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我在班上進行過小學班級學生干部家訪的嘗試,即由班長、學習委員、體育委員、文娛委員、勞動委員組成家訪組,利用課余時間家訪。為了讓這些“小使者”不辱使命,我特意進行了禮儀、訪題及口語交際方法的指導,建議他們利用雙休日時間家訪,每周訪問一位同學的家長,由班長填寫家訪日志,并向我匯報家訪情況。于是,我滿懷期待地放飛了這群躍躍欲試的“小雛鷹”,并等待他們的好消息。
幾周后,我發現小干部們的臉上寫滿了成就感,他們學會關注每一個同學了,為了及時、真實地向家長反映學生在校情況,他們開始留心同學們的日常表現和學習情況。家訪也使得全班同學更注意自身的行為規范和課堂表現,與小干部們也“近乎”多了。原來班級的大掃除一直是老大難問題,部分同學缺乏責任心、敷衍了事,勞動委員也管不了。現在有了新氣象,只要勞動委員一聲令下,大家爭先恐后的勞動場面就呈現在眼前。
小干部家訪不僅為班隊建設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而且他們自己在實踐中也得到了鍛煉和提高,他們在家訪時受到家長的歡迎,有時也應家長的要求談自己的學習經驗,更多的是通過傾聽家長的心聲,深刻地體會到了父母的辛勞和對孩子的殷切希望。有時也遭遇到尷尬局面,一次某同學的媽媽在家里打牌,孩子們等了半天也沒有接待……家訪的成功與挫折都是對孩子們的鍛煉,有利于孩子們的健康發展。
小干部家訪活動實際上就是我們現在所提倡的,新課程理念下的“假日小隊”、“自主小隊”的課外實踐活動。當然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的,小干部家訪也應把握幾個原則:(1)就近原則。家訪路途不宜太遠,學生相對集中的居民區或集鎮較適宜開展此項活動。(2)預約原則。班主任需事先與被訪學生及其家長取得聯系和溝通,取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3)團隊原則。每次家訪應讓小干部保持較強的團隊意識和組織紀律性,讓家長能全面了解自己孩子學習、勞動、文體活動等方面的表現。
總之,小干部家訪的嘗試實際上體現了班級管理由封閉性向開放性轉變,是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良好途徑,也是班主任家訪工作的有益補充和提升。
作者單位 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