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工作中一個永恒的話題。目前,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多層次、多側面的變遷,使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其中,德育更是處于挑戰的頂峰。在這樣的社會條件下,如果我們能勇于承擔改革創新的重擔,保證德育工作良性發展,在德育工作方面有所建樹并探索出一套適應時代需求的德育體系,對人類教育史將是重大的貢獻。
結合自己多年的學校德育工作經驗,筆者認為新時期抓好學校德育工作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提高認識
德育是學校教育的生命線,也是學校教育的根本,在全社會普遍重視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大氛圍下,學校作為專職教育單位,把德育放在學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們的共識。加強對學生進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紀教育和心理品質教育,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
認清了形勢,我們可以用四個“最”字來勾畫當代德育工作的形象和任務:困難最大;機遇最大;責任最大;做好了,貢獻也最大。
二、加強交流與溝通
德育工作最主要的是交流和溝通,而交流和溝通的前提是相互了解。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須加快知識更新的步伐,必須盡可能地與學生多相處,否則我們與學生的思維方式不同,話語系統不同,關注點、興奮點不同,怎么能夠有針對性地做好引導工作?所以,學生犯了錯,我們不要一味地埋怨和指責,而是要和他們正面的交流與溝通,引導他們認識到錯誤的根源,尋求補救的辦法。魏書生說過,處理一件事情的辦法不應該少于100種,辦法不同,收到的效果也就不一樣。有些事情到了“山窮水盡疑無路”的時候,不妨換一種思維,換一種辦法,與之交流、溝通,也許會達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三、直面教育、正確引導
高中學生正處于青春叛逆期,學校應該重視對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教育,不能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對其品德教育放任自流。這個時期的學生總想與成人平起平坐,他們不愿意聽別人的指責,更愿意自己思考、自己分析,自己對行為的結果作出判斷。此時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避免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德育的前提是有一定的道德標準,教師可以把這個標準告訴學生,為其獨立思考提供依據。有了這個標準學生才好作出自我判斷、自我評價、自我約束。作為學校,就應該開設相應的課程,對學生的心理進行正確引導,同時把法治教育和生命教育也作為德育內容,讓每個學生自覺樹立法治意識,讓學生學會尊重生命、珍愛生命。通過對學生的多方面教育,使他們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
四、以實踐促發展
學生道德認識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發、道德意志的鍛煉、道德行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習慣的養成,都離不開各種實踐活動。學生的優良品德不僅要在各種實踐活動中形成,也要在不斷豐富和深化的實踐活動中得到完善和提高。同時,由于中學生活潑好動、精力充沛、求知欲和上進心強,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比較符合他們的興趣愛好,能滿足他們的多種需要。因此,教師要在實踐中采取多種實踐鍛煉方式,創設各種情景,在課堂上讓學生對特定事情采取他們認為有效且符合道德規范的措施,然后進行集體討論。這種通過師生的共同探討得出的道德評價更容易被學生接受。
德育工作有時需要針鋒相對,有時卻需要以柔克剛;有時需要大張旗鼓,有時卻需要偃旗息鼓,此時無聲勝有聲。現在的青少年個性很強,我們的思想工作只有因人、因事、因地不斷變化才能取得實效。
德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要深刻認識德育工作的新要求,注重德育創新,加強德育體制和制度建設,改善德育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順利完成德育這一核心任務。
作者單位 河北省張家口市私立第一中學
(責任編輯 田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