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將金融期權的思想和方法運用到企業經營實力,拓展和深化了期權思想的應用領域,而基于期權思想的供應鏈整體績效改進的研究正日益引起理論界和企業界的關注。面對動態、復雜和激勵的競爭態勢,實物期權在投資決策中已經獲得了相當程度的應用,但在供應鏈模型的應用中仍然缺少具有一般性、可操作的范式。因此,實物期權將更緊密的參與到企業戰略制定過程,并被提升到戰略管理的高度。論文對實物期權發展歷程,理論界以及實務界對實物期權研究和應用情況進行了梳理,并總結了期權思想在供應鏈風險管理和整體設計中的研究進展。
關鍵詞:實物期權;供應鏈;風險管理;期權
中圖分類號:F279.2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100(2007)12-0082-02
Abstract: With the rising attention from enterprise and academic research, real options is greatly applied into 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 and efficiency improvement. Facing the increasingly dynamic and complex corporate competition, real options is wildly used in real investment decision and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However, there is a lack of a more general and practical paradigm to the application of real options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herefore, real options will be more and more closely used to design corporate strategy and considered strategically.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situation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real options. Then, it analyzes the function of real options in risk management and design of supply chain. Finally, the paper discusses and rorecasts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supply chain efficiency improvement based on real options.
Key words: real options; 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 options
1實物期權概述
1973年,芝加哥大學的Black教授與Schloes教授在《政治經濟學雜志》上發表一篇名為“期權定價與公司債務”的論文,同年,美國哈佛大學的Merton教授則在另一刊物《貝爾經濟與管理科學雜志》上發表了另一篇關于期權定價的論文——期權的理性定價理論。兩篇論文奠定了金融領域期權定價模型的理論基礎。由于Black、Scholes、Merton的創造性工作,理論界與實業界逐步將金融期權的思想和方法運用到企業經營中來,并開創了一項新的領域——實物期權。
一般認為實物期權概念最早由麥爾斯教授在1977年提出。他將投資機會視為“增長期權”(growth option),并認為戰略決策的柔性和金融期權具有一些相同的特點,其主要思想就是將現實價值分配在不同投資階段。有關實物期權的研究主要體現在三個領域:戰略分析、估價模型和成本計算模型。實物期權方法是為企業在不確定市場環境下,提供了一種能動的戰略思維模式。但是,將實物期權與企業戰略相聯系的研究還是非常初步的,并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研究范式,有關實物期權思想在企業戰略中的應用范圍也常常較為模糊。
實物期權是項目投資主體進行投資決策時擁有的,根據決策時尚未確定的因素改變行為的一系列權利。實物期權賦予了投資主體根據不斷更新的信息改變其行為的靈活性。實物期權應用于企業實物投資、戰略決策和經營,具有探討在市場需求不確定的情況下企業如何進行投資收益和風險管理的獨特優勢。
隨著實物期權定價理論的發展,實物期權已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它對具有高風險、不確定性環境下的項目投資決策提供了一種切實可行的評價工具。實物期權計算的是實物期權對于項目的價值,項目的價值由該項目所對應的現金流量按照一定的假設條件并經過一定的技術折現后求得。根據實物期權理論,一個項目的價值應為:V=項目NPV+靈活性價值+戰略價值
其中靈活性價值用靈活性期權分析,即用延遲期權、轉換期權、棄置期權、規模變更期權對投資項目決策進行分析。靈活性期權使得公司得以在未來調整投資計劃,用于對項目或某項投資決策中包括的靈活性因素的價值進行挖掘,以幫助決策者識別風險、管理風險,選擇最佳的投資時機,從而更好地評估投資項目和管理項目。戰略價值則用成長性期權來分析,它賦予企業提高未來生產能力或競爭力的機會或可能性,其價值通常體現在企業一系列后續投資機會的價值基礎上,即依賴于它所能生產的新的選擇機會的價值。
將實物期權思想應用到供應鏈當中,可以增進供應雙方福利。雙方通過期權交易,實際上也在相互傳遞各自對未來不確定性的預期,而預期都基于各自對未來掌控的信息量的決定,所以雙方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一次對未來預期的信息共享,未來的不確定性越大,期權價值就體現的越明顯。
2實物期權在供應鏈中的應用
企業經營和商務交易實務中已經存在一些種類期權合同條款,例如:回收條款(buy-back policies)、備份條款(backup agreements)、彈性訂貨量(quantity flexibility)等等。這些合同條款就充分考慮到不確定性產生的風險因素。目前,期權思想在供應鏈整體運營績效中的作用,已經引起了普遍的關注。理論研究界對在整個供應鏈雙方量、價博弈設計,最優化運輸,倉儲和供給策略分析,以及旨在提高整個供應鏈運行效率的同時促進風險均攤和信息共享,為達到優化供應鏈目的進行深入研究。
比如,供應商管理庫存(VMI),充分發揮了供應商對產品生產、運輸和存儲方面的專業優勢,提升了供應鏈運行的效率,但是依賴供應商進行供應鏈條啟動的前期資本投入,承擔需求變動和物流風險,一旦發生波動,供應商利益肯定要受到損害。反過來,將風險完全轉嫁到合作方本身就是不明智的最大冒險。因此,利用期權思想溝通和潤滑VMI,對鏈條運行進行一定的修訂,使得雙方權責對等,即做到風險均攤和利益共享,意義重大。
(1)利用實物期權,可以為供應商和分銷商博弈,單期、兩期以至多期環境下雙方各自的最優策略和整體成本節省、效率提升的給出優化解。將期權引入到多期博弈,可以增強雙方信息交流,一定程度上緩解信息不對稱,促進信息共享從而提高供應鏈運行效率。
(2)基于實物期權,供應鏈內企業可以提高能力柔性和管理決策的水平。對供應商而言,期權協助其確定在初始生產能力約束下,面對一個不確定性的市場需求,供應鏈管理者如何進行擴大能力的投資決策;對需求方而言,期權可以使其較好地安排現貨和期貨兩個市場,平滑市場波動風險。
(3)利用期權交易,供應鏈增進了信息交換的數量和質量。期權交易獨立于任何供應鏈合同,可以在開放市場上進行交易,因此期權的買方可以通過調節自己持有的期權數量來降低存貨與需求不匹配的風險。期權交易體現了需求方對市場預期,其變動信息可以較好地反映市場變動趨勢。雙方信息的溝通變得更加充分。
(4)實物期權增加了供應鏈風險和收益的共享水平,將供需雙方緊密聯系在一起。例如:實際需求低于期望需求的分銷商可以將部分期權賣給實際需求高于期望需求的分銷商,從而增進了雙方收益;而嵌入式期權則不能任意交換,持有者不能將它和合同分割開來,保證了供應方的利益。因此,實物期權可以降低供應鏈風險,提高供應鏈的總利潤。
(5)實物期權滿足了不同企業對供應鏈投資和風險收益偏好的差異。將期權與合同分離使得企業能自主協調風險和收益水平,同時可交易期權使風險變得可預期,而且可以在那些有風險偏好和風險承受能力的企業間共享。參與風險共享的還包括市場上其他的供應商、分銷商,保險公司、銀行甚至是投機者,雙方都可以從期權市場中找到自認為理想的風險和收益水平。
3期權思想在供應鏈管理中的前景
在供應鏈風險管理中,目前常用的操控手段主要從運營角度和財務角度來管理供應鏈風險。從運營角度,企業可以通過改變垂直一體化的程度、產品戰略、采購策略、存貯策略等來降低風險;從財務角度,企業可以通過購買保險、修改供貨合同條款來降低風險,也可以利用期貨、期權、遠期等衍生工具對沖來降低風險。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從運營角度來管理供應鏈風險,而對利用金融工具來管理供應鏈風險的研究則很有限。從實踐的角度看,由于價值鏈網絡競爭和企業模塊化競爭時代的到來,單純的企業之間的競爭成為了以核心企業為中心的供應鏈之間的競爭,競爭環境具有更強的不確定性,對企業戰略決策柔性化要求更高,這又為實物期權在供應鏈戰略設計提供了廣闊的研究空間。
首先,博弈論與實物期權理論結合,建立一種用于評價投資決策的期權博弈理論,形成一個連續的整體投資項目評價與決策分析框架。該分析框架應用到供應鏈設計和優化領域,可以很好的綜合期權定價理論和博弈策略設計思想方法,克服傳統的供應商和需求方一次性博弈的條件不足,更符合供應鏈管理現實。
另外,由于期權定價需要用到較高深的金融數學知識,并且基于理論探討的優化解無論對于實際的企業操作還是對于一些企業管理者來說都比較難以接受和理解,因此實物期權理論的研究重點,應是如何使實物期權理論與方法更適合實際,在供應鏈模型中的應用具有更一般性,實際的,可操作的范式,讓更多供應鏈設計者和企業決策者真正樂意采用。
最后,實物期權將更緊密地參與到企業戰略制定過程,并被提升到戰略管理的高度。將實物期權思想引入戰略管理,使柔性戰略決策有了方法論的支持,也使戰略制定有了理論依據和定量分析,使企業有了創造柔性的手段。
實物期權研究方向開辟了改進供應鏈風險管理范式,提高供應鏈效率的新領域,可以預見的是實物期權的發展將引起廣泛關注,成為供應鏈整體設計改進和優化的有利推進器。
參考文獻:
[1] 黃健柏,鐘美瑞. 實物期權理論及其應用[EB/OL]. (2005
-08-04)[2007-05-08]. http://www.paper.edu.cn/downloadpaper.php?serial_number=huangjianbai-7type=2.
[2] 馬士華,胡劍陽,林勇. 一種基于期權的供應商能力預訂模型[J]. 管理工程學報,2004(1):8-11.
[3] 寧鐘,戴俊俊. 期權在供應鏈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5,25(7):49-54.
[4] 潘景銘,唐小我,倪得兵. 基于實物期權的供應鏈能力柔性決策研究[J]. 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5,34(2):285-288.
[5] 梁梁,浦徐進,張廷龍. VMI中基于期權的供應商風險管理[J].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2004(5):549-566.
[6] Stefan Spinler, Arnd Huchzermeier, Paul R. Kleindorfer. An Options Approach to Enhance Economic Efficiency in a Dyadic Supply Chain[J]. Cost Management in Supply Chains, 2002(14):349-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