一個重要舉措。按照區域特色,蒙大拿州的旅游產業集群又可以下分為六個亞類:森林覆蓋率高的西部區域、黃金海岸的西南區域、擁有黃石公園北部入口的中南區域、從北部山區一直延伸到平原的中北區域、密蘇里峽谷地帶的東北區域以及西部文化遺產密集地帶的東南區域。在不同的區域分別建立“文化長廊”(culturalcorridor),以特色資源吸引新的旅游者和留住回頭客,是文化長廊活動的主要宗旨。比如密蘇拉文化委員會(Mis-soula Cultural Council)正在設計中的文化長廊,橫跨落基山脈西側,轄有四條不同的線路,先驅者之路、福萊西德山谷(Flathead Valley)、希利史汪谷地(Seeley Swan Val-ley)和琉維革山谷(bitterroot VaIley)。其他區域的文化長廊如“美國200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之中。組織蒙大拿特色工廠旅游或者工作室旅游線路也是豐富旅游者旅游體驗的另一個舉措。蒙大拿州可以考慮將其帶有地方特色的紡織廠、面食制作區、原木加工基地等發展成可以提供旅游者不同體驗的旅游產品。另外,蒙大拿旅游組織應開發區域性導游手冊,在這個手冊里對那些文化、歷史、手工藝和自然資源特色予以重點標柱。
(二)拓展歐洲、亞洲和南太平洋地區的旅游市場
來蒙大拿的游客中,絕大多數來自于美國本土西半部,只有6%來自于東北部,7%來自于東南部。國外游客僅占2%的比例由于歐洲游客的花費是美國境內游客花費金額的五倍,因此,開拓境外市場對于蒙大拿州的旅游產業集群具有重要經濟意義。在劇本和電影制作上致力于將蒙太拿州塑造成新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是一種有益的嘗試。另外,將一些促銷費用用在宣傳跨國修學研習旅游或者是和美國之外的其他地區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在旅游市場開拓方面獲得戰略聯盟。在美國,旅游產業集群的市場宣傳促銷工作主要由州政府統一進行。蒙大拿州主要通過“蒙大拿旅游咨詢服務中心”(TravelMontana)這一組織執行。目前,該組織已經建立了內容翔實的網站,組織營銷材料,在歐洲六個國家派駐代表進行營銷工作,也負責集群的規劃設計工作,2002年9月,蒙大拿旅游休閑組織和蒙大拿商業促銷會共同制定了《巨大的空間:蒙大拿旅游產業集群2003-2007規劃》。
(三)支持鄉村旅游,建立鄉村旅游基地
鄉村旅游極大的促進了旅游產業集群,而且還允許當地居民保持他們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且通過這種方式對于傳統耕作補充了一定的經濟收入,使得農業經濟得到發展。鄉村旅游對于農業生產基地的蒙大拿州意義很大,鄉村旅游屬于生態旅游下的一個亞類,很多鄉村旅游的游客來到農場、牧場度過閑暇時間,是農業集群和旅游集群互動的產物。在20世紀30年代,蒙大拿州就有超過一百以上的農場了,目前,至少有200家在給游客提供鄉村旅游產品。在蒙大拿東部區域建立了一個鄉村旅游中心,提供信息咨詢、營銷知識、商業技能,并且為正在發展中的小型鄉村旅游企業提供小額貸款。
(四)發展教育項目
在發展旅游產業集群之前,蒙大拿州的旅游教育資源投入量和旅游產業的經濟價值相比較完全不對稱。該州雖然舉行了“超級主人”(super host)活動,但也不能滿足旅游市場的需求。蒙大拿州計劃興建一座兩年學制的旅游學院和一所綜合性大學,為體驗經濟中的企業管理提供教育支撐。除了興建教育基地以外,尋求旅游產業集群教育支撐的標桿進行學習也是發展教育項目的重要內容。丹麥哥本哈根的酒店和接待學院(theHotelandCat-ering College)是北歐典型的接待領域的學院,以其出色的專業表現成為蒙大拿州樹立的旅游產業集群教育標桿。該學院有約1300名學生、教職員工和服務接待員。培養酒店接待員的學制是三年零兩個月,包含教室學習、學徒學習、雙語教學和國外學習等階段。培養廚師的學制是四年,其中也包括國外學習。廚師的畢業考核涉及到整個商務運作流程,包括項目策劃、資金預算、菜單設計、廣告宣傳和營銷手冊設計。該學院很多成功的教育經驗這些都值得蒙大拿州學習和推廣。
(五)建立企業支持中心
很多中小旅游企業在開始起步階段能夠獲得的支持和幫助極為有限。蒙大拿州在這方面僅僅建立了小企業發展中心(簡稱SBDC),而且經常被指中心員工知識技能欠缺,服務能力不夠。州政府準備至少建立一個由旅游產業領域有著豐富經驗人員組成的辦公機構,從財務、信息等多方面支持有潛力的旅游企業。隨著產業的實際發展,今后可以考慮建立企業支持方面的網站,以滿足更多的旅游企業的實際需求,更好的提供集群發展所需要的信息。
四、蒙大拿州發展旅游產業集群的若干啟示
產業集群的發展工作為蒙大拿州的旅游業注入了新鮮的活力。蒙大拿州的旅游產業集群每年創下了12億美元,吸引超過九百五十萬的觀光客,旅游收入僅次于每年19億美元的農業集群。蒙大拿州發展旅游產業集群的經驗祖信在很多方面能給我國發展旅游業很大的,特別是對我國一些自然資源稟賦較高但旅游業發展卻差強人意的區域而言,如何通過旅游產業集群來提升區域經濟的實力,是一個務實性很強而又意義深遠的話題。
(一)重視旅游產業集群治理
產業集群概念深入人心,逐步進入公共政策領域,“一個由政府部門、企業界和學術界共同推動的集群啟動計劃(cIusterInitiatives)正在很多國家開展起來。聯合國相關機構、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也正在致力于交流推廣集群的發展經驗,試圖通過產業集群增強發展中國家的競爭能力”??梢姡旱漠a生有可能是市場自發的力量,但是,完全依靠市場則有可能導致市場失靈,影響集群的競爭優勢的發揮。只有重視集群治理,才能促使集群從無到有,由有到優,發揮經濟優勢,進入成熟的集群發展期。旅游產業集群也是如此,政界、學界和業界只有攜手努力,才能夠擺脫集群的初始自發無序狀態。我國的旅游產業雖然在國家、省市等行政區域有一定的積極發展政策依托,但是目前基于集群的產業政策仍然處于缺位狀態,在西方很多發達國家,通過制定產業集群政策來促進經濟發展已經是近年來一個顯著的現象,這從大量政府工作報告中可見端倪。我國的旅游產業集群發展,還有待通過集群治理,喚醒三方關注,搭建學界業界政界溝通交流的橋梁。
(二)強化旅游產業集群教育支撐
教育支撐是旅游產業集群發展的強大支柱。“現有對旅游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研究都一致認為,旅游行業正面臨著人力的問題?!庇捎诼糜纹髽I的規模一般以小企業為主,單獨成立教育培訓部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有的規模較大的企業雖然愿意自己投資辦學,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人才梯隊準備,但辦學規模、特點可能也會或多或少受到企業自身條件的影響,導致收效削弱。產業集群的打造需要解決旅游產業專業人力資源的問題,公共機構應該在與當地旅游企業充分互動的基礎上針對業界情況擔負起教育支撐的職責。另外,大量旅游企業在一定地域范圍集中也能隨之帶來相應的人才聚集現象,企業能更容易的在集群內找到需要的特定人才,人才也能在集群內尋求適當的工作并在工作流動過程中傳播集群內部的知識和信息。同時,由于集群的經濟影響力比單個企業更為明顯,吸引教育資源投入的能力也更強,集群內部建立起的公共教育機構的市場針對性也更突出。
(三)完善協會的集群協調功能
成熟的市場體系中,政府的功能應該界定為市場服務的公共管理,而不是干預企業運作,在地域相對集中的產業集群內部,一定協會、商會則能夠對發揮產業促進作用,協調集群內部企業的合作和競爭行為,提供公共信息等服務,對內維護行業利益,對外代表整體集群形象。旅游產業集群能夠吸引游客的根本與其所在于旅游及其相關企業的知名度,不如說是整個集群所代表的區域的整體形象和品牌效應。我國旅游行業協會在數量上和國外還有很大的距離,協會所提供的功能也尚有巨大的空間以供挖掘,例如更好的為集群內成員提供市場導向的即時信息、專業化咨詢建議、為企業和相關機構搭建一定的融資貸款平臺服務等,都是我國目前的協會等公共機構應當更多積極探索的功能地帶。
(四)比較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
蒙大拿州旅游吸引物中的自然資源較為豐富,從經濟學的角度而言,屬于“比較優勢”明顯的區域,但是仍然存在著來訪游客人均消費偏低的不利問題。事實上,單純依靠自然資源優勢進行競爭屬于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如果不致力于培育高級生產要素如知識、人才、創新,很容易陷入比較優勢陷阱,從而喪失市場上的競爭優勢。集群培養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從比較優勢轉向競爭優勢。競爭優勢可以借助旅游產業集群發展的生產網絡、社會網絡、集群網絡的打造來塑造集群競爭力。集群內的旅游企業之間、旅游企業與相關旅游企業乃至與行業協會、大學、科研所等機構的競合將有力地推動旅游產業集群的“軟競爭力”,依靠信息交流、資源共享、集群區內企業家精神,從產業層面和目的地層面上促進旅游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這些競爭優勢的產生:并不是集群內的單獨企業或者機構的功勞,特別是對于我國旅游產業群內關聯度較低的現狀而言,將產生一加一大于二的集群協同力量,為我國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的理論視角和操作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