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垣,因沈從文筆下的《邊城》而讓人神往,因共和國第五任總理朱镕基曾求學于此而馳名,因縣域經濟的迅猛發展而令人稱羨。近年來,該縣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心存科學理念,力求均衡發展,采取得力措施,使該縣基礎教育步入了均衡發展軌道。近日,筆者就該縣如何發展農村基礎教育,促進均衡發展的問題,對該縣教育局局長黃智敏同志進行了專訪。
記者:黃局長,您好!近年來,花垣縣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我們想請您先介紹一下花垣縣教育發展的基本情況。
黃:花垣縣位于湖南西部,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全縣轄8鎮10鄉,總人口27.7萬人。現有各級各類學校299所,在職教職工2 673人,在校學生5.1萬人,其中義務教育階段44 071人。近年來,我縣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教育工作全局,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銳意改革,勇于實踐,開拓進取。2000年,我縣“兩基”工作經省政府檢查驗收合格,2006年1月,我縣被確認達到現階段“兩基”合格要求。與此同時,全縣教育“兩項督導”工作考核以109.5分的成績居湘西州之首。2006年我縣高考成績實現了歷史性突破,結束了多年無人考上北大的歷史。我縣職業教育也有了新的發展,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初步形成以校企合作、產學結合、“訂單式”培養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模式。初中畢業生分流職高的比例已達40%。各類民辦學校或培訓機構也快速發展,全縣已達16個。
記者: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強調應當充分認識農村基礎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近年來,農村教育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不斷完善,花垣縣在促進農村基礎教育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黃:近年來,我縣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逐步規范了“以縣為主”的基礎教育管理體制,在促進農村基礎教育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縣委、縣政府始終把教育擺在了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和扶持力度,落實了教育發展的責任,并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制定政策性文件,從政策層面上解決了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中的許多重大問題。
第二,加強領導,強化組織保障。近年來,我縣先后成立了“兩基”工作領導小組,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和危房改造工作領導小組,由縣長和各鄉鎮長分別擔任縣鄉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采取專題會議,部門協調,現場調研等形式為發展農村基礎教育排憂解難,鋪設“綠色通道”,為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提供了組織保障。
第三,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我縣形成并落實了縣、鄉、校“雙線三級”控輟保學責任制、縣級領導定點聯系制度、縣級各部門支教制度、縣四大家定期義教制度、教育工作督查驗收制度等,為基礎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四,進一步完善了農村基礎教育投入機制。我縣通過內集外引,上爭下促等多種渠道籌措資金。償還了義務教育欠債資金300多萬元;從2005年起,縣財政每年拿出300萬元獎勵高中教師;從今年起,每年拿出200萬元,用于發放農村教師生活補貼,使農村教師月生活補貼平均增加了100多元,切實穩定了教師隊伍。
第五,創新辦學形式,鼓勵社會力量辦學。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大力倡導企業反哺教育,先后有8家企業自愿為我縣邊城高級中學建設捐資,捐資總額達2 200多萬元,開創了我縣社會力量辦學的嶄新局面。
記者:促進教育均衡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請介紹一下貴縣是如何重視教育均衡發展的。
黃:縮小城鄉差距和校際差距,讓每一個孩子都享受優質教育,是廣大群眾的希望和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長期以來,我縣各校硬件設施配置不均衡,是基礎教育不均衡發展的顯性體現。近年來,我縣搶抓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危房改造建設、農村教師公轉住房建設和日元貸款項目建設,多渠道籌措資金近2.5億元,新建、改建、擴建校舍17萬多平方米,排除中小學危房8 000多平方米,添置教育教學設施5萬余臺(件),完成“義教工程”、“寄宿制”學校建設項目106個、農村遠程教育項目25個,辦學條件得到空前改善,涌現出一批花園式學校(如吉衛民中)、綠色學校(如邊城小學)和辦學條件現代化的示范性學校(如邊城高級中學),為師生創建了良好的育人環境。今年,我縣還根據州委、州政府“政府統籌、個資墊半、產權公有、以息抵租、周轉使用”的原則,啟動了農村教師周轉住房建設,將分兩年逐步投入1 390萬元新建、改造教師住房469套。
記者: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近年來,花垣縣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黃:其實,教育均衡不是簡單的低層次上的均衡,它所追求的是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不斷提高的動態均衡。因此,構筑教育人才優勢、優化教師隊伍,是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的根本大計。在抓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我們更加注重以教師隊伍為重點的軟件建設。2005年以來,我縣先后兩次面向全國公開招聘高中教師100人,并為他們落實了住房等福利待遇,基本解決了我縣高中教師隊伍年齡、學科、職稱等結構不合理的問題;面向大中專畢業生招聘了中小學教師100多人,從初中畢業生中擇優挑選22名學生進入吉大師院定向培養,及時解決了教師緊缺的問題。我們還采取教師綜合素質培訓、校長培訓、學科骨干教師培訓、校本教研培訓、信息技術培訓等形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師的素質。目前,全縣所有校長實現“雙證”上崗,中小學專任教師合格率分別達98.88%和100%。與此同時,我們還長期開展“守師德、正教風、樹形象”活動,教師職業道德水平進一步提高,涌現出60多名州級以上優秀教師和10多名優秀校長。
記者:提高教育質量和加強素質教育離不開教研教改工作的創新,花垣縣在這方面成績突出,您能否簡單介紹一下?
黃:近年來,我們加快了教研興教的步伐,以開展課題研究為突破口,以開展教學觀摩和教學競賽活動為載體,以基層視導為手段,以教研聯組為基本組織形式,積極與區外名師、名校建立教科研協作體系,教育科研成績突出。僅2006年,全縣有15個教研課題申報成功,其中省級課題14個,有多個課題獲省級一等獎。
教研教改工作的深入開展,促進了教師科研水平的提高。近年來,我縣教師撰寫的科研論文有380多篇獲國家級獎項,450多篇獲省級獎項。教師科研水平的提高又有力地促進了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近年來,我縣有600多名學生參加國家、省舉辦的文學、體育、藝術競賽,200多人次在國家級比賽中獲獎,300多人次在省級比賽中獲獎。
記者:“努力辦好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教育”是周濟部長在2007年工作報告中又一次提到的總體要求之一。請您談談花垣縣是如何貫徹這一指示精神,發展全縣教育的。
黃:建立健全資助體系和救助機制是辦好“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教育”的總體要求,也是擺正教育公平觀、人本觀、責任觀,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的具體體現。近年來,我縣把貧困生救助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健全了組織機構,成立了救助中心,設立了資金專戶,建立了救助信息庫,形成了“政策免補+社會捐資+學校減免”的救助體系。僅2006年就落實“兩免一補”資金1 293萬元,籌集捐資助學資金80多萬元,落實學校減免資金70多萬元;為1.4萬多名貧困生免了書費,為4萬多名貧困生免了雜費,為9 000多名貧困生發了生活補助;為農村兩女結扎戶、獨生子女戶的1 200多名學生發放了計生綠卡,全免書雜費近40萬元;為38名貧困大學生圓了大學夢。基本實現了義務教育無“因貧而輟學”的目標。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幾年的艱難跋涉、開拓創新,使我縣全面實現了“兩基”目標,步入了協調、均衡、健康發展的軌道。花垣縣教育局也因成績突出,先后獲得國家貧困地區新課程師資培訓先進單位、省現代教育技術工作先進單位、州“兩免一補”助學工作先進單位等10多項榮譽。
我們深深感受到,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教育發展離不開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我縣各項教育工作重大決策的形成和重大教育工程的實施均得到了省、州領導的關心和指導,同時也得到了全縣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縣委、縣政府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的切實實施,更是為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與我縣教育工作者共同譜寫了“黨以重教為先,政以興教為本,民以支教為榮,師以從教為樂”的美好詩篇,共同奏響了黨政齊抓教育大事、全民共謀均衡發展的凱歌。
(責任編輯 王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