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6日下午,北京市教委基礎教育處、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聯合舉辦了“利用教育技術提高農村中小學教育質量研究及推廣項目”階段成果現場匯報會。會議在位于北京市延慶縣深山區的千家店小學召開,北京市教委基教處李奕處長、助理王凱博士,北京市教育學會副會長張凱老師,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陳海東處長,北京師范大學社科處韋蔚副處長,北京市延慶縣教委孟順利副主任、昌平區教委中教科張建飛老師,項目組組長何克抗教授、項目組成員余勝泉教授、吳娟博士等人以及昌平、延慶兩區縣部分項目學校的校長及教師代表出席了會議。
會議開始,項目組組長何克抗教授對首批項目學校在2006-2007學年所做的試驗研究工作以及取得的成果向與會的各級領導作了匯報。通過2007年6月底對昌平、延慶兩個區縣近20所農村項目小學與北京城區4所著名小學一年級學生的語文、英語兩科成績進行對比,說明在城市與農村(甚至山區)教育起點很不公平的條件下,利用先進的教育技術理論、模式、方法,顯著提高農村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實現教育結果的相對公平是可能的。事實上,項目實施一年來,各項目學校的教學質量確實有較大幅度的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明顯提高。
昌平區南口小學的劉榮老師、鞏華小學的趙玉華校長和延慶縣千家店小學的張秀彩老師分別對1年來廣大教師教育思想、教學觀念的轉變,教學水平、科研水平的提升,家長和社會對項目成果的贊譽等方面進行了回顧與總結。
之后,北京教育學會副會長、特級教師張凱談了他的幾點感受。他說遠郊區縣深山區教師的敬業精神和辛苦付出讓他非常感動。他非常欽佩何教授及其團隊所做的工作,也非常欣賞教育學會“課題來源于實際進而指導實踐”的務實、創新的科研態度和精神。他認為,這個項目改革了傳統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凸顯了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開放性和選擇性,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提升教學質量,促進了教育的跨越式發展;與名校對比測試的成績讓學生知道“我也能行”,這種積極的心態有利于學生的終身發展。另外,這個課題不僅僅使學生受益,教師和學校通過此載體也得到了充分的發展。最后,張凱老師提醒項目組:測試只能說明學科能力,不能代表學生的綜合能力,還應從孩子各方面的綜合發展多做研究,以免以偏概全。
延慶縣教委孟順利副主任對該課題不重形式而重過程與教學效果的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指出該項目從一開始的入門培訓到后來的課題實施,工作指導都非常到位,課題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并提出在市教委的領導和支持下,延慶縣將把這個課題繼續下去。
隨后,李奕處長作了重要講話。李奕處長指出,首先,從張秀彩老師、孟順利副主任的講話中可以看出,項目組一年來務實、嚴謹、執著的工作態度與工作作風。其次,這個課題得到了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重視與支持,才得以有效實施并良好運轉。再次,項目與課題的繼續推進需要大家進一步的努力與關注。最后,李奕處長對項目組提出殷切希望: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繼續對項目進行整體推進;從科研角度對語文、英語單科進行對比測試的結果很振奮人心,但還不能作為對課題校的整體評價,還不能說明全部的問題——科研成果要關注,但更要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此外,還要注意科研與實戰是有區別的,在實戰中往往更多地關注綜合效益、均衡發展和整體推進,項目組在這方面應該有更多、更深入的考慮。
最后,千家店小學的吳巖老師向與會的領導、來賓展示了一節深山區農村小學一年級的英語課堂現場教學。成果展示室則向大家展示了各項目學校試驗班學生的語文、英語習作以及試驗教師的優秀教學設計方案和部分研究論文。
這次匯報會及時總結了信息技術環境下提高農村地區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的理論、模式和方法,有力地推進了北京農村地區的教育信息化進程,促進了“利用教育技術提高農村地區中小學教育質量研究及推廣項目”的深入發展。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責任編輯 田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