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簡介
中國一家公司向西歐一客商出口一批小五金工具。該客商于2007年3月開來一張信用證,規定:1000箱工具,最遲在2007年6月15日以前裝運,由上海港運往鹿特丹港,不允許分批裝運。然而,出口公司正在準備貨物期間,發現貨源十分緊張,于是擬從秦皇島準備貨物,同時也爭取到了西歐客商的同意,客商又通過開證行開來一份信用證修改書,規定:裝運改為500箱工具從上海運往鹿特丹,另500箱工具從秦皇島運往鹿特丹,原裝運條款不變。
中國即與船公司聯系租船訂艙事宜,最后于6月9日將500.箱在上海裝上“東方號”第50航次貨輪運往鹿特丹,另500箱于同一天在秦皇島裝上“海洋號”第50航次貨輪運往鹿特丹。交貨后中國公司即持裝運單據去當地銀行議付,不久卻收到開證行轉來的拒付通知書,稱中國公司提交單據與單證不符,原證不允許分批裝運,中國公司卻分兩批裝運出港。開證行拒付是否合理?
案情分析
該案例的焦點是買方銀行在審單時發現,單證不符,所以拒付。而他們分批裝運是指一筆成交的貨物,分若干批次在不同航次、車次、班次裝運。從定義來看,分批裝運的核心是不同航次的運輸,如果為同一航次,則不應該視為分批裝運與船名沒有關系。本案例中就是同一航次,但是使用了兩個船名的貨輪運輸。
2、按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第500號出版物對于分批裝運的解釋
UCP500第四十條分批裝運,分批支款的62頁規定:
運輸單據上表面注明貨物系使用同一運輸工具并經同一路線運輸的,即使每套運輸單據注明的裝運日期不同及,或裝貨港、接受監管地、發運地不同,只要運輸單據注明的目的地相同,也不視為分批裝運。
該項規定的陳述本身并不是很精確,如:“同一運輸工具”,是“同一種”還是“同一個”運輸工具。通過該項陳述只能得出:如果不同裝運地或不同裝運期,只要貨物一并運往目的地,則不視為分批裝運。假如在本案情中,東方號輪在上海裝了500箱,行使至秦皇島又裝了500箱,運往鹿特丹,那顯然不是分批裝運。這也是我們已經非常熟悉的案例。
但是,本案情卻發生了變化是在同一天使用了同一航次第50航次,而在不同裝運地裝在了不同船名的海輪上,是同一種運輸方式、同一種運輸工具,運往同一個目的地。根據我們的第一項對于分批裝運的含義分析和UCP500規定來看,本案例中國公司發運貨物是同一航次、同一種運輸工具,雖然使用不同的船名,應該不視為分批裝運,開證行不應該拒付。
3、按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第600號出版物對于分批裝運的解釋
UCP600:第三十一條分批支款或分批裝運的62頁規定
使用同一運輸工具并經由同次航程運輸的數套運輸單據在同一次提交時,只要顯示相同目的地,將不視為部分發運,即使運輸單據上標明的發運日期不同或裝卸港、接管地或發送地點不同。如果交單由數套運輸單據構成,其中最晚的一個發運日將被視為發運日。
含有一套或數套運輸單據的交單,如果表明在同一種運輸方式下經由數件運輸工具運輸,即使運輸工具在同一天出發運往同一目的地,仍將被視為部分發運。
UCP600對分批裝運的b項規定,分為兩個自然段,對分批裝運的陳述更加詳細和嚴密。尤其是b項規定的第二段,對UCP500作出了明確的補充,即“在同一種運輸方式下經由數件運輸工具運輸,即使運輸工具在同一天出發運往同一目的地,仍將被視為部分發運。”該項規定進一步明確了分批裝運的范圍界定。很顯然,根據該項規定,本案情中國出口公司將貨物裝在了“數件”運輸工具上(兩個:東方號和海洋號),即使是在同一天(6月認為單證不符的原因是:信用證規定不允許分批裝運,而單據表明貨物分兩批從上海和秦皇島出運。所以問題關鍵在于,中國出口公司運輸這批小五金工具時到底是否屬于分批裝運?
1、按分批裝運的定義來理解9日)出發運往同一目的地(鹿特丹),仍認為是部分裝運,即視為分批裝運。那么,按照UCP600規定,開證行是可以拒付貨款的。
結論
如果該筆信用證結算是按照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第500號出版物(UCP500)來執行的,則中國出口公司的行為可以視為沒有分批裝運,開證行不應該拒付貨款。如果是按照新出臺的UCP600的明確規定來看,中國出口公司在裝運過程中使用了部分發運,視為分批裝運,開證行可以拒付。該案例發生的時間恰恰是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第600號出版物即將取代第500號的時期,所以,明確表明遵循哪一個慣例是非常重要的,否則會因為對分批裝運理解產生分歧而造成雙方的貿易糾紛。
通過本案例,可以看出進出口業務操作規則越來越完善,應該深刻理解并在合同中明確規定各項條款,因為出口程序從洽談、簽訂合同到履行合同的備貨、租船訂艙、保險、報關、裝運、結算的任何一個環節都有可能出現問題,尤其是長期以來爭議較大的環節,如本案情中的分批裝運,只有正確理解其內涵及相關規定才能使業務順利進行,避免不必要的貿易糾紛。2007年7月1日UCP600的正式實施為外貿業務人員的實務操作提供了更好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