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實施素質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促進“后進生”的轉化。在小組合作學習前讓“后進生”被小組成員接納;合作學習中搭設“臺階”讓“后進生”釋放潛能,并形成個人責任感和歸屬感;合作學習后以合理的評價鞏固“后進生”的轉化效果。使每一個學生都獲得進步、獲得快樂、獲得成功。
[關鍵詞] 后進生;多元智能;合作學習;轉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 G424.2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1128(2007)09-0050-02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實施素質教育正在日漸成為教育工作者努力奮斗的目標。科技的發展、國家建設對人才的要求,使教育面臨著新的抉擇。如何認識學生的智能優勢?如何培養健康全面發展的學生,成為現代教師必須面對的教育問題。
一、正確認識“后進生”
有一句話說得好,世界上沒有垃圾與廢物,所謂“垃圾與廢物”就是放錯了位置的財富。
從多元智能的角度分析,傳統的應試教學過分強調知識和應試技能的培養,忽視學生的體育運動、音樂藝術、人際關系、自我認識等多種智能的培養。把知識技能、思想品德欠佳的學生認定為“后進生”。這樣的認識,既使學生其他方面的智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壓抑,又使“后進生”自身所擁有的潛能難以被發掘,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為此,加強后進生教育成為實施素質教育所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
實施素質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重視發展每一個學生的智能優勢,挖掘每一個學生的智力潛能,滿足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我們有必要重新認識“后進生”,“后進生”應該就是稍后進步的學生,并不是差生。“后進生”在前進與成長中只是進步暫時受阻,我們應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這個問題。在一個班集體中,學生之間的差異是普遍存在的,教師應該理性地接受這個事實,而不能冷眼對待“后進生”。陶行知先生就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
二、轉化“后進生”的策略
“后進生” 轉化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學生對文化知識的掌握,從而促使他們全面發展。
在傳統的應試教育中,由于受評價機制的影響,許多教師為了提高班級平均分,重視對“優等生”的教育,幾乎傾注了其全部精力。而忽視對“后進生”的關注,甚至認為“后進生” 拖班級的“后腿”。這種做法嚴重挫傷了“后進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產生失落感、自卑感,以致自暴自棄,對學習失去興趣;有些同學甚至通過擾亂學校班級紀律來獲得自我滿足。這真是教育的悲哀!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有責任尋找有效的教學方法,發掘每個學生的潛在智能,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發展,都能享受成功的快樂。
解決“后進生”問題的方法很多,但大多以思想教育為主。筆者僅從挖掘“后進生”潛在智能角度分析“后進生”的轉化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組織形式。通過教育教學的實踐,筆者發現合作學習更能從行動上激發“后進生”的學習興趣,使之積累學習經驗,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這是由合作學習的特點決定的。合作學習采用異質分組,它將性別、性格、家庭背景、知識結構、認知風格、學習成績、能力特長(指多元智能理論中提到的)等方面有差異的學生分在一組,這樣做有利于學生各盡所能、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優勢互補、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合作學習為每一個學生提供了施展自己才華從而體驗成功的舞臺。合作學習促使學生實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的指導思想,實踐證明合作學習更有利于“后進生”的轉化。
1.創造條件讓“后進生”被小組成員接納
要在合作學習中轉化“后進生”,首先必須使合作小組其他成員接納后進生。在組成小組之初很容易出現優等生嫌棄“后進生”、不接納“后進生”,出現小組不團結無法實施合作學習的現象。針對這種情況,筆者認為首先教師應該發現“后進生”的閃光點,有意創造機會讓他們展現自己的才能,改變“后進生”在同學們頭腦中“無能”的印象。
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發現大多數“后進生”都是多才多藝、心靈手巧的學生。1999年我班學生王偉就是一個“后進生”,當時成立物理興趣小組時,哪個組都不愿意要他。可是有這樣一件事卻讓所有人對他刮目相看。那是一節組織學生自制教學模型的合作學習課,他所在的小組設計制作靜電吸塵器的模型,原理、圖紙設計都完成了,可是具體怎么做大家犯了難,這時王偉在一邊只是看不說話。我記得他的父親說過這孩子從小就愛做手工,我就鼓勵他去試試,他猶猶豫豫地承擔了這個任務。結果模型真的做好了,不但做的非常精致而且效果非常好,還獲得市教學模型比賽二等獎。這樣一來他一下成了班里的“紅人”。從此,成功的快樂體驗使他成為了小組活動的積極分子。由此可見,只要教師細心觀察這些“后進生”,總能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和獨特的能力,而有意識地為他們創造機會讓他們展現才能,則能讓他們在成功的快樂中告別自卑,從此走上快樂學習獲取進步及成功的道路。
2.搭設臺階讓“后進生”釋放潛能
“后進生”更懼怕失敗的體驗,教師應該在關愛尊重、充分信任的基礎上,依據他們的知識基礎及心理素質幫助“后進生”完成學習任務,促使“后進生”形成學習的主動性,并積極加入到小組活動中來。
由于“后進生”長期受到教師的冷落以及考試失敗的打擊,心理往往非常自卑,所以第一次的成功對“后進生”來講至關重要,成功了會使他們看到自己的能力,認識到通過自己的努力 “后進生”的地位是可以改變的,從而對前途充滿信心。否則,會加重他們的自卑感。為此,教師要幫助他們為他們的第一次(第一次發言、第一次承擔任務)搭設“臺階”,為他們走向成功做好充分準備。首先,教師在選題時要周密考慮,務求做到難易適度,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能力完成承擔的題目,特別是“后進生”承擔的任務必須適合他們自身的條件和能力,只有這樣才有轉化“后進生”的機會,使他們有可能發揮“專家”的作用。但是畢竟是第一次,教師應該在課前為他們提供必要的背景材料,講授必要的基礎知識。同時精神上多鼓勵他們,教師對學生的熱切期望會使學生覺得“老師沒有放棄我,老師還在幫助我”,感到無比溫暖,他們會以加倍的努力來回報教師。小組活動時,教師要多用期待的目光、信任的眼神、熱情的話語去激勵他們,使他們更加勇敢自信。
在小組討論中優等生總是要比“后進生”有更多的發言的機會,這種現象如果不及時糾正,會在課堂互動中強化學業上的差異,使好學生更好,“后進生”更差。為此,教師在鼓勵“后進生”積極發言的同時,根據多元智能理論要引導優等生認識到一個人不可能擁有方方面面的能力,要想小組合作成功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要學會傾聽其他人的觀點,吸取其他人的長處。同時也使“后進生”堅信自己能夠對小組合作學習作出重要貢獻。另外可以采取措施,比如學習小組成員發言時,每一輪發言中每人只能發言一次,只有當每個成員都發言后,才允許開始第二次發言。這樣安排的目的是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小組活動中,有發揮自己才能的機會。
3.建立“后進生”的個人責任感和歸屬感
責任感能促使一個人腳踏實地的做好本職工作。一定要增強“后進生”的個人責任感,不能讓他們產生依賴思想。讓“后進生”擔負小組重要任務,對“后進生”轉化也是極為有利的,比如當組長、監督員等。要想管理別人自己首先要做好榜樣,這種責任感會激勵他們積極投身到小組活動中,獲得更多的鍛煉機會,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組織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
除了教師的幫助外,集體的力量也不容忽視。它在“后進生”轉化工作中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同學之間的接納、尊重、關心,生生間的互助,會使“后進生”產生強烈歸屬感,感受到小組這個小家庭的溫暖。同時優等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對知識學習一絲不茍的精神,也會為“后進生”樹立活生生的榜樣,使他們堅信只要自己努力也一定能走向成功。
4.合理的評價鞏固 “后進生”的轉化效果
只有合理的評價才能觸動“后進生”的心靈深處,不可忽視評價對“后進生”轉化的重要作用。
傳統教學用學生的考試成績排隊來反映學生學習情況,對“后進生”心理打擊很大,使他們體會不到自身的成功。而合作學習強調“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提出了一種全新的評價方式,不以小組全體成員的實際分數之和作為小組得分,而是以小組成員的提高分作為小組的成績。首先把小組成立時每個組員的成績作為基礎分,然后把經過小組合作學習之后考試成績與基礎分比較,再根據一定的規則確定學生的提高分。然后把每個同學的提高分相加再除以小組人數得到小組分數,然后對小組合作學習情況進行評價。
這樣每個同學都能看到自己的進步,尤其是“后進生”哪怕是一點點進步都能得到提高分,實實在在的成功,實實在在的貢獻,會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從而更積極、快樂地投身到小組合作學習之中。這種評價方式還可以加強組員之間的積極合作,既能促使每個人取得進步,又能促使小組整體進步,避免了優等生不愿意幫助后進生學習的情況發生。
“后進生”的轉化工作非常復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立竿見影的。有個諺語說,山坡上開滿了美麗的鮮花,在牛羊的眼里它們只是飼料。只要我們教師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努力為“后進生”創造施展才能的舞臺,就一定會發現更多更好的轉化“后進生”的方法。讓我們積極投身到素質教育的洪流中去,我相信一定會使每一個學生都獲得進步、獲得快樂、獲得成功,都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
作者單位 揚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 吳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