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社會經濟學家巴特萊通過大量的研究,發現在日常生活和生產活動中存在著這樣一種規律:事物的80%的價值集中于20%的組成部分中。如20%的顧客占據了80%的商品銷售額;20%的電話用戶占據了80%的話費;一萬字詞的字典,人們常用的只有約2千多個等等。這就是著名的“巴特萊法則”,又稱“80/20法則”,它是國際上公認的科學法則,揭示了“重要的少數”與“瑣碎的多數”之間的辯證關系。在任何群體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數,而不重要的因子則很多,只要抓住關鍵性的少數因子,就能控制全局,提高效率。數學教學,亦是如此。
一、巴特萊法則與教師課前備課
備好課是教好課的前提。數學知識的系統性很強,各章節知識點的連貫性較明顯。數學老師在備課時,要將主要精力放在重點、難點上,要用80%的精力對20%的重點、難點進行篩選,在不影響知識系統性的前提下,找出“重要的少數”,避免平均用力、重點不突出。
如在高中一年級函數一章中,函數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一節的重點是在影射的基礎上理解函數的概念;難點是函數的概念。教師在備課時就要把重點放在如何引導學生對映射刻畫的函數定義進行思考上。
二、巴特萊法則與課堂學習的“黃金時間”
課堂教學的效率,不是看教師講了多少,而是看學生學了多少。在課堂45分鐘的學習中,學生的學習效率并不是整個時間都一樣。大腦皮層興奮點有一個“興奮—抑制—興奮”的轉換過程。隨著教師授課的開始,學生大腦皮層對學習內容的興奮性逐漸提高,上課15分鐘左右這種興奮達到高峰,持續10分鐘左右后逐漸回落。我們稱這10分鐘為“黃金時間”,年級越低,“黃金時間”越短。因此教師要有效的利用“黃金時間”進行授課。
例如,圓和圓的位置關系一節課的重點、難點是探索圓與圓之間的幾種位置關系,了解兩圓外切、內切與兩圓圓心距和半徑數量關系的聯系。教師要充分利用這節課20%的“黃金時間”,調動學生積極性,引導學生對這些重點、難點進行突破,完成80%的教學任務。
三、巴特萊法則與對學生的輔導
在我國現行的教育體制下,班級授課是主要的教學方式。然而教師的精力是有限的,很難關注到每一個學生。善于運用巴特萊法則將會幫助老師很好地處理全班教學與個別輔導之間的矛盾。用80%的精力和注意力關注占全班20%的“兩頭生”,盡量做到“抓兩頭,帶中間”。對優等生進行拔高式的輔導,讓他們起模范帶頭作用;對落后生要從基礎入手,讓他們得到更多的“照顧”,從而促進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
四、巴特萊法則與對學生的測驗
測驗是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的一種有效手段,也是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依據之一。巴特萊法則在數學測驗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根據教學要求,教師可針對各章節20%的重點、難點編制出少而精的、難度適中、能代表教學重點和雙基內容的題目對學生進行測試,在較短的時間內測出教學效果。也可根據學生的數學成績分布按比例進行抽樣檢測,通過對20%有代表性的少數學生的檢測,準確地反映出整體教學效果,為進一步調控教學奠定可靠的基礎。
五、“巴特萊法則”與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對自己所學內容的處理往往是很被動的,老師布置的作業和課外輔導書占據了學習的多數時間。其實,學習內容的多少與學業成績的高低并不一定成正比。只要掌握了每門學科20%的重點、難點,就能取得80%的成績,而這20%的精華是否能掌握就要看學生會不會學習了。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做題,掌握精華,學習能力,避免搞題海戰術。
參考文獻
[1]曹建軍,于萍.“巴特萊法則”與課堂教學優化[J].內蒙古教育,1995(12).
[2]黃嘉應.“20法則”對地理教學的啟示[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1995(3).
作者單位 西南大學教育學院
(責任編輯 田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