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關于無單放貨的判例或案例較多,多數情況下,承運人或其代理人、受雇人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但在記名提單下的無單放貨,因各國法律及習慣做法的差別較大,從而對承運人是否也應承擔相應責任產生較大爭議。本文僅對記名提單下的無單放貨問題予以探討和分析,以期貿易商及當事人或關系人從中得到有益啟示。
記名提單具有提單屬性
所謂記名提單,是指在提單“收貨人”(Consignee)一欄內填寫了具體收貨人名稱的一種提單。中國《海商法》第79條規定:記名提單不得轉讓。由于記名提單從簽發之日起,收貨人已經確定,因此,簽發記名提單的意義在于,明確了提單項下貨物的物權歸屬于記名收貨人。法律強調記名提單不得轉讓,旨在保護記名收貨人的物權。由此可見,記名收貨人以外的任何人無權轉讓記名提單。當然從物權方面看,記名收貨人可以轉讓記名提單,這是記名收貨人行使物權的一種表現方式。這種轉讓符合民法原理,也不違背中國《海商法》的上述規定。
由于中國《海商法》記名提單不得轉讓的規定使得記名提單與海運單(Sea Wavbill)在表面上看起來很相似,因而有人認為:記名提單不是提單而是海運單:在提單上注明了“不可轉讓” (NonNegotiable)字樣,且收貨人已明定的情況下,記名提單與海運單則沒有任何區別,實際上記名提單已經不具有提單的屬性了,只不過是海運單的別稱而已。如果承認這種觀點是正確的,在實踐中將會產生極大的危害,使承運人無單放貨不須承擔賠償責任,從而使出口商或真正的貨主的利益遭受重大損失。事實上,海運單與記名提單有本質的區別。
從表面上看,記名提單與海運單在持單人以外都是不可轉讓的,且承運人必須將貨物交給指定的收貨人,但兩者在運輸與貿易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是兩種不同性質的單據。
《1990年國際海事委員會海運單統一規則》(以下簡稱《海運單統一規則》)第3條規定:“托運人訂立運輸合同,不僅代表自己,同時作為收貨人的代理也代表收貨人訂立運輸合同,并且向承運人保證他有此項權利。” 《海運單統一規則》的這項規定表明,在使用海運單作為運輸合同的證明時,托運人不僅自己獨立與承運人訂立運輸合同,而且在接收貨物方面,托運人是作為收貨人的代理人而與承運人訂立合同。即,收貨人取得提貨的權利是基于一種推定的代理關系。因此,在海運單中,托運人具有雙重身份:既是托運人,又是收貨人的代表。這種制度在提單的立法中是很少見的。
由此可見,海運單中收貨人收取貨物權利的取得是依賴于收貨人委托托運人(出口商)將貨物交由承運人運輸,并最終交給自己的推定代理關系,即托運人是收貨人的代理人,因此接收貨物是被代理人(收貨人)依據貿易合同取得的權利。這也是海運單不是提貨或交貨憑證,因而不是物權憑證的原因所在,同時也是承運人放貨時只須驗明收貨人身份而無須憑海運單的根本所在。
除美國外,多數國家的法律并不承認為第三方利益而訂立的合同,即承運人與托運人之間所訂立的運輸合同對包括收貨人在內的第三方無效。因此,在使用提單提貨時,收貨人是通過托運人轉讓提單而取得的收貨權,即托運人授予收貨人這種權利,因此,提單是提貨或交貨的憑證,也就是物權憑證(document of title)。這也是承運人放貨時須憑正本提單的原因所在。就記名提單而言,它表明貨物由承運人掌控,是貨物狀況的證明。對于記名提單的“不可轉讓”,是指提單記載的貨物不可轉讓給記名收貨人以外的他人,但并非貨物不可接收,只是要將該貨物交給記名收貨人而已。事實上,在托運人將貨物交由承運人運輸時,記名提單下的貨物已經明確地轉讓給了記名收貨人。由此可見,在記名提單下,收貨人的權利來自于托運人的授權,而記名提單是收貨人提貨的授權證明。所以,運輸單據是否為“物權憑證”主要依賴于托運人(出口商)與收貨人(進口商)是否有意使貨物在途時轉讓,或要求提貨人在提貨時,出示提貨的權利證明。
記名提單下無單放貨責任的爭議
指示提單下承運人放貨需要憑正本提單,這一點國內外立法、司法實踐及國際習慣做法比較統一。但記名提單下是否需要憑正本提單放貨國內外存在著較大的分歧。歸納起來,主要有兩種觀點和做法,一是承運人應只“憑身份放貨”:二是承運人應“憑正本提單放貨”。
承運人應只“憑身份放貨”的觀點和做法認為,記名提單不可轉讓,它不是物權憑證,因而收貨人只需證明其身份即可提貨,無需出示正本提單,即承運人放貨時只要驗明了收貨人的身份即可,承運人無單放貨不承擔責任。據考證只有在美國,根據美國1916年《聯邦提單法》的規定,記名提單無需憑正本提單交貨,承運人有權將貨物交給記名的收貨人,但承運人需驗明其身份,且記名提單上應明確注明“不可轉讓”(Non-negotiable)的字樣。
承運人應“憑正本提單放貨”的觀點和做法認為,記名提單也是物權憑證,提單是持有人收取貨物的授權證明,因此,收貨人在提貨時必須出示正本提單以證明其具有提貨的授權,即承運人放貨時,既要驗明記名收貨人的身份,也要憑正本提單放貨。
目前,根據中國《海商法》第71條的規定,承運人應當憑身份和提單交貨,即在記名提單下承運人也必須憑單放貨。該法第71條規定:“提單,是指用以證明海上貨物運輸合同和貨物已經由承運人接收或者裝船,以及承運人保證據以交付貨物的單證。提單中載明的向記名人交付貨物,或者按照指示人的指示交付貨物,或者向提單持有人交付貨物的條款,構成承運人據以交付貨物的保證。”有人認為,該款只是規定有關條款為保證條款,并不意味著是憑單放貨的規定。這一觀點曾導致中國的某些法院以此為依據判決在記名提單下承運人無單放貨不承擔賠償責任。目前,中國海事法院已就“記名提單能否無單放貨”爭議達成了共識:無論記名提單的物權憑證性質如何以及其與可轉讓性的關系如何,在適用中國《海商法》審理的案件中,記名提單應當憑單放貨,承運人向記名人交付貨物的同時應當收回正本提單。由此可見,在中國,記名提單下憑單放貨也不例外。在臺灣,海運提單為提示和繳回證券,即收貨人提交正本提單才能提貨,憑提單放貨是承運人的義務,若違反該義務,承運人應對其無單放貨行為所造成的損失負賠償責任,無論其是否正確交付貨物給提單記載的收貨人,或提單持有人是否與收貨人達成還款和解,都不能阻止承運人無單放貨應負的責任。因此,在臺灣,包括記名提單,承運人需憑單放貨,只要承運人無單放貨造成貨主的損失即應承擔賠償責任。
到目前為止,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在司法實踐中都要求記名提單下承運人需憑提單放貨。例如,英國近年來的判例表明,即使在提單中沒有明確規定,承運人也必須收回記名提單才能放貨:芬蘭法院認為,記名提單是一種適用海牙/海牙·維斯比規則的提單,承運人必須憑單放貨;馬來西亞高等法院的判例表明,船東未收回正本記名提單而交付貨物,即使交付給收貨人也構成違約:新加坡法院判決,承運人必須憑記名提單向記名收貨人交付貨物,且需驗明其身份。
記名提單下無單放貨的風險防范
近年來與中國出口貿易有關的無單放貨案件頻繁發生,受害者中大多為剛獲得進出口經營權不久的中小企業。作為貿易商的企業,一旦發生承運人無單放貨,在未獲得進口商付款時,必然會遭受貨款兩空的損失,因此,出口企業應對此采取積極主動的預防措施。
1、謹慎使用記名提單
隨著航運速度的加快,進口商為了及早提貨往往在貿易合同或信用證中要求使用記名提單,以便在載貨船舶達到目的港后,憑身份證明或保函及早提貨。但由于目前絕大多數的國際貨物買賣都采用先發貨后付款的支付方式,因此出口商在未收到全部貨款或僅收到很小部分貨款的情況下,不能輕易接受使用記名提單。但考慮到運輸距離較短(中國周邊國家,如韓國、日本、東南亞等),提單在銀行流轉較慢,照顧進口商的利益,只有在采取適當的預防措施時,可謹慎地接受,如,要求進口商預付貨款、向出口商開立銀行備用信用證或擔保函等。
2、主動要求適用中國法律
鑒于目前世界范圍內,對關于記名提單下承運人無單放貨是否應承擔賠償責任還存在分歧,為了達成國際貨物交易而不得不使用記名提單時,在使用外國運輸機構時,中國出口商應主動要求“提單所包含或證明的合同適用中國法律,并在中國法院或仲裁機構解決相關爭議”。如果進口商和國外承運人接受這一要求,一旦發生承運人無單放貨造成出口商利益損失,則必須在中國法院或仲裁機構按中國《海商法》或《合同法》審理,這將會更有利地維護出口商的權益。
3、事先審核提單及其條款
如果國外進口商堅持采用FOB、FAS或FCA等由進口商指定國外運輸機構,并提出使用記名提單承運中國貨物時,中國出口企業應要求進口商提供該運輸機構的正本提單,仔細審核其格式及背面條款,查看是否存在承運人有權無單放貨的條款或類似標注。例如,有些國外運輸機構在其簽發的記名提單上標有“Straight Consignment-AutomaticRelease(SCAR)”(承運人直接交貨,自動放貨給收貨人)字樣,或在提單背面條款中存有或在提單上加注下列或類似條款或注記:“Where non-transferable/negotiable,the carrier is entitled todeliver the goods to the named consighee withoutsurrender of an original bill Of lading,and is obligedto do so unless the shippe r requests Otherwlsebefore delivery take PIace.” (若提單不可流通/轉讓,承運人有權在不提交正本提單的情況下將貨物交給記名收貨人,除非在交貨前托運人提出要求,否則承運人將照此辦理。)如果提單存在或標注上述或類似條款,出口商應要求在提單上注明承運人必須憑正本提單放貨,以確保安全收匯。
4、慎重使用進口商指定的貨代公司
近年來,在中國出口貿易中,進口商經常要求采用FOB條件成交,同時由進口商指定在中國境內的境外貨代公司(多數為無船承運人)為進口商辦理相關手續,并由該境外貨代公司簽發提單(一般為HOUSE提單、貨代提單)。這樣進口商實際上依據實際承運人簽發的海運提單在目的港提貨,最終可能導致出口商款、貨兩空。這實際上是一種更具隱蔽性的無單放貨。為避免無單放貨風險,中國企業應力爭做到以下兩點:(1)作為出口企業,首先盡可能避免采用FOB條件成交。在可能的條件下,出口商應爭取采用C組貿易術語,以便在進口商拒付貨款時,能夠控制貨權。這已是老生常談了。(2)如果進口商堅持采用FOB條件成交,并指定船公司、境外貨代公司或無船承運人安排運輸,出口企業只能接受國內外比較知名的船公司。如果進口商仍然堅持,為達成交易,出口商應對境外貨代公司或無船承運人的信譽進行嚴格的調查;或者,出口商在簽約前可委托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調查國外進口商的資信狀況。
5、提單“托運人”欄不應填寫中間商名稱
當國際貨物交易通過中間商達成時,中間商為了避免出口商與國外真正的買主發生聯系,往往要求出口商在提單的“托運人”(Shipper)欄內填寫中間商的名稱,對此出口商在未收到貨款時,不能貿然接受。由于提單具有物權屬性,擁有提單即可控制貨物,這種提單通常又是指示提單,由托運人(中間商)指示承運人在目的港放貨給真正的買主。同時,該提單還必須由中間商首先背書轉讓給出口商,然后再由出口商向銀行結匯。在中國曾發生多起此類案件,作為“托運人”的中間商并沒有首先背書,導致出口商無法結匯;而該中間商又在目的港指示承運人在無正本提單的情況下,將貨物交給收貨人,造成出口商款、貨兩空損失。若要考慮中間商的利益,出口商可以要求中間商預付貨款,或要求中間商前來對提單背書,或以中國境內的某運輸機構為提單“托運人”,以便控制貨權,保證收匯安全。
6、對美出口不使用記名提單
目前,有些船公司的提單背面有一個“地區條款” (Local Clause)或“美國條款” (AmericaC18use),該條款規定進出口到美國的貨物適用美國法律。如前所述,依美國1916年《聯邦提單法》的規定,承運人有理由將貨物交付給記名提單上的記名收貨人,而無須收貨人出示或提交正本記名提單。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在審理一起案件中,判決美國某輪船公司在記名提單下不承擔無單放貨責任。因此,中國貨主在對美貿易運輸中,對進口商要求簽發以其為收貨的記名提單應謹慎接受,在貨款沒有保障的情況下應予拒絕。
7、了解卸貨港的習慣做法
有些國家或地區(如蘇丹、俄羅斯等)卸貨港的習慣做法是,當載貨船舶到達卸貨港后,港務當局要求將貨物卸至當地政府管理的倉庫,由政府部門向收貨人放貨。在此情況下,進口商往往在未付款時即可提貨,導致出口商利益受損。為此,中國貨主應對卸貨港的習慣做法有所了解,并采取適當預防措施。
8、案發后的補救措施
無單放貨是承運人與提貨人共同侵害了正本提單持有人的合法權益,同時又是承運人違反提單規定的違約行為,因此,提單持有人(貨主或托運人)在貨物被無單放貨后,既可以直接向承運人、實際承運人,也可以向無單提貨人提起侵權或違約訴訟,要求賠償。中國最高人民法院2002年提出了“涉外商事海事審判實務問題解答”,供各級法院參考。該“解答”指出“合法的提單持有人主張海上貨物運輸無單放貨損害賠償的,應視不同的情況確定承擔責任的主體:(1)合法的提單持有人憑提單向承運人主張無單放貨損失的,承運人應當承擔因其無單放貨行為造成的提單持有人的損失:(2)實際承運人實施無單放貨行為的,承運人和實際承運人應對合法的提單持有人因此造成的損失承擔連帶的賠償責任:(3)合法的提單持有人憑提單向實際提貨人提起侵權之訴的,實際提貨人應對其承擔賠償責任。”由此可見,作為貨主,中國企業應力爭提單適用中國法,確保其權利得以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