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楊樹在淮北的成功引種和大面積推廣,有力地促進了江蘇木材加工產業的興起和繁榮。江蘇楊樹產業的發展空間極為廣闊,企業在制定競爭戰略過程中要了解影響江蘇楊樹產業發展的戰略環境因素,并通過價值鏈延伸戰略、價值鏈拓展戰略、差異化經營戰略和品牌戰略的結合,培育其競爭優勢。
關鍵詞:楊樹產業;企業;競爭戰略
中圖分類號:F326.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1-148X(2007)10-0117-02
一、引言
隨著20世紀70年代南方型楊樹無性系(Ⅰ-63/51、Ⅰ-69/55、Ⅰ-72/58)在江蘇的引種成功,楊樹作為蘇北平原的主栽樹種得以大面積推廣,并相應形成了在產量、品種和銷售渠道等方面均達到一定規模的江蘇木材加工體系。目前,人造板加工業已成為江蘇省林產工業的支柱。江蘇省共有各類木材加工企業6 000余家,其中大中型人造板企業40多家,多以國家非禁伐的人工林楊樹為原料,年加工木板材200萬m3,產量躍居全國前列,銷售范圍覆蓋全國近100個大中城市及日、韓、美、泰等多個國家。2005年,江蘇省木材加工產值達300億元,年消耗木材1 000萬m3。
競爭是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競爭更是不可避免且愈發激烈。當前,楊樹產業已成為江蘇部分地區的支柱產業和農村經濟的新的增長點。但除蘇州維德、無錫江海、徐州勝陽等年產量在10萬m3以上的大型企業以外,江蘇木材加工企業普遍還存在著小而散、小而亂,自行設計、研制開發能力較低,人造板產品質量不平衡,產品的應用面狹窄,管理不夠規范以及產品營銷理念落后等諸多問題。因此,“十一五”開局之年,進一步研究和明確楊樹產業的競爭戰略,培育產業的競爭優勢,這對于實現江蘇楊樹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江蘇楊樹產業的戰略環境分析
企業在制定戰略過程中,要認真研究政策、市場、自然條件等外部環境,這是企業制定和實施正確戰略的前提。影響江蘇楊樹產業發展的戰略環境因素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一)政策因素
國務院批準的國家六大重點林業工程對江蘇林業生態和產業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從1998年實施的“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使國內木材供給量下降,尤其是用于旋切加工的大徑材急劇減少,市場供求矛盾突出。而“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和“重點地區以速生豐產用材林為主的林業產業基地建設工程”進一步推動了江蘇以楊樹速豐林為主的商品林基地建設。江蘇省政府早在2001年就明確將楊樹產業確立為新一輪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十五個主導產業之一;2004年,《綠色江蘇現代林業工程總體規劃》又將“楊樹等板紙一體化工程”列為“綠色江蘇”的十項林業重點工程之一,并給予重點扶持。
此外,隨著中國加入WTO,國內產品將因得到享受最惠國待遇的優勢而更容易打入國際市場,江蘇的楊樹人造板制品等一些具有比較優勢的出口產品的出口量有望進一步增長,這為江蘇楊樹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市場因素
隨著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國內對木材、人造板、家具和紙制品等方面的需求越來越大。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材結構又由基建轉向裝飾、家具等為主,膠合板、刨花板以及以木材為原料的紙制品在需求結構中所占的比重明顯增加,供需缺口加大。全國人造板產量從1997年起躍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低于世界水平,人造板的消費量與供給量之間矛盾突出,每年仍需要大量進口。以膠合板為例,近年來平均每年需要進口120余萬m3,我國已成為日、美、英之后的世界第四膠合板進口大國。楊木作為人造板的原料,價格呈上揚趨勢,規格材已達600元/ m3,大規格材已達800元/ m3。由此可見江蘇楊木制品的市場潛力巨大。
(三)自然條件因素
蘇北平原的自然條件十分適宜楊樹生長,且交通便利,造林、營林成本相對較低。優越的自然環境和條件使江蘇楊樹資源培育易于形成規模化經營,投入產出效益高。但就資源供應狀況而言,在“江蘇省楊樹產業發展規劃”所確立的項目區內,木材加工企業年消耗原木總量為899.2萬m3,其中消耗本地木材資源為203.5萬m3,占23%,從外省區購入木材為643.6萬m3,占71%,從國外進口木材為52.1萬m3,占6%[2]。由此可見,雖然經過20多年的發展,南方型楊樹使本來不生產商品材的蘇北農區及其周邊的“淮海經濟區”迅速成長為新興的木材生產基地,但現有的資源顯然仍遠不能滿足木材工業高速發展的需求。
三、江蘇楊樹產業的競爭戰略組合
通過對江蘇楊樹產業的戰略環境分析,可以發現江蘇楊樹產業的發展空間極為廣闊,產業吸引力巨大。但由于企業能力因素的制約,筆者認為,江蘇楊樹產業總體上處于朝陽產業中的劣勢競爭地位。為此,建議江蘇楊樹產業通過以下競爭戰略組合,培育其競爭優勢。
(一)價值鏈延伸戰略
林業貫通一、二、三產業,產業關聯度高。尤其是作為林業主導產業的林產加工業與其它產業有較高的關聯性:既可順應木材資源加工增值、綜合利用以及剩余勞動力就地轉化的要求,又可帶動化工、機械制造、運輸、餐飲、娛樂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協調一、二、三產業的比例。因此,林業資源相對缺乏的江蘇在楊樹產業上應注重價值鏈的進一步延伸,以木材加工業為基礎,一方面向森林培育業進行“前向”延伸,另一方面向流通、銷售等領域進行后向滲透,通過市場價值鏈整合區域內的產業資源,以形成強大的綜合優勢。
實現這一戰略,首先,要大力扶持江蘇楊樹加工的龍頭企業,減少和改進產業發展中現存的“單打獨斗”現象。龍頭企業既是生產加工中心,又是信息中心,科研和技術創新中心,服務中心,具有開拓市場、深化加工、提供全程服務的綜合功能。龍頭企業在經營實踐中按照市場的要求,通過龍頭帶基地,基地帶農戶,使農戶生產成為整個大生產中的有機環節,可以有效克服盲目的低水平生產和產銷脫節的問題。
其次,加強楊樹加工企業與資源供應商的縱向聯盟。楊樹資源的穩定供給是楊樹產業化發展的重要保證。目前,楊樹加工與種植農戶或培育基地的聯結僅僅停留在一般的買賣合同上,還沒有穩定的聯結機制。江蘇楊樹加工企業應與全省的33個基地縣以及省內外的楊樹種植戶建立戰略聯盟,通過合適的利益聯結機制促進楊樹資源培育與楊木加工的良性循環。例如通過保護價收購方式保證楊樹大徑材的培育和楊樹資源的穩定供給;根據楊樹加工企業營利狀況在年終結算時進行“二次分配”,返還一定比例收益給種植農戶或培育基地;種植農戶或培育基地入股楊樹加工企業,按股分配等。
最后,加速楊樹三產的發展。例如,建立和完善江蘇楊木產品交易市場(現實市場和電子商務虛實聯動),為楊木加工企業和林農搭建經濟、高效、方便、快捷的貿易平臺;以組織網絡化、功能社會化、服務產業化為方向,使楊樹產業協會等中介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向區、縣延伸;利用大規模楊樹資源培育基地的成片林優勢,開展森林旅游、林副產品開發等延伸服務,滿足人們對森林的多樣化需求。
(二)價值鏈拓展戰略
1.與行業競爭者的聯盟。基于發揮集聚效應和提高規模效益的考慮,江蘇楊木加工企業應加強與行業競爭者的聯盟,組建起幾個以龍頭企業為骨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地區、跨所有制的大型企業集團,以獲取成本領先的競爭優勢。對于為數眾多的有形成最古典的“馬歇爾產業區域”傾向的中小企業,可以基于共同利益組建“企業網絡”:網絡內各成員企業是獨立的經濟法人,但采用統一的企業形象,共享系統組織的品牌、信息和客戶源,通過優勢互補,發揮組合效應,形成規模效益。這種小企業網絡是解決邁克爾·波特“成本領先”和“標歧立異”策略間矛盾的有效的組織形式,因為它既有規模效益,又有小企業的生產柔性,可以低成本地滿足市場的多樣化需求。
2.與科研院所的聯盟。替代品是楊樹加工企業競爭戰略中必須考慮的問題。企業應大力開發新產品,特別是注重環保產品的開發。針對江蘇楊樹加工企業的現狀,企業產品的研發,必須聯合科研實力強大的科研院所來進行。因此,企業與科研院所應建立合作聯盟,繼續開發單板層積材(LVL)、定向結構板(OSB)、木條狀定成材(PSL)以及低甲醛綠色人造板和功能性人造板材等高附加值的新產品。合作的方式可以多樣,緊密的或松散的合作形式、契約的或合資的合作形式等都可以作為參考方案。
(三)差異化經營戰略
企業應集中資源從事楊木培育與加工的專業化經營,培養自身與他人的差異。而差異化經營需要企業具有產業先見。對未來產業的發展趨勢有遠見卓識的企業,必然會在未來的競爭中把握先機。培育產業先見就要使企業沖破現有市場的局限,立足于人們的多樣化潛在需求,以先見產品引導顧客的消費取向以做到產業領先。比如,江蘇的木材加工業多年來利用的主要是樹木部分,對樹皮、樹葉等林木加工剩余物的綜合利用不多。而楊樹生長速度快,樹葉一般約占樹木總重量的10%,樹皮則占到木材的12%-15%。目前,將楊樹葉轉化成為新型生物飼料,將楊樹皮用于治療和預防動脈硬化、皮膚濕疹、潰瘍或開發成膏、霜類化妝品和各種皂基的天然生物活性添加劑的生物技術已取得了較大進展,如果能將這些先進技術及時轉化為生產力,則既提高了楊樹資源的利用水平,又可以因技術進步所帶來的率先行動者優勢使企業獲取滿意的利潤。
(四)品牌戰略
隨著生活質量和文化層次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品牌意識越來越強。事實證明,一個地區的產品品牌越多,產業競爭力就越強。品牌尤其具有較高知名度和良好美譽度的品牌是聯結企業與消費者的無形紐帶,可以提高客戶的忠誠度,繼而提高其它競爭對手的進入壁壘。因此,實施品牌戰略是企業獲取差別化競爭優勢、進占國際市場的重要而有效的工具。
品牌差異比產品差異更有利于開拓市場。但江蘇木材加工企業眾多,產品進行商標注冊的卻很少,品牌意識薄弱。不少木材制品往往被外地銷售商貼上其它商標,銷往上海、福建等地,銷售價往往是原來的幾倍,甚至是十幾倍,而當地卻未能獲取應有的附加值。江蘇楊樹產業要想拓展自身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就必須創立幾個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在國內乃至國際上有影響的知名品牌。只有創出品牌,市場才會做大做強,才能真正使江蘇楊樹產業的市場化和國際化水平得以提高。
四、結語
江蘇楊樹產業競爭優勢的培育,有賴于正確的戰略組合方案的制訂,更有賴于戰略方案的具體實施。在戰略方案的實施中,除了產業發展的基礎實施逐步完善之外,楊樹產業鏈各環節的企業經營管理者的強烈的創業渴望,企業間的誠信體系的建立,以及相關的政策、法規、體制、文化等“軟因素”建設也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 邁克爾·波特.競爭優勢[M]. 北京:華夏出版社,1997.
[2] 江蘇省農林廳.江蘇省楊樹產業發展規劃[R],2001.
[3]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江蘇省林業局. 綠色江蘇現代林業工程總體規劃[R],2004.
[4] 芮明杰.中國企業發展的戰略選擇[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
[5] 陳勇,張智光,楊加猛. “入世”環境下江蘇林業產業的對策研究[J].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2,2(2):54-59.(責任編輯:古 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