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壟斷是一個優勢與缺陷并存的兩難經濟理論問題。由于信息不對稱,傳統的反壟斷的價格聽證和價格管制措施有如盲人摸象,而肢解壟斷企業的措施浪費了寶貴的規模經濟效益。發揮優勢,揚長避短是制定法律和政策的基本原則。反壟斷立法必須從反壟斷的產業經濟理論出發,通過反壟斷的充分信息措施、充分競爭措施和配額投資措施,在保留壟斷原有優勢的前提下,根除壟斷的所有缺陷。
關鍵詞:反壟斷立法;充分信息措施;充分競爭措施;配額投資措施
中圖分類號:D9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854X(2007)09-0125-05
一、理論回顧
壟斷是一個古老的話題,也是一個缺點與優勢并存的兩難問題。面對壟斷產生的問題,古典經濟學家采取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處置方式。隨著經濟理論研究的深入,經濟學家認識到,壟斷也并不是一無是處。出于非對重商主義的需要,魁奈、斯密等不遺余力地反對壟斷。斯密認為,為了牟取暴利,壟斷者常常使市場供給不足,從而使有效需求永遠不能得到充分滿足。供給短缺使市場價格上漲,壟斷者以遠高于自然價格的市價出賣他們的商品。“壟斷價格,在各個時期,都是可能得到的最高價格。壟斷價格,在各個時期,都是能向買者榨取的最高價格,或者是想象中買者愿支付的最高價格”①。雷諾茲認為,“壟斷公司追求利潤,靠的并不是經濟功能。它是純粹向運氣不好的購買者勒索貢獻”②。并把壟斷的缺陷歸結為以下三個方面:第一,資源配置的錯誤;第二,壟斷利潤是對消費者的殘酷剝奪;第三,使消費者蒙受質量、服務等方面的損失。對壟斷優勢的承認可能始于馬歇爾,馬歇爾相信壟斷并不總是抬高價格,指出“壟斷者為了他的企業的未來發展,或出于對消費者福利的直接關心,可以降低他的價格”③。喬治·斯蒂格勒也相信壟斷存在正面效應。喬治·斯蒂格勒認為沒有專利權的保護,一個企業將極其謹慎地投資于開發研究,使由于技術領先或保密所帶的收入等于其邊際成本④。
實施價格管制和解壟斷企業是反壟斷立法的基本方向。毫無疑問,肢解壟斷企業浪費了規模經濟效益,即使是價格管制也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Pollakowski認為,傳統的經濟分析顯示,當社會對房地產市場實施價格控制(租金管制)的時候,土產所有者無力補償他們的投資和維持日常的花費,所以,房屋的質量就會降低。相反,取消對房屋租金的管制可能引發新一輪的房地產投資熱潮。面對取消管制的強烈呼聲,Higley發表了一篇題為“該死的取消管制”的文章,認為立法應該保護加拿大的河流,由于美國電力工業的取消管制,加拿大的電力生產者傾向于建筑更多的堤壩和把更多的電力售賣到美國市場。Noam認為,長期以來,大眾媒介一般關注美國電力通訊行業鼓勵競爭的政策,但是,受管制的通訊行業的集中度高于取消管制的行業的集中度。Noam認為出現這一問題的原因是,一方面,受管制的行業的集中度本來就高,另一方面,國家政策從受管制產業的負面影響方面保護大眾利益,但是偶然因素從不同的角度發生影響。Gershon認為,取消管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育競爭和對新的服務者開放市場,問題是完全取消管制往往惡化它想解決的缺乏競爭性問題。與為新競爭者開放市場的初衷背道而馳的是太多的合并使市場的競爭者維持在較少的數量上,因此它無法提高競爭性。Mosco將其稱之為通行行業取消管制的怪現象,Gershon把這一現象稱為取消管制悖論。所以,由于理論研究的制度供給的短缺,反壟斷立法和反壟斷實踐都陷入了莫衷一是、無所適從的困境。
二、反壟斷立法的方向定位
同其他政策制定和經濟立法一樣,反壟斷立法必須發揮優勢、揚長避短,而不能舍本逐末、鼠目寸光。反壟斷立法的理所當然的第一目標就是保留優勢、消除缺陷。反壟斷立法的方向定位與壟斷的優劣勢對比緊密相關。如果認為壟斷一無是處,社會完全可以義無反顧地肢解所有壟斷企業。如果壟斷的優勢超過所帶來的危害性,社會可能就要保護壟斷。所以,反壟斷立法必須建立在對壟斷優劣勢的科學分析的基礎上。現代經濟學揭示了壟斷在保護技術研發積極性等方面的一系列優點。事實上,壟斷的優勢不僅僅于此。壟斷具有與大規模機器生產、可以取得規模經濟效益、壟斷行業的R&D經費的利用效率最高、壟斷企業易于規范公司治理、壟斷廠商的避免生產的巨額波動、壟斷的市場結構穩定等一系列優勢。
1. 適合現代大機器生產的需要。較之其他市場結構類型,壟斷的市場結構中只有一個經營者,不存在分割壟斷的市場力量,相比較而言,壟斷是最適合采用大規模的機器體系進行生產的市場結構。從這個意義上說,壟斷代表了科學技術發展的基本方向。而在競爭性的市場結構中,由于同時并存著大量的競爭者,每個廠商只能承擔相當于市場容量的若干分之一的少量的生產任務,它不適于采用現代化的機器體系進行生產。
2. 取得規模經濟效益。由于同一行業,壟斷的市場結構中的廠商可以100%地獨占全部市場份額。因此,壟斷廠商所生產的產品所分攤的固定費用最低。由于諸如單位產品消耗的原材料等變動費用基本不變,因此,壟斷市場結構能夠有效地提高生產的規模經濟效益。當然,人們可以通過土法上馬的辦法生產出同樣的產品,但是由于投入的人力就會更多,在勞動者工資維持在較高水平的條件下,簡單的手工或半機械作業的生產成本還是高出大機器的生產成本。
3. 壟斷行業R&D費用的利用效率最高。正像斯蒂格利茨所揭示的,在投資者能夠獨享技術進步帶來的收益的條件下,廠商投資進行技術研發的積極性最大,壟斷廠商開發技術、推動技術進步積極性可能最大。同時,在所有非壟斷的市場結構類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技術的重復開發。因此,壟斷行業的R&D經費的利用效率是最高的。
4. 壟斷企業易于規范公司治理。由于壟斷行業中只有一個經營者,壟斷企業就無所謂商業秘密和技術機密。因此,壟斷是所有市場結構的一個特例,可以通過在壟斷企業中實施充分的財務信息的披露措施,在壟斷企業實現規范的公司治理。通過對重大事件或大額支出的充分及時信息披露以及普通事件或小額支出的分類表披露,可以把壟斷企業的整個經營活動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在充分的信息披露措施之下,經理人利用內部人控制中飽私囊的漏洞被堵死,有利于實現規范的公司治理。
5. 壟斷廠商的避免生產的巨額波動。由于壟斷的市場結構中沒有競爭者,壟斷廠商單方面擁有價格的決定權,這樣壟斷可能成為對消費者實施價格掠奪的元兇,同時它也表現為廠商擁有較大的利潤空間的特點。毫無疑問,廠商能夠穩定地獲得一定的利潤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優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果沒有利潤,廠商就無力投資于新技術開發;如果得不償失,它就可能壓縮生產,減少對勞動力的雇傭。由于壟斷的市場結構中存在較高甚至不合理的利潤,壟斷企業生產一般比較穩定。
6. 壟斷的市場結構穩定。在所有的市場結構類型中,寡頭壟斷和競爭性的市場結構都是具有可變異性的市場結構類型。出于追求規模效益的需要,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可能像壟斷競爭的市場結構轉化,壟斷競爭的市場結構可以向寡頭壟斷的市場結構轉化,寡頭壟斷的市場結構也可能向完全壟斷的市場結構轉化。但是,除非有外部非市場力量的干預,壟斷的市場結構不會自發地向競爭性的市場結構演化。在完全壟斷的條件下,不會演化出更高的壟斷類型。這一點對于建立市場結構范式十分重要⑤。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壟斷不僅不是一無是處。相反,它的優越性也不容忽視。反壟斷立法不能簡單地照搬美國100多年前的反壟斷法規,更不能因為壟斷規制出現了問題而因噎廢食,退回到放松管制的歧途上去。對于像壟斷這樣優勢與劣勢并存的兩難問題,首屈一指的選擇和正確的態度應該是通過立法在保留它的原有的優勢的條件下,消除它的所有缺陷。
三、反壟斷措施
根據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到壟斷在存在三個方面的缺陷的同時,也存在六個方面的優勢。因此,反壟斷立法必須千方百計地保留他的原有優勢消除它的缺陷。事實上,壟斷除了雷諾茲所述的四個方面的缺陷以外,在剩余經濟條件下,壟斷的價格掠奪和其他因素導致社會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是一個迫在眉睫而又十分棘手的宏觀經濟問題。馬克思把社會有效購買力不足視為引發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重要因素⑥,而凱恩斯把社會有效需求不足視為富裕社會的難題⑦。
從下表1我們可以看出,對于壟斷的原有優勢,只要政府不采取破壞性措施,它是不會自動發生變異的。對于壟斷的缺陷,我們則應采取分門別類和對癥下藥的措施逐一加以解決。除了壟斷的易于規范公司治理和可以避免生產的巨額波動等兩個潛在優勢之外,壟斷的其他優勢都是現存的優勢,基本不需要做任何調整。而要實現規范的公司治理,只須加大信息披露力度就可以實現。而避免生產的巨額波動兩個優勢與壟斷廠商的利潤空間具有直接關系。掠奪性定價是千夫所指的目標,但是讓壟斷廠商得不償失也不可取,壟斷廠商利潤空間的控制與解決其中的價格掠奪缺陷密切相關。解決社會有效需求不足和壟斷廠商的價格掠奪問題具有明顯的相關性,而且也是宏觀經濟學要解決的重點問題,我們可以通過配額投資即通過保證投資者獲得資本收入的方式和加大對經理人競爭壓力的方式加以解決。資源配置錯誤可以通過壟斷行業封閉性的信息溝通措施加以解決。

1. 反壟斷的公開信息措施。傳統的方壟斷措施是價格聽證和價格管制。但是,由于傳統的企業法把壟斷企業混同于一般的競爭性企業,忽視了壟斷企業的特殊性,采取了一刀切的辦法,對壟斷企業的本無需保護的商業秘密和技術機密采取籠統的保護措施,使壟斷企業有理由不公開財務信息和其他商業信息。在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價格聽政有如盲人摸象,價格管制常常過于寬松,才會出現價格管制不能消除價格掠奪的現象。通過充分的信息披露措施,壟斷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基本實現了信息的對稱性和充分性,壟斷企業的經理人不可能也不敢欺心暗室、中飽私囊。在充分的信息披露的制度框架下,社會可以要求壟斷企業及時、詳盡地披露重大事件或大額費用支出的有關信息。一旦把壟斷企業的投資、關聯建議、工資、稅收、捐贈、產品分銷和工程承包等重大問題納入信息披露的范圍,經理人中飽私囊的漏洞就基本被堵死,一直令賴賓斯坦痛心疾首的經理人不合理的在職消費也會得到十分有效的控制。對于經常性事物或小額支出可以通過定期地、以分類表的方式實現相對詳細的信息披露。對于這些經常性的事務或小額支出,通過列表比較詳細地披露原由、經手人、批準人、支付日期、入賬狀況、價格水平、金額等信息的方式消除解決不對稱和信息不充分的問題。在充分的信息披露措施之下,專業審計監督機構、管理專家、新聞機構,甚至消費者都可以沿壟斷企業的資金運動方向徹查存在的疑點和疑問。一旦證明經理人假公濟私,他就必然面臨社會或法律的嚴厲制裁。因此,經理人只能殫精竭慮,而決不敢越雷池半步。
2. 反壟斷的充分競爭措施。由于壟斷企業可能的肆無忌憚的價格掠奪行為,傳統的反壟斷理論希望通過增加市場的廠商數量來提高行業競爭,以達到提高壟斷企業服務質量和降低壟斷廠商產品的市場價格的目的。事實上,通過經理人對壟斷企業一定時期的經營權的競爭也可以實現這一目的。由于反壟斷的充分信息披露措施的作用,壟斷企業可以變成一個透明度極高的開放型經營實體。通過強化職業經理人或職業經理人集團對壟斷企業一定時期經營權的競爭,可以實現所謂貝葉斯納什均衡,可以把生產成本降到最低水平。為了獲得經營壟斷企業的管理收入和超額管理收入,職業經理人必然千方百計地壓縮支出降低、降低生產成本。只有那些別具匠心、最具經營才干的經理人才能把成本降到最低水平,才能最終贏得經營權的競爭。這樣,內部低效率和競爭不充分的問題才能得到完滿的解決。
為了簡化經理人與投資者的關系,一般應將壟斷企業的投資者轉化為不參與管理、不干預經營、定期分割平均利潤的形式股東。這樣,投資者與企業、投資者與經理人的關系變得十分直觀和簡單。由于對壟斷企業經營權的充分競爭把生產成本降到了最低水平,而且壟斷企業的投資者已經被轉化為形式股東,壟斷企業的產品的市場價格可以按最低成本+平均利潤的方式確定其市場價格。這樣,有利于實現科學的價格決定。如此,管理者得到管理收入、投資者得到平均利潤、勞動者得到勞動收入、消費得到了實惠。通過對壟斷企業經營權的競爭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壟斷企業服務質量和降低壟斷廠商產品的市場價格,更重要的是它保留了壟斷企業原有的規模優勢。同時,由于消費者剩余得到提高,對經營權的充分競爭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有利于社會有效購買力的提高。
3. 反壟斷配額投資措施。在公司治理不能保障投資的合法權益的時候,投資者不會把資本交給經理人,公司制度也會朝業主制的方向倒退。因此,在社會理性達到較高水平和經濟理論研究對壟斷在公司治理方面的作用取得共識以后,壟斷將成為解決公司治理工程的突破口,更多的行業會通過歸并措施被改造為壟斷的市場結構。也正是壟斷對于規范公司治理的潛質,壟斷可以通過等一系列被改造為旱澇保收、萬無一失的無風險投資場所。(1)原理。配額投資就是通過經濟立法,根據國家的規劃,迫使壟斷企業的原投資者向低收入人口和其他急需提高其收入水平的特定階層出賣或變賣所持有的大部分和全部股份,使其持有壟斷企業股份,參與資本收入分配的措施。由于壟斷是一種特殊的市場結構。因此,對于壟斷的立法問題,不能簡單地套用《商業法》和《公司法》確認的規范進行處置。由于壟斷是一種特殊的市場結構,并且對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產生了實質性的破壞作用。因此,在經濟學理論研究沒有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的條件下,羅斯福總統采取了強行肢解壟斷企業和傳喚壟斷企業領導人的強硬措施。從經濟理論研究的角度,壟斷是一種不合理的制度安排的市場演化的結果。反壟斷的充分信息措施、對經營權的充分競爭措施和配額投資措施是一種社會理性很高、能夠促進社會經濟健康發展的規制措施,盡管壟斷企業的原投資者可能喪失了一部分控制權,配額投資措施通過市場交易的方式購買它的股份,并能夠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需要。應該說這是一種合情合理的規制措施。所以,從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壟斷企業原投資者根本沒有任何損失。如果壟斷企業拒絕合作,國家可以通過培植一個由全體國民共同出資建立的新的壟斷企業。原壟斷企業的資產就變成了一堆毫無價值的廢銅爛鐵。因此,面對社會的理性化的規制措施,壟斷企業別無選擇。(2)收入權保障。由于壟斷企業獨占整個市場,壟斷企業具有較大的單方面決定市場價格的決定權,壟斷企業一般不會虧損。通過反壟斷的充分信息措施和(對壟斷企業經營權的)充分競爭措施,壟斷企業投資者的資本收入具有可靠的保證。(3)資本金籌措。面向低收入階層或繼續提高其收入水平的群體實行配額投資的宗旨是消除貧困,在不增加或基本不增加國家財政負擔的條件下,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由于投資壟斷行業萬無一失。因此,賦予居民一定的投資配額實際就是給與他們獲得穩定的資本收入的權利。為了不增加或盡量少增加國家財政的負擔,可以通過市場化運作的方式,籌集配額投資所需的資本金。第一,鼓勵人們通過積累和互助的方式,籌集配額投資所需的資本金;第二,通過社會的統籌安排,鼓勵具有勞動能力的失業人員通過參加社會公益勞動籌集資本金;第三,通過低息貸款的方式使一部分特殊群體以較低的代價籌集資本金;第四,對喪失勞動能力的五保戶等通過財政墊付的方式為其籌集資本金。由于資本金通過市場化的方式籌集,在投資者死亡或收入增加不符合社會保障最低收入標準而退出配額投資體系時,其自行籌措的資本金一般可以抽回或由子孫繼承,而國家財政墊付的資本金則收繳國庫。而投資配額是針對低收入人口所采取的一種政策性優惠,在投資者死亡或收入增加不符合社會保障最低收入標準而退出配額投資體系時,其所持有的投資配額取消。
4. 資源配置錯誤的矯正。實際上,在反壟斷的充分信息措施、充分競爭措施和配額投資措施之下,壟斷企業的資源配置問題已經被比較完滿地解決。由于可以通過反壟斷的公開信息措施、充分競爭措施和配額投資措施在保留壟斷企業的原有優勢的條件下,消除壟斷企業的原有缺陷,壟斷企業實際就被改造成了完美無缺的市場結構范式。為了解決公司治理不規范的問題和滿足建立完整的社會保障體系,社會可能會通過合并的方式,將寡頭壟斷行業甚至一些壟斷競爭行業改造為完全壟斷的市場結構。這樣,社會資源的配置主要通過互聯網絡按照以需定產的方式確定各種產品的生產量。一方面,可以通過提前訂購的價格折扣辦法鼓勵消費者及時向社會生產的信息統計機構提供相關需求信息,另一方面,由于工業產品的儲備周期的延長,社會可以通過在歷史平均水平的基礎上增加若干供給的方法以保證滿足消費者的臨時需求。這樣,生產規模是否需要擴大,主要取決于社會的最高需求水平。
四、幾個相關問題
按照反壟斷的充分信息措施、充分競爭措施和配額投資措施的要求,制定中國的反壟斷法,除了上文所述的能夠保留原有優勢和消除壟斷的所有缺陷的特點以外,還可以取得其他一系列的效益。
1. 國際貿易中的壟斷效應。由于經濟理論研究的制度創新不足,特別是公司治理不規范的問題,國際經濟體系一度采取了舍本逐末的經濟自由化措施。中國改革開放以后,也采取了一些化整為零的舉措。這樣,雖然有利于解決公司治理的問題,但是,引發了規模經濟效益的降低和國際經濟交往的壟斷效應的喪失。很顯然,在壟斷條件下,中國壟斷企業作為一個整體進入國際市場,可以獲取更多的用戶壟斷效益和生產者壟斷效益。由于中國市場容量巨大,中國有關行業作為一個整體進入國際市場的談判籌碼大大增加,可以有效地避免國際貿易條件的惡化。這些年來,中國在絲綢出口、鐵礦進口談判中的利益損失,說明了經濟理論研究的制度供給部嚴重不足。同樣,按照反壟斷的充分信息措施、充分競爭措施和配額投資措施的要求制定中國的反壟斷法可以避開跨國巨頭對國內產業的直接威脅。按照這種反壟斷要求,國外的壟斷企業只能通過轉讓專利或在中國合資建廠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
2. 促進自主創新。正如上文所述,壟斷行業中只有一個經營者,不存在技術項目的重復研發,R&D經費的使用效率最高。另一方面,由于壟斷企業成為特定技術的唯一使用者,因此壟斷企業不存在技術競爭,國家可以通過對其他研究人員開放實驗室和生產過程的方式,解決高級研發人員不能融入生產實踐的障礙,通過消除技術推廣的同質技術市場分割的方式提高相關技術的成果轉讓收益,激勵科技人員開展獨立研發和自主創新。
3. 有助于消除腐敗。盡管廣大人民對腐敗問題深惡痛絕,但是,由于缺乏科學有效的措施,各國政府基本上束手無策。高薪養廉遭遇到了財力短缺和高薪不能養廉問題的約束。通過反壟斷立法,通過配額投資措施,壟斷企業的不合理收入被分配到社會低收入人口,市場經濟的分配關系趨于合理。盡管公務員從來都不是一個社會的最低收入者,但是考慮到公務員隊伍的特殊性,國家可以通過向公務員提供配額投資機會的方式,在基本不增加或完全不增加國家財政負擔的條件下,大幅提高公務員的收入水平。在公務員收入提高和社會競爭趨于公平的條件下,公務員收入過低的借口,公務員的任何不當和不法行為都會遭到社會和法律的嚴厲處罰。這樣,反腐倡廉才能水到渠成。
注釋:
① 亞當·斯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上,商務印書館1972年版,第56頁。
② 勞埃德·雷諾茲:《微觀經濟學:分析和政策》,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205-208 頁。
③ 馬歇爾:《經濟學原理》(下),商務印書館1965年版,第163頁。
④ 喬治·斯蒂格勒:《價格理論》,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90年版,第202頁。
⑤ 孫天法:《中國產業發展的市場結構選擇》,《中國工業經濟》 2006 年第1期。
⑥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75年版,第471 頁。
⑦ 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商務印書館1983年版,第10頁。
(責任編輯 陳孝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