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是一種面向全體小學生的具有創造性的復雜勞動,是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體現,是語文知識的綜合作用。在作文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呢?筆者認為應順應兒童的心理特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開展作文教學改革,激發學生作文的興趣,使學生由“要我寫”變為“我要寫”,只有這樣,才能提高作文教學效率,使作文教學事半功倍。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從優化作文教學方法入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作文教學中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講究趣味性,讓孩子快樂作文;注意實踐性,讓孩子們接觸自然,深入社會;重視開放性,減少寫作的束縛,鼓勵孩子自主表達和有創意地表達;還要追求教育性,使孩子在作文過程中陶冶情操,表達真情實感。只有優化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才能提高作文教學效果。
一、循循善誘,引導低年級學生注意觀察,培養學生說寫能力
首先,根據低年級學生實際,抓好詞句教學,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新課標要求低年級以字、詞、句教學為重點,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并把聽說讀寫緊密結合起來。為此,識字教學中除讓學生掌握字音、字型外,重點引導學生結合語言環境和生活實際理解字義,并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引導學生多組詞,用組的詞語去說話寫話,進行口語交際,這樣步步深入,逐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其次,遵循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培養學生的觀察習慣。教學應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來選擇觀察的內容,如時常讓學生觀察玩具、學具、圖畫,讓學生動手做實驗,并舉行一些有趣的活動等,盡量讓學生在喜愛的活動中輕松愉快地觀察事物,為口語交際創設有利環境。
另外,引導學生認識和積累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所涉及到的知識和詞匯,如家庭炊具、洗刷用具,教室、黑板、文具等,觀察親人和同學的神態動作,并以這些素材為內容,引導學生把觀察和積累的內容告訴別人,在說話中抒發自己的感情。這樣既調動了學生作文的積極性,也遵循了先說后寫,以說促寫的原則,使作文訓練從低年級起步,為中年級的作文訓練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營造氛圍,開闊中、高年級學生視野,提高學生作文水平
豐富多彩的生活是作文的不竭源泉。教育家葉圣陶說過:“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完美到什么程度,才會做什么樣的文章。”教師要指導學生開展各種有意義的活動,才能使學生從美的生活中挖掘作文素材,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作文。教學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從教師入手,改革教法,培養學生作文興趣,使作文教學寓教于樂;二是從學生入手,廣泛開辟第二課堂,豐富學生生活。在作文指導課教學活動中,改革課堂教學結構,由以往的教師講學改為重在向學生授之以法。教給學生觀察、攝取信息、積累素材的方法,靈活地創設各種情境引導學生捕捉那些具有表現力的細節,選取那些積極的、能挖掘深刻主題的材料,傾訴和贊頌平凡生活中的人性美與人情美,進而啟發學生關注自己的生活。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要有計劃地指導學生讀一些書報、兒童刊物,讓他們隨時把一周的所見所聞所想記下來,在每周一的信息交流課上交流,或在板報中展示。在指導學生寫物時,將實物、實景搬進課堂,讓學生仔細觀察,先說后寫;在指導學生寫活動時,組織學生當堂表演節目,帶領他們開展各種有趣的活動,在活動中開眼界長知識,激發寫作欲望;也可以將課堂搬出教室,讓學生從封閉的教室走進廣闊的大自然。這不僅愉悅了心情,調動了興趣,更開闊了視野,使學生作文言之有物。教師要放手發動學生,真正讓學生成為作文的主人。
三、授以方法,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強調了“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在最能突出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寫作教學中又強調了應著重培養學生的作文評改能力。
葉圣陶先生說過,要“使學生能自改其文”。要讓學生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首先要讓學生明確該從哪些方面下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培養學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首先必須激發學生修改作文的興趣,教師可采用自評和互評的方法進行作文評改教學。
互評,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組幾位學生互換作文,按結構、語言、內容等幾個方面認真地修改,當然在修改時可以討論商量,互相提一些修改建議。要求學生像教師那樣在文章的旁邊寫些眉批或修改意見,然后在文章的后面寫上總評,最后根據分析恰如其分地劃分等級。
自評,在認真品味了同學的作文以后,讓學生先把自己的作文讀幾遍,把錯別字、病句都改出來。然后就作文要求認真修改語言,該簡潔的要簡潔,該生動的就生動。給自己的作文也寫上分析評價意見并劃分等級,然后按照修改意見認真修改,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總之,要真正把作文評改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經常參與修改作文,使學生養成認真修改文章的好習慣,這不僅挖掘了學習的潛力,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還養成了良好的寫作習慣,同時,也減輕了教師批改作文的沉重負擔。
以上多方面的訓練,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優化了作文教學方法,提高了作文教學效率,培養了學生觀察、分析和認識事物的能力,使學生作文時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情可抒,不僅激發了學生的作文興趣,還培養了學生的求知欲。這樣教學,既尊重了學生個性,又增強了教學藝術性和感染力,使每個學生都感受到作文成功的快樂。
作者單位 河南省漯河市第二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田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