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試析孟子的道德修養觀

2007-12-31 00:00:00程培學
江漢論壇 2007年9期

摘要:孟子道德修養觀的內容十分豐富。他倡導了一整套促進社會和睦的道德觀念,并覺察到只有每個人都加強自身修養,這些促進社會和睦的道德觀念才能取得成效。他還進一步提出了一些很有價值的個人道德修養方法。作為個人同時也是社會的人,個人所處的環境對其道德修養起很大的影響作用。孟子主張全社會都要營造促進個人道德修養的外部環境。這些思想對我們今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一定的啟發和借鑒作用。

關鍵詞:孟子;道德;修養觀

中圖分類號:B82-0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854X(2007)09-0058-04

一、以仁愛為核心的道德觀念

在仁義禮智中,仁居核心地位。在孟子看來,仁義禮智是人類基本的道德觀念?!盁o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雹佟皭烹[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雹?在仁義禮智四者之中,仁義是通天下的重要品德。孟子說:“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幾希”③,這不同的一點就是仁義。仁義的含義,孟子說得很清楚。親愛父母是仁,尊敬兄長是義。這兩種品德可以“達之天下也。”④ 這是從孔子仁義思想發展而來的??鬃诱f過,“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孟子在此基礎上對仁義的思想進行了擴展和區分。他把“事親”、“惻隱之心”、“教不倦”都歸于仁,并指出對父母的仁是“事親”,對有血緣關系的人的仁是“親親”,對無血緣關系的人的仁是“仁民”,對人類以外事物的仁是“愛物”。從而確立了仁主于愛的思想。孟子對“義”的思想比孔子更豐富,除了尊賢尊兄為義以外,他把朋友、君臣之間相互尊敬也稱為義,肯定了義主于敬的思想。孟子認為,仁和義處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⑤ 讓安適的住宅空著不去住,把最正確的道路舍棄不去走,可悲得很。人要想讓別人愛自己、敬自己,你就要愛別人、敬別人,因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雹?孟子堅信,只要“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雹?但“仁”對“義”更帶根本性,孟子說:“仁也者,人也?!比绻选叭省焙汀叭恕焙喜⑵饋碚f,便是“道”。說文曰:“仁,親也。從人二?!币馑际侵灰袃蓚€人在一起,便不能沒有人的道德,而仁的道德也只能在人與人之間產生。孟子認為,天子如果不仁,便不能保持他的天下;諸侯如果不仁,便不能保持他的國家;卿大夫如果不仁,便不能保持他的祖廟;士人和百姓如果不仁,便不能保全他的身體。至于“禮智”,孟子認為,是為仁義服務的。他說:“禮之實”,是對仁義這兩者既能適宜地加以調節,又能適當地加以修飾;“智之實”,是明白仁義這兩者的道理而堅持下去。因此,抓住了仁,就抓住了道德修養的根本。牢固樹立仁愛思想,其他道德觀念的確立就有了堅實的基礎。

在仁義禮智的基礎上,應當積極向善。孟子認為,人的天生資質是仁義禮智。他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這就是仁義禮智。“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⑧ 僅從這一段看,有一點唯心主義先驗論的烙印,仁義禮智好象是神秘主義的產物。但綜觀孟子思想,他還是堅持了存在決定意識,意識對存在起反作用的唯物主義認識論。孟子說:“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雹?孟子認為,愛親就是仁,敬長就是義,這是孟子所講仁義禮智人人固有的一個根據,這個根據恰巧說明了存在決定意識的原理。雖然良知良能這樣的仁義可以不學不慮,但是,孩童在出生以后,父母每天的教養,兄長每天的呵護,使孩童萌發了愛父母、敬兄長的觀念。孟子認為仁義禮智人人固有的另一個根據是,“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⑩。由此得出凡人都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和是非之心。這段話則說明了意識對存在起反作用的道理。因為這樣的情況出現在成人之中,成人的惻隱意識是受社會存在決定的。這個社會存在就是:撫養一個小孩不容易,小孩掉進井里就有可能死去,從而給這個家庭帶來災難。這個社會存在決定了人的意識是,不能讓這個小孩掉進井里。當見到小孩將要掉進井里,再加上孩童時培養起來的仁義意識起作用,便產生了惻隱之心,這就是意識反作用的表現。而善是仁義禮智的發端,人在沒有行為能力的孩童時代,由于父母兄長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他有了仁義禮智的意識,當他有了行為能力之后,這種仁義禮智的意識表現在行為能力上就是善。孟子主張人性善,是他認為,“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矣。乃所謂善也”{11}。至于有些人不善良,不能歸罪于他的資質。如果說把仁義禮智比作孩童時父母兄長播下的種子,那么有行為能力后,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就是禾苗,隨著禾苗的成長,就會收獲仁義禮智的果實。但這指的僅是本性的發展趨勢,由于外界影響,也有播種不出苗的,也有長苗沒果實的。這就是孟子對善的一個重要觀點。他說:“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12} 人沒有不善良的,水沒有不向下流的。攔水使它倒流,可以引上高山。這不是水的本性,是形勢使然。人可以改變本性做壞事,就是這個道理。從這個道理出發,孟子提出了保心保性,積極向善的思想。孟子說,仁義禮智這些美德,“求則得之,舍則失之”{13}。人的本性是善,要懂得這個本性,就要擴充仁義禮智這些本心。為什么有人與圣人相差一倍、五倍甚至無數倍,就是這些人不能擴充本心、發揮本性的緣故。

孝、敬、辱、誠是對仁義禮智的展開。孟子從仁出發提出了“孝”的觀念?!叭手诟缸右病?,仁的觀念是從父子關系中產生出來的,而子對父仁的具體觀念就是孝。孟子說:“事,孰為大?事親為大?!眥14} 他認為,侍奉父母是根本。孟子還引用詩經上的話,“永言孝思,孝思維則”。說的是永遠地講究孝道,孝道便是天下的法則。至于什么叫孝,孟子提出了許多主張。一是順父母,“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二是懷念父母,“大孝終身慕父母”。三是要為父母傳宗接代,“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四是讓天下人都行孝道,能使父子倫常在天下確立,天下風俗由此變好,孟子稱之為“大孝“。五是給父母養老送終,孟子認為養活父母不算什么大事,只有給他們送終才算一件大事情。相反,孟子列舉了五不孝,其中包括因“惰其四肢”、“博弈好飲酒”、“好貨財,私妻子”而不養活父母的;因放縱耳目的欲望,使父母因此受到恥辱的;因逞勇敢好斗毆,危及父母的等。孟子關于孝的主張,對社會和諧有其特殊的意義,但順父母要做具體分析,一般來講,老年人易保守,年輕人愛創新。如果順父母的保守思想,社會發展就會受到阻礙。孟子從義禮出發,提出了“敬”和“辱”的觀念。他說:“義之于君臣也,禮之于賓主也。”{15} 作為臣,用仁政來要求君主才叫“恭”,向君主講說仁義,堵塞異端,這才叫“敬”。孟子聽到景丑責備他不恭敬齊王,便反駁說,齊國沒有一個人拿仁義的道理向齊王進言,認為這個王怎能夠得上和他講仁義。而自己常拿堯舜的仁義之道向齊王陳述,所以齊國人沒有一個比自己更恭敬齊王。孟子主張恭敬不是下對上單向的,而是上下雙向的?!坝孟戮瓷?,謂之貴貴;用上敬下,謂之尊賢?!眥16} 朋友應互相尊敬,君臣也應該互相尊敬。除了以恭敬處理朋友、君臣關系外,恭敬還存在于交際之中,恭敬心在禮尚往來之前就具備了。孟子還認為,僅有恭敬的形式,沒有恭敬的實質,這是虛假的恭敬。孟子關于君臣之間應相互尊敬的主張,對社會和諧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方面,君臣關系處理好了,就可以保持統治集團的穩定。另一方面,君臣關系處理好了,有助于官民關系的正確處理,并且為整個社會起到表率作用。孟子認為,恥辱心是由義而來的,義表現為羞惡之心。一個社會不能沒有榮辱觀,如果沒有榮辱觀,人們就會善惡不分,榮辱不辨,惡行肆虐,世風日下。所以孟子說:“恥之于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17}孟子把“為機變之巧者”、“以鄰國為壑”等歸于羞恥一類,而把仁義、恭敬、節儉等作為光榮的美德,以此引導人們棄惡揚善。孟子從仁義禮智出發,提出了“誠”的觀念。孟子認為,只有做到誠,才能把百姓治理好?!熬酉挛欢猾@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獲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獲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親弗悅,弗信于友矣。悅親有道,反身不誠,不悅于親矣。”{18} 怎樣做到誠?孟子提出了自己的主張。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善。仁義禮智是本心,善是人的本性,本心是可以向善的。懂得向善的道理,就可以使自己誠心誠意了。孟子說:“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眥19} 誠是自然的規律,追求誠是做人的規律。孟子堅信:君子不講誠信,如何能有操守?極端誠心而不能使別人感動,是天下不曾有過的事,不誠心沒有能感動別人的。

二、修養要不斷從自身點滴做起

要從自身的心志修養開始。孟子道德修養的一個可貴之處,就是主張修養是自身的修養,而不是要求別人如何去做。孟子看到了社會是由單個人組成的,“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20}。個人是社會之本,個人的道德水平決定國家的安危。要提高個人的道德水平,就必須倡導自身修養的重要性。孟子說:“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21}禍害都是自己招致而來的。孟子還進一步指出,任何行為如果沒有得到預期的效果,都要反躬自責。行仁的人好比賽箭的人一樣,射箭的人先端正自己的姿勢,而后放箭。如果沒有射中,不埋怨那些勝過自己的人,反躬自問罷了。孟子提倡,“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修養要講成效。孟子說:“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22} 仁義禮智在我本身之內,探求它就有成效;相反,身外之物,探求它就無益于收獲。孟子強調修養道德積極向善,這是對的。但是,認為探求身外之物是無益于收獲的探求,則是不對的。認識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加強道德修養的目的,就是更好地探求身外之物,爭取更大的收獲。修養重在修養心志。孟子認為,耳朵眼睛這類器官不會思考,故為外物所蒙蔽。因為耳目不過是一物罷了,一與外物相接觸,便被引向迷途了。心卻不一樣,“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此天之所與我者”{23}。因此,像心性這樣的重要器官,要先把它樹立起來,那么,次要器官便不能把善性奪走了。人的身體有小的部分和大的部分,孟子批評有人只是講究吃喝,保養了口腹這些小的部分,而不顧思想意識這些大的部分的培養,是因小失大;批評有人無名指伸不直知道找人醫治,心性不及別人竟不知道厭惡,指出這樣的人是不知輕重;批評有人只知道培養桐樹梓樹讓它長大,卻不知道培養自己的心志,這是太不用腦筋了。孟子指出,對心志的修養有三個環節,即存心、求放心和盡心。存心就是不忘,存仁義禮智之心。“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眥24} 求放心就是找回喪失的善良之心。就像找回走失的雞狗一樣。孟子指出,“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盡心就是不斷地推己及人,“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始燃,泉之始達”{25}。

道德修養要講究方法。孟子主張修養心性要提倡寡欲,他說:“養心莫善于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眥26}孟子提倡寡欲的目的,是為了心中多存一些仁義禮智的道德觀念。如果與仁義禮智無關的東西想多了,那么,心中仁義禮智這些道德觀念就少了,這就是魚和熊掌的關系。孟子說:“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27}。孟子指出,對“人之膏粱之味”、“人之文繡”、“公卿大夫”之類的富貴權勢要寡欲。孟子的寡欲思想要分析批判。如果說寡欲僅指對名利不要過分貪欲,這是對的。如果說對正當的名利不去想它,或者很少去想它,那就不對了。綜觀人類歷史,人的名利欲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但是,對名利表現出的違法亂紀的貪欲,則對社會發展造成嚴重危害。修養心志要永不滿足。孟子把修養心志比作水,要使它圓滿。他說:“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達?!眥28} 孟子把修養心志比作莊稼,要等它成熟“五谷者,種之美者也;茍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29}。孟子把修養心志比作救火之水,要充足有余,“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息,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30}。怎樣使心志修養得圓滿、成熟、勝于火,只有不知疲倦的進行修養,“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31}。這就像山坡上的小路要經常走,“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32}。這就像易生之物,對它不能忽冷忽熱,如果“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33}。這就像山上的樹木,要不斷地養護它,如果是“斧斤伐之”,“牛羊又從而牧之”,就會變成光禿禿的山了。修養心志不是目的,修養心志的最終目的是實踐,這是孟子在道德修養上十分可貴的思想。孟子說:“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見于面,盎于背,施于四體,四體不言而喻。”{34} 孟子強調的是一目了然的行動,而不是停留在內心的心理活動。孟子極力贊揚舜努力行善,“及其聞一善言,見一善行”,便采納推行。認為“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35}。他贊揚周公學先王之道,落腳點也是付諸行動,“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孟子認為行善不是能不能干的事,而是肯不肯干的事。他曾對齊宣王舉例說,憑臂力舉起三千斤是不能干,憑眼力能看清天上飛鳥的細毛是不能干,把泰山夾在胳臂下跳過北海是不能干。而拿不起一根羽毛,看不見眼前的一車柴火,不替老年人折取樹枝,這是不肯干,不是不能干。指出齊宣王“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36}。孟子見曹交向往圣賢,又擔心可望不可及,便勸他只要努力做就行了?!稗捎杏谑??亦為之而已矣。”并舉例說,烏獲是舉重能手,如果說連一只小雞都舉不起來,那便是毫無力氣,只要能舉起一只小雞,也能舉烏獲舉的重量,只不過你不去作罷了。堯舜之道是孝悌而已,走在長者后面叫悌,走在長者前面叫不悌,你可以做到悌,只不過你不慢慢走罷了。孟子認為,不懈地實行以推己及人的恕道,達到仁德的道路沒有比這更直捷的了。

修養要做到原則性和靈活性的統一。在道德修養中,如果失去原則性,那么合理的道德觀念就會停留在紙上和嘴上。因此,孟子首先主張堅持仁義禮智等道德觀念。孟子在與景春論大丈夫時,除了有男尊女卑的糟粕外,認為大丈夫居天下之廣居(仁),立天下之正位(禮),行天下之大道(義)?!暗弥緯r,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眥37} 不光強調“非仁無為也,非禮無行也”{38}。而且還強調似是而非的禮,似是而非的義,是有德行的人不能干的。他在與公孫丑討論道德修養時,主張不要做違心的事。他稱贊柳下惠修養道德不因有大官做而改變他的操守。但是,孟子也敏銳地覺察到,在遵守道德規范中,如果沒有靈活性,死搬硬套地辦事,也會因小失大,出現偏差,最終有損于道德觀念的修養。孟子論證道德修養要有靈活性,最深刻之處要數對楊子、墨子和子莫思想的分析批判。楊子主張為我,墨子主張兼愛,子莫主張中道,孟子指出了楊子和墨子的偏頗,也指出了子莫合理性中存在著折中主義的錯誤。孟子主張辯證思維,不可只顧一點,不及其余,則是真理性的認識。孟子還看到了道德觀念的綱和目也不是絕對統一的。有時目與綱是矛盾的,在這種情況下,目要服從綱。如孟子所說,“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39}。有了道德修養靈活性的理論根據,在修養道德的具體實踐中就有所遵循。孝道規定,對父母養老送終不能分彼此厚薄。但孟子在貧賤時為父親辦喪事簡單些,而在富貴時為母親辦喪事隆重些,也是符合道德原則的。禮制規定,男女之間不親手遞接東西。但當嫂嫂掉進水中,用手把嫂嫂從水中拉起來,也是符合道德原則的。按照古訓,娶妻一定要事先告訴父母,但報告便娶不成妻,娶不成妻便不能生子。無后是最大的不孝。在這種情況下,不報告父母也是符合道德原則的。在道德修養中,善于為原則性而實行靈活性,又在實行靈活性中實現原則性,這樣就可以做到原則性和靈活性的統一。

三、全社會共同營造個人修養的外部環境

外部環境對個人道德修養有重要作用。孟子并不是認為,外部環境對個人修養起決定作用。他說:“待文王而后興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雖無文王猶興。”{40}孟子一方面否定了外部環境對個人修養起決定作用,另一面方面,他又充分肯定了外部環境對個人修養的重要影響。對社會上大多數人來說,加強個人修養還需要良好的外部條件。孟子說,假若有個楚國人,要他的兒子說齊國話,并找來齊國人教他。但生在楚國,每天楚國人不斷地打擾他,縱使每天打他逼他,讓他說齊國話也做不到。如果換個環境,把他的兒子引到齊國去,住上幾年,每天打他逼他,叫他說楚國話也做不到。孟子還用豐年災年對思想的影響,指出環境對道德修養的作用,“富歲,子弟多賴;兇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爾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41}。他說,這就像種莊稼,同樣的土地,同樣的種子,同時播種,收獲卻不一樣。這是因為肥力、雨水以及勞作等作用于種子的外部條件不一樣。他還深刻闡述了近朱則赤、近墨則黑的道理。他說:“吾聞觀近臣,以其所為主;觀遠臣,以其所主?!眥42} 為什么觀察在朝的臣子,要看他招待什么客人,觀察外來的臣子,看他所寄居的主人?這有兩層意思:一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什么樣的主人接待什么樣的客人,什么樣的客人找什么樣的主人。二是好人影響好人,壞人影響壞人。人是社會的人,一個人受周圍人,特別是受親近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解決生存問題是道德修養的前提。道德是調整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如果連人的生存問題都解決不了,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就沒有意義了。因此,孟子說:“今也制民之產,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樂歲終身苦,兇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瞻,奚暇治禮義哉?”{43} 像這樣每個人用全力救治自己生命都怕來不及,哪有閑工夫學習禮義呢?不僅如此,孟子認為對一般人來說,如果沒有一定的產業收入,便也沒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這樣就會胡作非為、違法亂紀,什么事都干得出來。等他們犯了罪,然后去加以處罰,這等于陷害他們。相反,糧食像水火一樣充足,人們就自然會講仁義?!笆ト酥翁煜拢褂休乃谌缢稹]乃谌缢?,而民焉有不仁者乎?”{44} 為解決人們生存問題,孟子主張每戶給五畝宅基地,四周種桑,并大力飼養雞狗豬這類畜禽,每戶耕種一百畝地,同時還要減輕百姓的賦稅。這樣不光可以解決百姓的生存問題,而且還可以讓百姓富裕起來。再在這個基礎上,對他們進行教育,提高他們的道德修養水平。

全社會都來創造有利于個人道德修養的條件。首先要在全社會進行道德觀念的教育。家庭教育對一個人思想的形成起基礎性作用。孟子說:“中也養不中,才也養不才,故人樂有賢父兄也?!眥45} 在古代社會,重男輕女,擔負家庭教育的是父兄。品質好、有才能的父兄,對小孩的教育作用是很大的。學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孟子指出,夏商周各朝代都辦有學校,目的是教育人們明確人與人之間的各種關系,以及行為準則。孟子主張,“謹癢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46}。正確的輿論有利于道德教育。孟子對楊墨學說存在偏見不說,單就他重視輿論對道德教育的引導,是有其合理性的。他明確指出,“楊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說誣民,充塞仁義也”{47}。他不顧人們說他好辯,不懈地批判楊墨學說,宣傳仁義思想。其次要發揮社會重要成員的示范作用。孟子看到,上對下的影響作用尤其巨大。他說:“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國定矣?!眥48}士人的言行舉止對個人的道德修養也有很大影響。孟子對公孫丑說:“君子居是國也,其君用之,則安富尊榮;其子從之,則孝悌忠信?!眥49} 圣賢人物對個人的道德修養能起到模范作用。孟子說:“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故聞柳下惠之風者,鄙夫敦,薄夫寬?!眥50} 最后,要通過制度促進個人的道德修養。在用人制度上,要讓道德高尚的人處于統治地位。孟子說:“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51} 對不良風氣,要靠制度來解決。孟子和萬章討論良化民俗時,講到孔子為改變爭奪獵物的風俗,不是采取避而遠之的方法,也不是采取當面訓斥的方法,而是從制度建設作手,“先簿正祭器,不以四方之食供簿正”{52}。當然,為了促進個人的道德修養,制定法律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上無禮,下無學,賊民興,喪無日矣”{53}。孟子認為,如果有了道德規范和法律制度,官吏不觸犯義理,百姓不觸犯刑法,國家就會保持安定。但孟子在這里表現出“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的階級偏見,是應當擯棄的。

社會是單個人組成的聚合體。孟子認識到只要每個人從自身做起,加強道德修養,那么這個社會就會仁愛和睦。但在階級剝削和階級壓迫存在的社會里,剝削階級不可能對勞動人民講仁義,孟子的美好理想只能是海市蜃樓。在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孟子關于道德修養的精華,很值得我們認真吸收。

注釋:

①⑩{25}《孟子·公孫丑上》。

②⑧{11}{12}{13}{23}{27}{29}{30}{31}{33}{41}《孟子·告子上》。

③⑥{24}{38}{39}{45}《孟子·離婁下》。

④⑨{17}{22}{28}{34}{35}{40}{44}{49}《孟子·盡心上》。

⑤⑦{14}{18}{19}{20}{21}{48}{51}{53}《孟子·離婁上》。

{15}{26}{32}{50}《孟子·盡心下》。

{16}{52}《孟子·萬章下》。

{36}{43}{46}《孟子·梁惠王上》。

{37}{47}《孟子·滕文公下》。

{42}《孟子·萬章上》。

(責任編輯 陳金清)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综合久久五月天| 亚洲人成网18禁| 91成人试看福利体验区| 成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欧美成人午夜影院| 日本高清免费一本在线观看 | 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 欧美午夜小视频|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免费| 女人18毛片水真多国产| 国产AV毛片|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91| 国产在线观看第二页| 91毛片网| 亚洲精品不卡午夜精品| 九九热免费在线视频| 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第八页| 亚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日本国产精品| 欧美一级专区免费大片| 日韩区欧美国产区在线观看| 日韩小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欧美日本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a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 一级不卡毛片| 日本在线欧美在线| 最新国产你懂的在线网址| 在线日本国产成人免费的|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 国产门事件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在热久久2019| 中文字幕 91| 国产成人91精品| 国产偷国产偷在线高清|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久网下载| 久久a级片| 最新国产在线| 免费 国产 无码久久久|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园内精品自拍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三级电影在线播放| www.youjizz.com久久| 国产嫖妓91东北老熟女久久一| 国产成人区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精品丝袜| 欧美亚洲日韩中文| 青青操视频在线| 亚洲成a人片77777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1024精品| 国产精品护士| 亚洲第一成年网| 亚洲首页在线观看| 国产黄色爱视频| 国产一级α片|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国产区|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AAA|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一区| 国产乱肥老妇精品视频| 免费看久久精品99| 国产亚洲精|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 久久青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字无码精油按摩中出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欧美在线三级| 欧美色伊人| 亚洲一区第一页| 亚洲综合第一区| 久久精品免费看一| 人妻丰满熟妇αv无码| 亚洲激情区| 久久亚洲欧美综合| 欧美性色综合网|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在线免费亚洲无码视频|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软件 | 狠狠操夜夜爽| 97人妻精品专区久久久久| 国产一国产一有一级毛片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