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90周年。十月革命是和列寧的名字聯系在一起的。列寧是馬克思、恩格斯的忠實學生,是馬克思、恩格斯之后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和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在帝國主義時代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俄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把馬克思主義推進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即列寧主義階段。列寧對社會主義事業作出了不朽的貢獻,其中最主要的是如下兩項:
一、領導十月革命取得勝利和捍衛十月革命道路
在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與列寧關于社會主義將在一國或數國首先取得勝利思想的指導下,俄國廣大工農群眾于1919年俄歷10月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取得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十月革命是在馬克思主義旗幟下,在共產黨領導下,廣大勞動群眾所進行的消滅人剝削人、人壓迫人制度的深刻的社會革命,它打碎了資本主義的一統天下,在世界1/6的土地上推翻了資本主義的世界,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世界,并對以后世界各國的無產階級革命和民族解放革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而改變了世界歷史的方向,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以十月革命為起點,世界歷史進入到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逐步過渡的新時代。列寧在回顧十月革命時指出:“不僅同1789和1793年相比,而且同1871年相比,俄國無產階級在自己的革命中都達到了極高的高度。”①這就是說,十月革命無論從廣度和深度看,都要比法國大革命和巴黎公社革命高得多。列寧在談到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意義時曾說過:“整個19世紀,即給予全人類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紀,都是在法國革命的標志下度過的。19世紀在世界各地只是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實行了、分別實現了、繼續完成了偉大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家們所開創的事業。”②同樣,我們也可以說,20世紀在世界各個角落里所做的主要事情,就是繼續完成十月革命以列寧為代表的俄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所開辟的事業。在20世紀,令人眼花繚亂、驚心動魄的歷史事件、社會革命層出不窮,但是真正夠得上“新世紀”標志的,無疑只能是美國著名記者約翰·里德所說的“震撼世界”的俄國十月革命。毛澤東曾說過,中國革命是十月革命的繼續。歷史是前進的,又是在曲折中前進的。盡管20世紀末出現了蘇東劇變,但這只是歷史前進中的一個小插曲,它不可能改變十月革命所開辟的人類歷史發展的航向。
蘇東劇變后,出現了一股否定十月革命的暗潮。否定十月革命,更深層次的是否定十月革命道路。所謂十月革命道路,是指20世紀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先于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走上社會主義道路。這件事,是偉大的創舉還是歷史的誤會?從十月革命以后到現在,圍繞這一問題的爭論從來沒有間斷,其中比較集中的有三次。第一次發生在列寧同第二國際的精神領袖考茨基和俄國孟什維克蘇漢諾夫之間;第二次發生在列寧逝世后斯大林和托洛茨基之間;第三次發生在蘇東劇變后學術界和政界的一些人之間。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列寧的觀點,認為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先于西方發達國家走上社會主義道路,這一方面異乎尋常地加快了歷史前進的步伐,實現了人類發展史上空前未有的飛躍;另一方面它與西方發達國家“開始困難,繼續比較容易”相反,是“開始容易,繼續比較困難”(列寧語),是社會主義的一大歷史難題。中國共產黨人經過長期探索所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已成功地解決了這一歷史難題。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對社會主義的一大貢獻。
二、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的飛躍和升華
列寧對社會主義的另一個重大貢獻是他的晚年社會主義思想。列寧是在1924年1月過早逝世的,當時只有54歲。因此,列寧沒有年齡意義上的晚年。所謂列寧晚年的社會主義思想,是指思想理論發展階段意義上的晚年,也就是他通過總結歷史經驗,在1921年3月實行新經濟政策以后,社會主義思想有一個飛躍和升華。這是列寧社會主義思想發展的高峰。列寧晚年的社會主義思想有三重含義,包括三個不同層次的內容,即:新經濟政策;建設社會主義的構想;建設社會主義的基本思路。
列寧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的第一個層次的內容是實行新經濟政策,它屬于政策層面。新經濟政策是列寧、布哈林和俄共(布)其他領導人通過總結歷史經驗,反思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以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為標志實行的新政策。所以強調“新”,是針對舊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所以突出“經濟”,是因為出臺的政策主要是經濟方面的。新經濟政策的主要內容是:用糧食稅代替余糧征集制;工業企業非國有化;大力發展商業,包括國營商業和私商,建立工業和農業的結合點;加強同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交往與合作。上述四項內容,從農業開始,包括農業、工業、商業、對外經濟關系等方面,就是列寧時期實施新經濟政策的基本內容。新經濟政策的實質是在小農占優勢的國家里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和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政策。新經濟政策的實施,效果異常顯著,蘇聯經濟迅速得到恢復和發展,政治穩定,民族團結,文化繁榮。
列寧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第二個層次的內容是建設社會主義的嶄新構想。這屬于構想層面,也就是以后要做現在沒有做的。列寧在1922年兩次中風以后,在哥爾科村休養期間,用口述方法,寫了五篇論文和三篇給黨中央的信件,通過總結五年多社會主義的實踐經驗,特別是一年多實行新經濟政策的經驗,提出了有科學依據的在蘇聯建設社會主義的嶄新構想,其基本內容是:進行農業合作化;實行工業化和電氣化;加強國家政權建設和執政黨建設;開展文化建設和文化革命。這個構想,反映了列寧已經有了比較完整的社會主義建設思想。
列寧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的第三個層次的內容是建設社會主義的基本思路。它既不是現行政策,也不是對未來建設的一種設計和構想,是屬于深刻的思考層面。它包括:(1)把建設社會主義作為一個長期探索過程。列寧說:為了建設社會主義,“我們準備作幾千次嘗試,而且,我們在作了一千次嘗試以后,準備去作一千零一次嘗試。”③ (2)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也是對社會主義重新認識的過程。列寧說:“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對社會主義的整個看法根本改變了。”④ (3)從俄國小農占優勢的國情出發,向社會主義不能直接過渡而只能迂回過渡。(4)把大力發展生產力和提高勞動生產率擺在首位。列寧說:“無產階級取得國家政權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增加產品數量,大大提高社會生產力。”⑤(5)允許多種經濟成分存在,利用和發展商品交換。(6)利用資本主義,建設社會主義。其中包括利用資本主義,特別是國家資本主義;借鑒和吸收資本主義的文明成果和一切有益的東西;充分發揮資產階級專家們的作用。(7)在革命過后及時地把改革提到日程上來。列寧是最早提出改革并從理論上論證改革的馬克思主義者,他還提出了改革國家機關的主張。
綜上所述,列寧晚年的社會主義思想體現在政策、構想和思路三個方面,三個層次的內容相互聯系、相互促進,一個層次高過一個層次,建設社會主義的思路是其中最精華的部分。列寧晚年的社會主義思想,理論上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實踐上為蘇聯建設社會主義指出了正確方向和道路,對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經濟文化落后國家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許多國家的馬克思主義者都在加強對列寧晚年社會主義思想進行研究。我們黨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所實行的路線和政策,充分借鑒并發展了列寧晚年的社會主義思想。
注釋:
① 《列寧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49頁。
② 《列寧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54頁。
③ 《列寧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29頁。
④⑤ 《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3、623頁。
(責任編輯 劉龍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