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今電子商務高速發展的環境下,第三方物流出現信息化、自動化、聯盟化、網絡化、個性化和柔性化的趨勢,而建立一種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第三方物流模式成了中國物流企業需要解決的問題。論文分析了電子商務對第三方物流的影響及我國第三方物流發展現狀,探討性提出了電子商務環境下我國第三方物流運作的基本模式及操作建議。
關鍵詞:電子商務;第三方物流;運作模式
中圖分類號:F7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3100(2007)12-0050-03
Abstract: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the highly developed E-commerce,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3PL)is featured by the trend of informationization, automatization, network, personalization and flexibility. So it has been an urgent problem for China's logistics enterprises to establish a corresponding new model.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E-commerce on 3PL and the developing status of 3PL in our country, and then puts forward some basic operating model and suggestion of 3PL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E-business.
Key words: E-commerce;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operating model
進入21世紀,一個新名詞隨著新世紀的到來變得跟網絡、電子商務一樣炙手可熱,這便是“物流”。由于物流在西方發達國家的實踐中是降低成本的“第三利潤源”,是提高服務水平的利器,因此物流理論引入我國后,受到了政府和企業前所未有的關注。作為物流專業化集中表現的第三方物流,也首當其沖倍受推祟,迅速升溫。跨國公司更是對我國的物流市場覬覦己久,入世后大舉進入我國的物流市場。越來越多的人對第三方物流的前景看好,物流成為繼IT、金融之后最受追捧的行業之一。
1我國第三方物流的發展現狀
第三方物流(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這個詞是從國外引進的,在國外簡稱3PL。它是指由物流勞務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務的物流運作方式。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它是物流專業化的一種形式。據調查,美國58%的物流量是通過第三方業者來完成的,日本則能達到80%左右,因為日本的企業和第三方物流企業之間的社會化配送是世界上搞得最好的。歐洲第三方物流發展非常快。德國總的物流市場是346億美元,交由第三方處理的有80多億美元,占據德國總的物流市場份額的23.33%。這些數字表明:在國外,第三方物流占據市場的比例是比較大的。客戶依賴于第三方物流。因為第三方有現成的比客戶自己做得更好的物流解決方案,所以,客戶都非常愿意把自己的業務外包出去,從而,第三方物流和客戶之間就構成一種不可分割的供應鏈關系。
我國第三方物流的引入是近幾年的事情,第三方物流以其獨特的優勢吸引了越來越多企業的關注。隨著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日趨完善和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商家之間的價格戰也愈演愈烈,為了保持較高的利潤,如何降低成本就成為當務之急。而第三方物流這種以合同制提供系統全套物流的方式,可以減少商品庫存及運輸的費用,成為企業的“第三利潤源泉”。我國的第三方物流還處于起步階段,第三方物流業在整個物流市場中的比重僅為18%,與發達國家相差甚遠,從發達國家發展物流的過程來看,第三方物流應該是現代物流的主體,而且第三方物流占到整個物流業的50%以上時,物流產業才真正形成,物流業才能對宏觀經濟的增長提供良好的支持。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997年的統計,我國當年物流成本占GDP比重的16.9%,達718億美元,市場份額在200億美元左右[1]。而對這一數字,國內不少物流業界人士認為還過于保守,物流學專家、北京物資學院教授王之泰先生也認為,在我國8萬億的國民總產值中,數萬億元的工農業產品最終都要進入物流領域,因此這個市場是相當巨大的。另據中國倉儲協會1999年初對全國450家大中型工業企業進行的一項調查,45%的企業將在未來一兩年內選擇新的物流商,其中75%的企業將選擇新型的物流企業,而不是原來的倉儲運輸企業,并且60%的企業將把所有的綜合物流業務外包給新型的物流企業。由以上這些數字可以看出,我國第三方物流的市場需求相當可觀[2]。但是目前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大多數還只是提供運輸、倉儲服務,物流的專業化、網絡化、信息化、標準化服務程度低,社會公共物流服務系統未形成。
2電子商務的發展對第三方物流的影響
2.1電子商務是物流業務的發展方向。從當今發展的趨勢來看,物流是實現電子商務的保證,運用互聯網技術來實現物流經營人與顧客之間的交易業務也是現代物流發展的必然方向,也就是說,電子商務和物流業務本來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
事實上,基于互聯網的及時準確的信息傳遞保證了物流系統高度集約化管理的信息需求,保證了物流網絡各點和總部之間以及各網點之間的信息充分共享,它能夠使顧客實時地看到運輸計劃和倉儲計劃的執行情況,能夠讓顧客了解貨物在庫和在途情況,準確地預估貨物的銷售和庫存情況,從而組織新一輪的生產資料采購和生產過程,同時它能夠使第三方物流經營人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顧客的采購或供應信息,并基于后臺數據庫的支持在第一時間內做出反應,保證整個物流系統中的各參與方的高效運轉。
2.2電子商務可以促進物流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表現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數據庫化和代碼化、物流信息處理的電子化和計算機化、物流信息傳遞的標準化和實時化、物流信息存儲的數字化等。因此,條碼技術、數據庫技術、電子數據交換、企業資源計劃等技術與觀念在我國的物流中將會得到普遍的應用。信息化是一切的基礎,沒有物流的信息化,任何先進的技術設備都不可能應用于物流領域,信息技術及計算機技術在物流中的應用將會徹底改變世界物流的面貌。
2.3發展電子商務可以拓展物流第二空間。物流第二空間是指物流的信息空間,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物流網點或物流環節,而是指虛擬物流,也即數字物流,或稱比特物流,具有相對體制無關性、相對物理無關性的顯著特征[2]。它將是物流發展的彼岸。當今國際物流業的迅猛發展主要在于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進步,物流第二空間空前擴展。物流第一空間(現實物流)與物流第二空間將日益走向融合。
2.4電子商務促使企業重新認識物流過程,明確物流管理目標,進一步形成供應鏈管理。有了完善的網絡技術電子商務長足發展等前提條件,使得物流管理的內涵得到了延伸,此時的物流管理應是以生產企業為起點,經由物流企業、銷售企業、直至消費者的整個供應鏈系統化的一體化物流過程,其管理目標是通過各個環節的密切配合,對產品進行適時適地的遞送,實現最佳客戶服務與最低配送成本的組合。
3電子商務環境下我國第三方物流運作模式
在電子商務的新形勢下,為了能夠更好地提供物流服務,不同的企業完全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進行優化組合,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優勢,設計出適合自身服務優勢的第三方運作模式。依據第三方物流服務中所采用的技術、經濟、組織等實際條件筆者提出了以下幾種不同的運作模式。
3.1綜合物流代理模式。綜合物流代理,即由一家在物流綜合管理經驗、人才、技術、理念上均有一定優勢的企業,對電子商務交易中供求雙方的所有物流活動進行全權代理的業務活動[3]。通過利用計算機和網絡通信技術,該代理系統在Internet上建立了一個多對多的虛擬市場,根據物流一體化的原則,有效地對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進行管理。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我國物流產業應積極采取代理形式的客戶定制物流服務的第三方物流模式。我國目前物流企業在數量上,供給數量大于實際能力;在質量上有所欠缺,滿足不了需求的質量;物流網絡資源豐富,但利用和管理水平低,缺乏有效的物流管理者。
在國外,許多專門從事第三方物流的著名企業,如美國的Fedex、UPS,日本的佐川急便,由于它們在物流管理、物流技術等方面的優勢,早已成為物流業內著名的國際綜合物流代理企業[4]。我國國內專業化的物流企業主要是一些原來的國家大型倉儲運輸企業和中外合資、獨資企業,如中國物資儲運總公司、中外運公司、大通、敦豪、天地快運、EMS、寶隆洋行等。近年來,各公司的營業額均在億元以上,營業范圍涉及全國配送、國際物流服務、多式聯運和郵件快遞等。其實,上述公司都已經在不同程度上進行了第三方綜合物流代理運作模式的探索實踐。尤其是一些與外方合資或合作的物流企業充分發揮國外公司在物流管理經驗、人才、技術、觀念和理論上的優勢,率先進行第三方綜合物流代理運作。綜合物流代理可使電子商務的交易雙方完全從繁瑣的多方委托的物流業務中脫離出來,專心致力于電子市場的拓展和商務效率的提高。
在我國,由于具備綜合性物流能力的物流企業較少,所以從事綜合物流代理業務的公司不僅僅局限于現存的物流企業。簡單地說,綜合物流代理企業實際上就是有效的物流管理者[5]。采用這種模式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應該具有很強的實力,陸空俱全,同時擁有發達的網絡體系,這樣的企業在向物流轉型時能做到綜合物流代理,從而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3.2第三方物流與電子商務的有機整合模式。電子商務作為21世紀主要商業運作模式,為第三方物流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第三方物流的發展又為電子商務的完美實現提供了現實保障,與電子商務整合,將成為第三方物流主要運作模式之一,其模式如圖1所示。
從實際運作狀況來看,第三方物流與電子商務的整合主要有以下兩種方式:其一是第三方物流作為電子商務組成要素,承擔物流作業,完成B2B或B2C中的物流環節;其二,是第三方物流通過建設自己的電子商務,為商家與客戶之間提供交換信息、進行交易、全程追蹤的信息平臺,從而實現電子商務與物流的緊密配合。如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已與天津大田集團和宅急送兩大國內物流巨頭結盟,成立我國第一個電子商務第三方物流聯盟,與中國郵政快遞公司的談判也正在進行中。另外一個表現較為突出的是寶供物流企業集團。寶供早在1997年就開始建立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全國物流信息管理系統,又陸續完成了運輸業務報表自動生成系統、與重點客戶信息資源共享系統、運作成本、經營核算、結算信息系統,實現了“客戶電子訂單、一體化運作”的電子商務初步目標,極大地簡化了商務流程,提高了業務運作效率。
3.3郵政物流模式。電子商務物流的特點是地域廣、隨機性、批量小,要滿足這種要求,物流配送必須有一個全國性的配送網絡,服務覆蓋幾乎所有地區。目前,在我國能滿足這一點的物流企業只有中國郵政。
中國郵政開發第三方物流具有得天獨厚的網絡優勢。具體表現為“三網合一”、“三流合一”上。中國郵政擁有覆蓋全國、溝通城鄉、連接世界,集水、陸、空等多種運輸手段和投遞方式的集散式立體實物傳遞網。擁有全國實現聯網的郵政金融網,覆蓋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省會城市和205個地級城市,實現了全國17 000余個網點的異地存取,ATM自動取款機達到3 900臺。郵政儲蓄計算機網是全國最大的零售金融服務網。此外,中國郵政還擁有集圖像、語音和數據傳輸功能為一體的郵政綜合計算機網,采用先進的ATM交換技術,覆蓋全國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形成了由綠卡網絡、電子匯兌、網上支付、代理業務平臺四大體系。信息網、物流網和金融網的融合,使信息、資金與物品能安全、有效、快捷地流動,實現了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的合一。網絡時代的物流具有信息化、自動化、網絡化、個性化、柔性化的特點[6]。而“三網合一”、“三流合一”,正是建立第三方物流的理想境界,也是突破電子商務瓶頸,為BtoB,BtoC,CtoC的電子商務提供后端履約服務、倉儲服務、配送服務,使電子商務運營商獲得巨大的商機,從而建立信譽,占領市場。這也是提升整個社會效率和效益,實現合作諸方共贏的物質基礎。

郵政物流模式的特點就是委托來源多、服務的范圍廣、批量小。缺點主要是信息管理方式落后,客戶難以實時查詢服務情況,工作效率低等。
3.4建立信息共享平臺模式。在物流過程中,客戶需要隨時了解貨物的配送情況,物流企業也要在第一時間掌握市場需求信息,隨時準備為客戶提供定制服務。在傳統模式下,很難及時進行信息溝通,一方面是客戶一旦將貨物交給物流企業后面臨服務“黑箱”,引起客戶的顧慮,不利于客戶有計劃安排生產和銷售。另一方面,物流企業不能及時獲得需求信息,物流方案難以與客戶銜接,造成服務不到位,導致客戶流失。物流企業可以建立自己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統,這個系統通過互聯網或專用網絡與主要客戶的管理信息系統無縫對接,雙方信息實時交流,委托企業對物流過程了如指掌,物流企業對客戶的服務需求也在第一時間獲得,雙方可以在最大限度范圍內展開合作,實現雙贏。信息共享平臺模式結構圖如圖2所示。
4結束語
在如今這個電子商務時代,第三方物流市場需求巨大且發展迅速,國外物流企業開始搶占中國市場,而對我國的第三方物流企業來說,就必須主動的采取措施,勇于創新,實現電子商務與第三方物流的整合,而這兩者之間的成功整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具備相應的內部運行機制以及外部支持環境。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發展是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誰在這一從傳統儲運到現代物流的觀念與實踐中勇于實踐、大膽創新,誰就能搶得先機,并在未來第三方物流領域占據領先地位。
參考文獻:
[1] 牛魚龍. 第三方物流模式與運作[M]. 深圳:海天出版社,2003.
[2] 張鐸. 電子商務與物流[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3]Wang Ying, Sang Dayong. Multi-agent framework for third party logistics in E-commerce[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05,29:431-436.
[4] 宋光森,胡雙曾. 適合中國國情的第三方物流運作模式探討[J]. 物流科技,2001(1):24-29.
[5] 譚煒,馬士華. 第三方物流企業運作模式分類與特征研究[J]. 物流技術,2005(5):10-12.
[6] 徐天亮,許啟正,馬永光. 我國第三方物流發展動態及其特征[J]. 物流技術,2003(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