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論文通過筆者所在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實施分方向教學的實踐過程對分方向教學的模式進行初步探討,試圖摸索出一條使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活動與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規格有機的相結合、使學生的就業在物流這個寬專業上有較為具體方向的捷徑,同時,亦可推動其他相關專業按此模式進行研究。
關鍵詞:分方向教學;模式;校企合作課程
中圖分類號:F27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100(2007)12-0122-03
Abstract: The thesis is mainly about discussing the mode of teaching on separate orient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teaching practice in the logistics major. We want to probe a way to combine the teaching with the social needs for talents. We hope that we can show a short-way to students on the major of logistics with the help of giving them a specified orientation on the major. Meanwhile, it is also helpful to other major's teachers who want to use the mode to make further study.
Key words: separately oriented teaching; mode; cooperated course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college
在高等職業院校中,許多學生對于專業課都感興趣,但開設的專業課程越多,越沒有針對性,學到最后普遍認為什么都學,每樣都學到一點,但都沒學精,難以勝任工作。同時在一個教學班中,個體素質差異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按同一標準、同一個模式組織教學,必然造成“吃不飽”與“吃不了”并存的局面,難以實現既定的人才培養目標,這樣的“產品”進入人才市場,不可能體現高職學生具有專門的職業技能的優勢,這對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是一個很危險的信號,因此,在高等職業院校中,凡是就業面很寬泛的專業,都應實行分方向教學。
當前,熱門專業物流管理,在就業方向上很寬泛,如:運輸、倉儲、貨代船代、港口企業以及連鎖超市等。就單個院校而言,不可能全方位地培養出全能人才,而只能根據社會需求及自身優勢,選擇其中一些方向進行重點培養。因此,在教學中只有打破原有的教學模式,走一條在物流管理專業下分方向教學模式的路子,才能培養出物流各領域所需求的專門人才。本文通過筆者所在院校(武漢交通職業學院)物流管理專業實施分方向教學的實踐過程對分方向教學的模式進行初步探討,試圖摸索出一條使物流專業的教學活動與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規格有機的相結合、使學生的就業在物流這個寬專業上有較為具體方向的捷徑,同時,亦可推動其他相關專業按此模式進行研究。
1初始研究
分方向教學的路子是物流管理專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其關鍵是教學模式的選擇和教學計劃的制定,物流管理專業分方向教學的模式(既分哪些方向以及各方向的課程結構設計)有多種,只有選擇出既與社會需求接軌又能充分發揮自身強勢資源的專業,才能取得分方向教學的成功。從理論上講可供選擇的物流管理專業分方向教學的模式如表1所列。

選擇合適的模式應考慮的主要因素有:市場對專業人才結構的需求、各業態結構動態發展趨勢、專業教學資源條件、校外實習就業基地資源條件等。綜合上述因素,我們進行了多方面的調查分析論證:
(1)經大量調研,特別是對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地區的調研,基本掌握了企業用人的第一手資料。沿海地區,需求主要集中在集裝箱公司和貨代公司,崗位有:調度、計劃、現場管理、閘口管理等,其他地區需求如:儲運公司、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以及大型業態的物流需求(如汽車行業、路橋行業、航空公司、船廠等)。
(2)我院物流管理專業在專業教學資源條件方面有明顯的特點和優勢,20世紀70年代就開設有材料專業,80年代發展為物資管理專業,90年代末期,在同類學校中率先申報物流管理專業并獲得批準,說明我院物流管理專業有較長的發展經歷并有厚重的企業物資管理方面的專業積淀。
(3)學校在交地方管理前,隸屬關系為交通部,多年積累的交通系統情結,遍布交通系統的校友,構成了龐大的網絡,也是我們豐富的資源優勢。
根據自身的交通特點、國內外物流發展的趨勢以及對廣泛收集的社會需求信息的反復分析后,我們確定了八個方向:水運物流方向、倉儲物流方向、企業物流方向、航空物流方向、代理物流方向、路橋物流方向、汽車物流方向、連鎖物流方向。
2實證研究
2005-2006學年,我院物流管理專業在2003級分方向教學試點的基礎上,對2004級進行了分方向教學的全面實踐,實踐證明,我院物流管理專業分方向教學取得了初步成果,為我們進一步深入探討分方向教學提供了寶貴的實證資料。當然,在實踐中難免遇到各種困惑,這些還有待于進一步探索。
在確定了八個方向的基礎上,如何將學生按已定的方向重新組合成分方向教學班的確是道難題,硬性指派,強人所難;自由選擇,又怕太集中不便控制。我們采取了先民主后調控的方法,首先,在2004級10個班中進行八個方向的介紹,讓學生充分了解各方向的學習目標、課程結構、就業方向,并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志向,選擇專業方向。經過自愿申報,各方向分布情況為:水運物流方向161人;倉儲物流方向60人;企業物流方向39人;航空物流方向75人;代理物流方向287人;路橋物流方向13人;汽車物流方向9人;連鎖物流方向5人。考慮到教學成本和資源的充分利用,讓后三個方向的同學在前五個方向中作第二次選擇,調整后的結果最終確定分為五個方向,按方向建制的教學班進行教學。
分方向教學計劃制定是分方向教學的核心內容,經多次討論、研究制定出我院首份物流管理專業分方向教學計劃(見表2)。其最大的特點是:創立了校企合作課程。在物流管理專業分方向教學計劃中,有兩大模塊,一是公共模塊,屬本專業的公共課程;二是方向模塊,是為各方向設置的方向課程。為了突出方向課的實踐性,我們在每個方向模塊課程中選出1~2門課,由企業專家和校內合作老師共同完成其教學任務。其形式可采取多種方式來完成,如利用課堂模擬教學或到企業進行現場教學等。我們將這種課程稱之為校企合作課程。
由于分方向后,學生按兩種班級建制上課,一是按原班級建制上公共模塊課程;二是按分方向后班級建制上方向模塊課程。這就增加了教學管理的難度,在實施中,我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成立了物流管理專業教育教學改革領導小組,成員由分管教學的校領導牽頭包括教務、科研、實驗中心、督導、人事、后勤、財務等部門領導,一切超常規問題都由改革領導小組協調解決;又如增設了由專業教師擔任分方向建制的方向負責人,負責校企合作課程的聯系、組織、實施及方向班級的日常管理工作。這些對分方向教學的順利實施起到極有效的保障作用。
3深化研究
分方向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真正擁有“謀生”的技能,具體來說就是要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具有從事行業中某一方面職業的實際工作能力。如何在分方向教學中體現這一目的,是分方向教學活動的關鍵所在。筆者認為,一是要科學地設置方向模塊;二是把握好方向課程的實踐性程度。在實施分方向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得到不少啟示,為更進一步推動分方向教學向縱深發展,有必要深入進行探討。
(1)分班方式。實施分方向教學,必然要分分方向教學班實施教學。何時分班,無外乎兩種選擇,一是新生入學時就按已確定的專業方向分;二是臨近方向模塊課程實施前分。第二種選擇又可分為兩種方式,一種為:原班級建制不變,直接指定某某班為某某方向(前提是班級數要大于或等于方向數);另一種為:學生自愿報名選擇專業方向,建立方向建制的教學班。三種方式我們都分別進行了試驗,各有利弊,相對而言,我們認為:新生入學時就按已確定的專業方向,指導學生選定較為合適。
(2)方向課程設置。方向課程設置是分方向教學計劃的核心內容,須在兩方面把好關,一是方向課程與專業公共課程的匹配關系:方向課程是建立在專業公共課程的基礎之上,是在某方向上進一步的擴展,既不能與專業公共課程有重復之嫌,又不能在理論上擴展太深,這個“度”的把握還有待進一步研究;二是方向課程結構的設置:既要反映本方向的系統內容、突出本方向的性質特征,又要控制方向課程的門數,一般以2~3門為宜。
(3)校企合作課程的開發。開設校企合作課程的目的:一是聘請企業一線的專家將企業的實踐技能直接搬到課堂上來,拉近課堂與現場的距離;二是通過校企合作課程的實施,為企業的專家和校內的理論課老師搭建直接溝通交流的平臺,獲得互補的良機,使學校和企業雙方都受益。這就要求在校企合作課程的內容、授課方式、授課地點、場景條件等方面作出周密的安排,以至要求企業的專家和校內老師共同設計每單元課程的實施步驟,從而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完美效果。

綜上,物流管理專業分方向教學是物流管理專業進一步發展的必由之路,是體現能否與社會需求接軌的孵化器。選定出既能與社會需求接軌,又適于自身條件的專業方向,將會推動專業迅速發展,提高其核心競爭力。科學地設置方向模塊,并把握好方向課程的實踐性程度,才能實現分方向教學的最終目的,培養出社會所需求的高等職業人才。因此,物流管理專業分方向教學勢在必行,不僅要進行分方向教學,還必須摸索出與社會需求接軌的可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