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校的本科教學水平評估指標體系中,教學經費指標有著重要的地位,而教學經費指標的觀測點主要是“四項經費”的投入情況。在實際統計“四項經費”指標的過程中,高校主要面臨的問題是:本??茦I務費的定義不明確;統計方法復雜;指標考察內容和適用范圍需要調整。
關鍵詞:教學水平評估;“四項經費”;統計;指標體系
中圖分類號:F406.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7)10-0110-02
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下稱《評估方案(試行)》)所列的指標體系中,教學經費是一級指標“教學條件與利用”下的一個二級指標,教學經費指標在整個評估指標體系中有其重要的地位。教學經費指標的優劣直接關系到評估結果,幾乎所有高校在加大教學經費投入的同時,都組織充足的人力,花費大量的財力和時間,對教學經費的兩個觀測點即“四項經費占學費收入的比例”和“生均四項經費的增長情況”進行了深入的考察、討論和研究,但在實際工作中,依然存在許多困惑。
一、當前“四項經費”指標統計中的困惑
根據《評估方案(試行)》中的解釋,四項經費包括:本專科業務費、教學差旅費、體育維持費和教學設備維修費。這四項教學經費的含義,是按原國家教委1988年制定的《高等學校會計制度》中的會計項目定義的。本??茦I務費是指本??粕M行實驗實習、畢業設計所需各種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及加工費、運雜費,生產實習費,畢業論文答辯費,資料講義印刷費及學生講義差價支出等;教學差旅費是指教師進行教學調查、資料收集、教材編審調查等業務活動的市內交通費、誤餐費、外地差旅費;體育維持費是指各種低值易耗體育器械,如各種球類、冰鞋、跑鞋、鐵餅、標槍、鉛球等器材和運動服裝的購置費、修理費、體育運動會費用、支付場地租金和參加校際以上運動會的教職工和運動員的伙食補助費,以及公共體育教研室的業務性報刊、雜志、資料等零星費用;教學設備維修費是指教學儀器設備的經常性維護和修理費。目前,在實際統計“四項經費”指標的過程中,高校主要面臨以下的一些困惑:
(一)本??茦I務費的定義,在其適用性上的困惑
1998年教育部和財政部印發了《高等學校會計制度(試行)》,從1998年1月1日起執行新制度核算,1988年版的制度廢止。時隔近二十年,高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定義已經遠不能反映當前高校的實際情況。原版本??茦I務費定義中的主要內容是實驗實習、畢業設計及論文答辯、資料講義印刷費和學生講義差價支出,而當前高校本??茦I務費中除了這幾項外還有很多的內容,比如,專業建設費、教學改革費用、課程建設支出、教材建設費、實習基地建設費、教學研討會的會議費、學生活動費、學生的實踐教學費用等等,這些費用在高校本??茦I務費中所占的比例還是相當高的,卻無法得以反映。
(二)本??茦I務費內涵理解上的困惑
由于本??茦I務費的定義與高校的實際情況不太相符,又無專門的、完整的、權威的內涵解釋,只能是根據有關文件精神自己意會。因此對本??粕鷺I務費的界定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一點可從教育部評估網站上專家答疑(高校了解評估指標的主要徐徑之一)中看出來。首先,不同的評估專家對同一項經費是否屬于本??茦I務費的回答不同。比如,學生活動費,不同的專家回答是不同的,有的認為可以計入,有的認為不應計入。其次,同一評估專家對相同性質的費用處理結果不同。比如,監考費和模特費,筆者看來,它們本質上都是勞務費,從直接服務于教學角度看,模特費更直接些,可專家認為監考費可歸入本??茦I務費,而模特費不可以。最后,指標統計人員和評估專家的意見不盡相同。比如,學生實驗用水電費。目前,不少高校在這一項目的支出還是比較大的,尤其是一些工科類學校,該項支出無論從本專科業務費的定義(實驗所需要的原材料)還是其支出目的(直接用于實驗教學)來說,都應該屬于本??茦I務費。僅僅因為已不再適用的1988版制度中的分類原因,而將之排除在外,使人對本專科業務費的判斷標準產生困惑。
(三)統計方法選擇上的困惑
目前,高校無論從會計科目,還是從會計帳薄或會計報表上都無法直接提取到“四項經費”,必須從現有的會計數據中分析統計。具體如何操作,不同的高校方法不一樣。江蘇省有些高校是將“本??茦I務費”科目的支出全部導出來,然后按照有關解釋,刪去不應歸入的內容,再加上其他科目支出中屬于本??茦I務費的內容,得到統計數據。此種方法由于刪除和增加完全是統計人員憑著自己的判斷進行,不同的高校,不同的人員有不同的理解,這樣不可避免會出現較大的統計誤差。另外,還有不少高校是根據原始的報銷憑證來統計(有些專家建議的辦法)。采用這一辦法,不僅有前一種方法的缺點,而且其工作量是巨大的,即使對于小學校而言,一年不足一千本記賬憑證,可是附在其后的原始憑證可能有幾千張,甚至近萬張,三年共有幾萬張,一張張地翻過去,有時還不只一遍,與此同時還要進行判斷、分類、匯總和拆分憑證細目等項工作,工作量之大是可以想見的,小學校尚且如此,大學校就更不用說了。所以,實際工作中到底應該使用何種方法,能更簡便、更快捷地進行歸集,目前,還沒有答案。
(四)指標考察內容上的困惑
“四項經費”的增長情況,是從三方面來考察的:一是近三年總值增長情況;二是生均近三年四項經費每項分別增長情況;三是近三年生均四項經費增長率的增長。對于第一、三方面筆者無異議,而第二方面對于有些高校而言,適用性可能弱一些。首先,四項經費中的教學設備維修費逐年增長,與不少高校的實際情況可能不符,尤其是成立時間不長的高校。最近幾年為了在教學設備生均值上達標,這些高校投入了大量的財力,購置了大量的設備,更新和淘汰了陳舊的設備。雖然設備總量增加了,可那都是新設備,在設備質量合格的前提下,維修費逐年增長是否意味著該校的管理存在一些問題。而事實上,在實際工作中,許多高校設備儀器使用的管理辦法日益先進,管理制度愈來愈完善,在此情況下,就算是儀器設備使用頻率加大了,與此相應的教學儀器設備的修理費未必會增加多少。其次,近年來,高校普遍存在資金緊缺的情況,用于日常教學運行的經費每年會有增長,但增長的部分常常被集中起來,辦些較大的事情。比如,去年可能用來重點投入專業、課程和教材建設,那么本專科業務費和教學差旅費可能會有較大的增長,而其他可能并未增長多少。今年預算工作的重點放在設備的維修上,那么教學設備維修費會有大幅增長,但其他項目可能增長不大,甚至未增長。如果是這樣的情形,能判定它們不達標(優)嗎?
(五)指標適用范圍上的困惑
根據《評估方案(試行)》)規定,該指標評估體系適用于全國各類普通高等學校。這一點不免讓人產生些許疑慮。就“四項經費”指標而言,不同地域、不同類型、不同建校時間、不同籌資能力、不同資金來源渠道的本科院校均采用同一指標體系評估能行嗎?比如,對于成立時間不長的本科院校和那些百年老校對四項經費的投入比例能一樣嗎?百年老校積淀深厚,教學儀器設備、基本設施、師資隊伍等的現狀都明顯優于成立時間不長的高校,相比而言,它們高比例地投入四項經費可能性更高,而后者在較短的時間內既要買地皮,又要建房子,既要購設備,還要建設師資隊伍,在資金總量一定的前提下,想要高比例投入四項經費,顯然是不切實際的。再如,有些高校除了財政撥款和行政事業性收費外,還有較多的捐贈、科研收入、校辦產業上繳等等,這種情況下,該校實現四項經費投入的高比例完全是可能的。而另有一些高校除了財政撥款和行政事業性收費外幾乎沒有其他收入來源,這些高校想要高比例地投入四項經費,很顯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解決“四項經費”統計中困惑的途徑
(一)準確定義本??茦I務費,明確界定它的判斷標準
本??茦I務費的具體定義是什么,每個人的意見不盡一致,但它應滿足的要求可能大同小異:充分反映當前高校的現狀,緊密聯系高校的會計核算制度,定義簡潔、界定標準明確。實際統計時好理解,易判斷。
(二)提供簡潔、方便的統計方法
本科教學水平評估的材料準備是一項面廣量大的工作,為減輕高校在材料準備上的工作量,指標的統計方法,最好能統一、簡單、方便、有效,這樣不僅有利于高校快速地統計指標內容,而且能提高指標統計的準確性,降低不同高校之間的統計誤差。方法越復雜,把握越困難,勢必會愈費時,而且各高校之間的誤差越大,最終可能會顯失公平。鑒于此,筆者建議指標的統計能否直接從會計科目的發生額中取得,因為盡管高校的情況千差萬別,但它們所執行的會計核算制度只有一套。況且從本質上說來,會計科目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分類反映經濟業務的內容,滿足管理的需要。
(三)對于部分高校,在指標考察內容上能否做些調整
對于成立時間短、資金來源渠道窄、所處地區經濟不太發達、基礎薄弱的一些高校,在“生均四項經費增長情況”考察內容上,可否暫緩考察“生均四項經費每項分別增長”。這樣可能更符合實事求是的原則。
(四)對高校進行分類,并相應制定其評估指標體系及其等級標準
目前,教育部的評估方案只有一套,適用范圍是各類普通高等學校,而全國范圍內的普通高等學校在成立時間、所處地區、屬性、類型、專業類別、綜合實力、資金來源以及資金結構等等方面均不相同,這些差異是客觀存在的,而且它們的存在又實實在在地影響著高校對四項經費的投入。因此建議相關部門組織教育類、會計類和評估類專家對全國的普通高等學校,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然后分別制定其本科教學水平評估指標體系及其等級標準。這樣評估指標可能更切合實際,也更有針對性,從而更能有效地發揮出教學水平評估應有的作用。
[責任編輯 孫莉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