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作為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其物流產業集群有了一定的發展。論文通過分析上海物流產業集群形成的要素及發展現狀,利用LQ 系數得出了物流產業集群的集聚程度,在此基礎上給出了相應的發展建議。
關鍵詞:上海;物流產業集群;LQ 系數
中圖分類號:F1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100(2007)12-0072-02
Abstract: As an internationalization city, the logistics agglomeration in Shanghai has had the certain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essential facto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agglomeration, uses LQ to measure the concentration degree of logistics agglomeration. Based on this, the article gives some advice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agglomeration in Shanghai.
Key words: Shanghai; logistics agglomeration; LQ ratio
1上海物流產業集群形成的要素分析
物流產業集群是不同類型物流企業(包括非物流企業的獨立物流部門)以及物流基礎設施在空間上的集聚,從而形成在一定區域內物流資源的高度密集和專業化經營程度很高的物流經營場所。目前,我國以開發區、保稅區、港口、機場以及傳統物資儲運單位為軸心,已經形成一些頗具規模的物流中心和物流園區等物流企業集群,集群效應已經顯露。
上海作為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其在物流產業集群的形成上有著自身的優勢。
1.1物流設施的共用性。物流企業設施的共享為集群內成員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上海在建設港口、航空、內陸口岸物流樞紐的同時,集成和組合多種運輸資源,建成以上海為樞紐的國際多式聯運網絡體系。
1.2物流信息平臺的共享性。集群內組織間的正式、非正式交流使各成員更易于掌握信息,矯正信息偏差,提高信息質量,信息交流也提高了集群內成員對產業內已有知識的了解,避免了產業內知識的重復,從而降低了信息利用的成本,提高了信息利用效率。上海已經建成全國乃至亞太地區重要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其中包括基于EDI(電子數據交換)系統的面向長三角地區的多式聯運物流信息平臺、面向全國的綜合運輸物流信息平臺、面向國際口岸的公共物流信息平臺。
1.3物流業務的一致性。以物流企業的業務范圍看,其上游和海關、商檢等部門對接,下游與各類工商企業對接,中途可進行倉儲運輸,物流加工等。不管物流企業的規模如何,也不管其側重于那一方面的業務,地理位置靠近港口,交通設施便利,相關商業企業集中,將極大地方便物流企業開展業務,降低作業成本。
1.4企業供應鏈上各“節點”的銜接性。上海有其綜合優勢的基礎,已經形成政策法規、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現代服務四大支撐體系,營造多功能、多層次的現代物流框架,使物流產業成為上海極具增值潛力,科技進步速率較快,并與國際物流對接的先導產業。
1.5物流專業人才的流動性。物流專業人才的短缺制約著物流發展產業的,物流產業集群為人才的流動提供區域外部具有的優勢。首先,上海有其地理位置上的優勢,能吸引物流專業人才的集聚。其次,上海本身物流業的發展,能為眾多物流專業人才提供發展的天地。最后,本身上海的高校也很多,能為上海提供許多高素質的物流專業人才。
2上海物流產業集聚程度的分析
2.1上海物流產業的發展現狀。2002年,上海從事物流服務的企業,包括傳統的運輸和儲運等流通企業和新型的專業貨物企業有3 715家,比上年增長6.3%。全市物流產業從業人員41.51萬人,占全市從業人員的4.9%。其中,物流主業從業人員34.25萬人,占物流產業從業人員的82.5%,相關物流產業從業人員7.26萬人,占17.59%。目前,上海市從事物流服務業的企業大致分為六種類型:一是傳統的運輸、倉儲、貨代等經過改造的物流企業;二是部分企業集團為滿足企業自身業務需要而建立的專門物流企業;三是由企業自產產品的分銷、配送需要而建立的物流企業;四是為各類連鎖超市、便利店等提供配送服務的物流企業;五是近幾年來新組建的專門提供物流服務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六是外資貨運公司等物流企業。上海第二方物流隨著外資物流企業的進入和市場競爭趨勢加劇,發展步伐加快。2002年,全市貨物代理企業266家,比上年增長4.7%;從業人員1.28萬人,增長6.7%。
上海物流業在近幾年中實現了與國民經濟的同步增長。2002年上海物流產業增加值達到703.39億元,比上年增長11.9%,高于同期GDP增長率1個百分點。物流產業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達到13%,其中物流主業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為10%,物流相關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上海物流產業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16.3%,比2001年提高1.9個百分點。
3結束語
現代物流業具有生產服務業的性質,必須擁有堅實的產業基礎。服務業集聚的終極目標是為形成各類產業集聚打下基礎和創造條件,現代物流業尤其如此。因此,一個地區建設物流園區必然要以服務該地區已經形成產業特色并且成為該地區經濟支柱的產業。以上海市為例,電子、汽車、石化、鋼鐵、能源為五大重點產業,在建設物流園區時必須以此為依托推出以空港、海港、公路物流和鋼鐵物流為主的現代物流集聚區項目。
上海推進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的規劃建設必須把握以下幾方面的指導思想和工作原則:(1)規劃先行,整體布局。與城市整體規劃和商業服務業規劃相協調,充分考慮城市建設、交通、居住、環境以及社會經濟發展趨勢等因素,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整體推進。(2)政府推動,市場運作。建設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政府主要通過規劃布局、政策引導和必要的財政支持等形式,支持生產性服務業知名企業的區域性集聚;實施過程中主要依靠市場機制,鼓勵多種所有制企業投資建設,運用市場機制的功能配置資源。(3)以區為主,積極推進。建設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要充分發揮各區政府在規劃、建設和管理等方面的主導作用,根據各區實際情況,確定區域的功能定位和行業重點,積極務實,有序推進。市政府各職能部門要在功能規劃、標準規范等方面加強協調指導,避免重復建設和惡性競爭。
參考文獻:
[1] 朱新民,林敏暉. 物流采購管理[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2] 李嚴鋒,楊琦. 產業物流與供應鏈——理論、應用、個案[M]. 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
[3] 劉志強,宋炳良. 港口與產業集群[J]. 上海海事大學學報,2004,25(4):22-26.
[4] 楊春河,張文杰,邱瀟瀟. 中國區域性物流集聚實證研究[J]. 物流技術,2006(7):1-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