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引入SCP分析框架中市場結構的相關理論,文章從產業集中度、產品差別和市場進入壁壘三個方面對江蘇省物流業的市場結構進行了分析,以便更好地把握江蘇省物流業的基本特征,并為產業政策和產業發展戰略制定奠定基礎。
關鍵詞:市場結構;產業集中度;產品差別;市場進入壁壘
一、 引言
江蘇省在“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貫徹科學發展觀,有效地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必須大力發展包括物流業在內的現代服務業。政府有關部門出臺適宜的產業政策和行業發展戰略則是推動物流業快速、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這一切都必須建立在對江蘇省物流業的基本特征特別是市場結構的準確把握上。
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已經有一批學者嘗試著對我國物流業的市場結構進行了相關研究。張國榮、李縱利用SCP分析框架對我國物流產業的市場結構進行過分析。李曉林也按照SCP的基本邏輯對我國物流業市場結構與績效進行了分析。崔敏等則利用了SCP分析范式對我國第三方物流業的市場結構進行過分析。與此同時,我們也發現,利用產業組織的相關理論對區域物流業市場結構進行分析的相關文獻幾乎沒有。
江蘇省物流業的發展引起一批學者的關注。朱建雄從對江蘇省發展現代物流的環境和對策等方面對江蘇省發展現代物流的問題進行了研究。陳亞絨等主要從宏觀和政府政策的角度對江蘇省現代物流的發展戰略進行了研究。蒯旭光等在分析江蘇省物流業發展的區位、經濟、社會環境的優勢和制約因素的前提下,提出了促進物流業發展的相應對策。上述學者的研究基本都是在分析宏觀環境因素對江蘇物流業發展的影響基礎上,從行業發展戰略或政府產業政策的層面給出對策,其對策是在缺乏對產業市場結構做系統分析的情況下給出的,因此分析的系統性及戰略對策的有效性值得深入商榷。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要增強江蘇省物流業發展戰略和政策的有效性,利用產業組織的相關理論對江蘇省物流業的市場結構進行較為全面的分析是一個必要的條件。
二、 江蘇物流業的集中度分析
本節首先簡單介紹江蘇省物流業的企業構成,然后從買方集中度和賣方集中度兩個方面對江蘇物流業的集中度進行了分析。
1. 江蘇省物流業的企業構成。數目眾多、規模小、層次參差不齊是江蘇省物流企業構成的基本特征。根據截止到2004年的相關資料,江蘇省物流企業的基本分類及其相關數據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江蘇省物流業企業構成中“企業數目多,規模小,物流業務結構不合理”的特征十分明顯。
2. 江蘇省物流業的集中度分析。
(1)賣方集中度分析。賣方集中度是衡量產業壟斷或競爭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它可以用行業中前位企業的銷售收入、資產總量等經濟指標累積數量占整個產業中所有企業的同指標累積數量的比例來衡量,賣方集中度的公式為:
除了集中度指標以外,還有一些現象可以說明江蘇物流市場的高分散程度。一是通過對江蘇省典型物流企業的調查,我們發現很多物流公司的區域性特征明顯,公司的主要市場停留在市內或省內,經營較好的開始在長三角區域內滲透業務并在全國部分地區開始營業網絡的覆蓋,而地方性市場經營收入在公司整體收入中所占比重過大,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業的經營規模。二是江蘇省還沒有出現資產規模、營業收入、經營區域均大并在全國范圍內擁有強勢物流品牌的本地航母型物流企業。三是江蘇省較大物流企業的營業收入同物流市場價值相比明顯偏低,有些物流企業達到了30%到40%的高增長速度,但這些企業的資產規模和營業收入卻明顯偏低,而部分江蘇省排名前位的物流企業的營業收入在根據當地物流市場價值中所占比重不到10%。
2. 買方集中度分析。同較低的賣方集中度相比,江蘇省物流業的買方集中度相對較高的。
一方面,江蘇省物流業主要需求主體是工商業企業,而這些企業所在行業集中度高,企業寡占的趨勢較為明顯。據相關統計,江蘇省企業集中度不斷提高,2005年大中型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占工業總量的比重為61.3%,比2004年提高6.9個百分點,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佐證。在江蘇商貿業中,連鎖超市、便利店等新的業態逐漸取代傳統百貨公司成為物流市場上的主要需求主體,其集中趨勢更為明顯,像蘇果、蘇寧這樣的連鎖商業企業無論是資產規模還是營業規模都可以排在全國同行業前列,其行業寡占地位無可撼動。
另一方面,外資企業在物流需求市場上的地位更加突出。據相關統計,外資企業在江蘇省進、出口總額中所占的比重分別達到56.6%和58.6%,考慮到江蘇省經濟總量和高外貿依存度以及外資企業獨特的“一頭在內,兩頭在外”的經營特征,這些外資企業對物流服務有著很高的需求,同時對物流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也有著苛刻的要求,因此它們憑借著在行業中較強的壟斷能力對物流企業也存在較高的討價還價能力。
因此低賣方集中度和高買方集中度是江蘇省物流業的一個基本的結構特征。
三、 江蘇物流業的產品差別分析
總體來看,江蘇省物流企業所提供的主營業務同質化比較嚴重,增殖服務相對落后,能提供基于物流方案設計的綜合型物流服務的企業還很少。
1. 主營業務以低端服務為主,高端服務缺乏。江蘇省物流企業主要以提供倉儲、干線運輸、市內配送等較傳統的低端物流服務為主,而物流方案設計、物流信息系統開發、綜合物流服務等高端服務則比較缺乏,如圖1所示。
圖1江蘇省物流企業提供的服務類型及比例
2. 主營業務以功能型服務為主,管理型服務缺乏。江蘇省物流企業提供的物流服務存在著明顯的金字塔型分層結構,處于最低層的是單一的功能型運輸服務;第二層是以倉儲服務、運輸服務、倉儲服務等功能型為主,整合其他物流資源提供某些類似物流加工、原材料或產成品配送、原材料檢驗、通關、貨代等一項或若干項增值服務;第三層則是能夠根據企業供產銷的要求,提供較為一體化的綜合型物流服務;第四層則是較為完整的第三方物流服務。目前江蘇省的物流企業大部分還是以提供第一層次的和第二層次的某些物流服務為主,能提供第三和第四層次主要以物流管理服務為主的物流企業還很少。
3. 物流企業很少主動地進行廣告宣傳和品牌推廣。江蘇省的物流企業還很少利用系統化廣告宣傳和品牌塑造來達到差異化的目的。在我們的調查中,江蘇省很少有物流企業會主動利用各種媒體進行有意識的廣告宣傳,盡管有些企業已經逐漸意識到品牌塑造是打破物流服務同質化所引致的價格戰的有效途徑,但他們對于如何系統化的塑造品牌卻缺乏一個成熟的系統化方案。
4. 差異化開始顯現,但仍然有待深化。江蘇省有些物流企業已經開始認識到服務的同質化是造成惡性價格競爭的重要因素,并嘗試著從擴大高端的主營業務類型,提升物流服務的增值性,提高物流服務的質量和客戶滿意度等方面來提高物流服務的差異化水平。但是這些措施如果不同物流服務的市場或行業細分、服務定位、廣告宣傳和品牌塑造等相結合的話,差異化效果會大打折扣。
四、 江蘇物流業的進入壁壘分析
本文將主要從規模經濟、必要資本、產品差別、絕對費用和資源占有以及政策法規五個方面對江蘇物流業的進入壁壘進行分析。
1.經濟規模壁壘。江蘇省物流企業規模普遍偏小,專業化的水平不是很高,經營相對分散,而江蘇省物流市場還存在著比較明顯的區域分割,再加上物流社會化亟待進一步的深入和物流需求亟待進一步地釋放,所以總體看江蘇省物流企業的規模經濟還沒有形成,經濟規模壁壘還比較低。
2. 必要資本壁壘。江蘇省物流業的必要資本壁壘也不是很高,但是針對不同的服務類型,情況有所不同。對于傳統單一的道路運輸服務,必要資本極低,很可能一輛車和兩個人就可以進入相應的市場。對于以倉儲為核心的物流服務,由于城市土地價格上漲所導致的倉儲投資和租賃價格的上升提高了相應的必要資本壁壘。對于有些高端物流服務,如完整的第三方物流服務或支持電子商務的物流服務,其必要資本壁壘還是比較高的,但這里的壁壘主要是知識壁壘和人力資本壁壘。現階段江蘇省物流市場的物流服務主要以中低端服務主導,技術和知識含量要求不高,再加上利用物流代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快速資源整合,而國內外物流大鱷有資金、技術、人才和經驗方面的優勢,所以江蘇省物流業的必要資本壁壘不是太高。
3. 產品差別壁壘。現有江蘇省物流業產品差別壁壘并不高,物流企業大部分業務還是集中在某些單一的、附加值較低的業務類型上,對于高附加值的業務,如一套整體的物流解決方案則少有企業能夠提供,而因物流服務質量、服務水平、客戶滿意度等導致的服務差別已經開始顯現,但有待繼續深入。少有企業通過廣告及品牌的塑造來強化服務的差異進而提高客戶的品牌認知和忠誠度,強勢的全國性物流品牌還沒有出現。
4. 絕對費用和資源占有壁壘。江蘇省本地的物流企業具有一些比較稀缺的資源,如土地、倉庫、堆場、客戶、營業網絡以及同當地政府間良好合作關系等,通過先期經營,一般本省企業會比外來企業具有比較低的運營費用,這就是先發優勢所形成的絕對費用和資源占有方面的壁壘。但上述資源的占有并沒有營造一個絕對費用和資源的較高門檻,這主要是因為在其他的資源,如物流技術、物流理念、物流管理、物流方案設計和市場運作尤其是中高端的物流人才方面,相對于全國性的物流巨頭,特別是跨國物流企業而言沒有優勢,有很多方面甚至是處于劣勢,所以這些軟資源的相對稀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前述的一些硬資源所形成的較高的占有壁壘。因此,絕對費用和資源占有壁壘也沒有想象的那么高。
5. 政策法律制度壁壘。在政策法律制度方面,江蘇省積極制定物流發展策略及物流園區規劃,出臺《江蘇省發展現代物流業若干政策意見》,通過建立良好的外部環境來推動物流業的健康發展。中國加入WTO已經三年多,按照中國政府的承諾,我國的物流業將全方位的向外資開發,江蘇省也不例外,從這個意義上說,現實的法律制度壁壘還是比較低的。根據我們的調查,現在江蘇省盡管出臺了發展現代物流業的若干政策意見,但在政策的細化、可操作性和執行力度方面都存在著問題,再加上政策的相對滯后性,造成了反倒是由于養路費、發票及稅收政策與相關省份的差異,本省的物流企業反而比外地進入的物流企業承擔著更重的負擔,這一政策法律制度壁壘倒掛的情況應該引起江蘇省有關行政管理部門的重視。
綜上所述,江蘇省物流市場的整體的進入壁壘水平還是相對較低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外來企業可以比較容易的進入這個市場。
五、 結論
通過上述分析,企業規模小、市場分散、物流服務層次低且同質化嚴重、進入壁壘較低是江蘇省物流業市場結構的基本特征。因此在這種現狀下,江蘇省物流企業一方面要通過加大產品創新力度和物流品牌的塑造來提升物流服務層次,強化差異化競爭;另一方面要突破傳統的經營模式、通過積極整合內外部資源和加大資本運作等手段,促使企業盡快做大做強。對于政府而言,一要引導和支持江蘇省物流企業與國內外運輸和物流企業的合作與聯盟,二要針對江蘇低端物流市場的無序競爭,政府應適當提高物流行業的進入壁壘,三是政府應當積極鼓勵和支持一批物流寡頭企業,促成小物流企業與核心物流企業的資產重組。
參考文獻:
1.張國榮.基于SCP模型的中國物流產業研究.財經科學增刊,2004,(3):426-428.
2.李縱.我國物流業產業組織現狀分析.商品儲運與養護,2002,(4):3-8.
3.李小林.我國物流業市場結構與績效分析.市場周刊研究版,2005,(10):31-33.
4.崔敏,王偉.我國第三方物流業的產業組織研究.物流科技,2005,(2):24-27.
5.朱建雄.江蘇發現現代物流問題研究.機電信息,2005,(17):5-10,32-34.
6.陳亞絨,施國洪,貢文偉.江蘇現代物流發展戰略研究.工業工程,2002,(6):40-44.
7.蒯旭光,何正全.江蘇現代物流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對策研究.江蘇商論,2002,(11):4-5.
8.江蘇省統計局.2005年江蘇省統計年鑒.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5.
9.卡布羅.產業組織導論.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2.
10.丁俊發等.中國物流物流發展報告(2003-
2004).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11.何蓉.略論在中國發展現代物流業.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1,(3):60.
12.何明珂.物流系統論.北京:中國審計出版社,2001.
13.馮社苗.對我國物流產業發展的幾點思考.鐵道運輸與經濟,2005,27(6).
14.王偉婭.中外物流產業之比較——問題與對策.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4,(4):39.
15.李茜.中國物流產業發展的思考.遼東學院學報,2005,7(3):56.
作者簡介:周晶,南京大學工程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魯濤,南京大學工程管理學院博士生,南京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師;滿濤,南京大學工程管理學院博士生。
收稿日期:2007-07-12。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