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已有五年時間,隨著入世承諾的一一兌現,入世對我國制藥業的影響逐漸明晰。根據我國政府的入世承諾,具體分析入世五年中我國制藥業及各子行業受到的影響及發展情況,并指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極大地促進了我國藥品的對外貿易和制藥業的快速發展,對國內制藥產業的負面影響至少目前尚未完全顯現。
關鍵詞:入世;制藥業;影響
醫藥行業是按國際標準劃分的15類國際化產業之一,被稱為“永不衰落的朝陽產業”,同時,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保護和增進居民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對計劃生育、救災防疫、軍需戰備以及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001年底前,業內普遍認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將對醫藥行業造成較大沖擊。進入2007年后中國入世過渡期已經結束,在這5年內,中國加入WTO到底對醫藥行業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是否對醫藥行業形成了巨大沖擊?這正是本文所要探討的。本文中的制藥業指我國的醫藥工業,包括中藥制藥、化學制藥、生物制藥等3個子行業。
一、 我國入世涉及制藥業的相關承諾
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法律文件》,對制藥行業影響較大的承諾主要有兩項內容:
1. 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TRIPs)是WTO主要的多邊協定之一,包含了制藥業在內全球幾乎所有類型的知識產權保護的最低標準。該協定的73個條款包含了基本準則、標準、專利使用、強制性執行、爭議和其他一些內容。加入WTO以后,我國需落實對100多個成員國實行知識產權保護的規定。TRIPS涉及制藥業的條款主要有第3、4、6、7、8、27、30、31、33、39、65、66、67、70條。
醫藥知識產權是指一切與醫藥行業有關的發明創造和智力勞動成果的財產權,其包括五大類:(1)專利和技術秘密;(2)商標和商業秘密;(3)涉及醫藥企業的計算機軟件;(4)由醫藥人員創作或提供資金、資料等創作條件,并承擔責任的有關編輯作品的著作權;(5)同其他單位合作中涉及研究開發、市場營銷、技術轉讓、投資等與經營管理有關的需要保密的技術、產品信息和藥品說明書等。

2. 降低關稅和取消進口許可證。中國入世相關協議明確,從2000年~2003年,中國進口醫藥產品的平均關稅稅率由9.6%降到4.2%,大宗藥品平均關稅由14%降到5%~6%,2005年降到3%,而藥品進口許可證制度等非關稅措施將逐步取消。
二、 入世5年醫藥行業整體運行分析
2002年~2006年間,整個醫藥行業①運行良好,行業在入世前10年穩定發展的基礎上,總體繼續保持快速增長(見圖1),規模不斷壯大,醫藥經濟結構進一步改善,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醫藥出口持續增長,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取得一定成績。②
5年間,醫藥行業工業總產值逐年遞增(見表1),2002年,我國醫藥工業總產值為2 605億元(現價),在全國重點監測的12個工業行業中,醫藥行業以高于全國工業平均增幅1.7個百分點而名列第四,僅次于機械、煤炭、電子行業的生產增速。2006年全國醫藥行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5 323.73億元,與2002年相比,工業產值增加了2 718億元,4年翻了一番。

資料來源:2002年、2003年、2004年數據來自于2003年、2004年、2005年中國經濟年鑒。
5年間,醫藥行業的對外貿易總額從2002年的110.64億美元迅速增長到2006年的306.7億美元,年均遞增29.03%(圖2)。這5年中,2003年醫藥行業的對外貿易各項指標稍顯異常,主要是因為“非典”導致該年醫藥行業的運行重心偏離以往軌道,對外貿易受到明顯影響所致。表現最為突出的是2006年,該年實現了醫藥對外貿易的“三個突破”,③全年出口額為196.1億美元,同比增加26.3%;進口額為110.6億美元,同比增長11.2%,并繼續保持較大順差,出口增幅高于進口增幅15.1個百分點,順差達85.5億美元,增幅達335%,超過前4年貿易順差的總和。

從5年的行業運行情況來看,加入WTO引致的關稅降低和知識產權保護沒有給醫藥行業整體發展帶來嚴重沖擊。相反,基于入世帶來的國內宏觀經濟的良好運行和對外貿易外部環境的持續改善,我國醫藥對外貿易得到了迅速發展,出口持續增長,出口增幅明顯大于進口增幅,行業發展態勢較好。正如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所長林建寧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感言:“國內醫藥產業多年來保持高速增長,入世后繼續增長,中國越來越融入世界市場,同時水平也在提高”。
三、 入世5年各子行業的發展情況和入世影響分析
1. 中藥制藥業。2002年~2006年中藥現價工業總產值從527.75億元增加到1 390.11億元,年均增長21.4%(見圖3)。總體上看,近年來中藥工業呈平穩的發展態勢,經濟運行主要指標較往年有所提高,增速和行業增長速度基本持平(見表2)。

中藥出口曾于1995年達到了創紀錄的4.96億美元,之后便開始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滑坡,2000年和2001年有所回升。入世后中藥出口出現突破,入世第一年即首次超過1995年的出口值,達6.35億美元,隨后幾年穩定增長(見圖3)。2006年,我國中藥出口總值達到10.90億美元,但出口商品結構仍很不理想,粗加工、低附加值的中藥材出口依然是我國中藥類商品出口的主要品種,中藥材所占出口比例高達58.84%,而中成藥和植物提取物的出口比例分別為15.73%和25.4%,因此,中藥出口狀況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中藥是我國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優勢產業,這是其他醫藥子行業所不具備的,因此入世前業內普遍預測中藥業將迎來發展的大好機遇,然而現實情況并不樂觀。從入世5年的運行情況來看,中藥行業發展水平未有突破,尤其在對外貿易方面,總體規模不大,增長幅度較小。
眾所周知,各國主要通過關稅和非關稅措施來管理本國的進口貿易,WTO的基本原則是降低關稅水平、取消或減少非關稅壁壘,實現世界范圍內的貿易自由化。這對我國的中藥行業來說是一個利好因素,可是我們不能忽略一個基本事實,即一個產品的出口首先取決于他國對該產品的需求情況和該產品的替代程度。中醫藥目前尚未被世界認可,在部分國家也只是屬于所謂的“替代醫學”,處于從屬地位,即使在我國,中醫中藥的處境也非常堪憂。
困擾中藥發展的主導因素是消費者的需求,準確地說,應該是我國居民乃至世界對中醫藥的認識及各國相應的法律法規,這幾年我國中藥行業的增長與其歸因于加入WTO,不如說得益于我國國民經濟和對外貿易的整體發展,加入WTO沒有從根本上改善中藥業在整個制藥業中的地位。
2. 化學制藥。2006年,我國化學制藥工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2 734.95億元,整個十五期間產值年均增速達到16.7%。5年間化學制藥對外貿易飛速發展,出口額從31.86億美元增加到116.5美元,進口額從22.4億美元增加到70.8億美元,年均增速分別為38.28%和33.33%(見表3)。
嚴格實施知識產權保護和藥品進口關稅的大幅降低、非關稅壁壘的弱化給國內化學制藥業帶來一定的影響,不過,從我國化學制藥工業的現狀分析,加入WTO的消極影響并不大,反而極大地促進了化學藥物的出口,帶動了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
化學制藥業包括原料藥和化學制劑。加入WTO對我國原料藥工業是有利的,進口關稅大幅降低使得生產所需的一些進口化工原料的成本降低,進一步提高我國原料藥的競爭力,從而擴大出口;在實施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由于我國目前主要的原料藥品種基本不存在知識產權問題,因此短期影響十分有限。5年間,西藥原料出口總額從29.81億美元增加到106.3億美元,其作為醫藥工業戰略支柱之一的地位有望進一步得到鞏固。

化學制劑的進口5年間出現較大增長,但在化學藥物進口總額中的比例較小,更大大低于同年我國化學藥物的出口金額。2005年我國共進口化學制劑產品15.69億美元,僅比2002年增長6.66億美元,占同年化學藥物進口額的21%,占化學藥物出口的19%。從國內市場來看,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對158個品種的典型調查數據顯示,2003年國內藥品消費貨源構成比例為國產藥30.07%、合資藥54.71%、進口藥15.21%,進口藥物的比例始終未突破行業常說的“三分天下”的格局。
化學制劑之所以沒有出現大量進口的現象,其原因在于:(1)醫藥行業是我國對外開放比較早的行業之一,20世紀80年代以來,“三資”制藥企業紛紛成立并迅速壯大,從某種意義上說,國際競爭在國內醫藥市場早已展開,(2)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限制,目前我國藥品消費水平較低,用藥結構以價格低廉、療效確切的國產普藥為主。進口制劑以高端的專利藥品為主,這些藥品價格較高,百分之幾的關稅下降導致的價格差異對這些品種在我國的消費影響甚微;(3)經過50多年的發展,絕大多數藥物(尤其是基本藥物和非專利藥物)我國都能自主生產,基本能滿足我國居民的用藥需求,TRIPs對我國藥品的仿制設置了法律障礙,但國內大部分企業的市場基礎仍在,我國居民的用藥結構短期內不會發生較大改變。而且,我國醫藥體制、市場環境較為獨特,加上國家對藥品的嚴格管理(藥品的注冊、審批制度),國外制劑大規模沖擊中國市場的局面基本不會發生。
化學制劑的出口多年來未有大的改觀,這主要同我國制藥業整體研發水平較低有關,入世前后情況都是如此。
3. 生物制藥。我國生物技術藥物的研究和開發起步得較晚,自1989年干擾素上市以來,我國已有27種生物技術藥物實現了國產化。我國400多家生物制藥企業2006生物生化制品行業累計實現現價工業總產值422.48億元,整個十五期間生物制藥業工業總產值和產品銷售收入的在行業中的增速最高(見表2),是醫藥行業增長最為迅速的領域,固定資產凈值年遞增達28.8%,是醫藥行業投資的重點。對外貿易方面,5年間生物制藥進出口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但兩者的總體規模都很小。
入世主要問題來源于知識產權。我國生物制藥的產業化總體上落后于發達國家,許多生物制藥企業生產的主流產品都是國際上專利期已過的第一批基因工程的通用名藥,屬于仿制產品,諸如干擾素、胰島素、生長素等。從長期來看,生物制藥行業是我國入世后受到沖擊最大的醫藥子行業。關稅的降低對國內生物制藥企業影響不大,由于我國在制造成本上享有優勢,利用價格杠桿來調節進口生物藥品的消費效應不明顯。
從生物制藥業5年運行情況來看,入世對我國生物制藥業的影響還不是很明顯,其原因是由于我國的生物制藥已經具備一定的基礎,TRIPs負面影響短期內還沒有顯現,加上不同藥物在醫療方案中的部分可替代性等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四、 結論
綜觀我國入世5年的行業運行情況,加入WTO對我國制藥業的影響歸納起來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受惠于世貿組織的各項貿易自由化原則,我國對外醫藥貿易得到迅速發展,尤其促進了我國藥品的大量出口。
2.入世前業內普遍比較擔憂的入世對我國制藥業的沖擊并未出現,藥品大量進口的現象也未發生。關稅承諾并沒有帶來藥品總體價格的明顯降低,知識產權協議短期內不會對我國制藥業產生根本性的影響,我國居民的基本用藥格局沒有發生較大調整。
3.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并沒有給中藥制藥業帶來發展機遇。中藥出口依然規模不大,附加值較高的中成藥出口比例在中藥中仍然位居最末。中藥在整個制藥業的地位依然沒有發生改變。
4. 化學制藥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業績,行業工業總產值和出口額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制劑藥物的進口比較平穩,沒有出現大幅增長的現象。
5. 生物制藥業增長迅速,短期內受關稅下調和知識產權保護的影響不大。
總的說來,加入WTO極大地促進了我國藥品的對外貿易和制藥業的快速發展,對國內制藥產業的負面影響至少目前尚未完全凸顯。反觀我國制藥行業近幾年的發展情況,倒是國內各項政策,如藥品降價、反商業賄賂、醫療體制改革、藥品招標、GMP制度等政策措施對制藥業的影響更為深遠。
注釋:
①出于統計習慣和數據的可獲得性,第二部分的工業產值的行業統計口徑是:中藥(成藥和飲片加工)、化學制藥、生物制藥、醫療器械;對外貿易的行業統計口徑是中藥(成藥、飲片和植物提取物)、西藥、生化藥、醫療器械。
②鑒于數據的可及性和權威性,本文部分采用國家發改委“醫藥行業“十一五”發展指導意見中關于“十五”期間的相關數據來說明醫藥行業入世5年的運行情況,雖然時間口徑上略有差異,但不影響對相關結論的分析)
③三個突破即進出口總額突破300億美元、中藥出口額突破10億美元、醫療器械進出口首現順差。
參考文獻:
1.申俊龍,徐愛軍.醫藥國際貿易.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252,257.
2.國家發展改革委.醫藥行業“十一五”發展指導意見,2006年6月.
3.對外經貿大學.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一周年評估報告.北京: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2003:231.
4.孫麗霞.2006年全國醫藥工業生產持續增長.中國醫藥報,2007-03-07.
5.胡波.我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實現“三個突破”.中國醫藥報,2007-02-26.
6.張漢林.中國入世兩周年評估報告.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272.
7.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2004年西藥及醫療器械類商品進出口回顧.商務部網站cccmhpie.mofcom.gov.cn,2005-04-01.
8.曹鋼.2005年醫藥保健品進出口運行分析.中國醫藥報,2006-02-14.
9.上海財經大學課題組.2006中國產業發展報告.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655.
重點項目:江蘇省中醫藥局2005年~2006年度中醫藥科學技術研究專項課題“中醫藥產業國際化與跨國經營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徐愛軍,南京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博士生,南京中醫藥大學經貿管理學院副教授;孟慶才,南京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博士后,江蘇萬邦生化醫藥股份有限公司銷售總監。
收稿日期:2007-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