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許多跨國公司將研發機構設立在了我國的西部地區。據不完全統計,世界500強中已有80多家企業在我國西部地區投資或設立了研發機構。其中在四川和重慶兩地直接投資的企業就有57家。微軟、康柏、安然、殼牌、國際金融公司、英國商聯保險等10多家著名的跨國公司與西部地區簽訂了投資研發協議。可見跨國公司越來越重視我國西部地區這個資源豐富且具有極大潛力的市場。鑒于跨國公司加強對我西部研發投資的現實情況,以及我國加快西部地區外商投資的國情,跨國公司對我國西部的研發投資成為值得重視的課題。
一、跨國公司在西部研發投資的現狀分析
1、跨國公司研發規模增長迅速。跨國公司在西部地區研發投資始于20世紀90年代,目前在我國西部的研發經費已達82687萬元,研發項目達到463項,從事研發的科學家和工程師達到2580人,設立的研發機構已經達到近200家。跨國公司在西部的研發機構數量的具體增長情況如表1所示。
2、研發投資本地化水平偏低。研發機構的本地化水平可以用3個指標來衡量:(1)獨立強度:即獨立型研發機構占全部研發機構的比重。(2)邊際獨立傾向:即新增加的獨立型的研發機構占新增加的研發機構的比重。(3)人才本土化指數:即外資研發機構中的本土人才占研發人才總數的比例。首先從獨立強度來看,對跨國公司在西部設立的100多家研發機構的抽樣調查統計表明,其中只有25%的研發機構為獨立法人機構,采用控股或獨資的形式;另外75%的研發機構為非獨立法人機構,獨立強度僅25%,遠低于發達城市如廣州的60%、上海的42%、北京的37%。其次,在邊際獨立傾向方面,從2005~2007年跨國公司的研發投資區位分布來看,其中長三角經濟圈為42%,環渤海經濟圈為22%,珠三角經濟圈為18%,東北地區9%,西部地區8%,可見西部地區的邊際獨立傾向僅為8%,明顯低于我國東部地區。最后,從人才本土化指數來看,目前西部地區的跨國公司大部分采取直接引進母公司技術人員等方式,所以人才本土化指數較低,當然,西部地區跨國公司人才本土化的趨勢正在迅速的增長。
3、研發投資動機較為明顯。通常情況下,跨國公司到海外進行研發投資的動機可以分為三類:一是通過技術本土化,支撐其在當地的生產經營活動,擴大市場份額;二是充分吸收和利用東道國的人才及其它技術資源;三是跟蹤或獲取東道國的相關技術。通過對西部地區的部分跨國公司研發機構進行研究,筆者發現跨國公司在西部研發投資的動機較為明確,最主要的是為了維持技術優勢、搶占市場份額,快速占領我國西部地區這個潛在的巨大市場。

4、研發投資方式靈活。跨國公司研發投資的方式,按其資金注入方式可以分為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按海外研發機構的性質可以分為獨資形式和合資形式兩種:按海外研發機構建立的方式則有新建、跨國并構和跨國戰略聯盟3種形式。跨國公司在西部的研發投資,從其方式來看,具有多樣化的特征:(1)建立獨立的研發機構,這在美國跨國公司的研發投資中比較常見;(2)與中國的大型企業特別是大型國有企業合作建立研發機構;(3)與中國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合作建立研發機構。
二、跨國公司在西部研發投資的雙重效應分析
跨國公司在西部地區的研發投資,必將對西部的經濟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而研發投資對西部經濟的效應又可以大致分為兩個部分,即正面的促進效應及負面的抑制效應。
(一)跨國公司研發投資對西部地區的正面效應
跨國公司在西部研發投資產生的正面影響可大致歸納為以下幾點:
1、促進資金向西部地區集聚,優化西部地區研發投資結構。跨國公司研發機構的設立需要母公司投入大量資金予以支持,包括從研發機構的開辦費用到研發活動的支出。這些研發機構帶來的充裕研發資金補充了西部在研發資金上的缺口。2004年統計數據顯示,西部地區的外資企業研發機構經費支出達8.27億元,占全西部地區大中型企業研發經費總支出的51.62%。由此可見跨國公司研發投資是西部研發資金的重要組成部分。另外,跨國公司在我國西部地區研發投資帶來的最新技術,研發項目選擇的科學性、研發管理的規范性等都為西部優化研發投資結構起到了很好的借鑒作用。
2、產生技術外溢,提高西部地區的科技水平。跨國公司研發機構在我國西部的發展必將產生創新技術的“外溢”,從而提升我國西部的科技水平。一方面,跨國公司來我國設立研發機構,直接引入了世界最先進的技術,通過產業的前后關聯,提高我國西部地區配套企業的技術水平;另一方面,跨國公司通過與中國企業、大學或研發機構合作設立研發機構,把他們最先進的知識、技術和研發經驗帶入西部地區,促進我國西部整體科技水平的提高。此外,跨國公司研發機構在研發過程中與當地的科研院所和企業進行合作時,難免會有一些技術信息外溢,這些技術信息或隱性知識(tacit knowledge)將大大增強西部本土的研發實力。有研究表明,在跨國公司中央實驗室和其海外研發分支機構間,技術和知識是相互流動的,這種相互作用將使東道國研究與開發產業長期受益。
3、為我國西部地區留住、培養高素質的研發人才資源。跨國公司研發機構具有培養高級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的良好環境。跨國公司在我國西部的研發機構以其優越的科研條件、較高的薪酬水平、富有挑戰性的前沿課題等,為我國西部間接地聚集國內外優秀人才。這些人才在為跨國公司服務的同時,獲得各種培訓及再教育的機會,學習到了外國先進科學技術、研發管理經驗,并增強了市場意識,整體素質大大提高。此外,由于跨國公司研發機構還與當地的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建立有合作聯系或聯合培養高等研究人才的計劃,跨國公司的介入必將大大增強這些人才培養機構的實力,提升西部的相關人才素質。
4、完善創新體制,增強西部地區的創新活力。跨國公司以各種形式在我國西部地區設立研發機構,如歐美獨立式的研發機構,日韓具體業務部門或企業內部研發部門等,使得西部科研機構的發展面臨著激烈的競爭,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我國西部地區的科研機構改革和體制調整,從而完善我國西部的創新體系,而且必將增強西部地區的創新活力。跨國公司在我國西部的研發投資,可以完善我國西部地區的創新體系。跨國公司在我國西部設立研發機構,開發世界領先的技術和產品,勢必給長期不重視研發的西部本土企業造成一定的壓力,迫使他們重視技術進步和創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不斷開發和掌握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品牌產品。
5、吸引外商投資,加快對西部地區的產業升級。研發投資是國際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科技全球化的發展,研發投資在國際資本流動占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所以跨國公司的研發投資對外商直接投資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近年來,我國西部利用外資的數量也急劇增加,研發投資是重要的誘因。自90年代末至今,跨國公司對我國西部研發投資主要轉向制造產業、技密型產業以及需用高科技改造的傳統產業,這些正是我國西部產業結構升級中提倡大力發展的產業,促進了我國西部產業結構的升級。
(二)跨國公司研發投資對西部地區的負面效應
“跨國公司不是慈善家也不是吸血鬼,而是以贏利為目的的企業。”這句話表明,跨國公司在西部的投資不是以推動西部經濟發展為目的,因此,除了為其帶來一定的正面推動作用外,必然存在一定的負面效應。具體而言,跨國公司研發機構的負面效應包括以下方面:
1、加劇了西部地區和優秀人才向跨國公司的流動。在我國西部地區,優秀科研人才是相對稀缺的,而跨國公司研發機構又通過優越的科研環境和優厚的報酬搶奪我國西部的優秀科研人才,造成我國西部優秀科研人才的大量流失,如在科技人才招募方面,大部分擁有技術優勢的人員在變動工作時傾向三資企業,尤其是外商獨資的研發機構。西部人才不斷的向這些跨國公司研發機構聚集,必將降低我國西部本土企業研發實力,引發新一輪的人才外流問題,從而使國內的研究力量遭受損失,對國內許多單位形成了極大的沖擊。
2、加大了西部地區產業發展對跨國公司的依賴程度。發展中國家在經濟成長過程中會出現技術依賴現象,不斷地模仿發達國家的技術創新,而新的先進技術則嚴重地依賴于從發達國家進口,往往需要進口國外的先進技術來推動和完成本國的技術創新。西部的高新技術產業在跨國公司研發機構的推動下,確實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但是,從核心技術的發展來看,目前國內的企業尚未完全擺脫對跨國企業的依賴現象,對其依賴程度沒有顯著的減輕。
3、加快了跨國公司對西部地區資源和市場的控制力。國外跨國公司的研發機構落戶西部地區,主要是看中了西部地區的資源與市場。跨國公司出于長遠利益的考慮,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利用西部廉價的資源可以開發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而跨國公司一旦控制了其產品的資源和市場,就能獲取更大的利益。
大量跨國公司進入西部地區,由于其技術上具有的壟斷優勢,必定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西部本土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在一段時期內西部本土企業的弱勢化是我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三、西部地區應對跨國公司研發投資的對策建議
西部地區對跨國公司的研發投資,要加以積極應對、正確引導、使之更好的服務于我國西部地區的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
1、加大西部跨國公司研發投資的外溢效應。為西部本土企業和科研機構與跨國公司研發機構創造更多的接觸機會,增強跨國公司產業研發的溢出效應。可以采用的方式有:與高等院校聯合進行科研項目的申報和研究,建立同業行業協會,不定期的舉辦國內外企業研發人員的聯誼會,開設論壇、專題研討、專業培訓等多種形式的服務,為中外研發人員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通過非正式的交往促進信息和隱性知識的交流。
2、借助外資研發機構的進入,培養本土研發人才。跨國公司研發機構的進入能夠為西部地區的教育機構和機制改革提供良好的契機。西部地區借助此機遇對高等院校和企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機制予以優化。首先,加快科技體制市場化的改革,促使研發活動真正走向市場。其次,加大對科技的投入,鼓勵研發活動,提高本地區的科研開發和創新能力。再次,深化人力資源培訓機制的改革,不斷提升人才素質。如借鑒跨國企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快本土企業中的人力資源開發。以跨國企業的人才需求結構為依據,加強對高等院校高素質研究人員的培養模式優化,這樣能為西部地區以及我國未來的教育發展和優秀人力資源的開發提供方向。
3、利用產業優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資高科技產業領域。政府應通過制定優惠的政策,如稅收、風險投資、利率及土地使用費等方面,可吸引或鼓勵跨國公司投資研發在一些重要的產業領域加大投入,不斷開發新技術、新產品,從而加快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產業的高技術含量,促進西部地區高新技術的發展。過去,我們一直采用普惠制的引資政策,導致外商更多地投資西部地區的“兩高一資”性項目,不利于西部地區的產業優勢。這是我們必須吸取的教訓。
4、建立技術創新體系,加大研發投入,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在鼓勵跨國公司對我國西部研發投資的同時,應建立自己的技術創新體系,提高科技水平。其一,大力發展“上規模”民營企業,鼓勵其參與跨國公司參股、并購、組建技術聯盟等多種形式的研發合作,實現“強強聯合”,逐步取代政府成為研發活動的主體。其二,進行大學、科研機構的管理體制改革,實行機構企業化、市場化,與政府脫鉤,使之直接參與到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在競爭中求生存、得發展。其三,鼓勵企業和大學、研究機構間的合作交流,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其四,西部應建立穩定的研發投入機制,通過稅收優惠,建立研發發展基金等方式,鼓勵企業成為創新的主體,提高企業的研發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跨國公司在西部地區設立研發機構,提高對跨國公司研發機構技術外溢的吸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