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權力不受監督或監督不力就會導致腐敗,如何加強對權力的監督一直是人們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鄧小平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主要成員和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在長期的實踐中,對加強干部監督問題進行了認真的思考,提出了許多有益的思想。他論述了對干部加強監督的原因、意義,闡明了加強干部監督工作的目的和重點,提出了加強干部監督的途徑和方法。這些思想對于加強黨的干部隊伍建設,清除各種腐敗現象,樹立良好的黨風和社會風氣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鄧小平;干部;監督;制度
中圖分類號:A84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854X(2007)09-0031-04
權力和監督是一對孿生姐妹。法國著名的思想家孟德斯鳩指出,“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有權力的人們使用權力一直到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要防止濫用權力,就必須以權力約束權力”①。權力一旦失去監督,就會產生腐敗。因此,他創立了“三權分立”學說,三權分立成為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制度的一項基本原則。由于權力和利益是密切相聯的,同時,權力又具有可交換性,因而許多人用權力來謀取利益,導致各種腐敗現象的發生。為了防止濫用權力,從古至今,人們挖空心思加強對權力的監督,但權力還是不斷地被濫用,腐敗現象還是不斷地產生,而且有日益嚴重的趨勢,“腐敗已經不再是局部問題,而是一種影響所有社會和經濟的跨國現象”②。與此相聯系,如何加強對權力的監督,也一直是人們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鄧小平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主要成員和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在長期的實踐中,對加強干部監督問題進行了認真的思考,提出了許多有益的思想。當前,重溫鄧小平關于干部監督問題的理論,對于加強黨的干部隊伍建設,清除各種腐敗現象,樹立良好的黨風和社會風氣,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強調“共產黨要接受監督”
鄧小平十分重視加強對干部,特別是對黨的干部的監督,主張建立黨的監督制度。他指出,“黨要受監督,黨員要受監督”③。為什么要加強對干部的監督呢?鄧小平在總結國內外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深刻闡述了需要加強對干部監督的原因。
1. 共產黨掌握著國家的權力,需要加強監督。
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是全國各項事業的領導者,掌握著全國的領導大權。權力一旦不受制約或制約不力,就會產生以權謀私等各種腐敗現象,從而給黨和國家的肌體造成危害。對此,鄧小平明確指出,“我們黨是執政的黨,威信很高。我們大量的干部居于領導地位。在中國來說,誰有資格犯大錯誤?就是中國共產黨。犯了錯誤影響也最大。”④同時,由于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對黨的監督,實質上就是對國家決策的監督。決策是否正確,關系著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成敗。因此,必須加強對干部,特別是對黨的干部的監督。
2. 加強對干部的監督,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提供的經驗。
蘇聯十月革命后,在列寧領導下,聯共(布)建立了黨內監督機制并不斷地加以完善。列寧逝世后,斯大林逐步建立了一套權力高度集中的領導體制,致使黨內官僚主義和特權現象盛行,個人迷信和個人專斷現象日益嚴重,黨的各級干部缺乏有效的監督和制約,這是導致蘇聯解體的重要原因之一。權力高度集中的現象也影響到了中國共產黨。對此,鄧小平指出,“權力過分集中的現象,就是在加強黨的一元化領導的口號下,不適當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權力集中于黨委,黨委的權力又往往集中于幾個書記,特別是集中于第一書記,什么事情都要第一書記掛帥、拍板。黨的一元化領導,往往因此而變成了個人領導。全國各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這個問題。權力過分集中于個人或少數人手里,多數辦事的人無權決定,少數有權的人負擔過重,必然造成官僚主義,必然要犯各種錯誤,……這種現象,同我國歷史上封建專制主義的影響有關,也同共產國際時期實行的各國黨的工作中領導者個人高度集權的傳統有關。”⑤因此,要清除官僚主義,就要加強對干部的監督和制約。
3. 加強對干部的監督,也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的狀況所決定的。
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后,黨和國家的政治生活發生了重大變化,一方面,黨和國家的民主政治建設取得了重大成績,另一方面,形勢的發展也對黨的建設提出了新的課題。特別是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干部隊伍中出現了許多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一些人利用手中的權力損公肥私,以權換錢,以權換物,貪污、受賄,從事各種非法活動?!坝械娜俗非笫孢m生活,房子越住越寬敞,越漂亮,越高級。有的人為了自己的方便,可以做出各種違反規章制度的事情。”有些人當官做老爺,“脫離群眾,脫離干部,上行下效,把社會風氣也帶壞了。過去我們一個黨委書記,比如一個縣委書記、一個公社黨委書記,有現在這么大的權力嗎?沒有啊!現在有極少數人拿著這個權力侵占群眾利益,搞生活特殊化,甚至橫行霸道,為非作歹,還好像理所當然?!雹迣@種現象,必須加以監督和制約。
4. 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決定了它能夠接受監督。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就是它的根本利益。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實現自身解放的工具。正如鄧小平所指出的,“同資產階級的政黨相反,工人階級的政黨不是把人民群眾當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覺地認定自己是人民群眾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為完成特定的歷史任務的一種工具?!侨嗣袢罕姷娜娜獾姆照?,它反映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幫助人民群眾組織起來,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爭。確認這個關于黨的觀念,就是確認黨沒有超乎人民群眾之上的權力,就是確認黨沒有向人民群眾實行恩賜、包辦、強迫命令的權力,就是確認黨沒有在人民群眾頭上稱王稱霸的權力。”⑦中國共產黨的這種性質,決定了它不僅能夠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也樂于接受人民的監督。
鄧小平認為,加強對干部的監督不僅是必要的,而且也有著重要的意義。第一,加強監督可以促使干部努力地、盡職盡責地搞好本職工作,從而推動各項工作的順利發展。第二,加強監督是克服各種不正之風的有效手段。第三,加強監督是幫助干部發現和改正工作中的缺點的重要途徑。
二、闡明了加強干部監督工作的目的和重點
鄧小平指出,加強干部監督工作的目的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防止權力腐化。權力是一柄“雙刃劍”。當它朝著有益于公共利益的方向運動時,會起到維護社會安定、推動社會進步的作用;反之,就會產生權力的腐敗,破壞社會公共利益。因此,要加強對權力的監督,防止權力腐化,引導權力向有益于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方向運行。第二,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對此,毛澤東曾明確指出,“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薄盀槿嗣竦睦鎴猿趾玫模瑸槿嗣竦睦娓恼e的?!雹噜囆∑揭捕啻螐娬{過這個問題。
干部監督工作的重點是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干部監督的實質是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因此,干部監督是全方位的工作,任何掌握權力的人都要接受監督,但監督的重點是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級別越高,權力越大的干部,越要接受監督。這是因為,一方面,各級領導干部掌握著國家的權力,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居于重要地位,對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他們理應被重點監督。江澤民指出,“干部權力越大,責任就越大,對他們運用權力的行為就越應當嚴格監督。”⑨另一方面,各級領導干部掌握著權力,對他們的監督有難度;同時,從現實來看,由于各種原因,對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的監督是我們監督工作中的一個薄弱環節,應該加強這方面的工作。
三、提出了加強干部監督的途徑和辦法
1. 要加強制度建設,完善監督機制。
加強對干部的監督、克服腐敗現象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方面開展全方位的工作,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在各方面的工作中,加強制度建設,尤其是加強黨的制度建設尤為重要。因為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是全國人民的領導者,黨的制度的好壞對其他方面的工作有著決定性的影響。黨的制度建設不好,其他方面的工作是很難做好的。所以鄧小平十分強調加強黨的制度建設問題。他認為,要克服腐敗現象,必須加強黨的制度建設。黨的制度建設是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問題,是關系到黨和國家是否改變顏色的問題。他在回顧中國共產黨走過的曲折道路時指出:“我們過去發生的各種錯誤,固然與某些領導人的思想、作風有關,但是組織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問題更重要。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雹馑J為,制度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1)加強制度建設能夠推動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的發展。制度是一種行為準則,可以規范人們的行動,制約人、影響人,可以把黨的優良傳統固定下來,延續下去。鄧小平指出,在民主革命時期,我們黨就形成了民主集中制的好傳統,但后來這一傳統沒有堅持下來,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沒有用完善的制度把這一傳統固定下來。
(2)加強制度建設有利于克服黨和國家現行制度中的弊端。鄧小平指出:“黨和國家現行的一些具體制度中,還存在不少的弊端,妨礙甚至嚴重妨礙社會主義優越性的發揮。”“從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干部制度方面來說,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義現象,權力過分集中的現象,家長制現象,干部領導職務終身制現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權現象?!眥11}這些現象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的制度不健全。因此,加強制度建設是消除這些現象的重要途徑。
(3)加強制度建設,便于理順黨內的各種關系,充分發揚民主。黨內存在著多種關系,如上級組織與下級組織的關系,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黨員個人與黨的組織的關系等。黨的制度可以規范黨組織和黨員的行動,調整黨內的各種關系,使全黨團結一致。同時,加強黨的制度建設,對于黨的正確路線的發展,對于黨的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對于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和黨員的積極性,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鄧小平指出:“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這種制度問題,關系到黨和國家是否改變顏色,必須引起全黨的高度重視。”{12}
(4)加強制度建設,能夠使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都程序化、科學化,清除家長制作風和各種特權現象,避免少數人利用手中的權力謀取私利,從而達到凈化黨風和社會風氣,推動各項工作健康發展的目的。
2. 發揚民主。
實現對干部監督的重要一環是發揚民主,健全黨和國家的民主生活。鄧小平指出,“我們需要實行黨的內部的監督,也需要來自人民群眾和黨外人士對于我們黨的組織和黨員的監督。無論黨內的監督和黨外的監督,其關鍵都在于發展黨和國家的民主生活,發揚我們黨的傳統作風”{13}。人民群眾和廣大黨員的民主權利是他們進行民主監督的工具,也是開展監督工作的基礎。人民群眾的眼睛是最亮的,大多數違法亂紀的行為都逃不過他們的眼睛。因此,一定要發揚民主,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性,使他們有話敢說,有意見敢提,以此來監督干部的言行?!拔覀冞^去對民主宣傳得不夠,實行得不夠,制度上有許多不完善,因此,繼續努力發揚民主,是我們全黨今后一個長時期的堅定不移的目標?!眥14}
3. 采取正確的監督方式,不搞政治運動。
加強干部監督必須解決好監督方式的問題,這是保證干部監督機制正常有效運轉的一個重要因素。鄧小平認為,干部監督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采取直接方式進行監督,如召開民主生活會、群眾舉報不良現象、各種會議、紀委巡視、立案檢查等,也可以采取間接方式,如加強組織管理,實行政務公開、黨務公開,建立各種規章制度等?!翱傊屓罕娔芙洺1磉_自己的意見,在人民代表大會上,政協會議上,職工代表大會上,學生代表大會上,或者在各種場合,使他們有意見就能提,有氣就能出?!眥15}
鄧小平在總結國內外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指出,加強干部監督工作可以采取多種方式進行,但是不能搞“大民主”,不能搞政治運動。他說,“我們是不贊成搞大民主的。……大民主我們并不提倡,大民主并不好。匈牙利搞大民主,要幾年才能恢復元氣,吃虧的還是人民。波蘭搞大民主也需要相當一個時期才能恢復元氣。所以,大民主不要希望搞,沒有什么值得效法的地方?!眥16}
4. 通過多種途徑加強監督工作。
鄧小平認為,監督干部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主要的有五種:
(1)黨組織的監督。黨的各級組織要對干部的工作和各方面的言行進行監督檢查,發現有違法亂紀或犯有各種各樣錯誤者,該批評就批評,該教育就教育。對“各種錯誤嚴重、危害嚴重的人,必須嚴肅地作出組織處理。該開除黨籍的就開除黨籍,該給撤職或其他處分的就給這些處分,犯罪的還得法辦”{17}。
(2)群眾的監督。我們的事業是人民群眾的事業,廣大群眾是國家的主人。我們要充分發動廣大群眾,讓他們參加對干部的監督,同時要制定一系列政策,以保證群眾監督作用的實現。鄧小平指出:“要有群眾監督制度,讓群眾和黨員監督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凡是搞特權、特殊化,經批評教育而又不改的,人民就有權依法進行檢舉、控告、彈劾、撤換、罷免,要求他們在經濟上退賠,并使他們受到法律、紀律處分。”{18}
(3)專門機構的監督。要建立健全各種專門的監督檢查機關,如法院、檢察院、紀檢機關等,制定和健全各種法律制度,以此來約束干部?!肮裨诜珊椭贫让媲叭巳似降?,黨員在黨章和黨紀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依法規定的平等權利和義務,誰也不能占便宜,誰也不能犯法。不管誰犯了法,都要由公安機關依法偵查,司法機關依法辦理,任何人都不許干擾法律的實施,任何犯了法的人都不能逍遙法外。誰也不能違反黨章黨紀,不管誰違反,都要受到紀律處分,也不許任何人干擾黨紀的執行,不許任何違反黨紀的人逍遙于紀律制裁之外。只有真正堅決地做到了這些,才能徹底解決搞特權和違法亂紀的問題?!眥19}
(4)民主黨派的監督。民主黨派是我國政治生活的重要力量,在社會主義建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要發揮民主黨派的作用,讓他們監督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有監督比沒有監督好,一部分人出主意不如大家出主意。共產黨總是從一個角度看問題,民主黨派就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出主意。這樣,反映的問題更多,處理問題會更全面,對下決心會更有利,制定的方針政策會比較恰當,即使發生了問題也比較容易糾正。”{20}
(5)輿論的監督。報紙、刊物、廣播、電視等新聞媒介所形成的社會輿論,不論是在國家的政治生活,還是經濟生活,或是其他領域,都有重要的作用。新聞媒介包含的信息量大,傳播迅速、覆蓋面廣,能夠形成廣泛的影響和巨大的社會沖擊力。新聞輿論一旦與其他監督機構相配合,將產生巨大的壓力和效應。西方國家稱社會輿論為與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并立的“第四權力”,并作為制約這些權力的權力。加強干部監督工作,應該充分發揮輿論的作用,監督各級干部,監督我們的各項工作,推動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在這五種途徑中,“最重要的是要有專門的機構進行鐵面無私的監督檢查”{21}。
總之,鄧小平在長期的實踐中提出了許多有關干部監督的思想。當前,在一些人以權謀私、腐敗現象屢禁不止的情況下,認真學習和研究鄧小平關于干部監督的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注釋:
① 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上冊,商務印書館1993年版,第154頁。
② 《聯合國反腐敗公約》,載《黨政干部黨內監督和紀律處分規定》,中國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262頁。
③④⑦{13}{15}{16}{20} 《鄧小平文選》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0、270、217-218、215、273、273、273頁。
⑤⑥⑩{11}{12}{18}{19}{21} 《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8-329、217-218、333、327、333、332、332、332頁。
⑧ 《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04頁。
⑨ 《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論黨的建設》,中央文獻出版社、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8年版,第691頁。
{14} 《鄧小平論新時期黨風廉政建設》,中國方正出版社1993年版,第52頁。
{17} 《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頁。
(責任編輯 劉龍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