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糧食安全戰略:一個制度安排框架

2007-12-31 00:00:00胡岳岷
江漢論壇 2007年9期

摘要:經濟全球化已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加入WTO后,中國經濟就已全方位地融入到了世界經濟的大潮之中。因此,中國的糧食安全必須置于國際大環境之中,必須置于WTO的框架下加以考慮。我國是一個資源短缺而需求量大的國家,糧食安全必須走低消耗、低成本之路,不能盲目地追求糧食的自給自足。我國的糧食安全目標,必須順應國際潮流,擴大對外開放,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尋求國際市場與國際資源的支持和利益最佳結合點。利用靈活的糧食進出口政策,鼓勵大力出口我們具有比較優勢的,如蔬菜、水果、養殖產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而適度進口糧食,以彌補國內供需缺口。通過一進一出的互補替代,從而促進農民增收。

關鍵詞:糧食安全;人口政策;土地制度;糧食儲備

中圖分類號:F3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854X(2007)09-0049-05

一、“布朗命題”:問題的提出

自1994年下半年以來,美國世界觀察所所長萊斯特·布朗在不同的場合多次對中國糧食問題發表評論,不僅有演講和報告,而且有論文、專著,雖然幾次預測的內容有較大變化,但基本觀點仍未超出他那篇《誰來養活中國?》的著名論文。我將他的基本觀點稱作“布朗命題”①,并做如下概述?押

首先,隨著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糧食需求增加與供給惡化的矛盾日益尖銳,決定了21世紀中國必將出現巨額糧食短缺。布朗開宗明義地指出:“中國人口每年增長1400萬,收入也在迅速增加。隨著人口增長和收入增加,肉食消費迅速增加。與此同時,由于大量農田轉為非農業利用,糧食生產能力預計將縮小②。在需求方面:(1)中國人口增加,收入也迅速增加,人們的飲食消費正由大米淀粉等主食轉向肉類、牛奶和禽蛋。畜產品需求的增加直接導致對糧食需求的額外增加。1978年僅7%的糧食用作牲畜飼料,1990年增至20%。2000年中國將需要13億只雞,這就需要2400萬噸糧食,相當于加拿大的糧食出口。“很清楚,中國擴大對動物蛋白的需求將超過世界糧食生產能力,除非能找到家畜代用品。”(2)中國對海產食物的愛好也在增加,這就必須發展水產養殖。1993年中國使用1200萬噸糧食進行水產養殖。(3)“中國人對啤酒的需求也在增加。每個成年人啤酒消費量增加一瓶,就另需37萬噸糧食。”在供給方面,卻是另一番景象。(1)農田在消失。“中國大部分陸地為干旱不毛之地,糧食生產能力集中在相對小的地區——沿著東部和南部海岸約占國土面積1/3的河谷地帶,這也是人口集中地區。隨著人口和工業經濟的同時增長,工廠、住房、道路、公路以及農作物在爭奪土地,結果是當中國最需擴大農田面積時,農田面積卻在縮小”。布朗假設中國有l億剩余農業勞動力轉移至工業部門,需要建100萬個工廠,再加上倉庫和道路,修筑鐵路和公路需占用農田。中國每年要損失約100萬公頃農田,或每年損失l%的農田。今后40年中國工業化進程需占用大量農田,不僅是工廠和倉庫,也為了增加的4.9億人建造住房。中國即使實施保護農田的協調工作,是否能比日本有更好收效仍成問題。長期以來日本有比任何國家都嚴格的農業土地保護法,土地價格也是世界上最高的,但土地還是大量被侵占。(2)生產率下降。隨著糧食種植面積的減少,中國養活自己的能力只能依靠提高農田的生產率。日本在提高水稻產量方面居世界首位,1984年達到每公頃5噸,并由此開始下降。中國已開始穩定在每公頃4噸,進一步提高產量的潛力有限。到目前為止,水稻技術新突破的前景并不樂觀。中國小麥的增產開始減緩。1975-1984年期間小麥產量增加了83%,隨后9年僅增加了16%。靠進一步增施化肥來提高產量前景也不大,甚至會像日本那樣停止增產。(3)環境因素的減產。中國非水澆地土壤侵蝕普遍。洪澇和鹽堿化估計使中國水澆地減產15%。大量燒煤,使空氣污染和酸雨日益嚴重,其結果不僅使中國農作物減產和森林生產率下降,而且也將波及日本和韓國。美國在這方面糧食收成至少減少5%,中國的損失肯定會更大。氣候轉暖,將會使中國南方水稻減產。在這里必須特別地指出,布朗關于中國的環境污染已波及日本和韓國的說法,是由臆想而誤推出來的一種不負責的說法。因為它毫無事實根據。(4)未來的減產。考慮所有這些因素,并假設中國仍將繼續迅速工業化,1990-2030年期間,中國的糧食產量至少下降20%(年均下降0.5%?雪,而且這還是最保守的估計。其根據在于:日本從1960年高峰值以后下降33%(年均下降1%),韓國從1977年高峰值以后下降31%(年均下降1.9%),臺灣從1977年高峰值以后下降19%(年均下降1.2%)。

本文系作者承擔的200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中國糧食安全的戰略與政策研究》(項目批準號:05JD790118)的階段性成果。

其次,未來國際糧食市場供給量很難滿足中國的巨大需求,因而誰也養活不了中國。布朗博士從上述分析中得出,未來中國糧食的缺口將數倍于日本,替代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糧食進口國。在1990年,中國糧食產量3.29億噸,消費3.35億噸,凈進口600萬噸。僅考慮到預期的人口增加,中國在2030年的糧食需求將增加到4.79億噸。換言之,即使對肉、蛋和啤酒的需求并不因經濟繁榮而擴大,糧食產量下降20%到2.63億噸,也將出現2.16億噸的缺口,超過1993年全世界2億噸的出口量。因為上述不變的假定一定會變,如果人均糧食消費量上升到400公斤(相當于目前臺灣的水平,或美國水平的1/2),總消費量將達到6.41億噸,從而使凈進口量達到3.78億噸。這就是說,中國必須進口相應數量的糧食或其替代品,否則,中國人就會挨餓。這就提出一個問題,中國是否有足夠的外匯進口其所需要的糧食?答案是肯定的。在布朗看來,雖然中國有足夠的外匯來進口糧食,但是那將減少技術輸入。布朗認為,最困難的問題是,誰能夠提供這樣大規模的糧食?芽答案:誰也不能。1980年以來,世界糧食每年出口平均約2億噸,其中一半來自美國。美國也面臨著農田損失和灌溉用水轉為非農業利用。預計今后40年美國人口將增加9500萬,因此,美國可供出口的糧食不會增加得太多。與此同時,預計世界其它地區也大量缺糧,突出的是非洲,到2030年預計需要2.5億噸,是目前進口量的10倍。1990-2030年期間,埃及進口糧食預計將從800萬噸增加到2100萬噸,墨西哥將從600萬噸增加到1990萬噸。印度次大陸的缺口也將成倍增長。伊朗、埃塞俄比亞、尼日利亞等100多個國家也將隨著人口增長面臨糧食大量短缺。在這種條件下,既使用高價刺激糧食生產,也無法滿足中國的巨額缺口。

第三,中國的糧食不足就是世界的糧食不足。糧食短缺的惡化,將導致政治秩序失衡。中國的糧食供需狀況,不僅是世界糧食供需狀況的一個縮影,而且表現得更加尖銳,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如果中國發生糧食安全危機,可能會使中國經濟改革的奇跡夭折。一旦中國在不斷擴展的基礎上轉向國際市場,中國的食物短缺將成為世界每一個人的短缺。中國的耕地和淡水的短缺將成為世界的短缺。中國如果失去對人口的控制將立即影響全球,并且這種沖突的沖擊波將在世界經濟的天空中回蕩,其后果目前僅僅開始顯現。布朗由此認為,對今后世界糧食供求影響最大的是中國,中國的糧食不足也就是世界糧食的不足。其實,布朗先生的論調,雖然有些危言聳聽,但是,決非空穴來風。所以,我們只有辯證地看待它,才不至于讓布朗的預言不幸言中。

二、中國糧食供求缺口預測值的梳理

在我看來,由于影響糧食消費需求的因素錯綜復雜且充滿了不確定性。同時,現有的許多指標又缺乏完整系統的科學統計的支持,甚至資料的出處和口徑也不一致。所以,要對中長期的需求量做出科學的預測是很困難的。繼布朗之后,關于中國中長期糧食需求量(即需求缺口)的預測方案不斷涌現,模型甚多。不同的方案和模型所導出的供求缺口預測值也存在差異。

首先,世界銀行模型和羅斯格蘭特模型的缺口預測值③。世界銀行模型由Donald Mitchell和Merlindalngco在1993年建立。羅斯格蘭特模型由羅斯格蘭特、索姆比拉、佩雷斯三人建立。兩個模型的預測值比較接近,預測中國糧食生產將以年均1.7%~1.8%的速度增長,2010年可達4.5億-4.8之噸,2020年可達5.4億-5.7億噸,2030年可達6.4億-6.6億噸;預測糧食需求到2030年在6.8億-7.17億噸之間,缺口在0.4億-0.57億噸之間。

其次,美國農業部模型的缺口預測值④。美國農業部經濟研究局于1996年采用CPPA模型,預測中國糧食產量年均增長速度為l%,2005年可達3.82億噸,2030年可達5億噸;糧食需求的年均增長速度為1.4%,2005年將達4.14億噸.2030年將達5.79億噸。2005年和2030年的糧食缺口分別為0.32億噸和0.79億噸。

第三,OECF模型的缺口預測值⑤。日本海外合作基金會對中國未來的糧食產量同樣持悲觀態度。該模型預測中國糧食產量年均增長速度只有0.44%,到2010年糧食產量只有3.89億噸,到2030年只有4.14億噸;而預測糧食需求的年均增長速度在2.4%以上,比其他幾種預測模型要快得多,需求量到2010年增加到4.92億噸,到2030年增加到8.06億噸。2010年和2030年的糧食缺口將分別達到1.03億噸和3.92億噸。

第四,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缺口預測值⑥。FAO預測中國2000年糧食產量可達3.98億噸,糧食需求量為4.15億噸,供需缺口為0.17億噸。糧食與農業政策研究所(FAPRl)預測到2005年中國糧食產量可達3.86億噸,糧食需求量為4.12億噸,供需缺口為0.26億噸。

第五,朱希剛、馮海發測算的缺口預測值。到2010年,中國糧食需求將達到5.8億噸,而糧食總產可達到5.35億噸。到2010年糧食缺口為-8%,絕對量為0.45億噸⑦。

第六,黃佩民、俞家寶測算的缺口預測值⑧。到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中國糧食需求將分別達到5.628億噸、6.176億噸和6.818億噸。如果糧食增長速度為l%,2010年、2020年、2030年糧食生產量將分別達到5.267億噸、5.794億噸和6.373億噸,糧食進口量將分別為0.361億噸、0.382億噸、0.445億噸。如糧食增長速度為1.2%,則糧食生產量將分別達到5.413億噸、6.062億噸、6.789億噸,進口量分別為0.215億噸、0.114億噸、0.03億噸。如糧食增長速度為1.4%,則糧食生產量將達到5.562億噸、6.34億噸、7.227億噸,今后每年仍需進口少量糧食以彌補國內供給不足。

第七,黃季焜的缺口預測值⑨。到2000年中國的糧食供給能力將達到4.26億噸(貿易糧),到2010年為4.86億噸,2020年為5.7億噸。由于糧食總供給低于總需求,到2000年糧食凈進口量達0.24億噸,到2010年以前基本上保持這一水平。2010年和2020年的糧食凈進口量分別為0.27億噸和0.25億噸。

第八,梅方權的缺口預測值。他在分析“基本國情變動趨勢”、“糧食需求增長趨勢”和“糧食生產供給增長趨勢”的基礎上對中國糧食供求平衡進行了預測⑩。認為中國在2l世紀前30年可以基本實現糧食和主要食物的供需平衡。到2010年,糧食總需求量將達到6億噸,總生產量將達到5.8億噸,糧食缺口為0.2億噸。到2020年,糧食總需求量將達到6.93億噸,總生產量將達到6.6億噸,糧食缺口為0.33億噸。到2030年,糧食總需求量和總生產量均達到7.34億噸。

可以看出,國內外專家、機構對中國糧食供求預測的結果有較大差距。國外專家、機構的預測要比國內的悲觀,國內專家、機構的預測要樂觀得多,認為中國能夠主要通過自己的資源向本國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食物。但是,幾乎所有的預測結果有兩點是相同或相近的:一是中國糧食供應偏緊的局面將持續存在,不會改變;二是中國進口的糧食數量將會增加。

鑒于任何模型都無法保證預測的精確,本文綜合國內外各種研究的結果,在保證糧食自給率為95%的前提下,可以歸納為高低兩個方案,低方案為人均糧食需求為400公斤,高方案為人均糧食需求為450公斤,以2030年中國人口16億計算,屆時對糧食的需求量為6.4-7.2億噸。即使中國糧食的播種面積能保證有1.07億公頃,也需要將糧食的單產提高到6000-6751公斤/公頃的水平,才可以保證總產量達到6.4-7.2億噸。然而,從現階段中國的糧食單產水平來看,單產水平最高的1996年也只有4482.9公斤/公頃,即使這一水平也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接近單產水平最高的北美洲4749公斤/公頃,也就是說,單純的依靠提高糧食單產水平來解決中國糧食供求缺口矛盾的空間已經很小;那么,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就必須尋求更為有效的途徑,在未來的制度安排上做出正確的選擇。

三、中國糧食安全戰略:一個制度安排框架

首先,要認真推行全面統籌的人口政策。人口的增長是一個漸進的自然歷史過程。中國的人口達到今天的驚人水平,也不是一夜之間完成的。所以,要解決人口問題,必須著眼于未來提早制定科學的人口政策。在我看來,嚴格控制人口數量增加是未來糧食安全的基礎;控制住人口這個閘門,也就抓住了解決未來糧食安全的根本。人口是社會經濟活動的基本細胞,人口的數量和質量,以及人口的結構和素質是決定一個社會經濟發展,進而可持續發展,尤其是糧食安全的基礎和前提。一方面是人口質量仍然偏低,另一方面是人口已進入老齡化階段,這就是我國現階段人口結構所呈現的不合理狀態。這兩大因素的疊加就會產生一系列棘手的問題,特別是它將直接影響中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也就是說直接影響中國未來的糧食安全。不言而喻,在21世紀,我國將面臨控制人口數量和優化人口、家庭結構的矛盾,若嚴格控制人口數量,就不僅可能導致下代人遭遇極其沉重的代際養老和撫小的負擔,而且還可能繼而導致全社會勞動生產率的下降;甚至可能會給未來的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帶來意想不到的風險和不可測的效益損失;甚至可能會造成一方面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來生產糧食,以確保糧食的有效供給;但是,另一方面卻因為人口老齡化而沒有足夠的勞動力來生產糧食,從而使糧食安全陷入進退維谷的兩難境地。若現在就放寬對人口的控制,則可能會使未來人口年齡結構和家庭結構趨于合理,但又可能給環境和資源造成巨大的人口壓力,從而給糧食安全造成巨大的壓力。但是,如果我們不從現在起就適當變革現行的人口政策而繼續實行“一對夫妻一個孩”的計劃生育政策,將來我們就可能因現在的貽誤時機而付出沉重的代價。目前,歐洲許多國家的生育率已經大大低于更替水平(每對夫婦生育2個孩子),如法國為1.8,英國為1.6,西班牙和意大利不到1.2,由此使得歐洲人口出現了負增長,制約了歐洲經濟的長期發展。為了扭轉這一局面,許多國家都出臺了鼓勵生育孩子的政策,但收效甚微。這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人口數量過大,人口質量偏低,“未富先老”的人口老齡化,不僅不利于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而且會直接危及糧食安全。

人口數量的增長,直接影響著糧食安全的可持續性。這主要表現在隨著人口增長,糧食需求也會相應地增長。這就不可避免地要造成對土地、山林、草地、水資源和植被的破壞,尤其是對耕地的吞噬。這是因為,人口數量的增長必須有糧食等基本食物相應增加的物質支持。糧食等基本食物都要產出于土地。人口的迅速增長,就要求土地增加產出。在目前條件下,增加糧食產量只有兩個途徑:一是增加耕地面積;二是提高單位產量。而這兩個途徑都是有代價的。就第一個途徑而言,我國后備耕地資源實在是太少了。全國尚未利用的土地面積約為33.75億畝,占土地總面積的23%。但其中難以利用的沙漠,戈壁、冰川等占73%,可做耕地開墾的僅為2億畝,即使全部得以開墾為耕地,人均增加耕地也不足0.1畝,而且開發強度極大、開發成本高昂。因此,要協調好人口增長與糧食安全的關系,就必須雙管齊下,既要堅持控制人口數量,又要保護生態環境,特別是要保護耕地資源。這是因為,在人地這個矛盾中,人口是一個有下限而無上限且趨于無窮大的變量,而土地則是一個有上限而無下限且隨著人口的增長而趨于無窮小的因變量。由此可見,人口是糧食安全矛盾的根本要素,抓住了這個根本,這個矛盾就可能得以緩解。

其次,要實行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土地是糧食生產的基本載體,土地是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保證。依法合理用地和切實保護耕地,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土地的合理使用,關乎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發展是現代性的主題。生存是人類歷史的主題。發展是為了人類更好地生存。如果超越“生存”搞“發展”,從長遠來看,這將使“發展”危及“生存”。無度的發展就是生存的癌癥。發展也是有限度的,一旦超出了臨界點,發展就構成了對生存的威脅。土地是世間萬物的載體,是人類共同的母親。因此,在使用土地問題上,必須進一步完善《土地管理法》、《農村土地承包法》、《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把基本農田保護區落實到地塊。穩定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賦予農民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權,依法保障農民對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收益權、轉包權。必須堅持保護和合理利用的基本國策,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總原則,堅持土地資源開發與節約并舉,把節約放在首位的總方針,溫家寶總理在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鄭重地指出:“節約集約用地,不僅關系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而且關系國家長遠利益和民族生存根基。在土地問題上,我們絕不能犯不可改正的歷史性錯誤,遺禍子孫后代。一定要守住全國耕地不少于18億畝這條紅線。”{11}所以,我們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決實行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使人們能夠依法用地、合理用地。開發不僅是有限的,而且開發是有代價,且其成本是隨著開發難度的加大而呈正向增長的;而節約則是最經濟易行的。所以,對于耕地資源要實行動態總量平衡和重點控制相結合,牢固樹立“保護耕地就是保護我們的生命線”的理念,在保護的前提下進行建設。我們不僅要安排好當前發展的需要,更要為子孫后代著想,決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先污染、后治理的浪費資源之路不能再走下去了。現階段我國土地管理的基本狀況是:中央政府千方百計要守住18億畝耕地這根紅線,給子孫后代留下生存空間;個別地方政府則想方設法鉆政策的“空子”來“以土地換政績”;個別官員是任內轟轟烈烈,去后不問洪水滔天;貪官污吏更是挖空心思,以土地換鈔票,中飽私囊;廣大農民則是千辛萬苦地墾荒造田,擴大耕地面積{12}。面對這樣嚴峻的形勢,我們的當務之急是:(1)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積極推進國土資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轉變,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積極推進國土有償使用制度,特別是要健全地價管理體系。(2)實施嚴格的土地用途管制措施,切實控制新增建設用地,尤其要嚴格執行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嚴格禁止擅自將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3)加大土地整治和開發力度,實行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和區域調控責任制度,建立和完善耕地保護與區域用地的協調機制,切實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國土使用效率,促進國土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以確保未來糧食安全。(4)要嚴格執行節約集約用地標準,切實控制工業用地和建設占地規模,對集體建設用地和宅基地也要控制增量,并盡可能地盤活存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約化程度。(5)在農村土地的產權制度創新上要能夠與時俱進,向市場經濟制度看齊,盡早實現耕者有其田。

第三,要長期推行扶農促農的科技政策。最近,農業部副部長張寶文同志撰文指出:“近10年來,我國糧食播種面積凈減少1億畝以上,加上水資源短缺等因素限制,進一步擴大糧食播種的空間十分有限,今后增加糧食產量將主要依靠提高單產”{13}。提高單產水平就必須提高農業生產力,就必須加大農業科技投入。然而,目前我國農業科研投資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不足0.2%,不但低于發達國家的2.37%的平均水平,也低于30個最低收入國家0.65%的平均數,嚴重制約了我國農業科技的開發和利用。目前我國糧食的單產水平低于發達國家,其中,水稻低30%,小麥低60%,玉米低35%,灌溉水利用率低50%。據有關專定測算,如農業科技投入按6%遞增,到2005年對農業的貢獻率可達52%,2015年可達60%,2030年可達70%。鄧小平同志講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農業的問題,還得靠科技來解決。現在看來,鄧小平同志的思路是對的。農業最終要依靠科技進步來解決問題。縱觀農業發展史,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會使農產品產量、質量有一個大的飛躍。馬克思就特別看重科學和技術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他認為,“科學是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力量”{14},“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所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15}例如,“英國由于蒸氣機使它的煤鐵礦有了價值,站到現代資產階級發展的最前列。”{16}

向科技要效益,向優化結構要效益,不單指種子革命,而且要從我國國情出發,堅持資源開發與節約并舉,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從目前情況來考慮問題,有這樣幾個方面可以做文章:(1)在提高單產上靠科技再上一個臺階。單產提高難度大,但是,并不是不能再提高了。在相當多的同一類型地區糧食單產相差懸殊,農業新技術無止境,應用遺傳工程育種可使水稻產量提高兩倍{17}。差距就是潛力,提高就要挖潛。(2)繼續挖掘耕地資源潛力,并把重點放在改造中低產田上。目前我國有9億畝中低產田,占耕地面積的2/3。中低產田與高產田的畝產量相差150-200公斤。如果通過改造,每畝產量提高100公斤左右是可能的。如“九五”期間,改造中低產田1.5億畝,就增糧食1.5億公斤,是很可觀的,應以此為重點。同時,要挖掘提高復種指數的潛力。目前全國平均復種指數為156%,最高省份達到246%{18}。如能把全國復種指數提高3個百分點,就等于擴大糧食種植面積4500萬畝,至少可增產糧食90億公斤。(3)非耕地資源的潛力更不容忽視。我國現有可利用荒山荒坡荒沙地30億畝,可利用草原地47億畝,還有內陸水域2.6億畝,淺海灘涂1.8億畝{19}。(4)加大科技投入,主攻優質高產。要充分調動農業推廣、科研、教學單位以及龍頭企業的技術力量,認真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著力推進“四個一千”技術示范推廣行動,促進水稻、玉米、大豆和雜糧優質高產,重點推廣超級水稻和超級小麥的標準化生產技術、水稻免耕栽培技術等一切增產增效技術,選育高產優質品種,建立和完善主要糧食作物新品種、新技術的示范體系。(5)加強耕地質量建設,突出抓好四大糧食作物生產。利用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和新一輪“沃土工程”等項目資金,推廣“增、提、改、防”技術,大力建設高標準糧田,全面提高耕地質量。長江中下游和華南適宜區應恢復“雙季稻”生產,東北地區在水源條件好的地域應增加優質粳稻生產,黃淮海和西南地區應大力發展優質專用小麥生產,玉米和大豆要在推廣優良品種和提高單產上下工夫。只要科學開發,合理利用,積極增殖后備農業資源,我們就可以避免“布朗預言”悲劇的發生。

第四,要進一步完善糧食儲備制度。合理的糧食儲備是穩定糧食供求、平抑糧食價格的重要而有效的舉措,對于糧食安全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中國自古就有糧食儲備制度,而現今世界對糧食儲備也有明確規定。FAO規定,糧食儲備要以相當于當年糧食消費量的17-18%作為糧食安全線。根據我國的歷史經驗數據和當前糧食產需情況來看,國家糧食儲備應確保3-6個月的供給,庫存應保持在1.25億噸。按年均2500-3500萬噸產需缺口計,再扣除損耗等,我國2億噸的糧食庫存,大約可支撐2-3年左右。只有國家掌握了充足的糧源,才有能力調控糧食市場,保證供需平衡。然而,我國現階段的糧食儲備制度仍然不夠完善,如儲備糧的運行機制不合理,硬件設施不健全,中央和地方的利益摩擦,地域分布不平衡,更加之國有糧食部門的內部腐敗,給我國糧食安全造成了一定的不容忽視的威脅。因此,進一步健全糧食儲備體系,完善國家儲備制度,乃是糧食安全的當務之急。

從長遠來看,我們必須建立一個利益主體多元化的糧食儲備體系。主要內容包括:一是建立國家儲備、地方儲備、企業儲備和個人儲備相結合,以國家儲備為主,地方和企業儲備為輔、國家和地方分工負責,努力向個人儲備拓展的全社會共儲共享儲備體系。這既可以減輕中央和省級財政的壓力,也可以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并逐步向糧食市場化方向過渡。二是建立產區和銷區共同儲備、以銷區儲備為主的產銷互儲聯動體系,使銷區和產區形成長期合作的利益共同體,以減輕產區儲備的庫容和財政壓力。三是在確保藏糧于庫的條件下,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藏糧于市相結合相補充的分層次儲備體系。具體言之,藏糧于地,就是以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為中心,以提高耕地生產能力為目標,落實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強耕地質量建設。藏糧于技,就是加快糧食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全面推進自主創新,著力提升農業科技成果的供給能力和轉化能力;積極研發糧食儲備的應急技術,著力挖掘非糧食品種的替代潛力,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和綜合農業,不斷擴大糧食生產領域,積極引導健康消費和節約消費;積極培育優質超級品種,大力推廣和普及高產高效的標準化栽培技術,大力增強糧食生產的技術儲備水平。藏糧于市,就是在國內鼓勵糧農和企業自儲,相機上市;同時,適時靈活地利用國際市場,重視資源替代和風險規避、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進行境外糧食開發,最大限度地補充國內糧食供給。四是積極科學地謀劃戰略儲備區建設。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糧食流通格局呈現出“北糧南運”“中糧西進”的態勢;生產地域重點發生了由南向北,由東向中的逐漸轉移。所以,國家對糧食生產的支持,也應順應時代發展而向東北地區和中部地區轉移,把東中部八大糧食主產區建設成為我國糧食戰略儲備區。五是建立科學的、反應迅速的、覆蓋面廣的糧食安全儲備預警系統,做到有備無患,防患于未然。

注釋:

① 布朗博士在美國世界觀察研究所(Wotld Watch lnstitute)刊物《世界觀察》(World Watch)1994年第5期上發表題為《誰來養活中國?》的論文,在全球范圍內引起廣泛關注。1995年2月8日在奧斯陸可持續發展與生產部長級會議上又發表了同題報告。1995年9月,他將該文的觀點展開為一本書,以相同標題出版,并加了一個副標題:“喚醒小小的星球”。這就是所謂“布朗命題”或“布朗旋風”的由來。現在,布朗先生已將其世界觀察所更名為地球觀察所。

② 我們官方認同的人口每年增長規模為800-1000萬。參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決定》,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第2頁。

③④⑤⑥ 參見孫杭生、孫亞婷《糧食供求預測模型與當前實際供求狀況的偏差》,《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01年第1期。

⑦ 朱希剛、馮海發:《“九五”及2010年我國農業發展目標測算》,《中國農村經濟》1995年第7期。

⑧ 黃佩民 俞家寶:《2000-2030年中國糧食供求平衡及其對策研究》,《農業經濟問題》1997年第3期。

⑨ 黃季焜:《中國糧食供需平衡的分析和對策》,《改革》1996年第2、3期。

⑩ 梅方權:《中國糧食供需前景》,《中國農村經濟》1995年第8期。

{11} 溫家寶:《政府工作報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3月版,第27-28頁。

{12} 顧兆農:《如何守住耕地紅線》,《人民日報》2007年4月17日。

{13} 張寶文:《科學謀劃,夯實糧食安全的戰略基礎》,《求是》2007年第7期。

{14}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375頁。

{15}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6頁。

{16}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35-36頁。

{17} 陳世潤等:《中國人民有能力解決吃飯問題》,《光明日報》1996年4月18日。

{18}{19} 參見姜春云《農業發展要注重轉變增長方式》,《求是》1996年第1期。

(責任編輯 陳孝兵)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麻豆另类AV| 日韩精品视频久久| 就去色综合| 88av在线看| 亚洲综合二区|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精品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一级在线毛片| 国产91视频观看| 国产微拍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成人a毛片在线| 综合亚洲网| 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色爽网免费视频|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欧美特黄一免在线观看| 2048国产精品原创综合在线|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无码中文字幕精品推荐| 亚洲黄网视频| 亚洲日本韩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观看| 狠狠色丁婷婷综合久久| 欧美日韩免费在线视频|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精品| 国产丰满成熟女性性满足视频 | h网址在线观看| 狼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久道热中字伊人| 成人中文在线| 无码免费视频| 丰满人妻被猛烈进入无码|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老师啪l| 成人日韩精品| 宅男噜噜噜66国产在线观看| 国语少妇高潮| 欧美人与性动交a欧美精品| 色综合天天综合| 99尹人香蕉国产免费天天拍| 在线国产毛片| 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成人午夜网址| 99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午夜国产理论|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爱色欧美亚洲综合图区| 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在线se| 日韩成人午夜| 国产一级做美女做受视频| 亚洲国语自产一区第二页| 性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熟妇AV日韩熟妇在线| 2020极品精品国产| 黄色a一级视频|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0| 日韩国产黄色网站| 欧美日本在线| www亚洲天堂| 麻豆精品视频在线原创| www.av男人.com| 女人18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久大黄蕉| 青青久久91| 欧美日本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免费黄色网址| 亚洲精品片911| 国产成人h在线观看网站站|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欧美激情第一欧美在线| 国产又粗又爽视频| 欧美成人影院亚洲综合图| 午夜老司机永久免费看片| 久久成人18免费| 国产一级毛片高清完整视频版|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有乳无码| 91成人免费观看| 亚洲啪啪网|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