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會計目標屬于會計理論結構的最高層次,它既是會計理論體系的起點,又是會計理論體系的終點。社會責任會計作為會計學的分支,必然也要以社會責任會計目標作為最高層次。在現階段我國社會責任會計目標設定的原則下,探討社會責任會計目標的構成,我國現階段社會責任會計目標應包括兩大層次。
關鍵詞:社會責任;社會責任會計目標;探討
中圖分類號:F2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148X(2007)10-0102-03
The Objectives of Social Responisibity Accounting
BAI Shi-xiu1,ZHANG Jin-xia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 150040,China;
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150020,China)
Abstract: Being the top level of accounting theory,accounting objective is not only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accounting theory system, but also the end of it. As the branch of accountancy,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must take the objectiv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as its ultimate aim. This paper concretely analyzes the conditions that constrict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pointing out the principles of deciding on contemporary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in China an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objectives composed of two levels.
Key words:social responsibility;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objective;exploration
會計作為一個以提供會計信息為主的經濟信息系統,與其他任何人造的系統一樣,都必須以一定的目標作為系統運行的基本導向和最終歸宿。會計目標屬于會計理論結構的最高層次,它既是會計理論體系的起點,又是會計理論體系的終點。會計假設和會計原則是保證會計目標得以實現的重要前提和依據,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都必須體現會計目標的要求。由此可見,在社會責任會計基本理論中,社會責任會計的目標同樣占有重要的位置,具有重大的意義。首先,社會責任會計目標具有導向作用,它能為從事社會責任會計的工作人員和其他人員指明前進的方向。其次,社會責任會計目標具有凝聚力作用,社會責任會計的內容多種多樣,需要不同的人去從事不同的方向,同時,從事各種社會責任會計的工作人員必須互相協作,密切配合,社會責任會計目標有促進各方面的合作的重要作用。最后,在人們廣泛采用以會計目標為會計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情況下,作為人們從事社會責任會計所需達到的境地和標準的社會責任會計目標位于社會責任會計理論結構的最高層次, 它決定社會責任會計假設、原則和準則。因此,研究社會責任會計的目標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就社會責任會計目標這一問題作具體的探討。
會計目標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分為不同的種類。從時間來看,可分為短期目標、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從程度來看,可分為最低目標、中間目標和最高目標;從主次方面看,可分為主要目標和次要目標;從總分關系來看,可分為總目標和分目標;從抽象程度來看,可分為基本目標和具體目標等等。筆者對社會責任會計目標的設定主要定位在基本目標和具體目標上。
一、制定社會責任會計目標應考慮的因素
(一)成本效益因素
成本效益原則是一條普遍實用的原則,即任何一項活動,只有當其收益大于成本時才是可行的,社會責任會計的產生目的無非是為了滿足廣大信息使用者的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需求。但是社會責任會計目標實現手段的增量成本,制約著會計目標。大量的投資者、債權人、政府以及社會公眾需要企業提供如企業對員工履行的責任、對生態環境維護的責任、依法納稅的責任、對社會及本地區的責任以及對消費者應履行的社會責任,等等。而這些信息的提供要花費很大的代價,也就是說企業在提供這些信息之前,得權衡其成本和效益,只有當期獲得的效益大于所費的成本時才愿意提供。因此社會責任會計目標的實現得以成本效益原則為前提。
(二)重要性因素
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是多樣的,復雜的,并且他們之間的目標存在著有機的制約關系,社會責任會計目標不可能滿足所有的信息需求,只能滿足大部分利益主體的需要。只有明確核心目標,并建立起其他目標與核心目標的相關性,社會責任的實現才是可能的。
(三)社會經濟環境因素
會計目標隨著社會經濟的變遷而變遷,社會責任會計目標也是不斷變化和發展的,社會責任會計目標的關鍵是提供社會責任會計信息和利用社會責任會計信息兩個方面,因此社會責任會計目標的定位必須從社會供求關系的角度加以考慮,這是確立社會責任會計目標的出發點。
二、制定社會責任會計目標應遵循的原則
(一)目標多層次、多元化
按照系統論的觀點,會計目標是一個體系。而會計作為一個開放的人造系統,要與外界進行物質、能量、信息等的交換。由于社會經濟環境的多變性,使得會計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需求是多樣化的。因此社會責任會計目標的設定應是一個多層次、多元化的系統。
(二) 面向用戶、立足需求
會計是生產和提供信息的。會計信息,作為會計提供的產品,同任何其他產品一樣,必須適銷對路,能滿足信息使用者對信息的某種需要,否則,會計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與意義。社會責任會計作為會計學的分支,其產生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廣大信息使用者的社會責任信息需要。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生產必須始終圍繞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來進行。因此,社會責任會計目標的設定必須面向信息使用者,并盡可能滿足其需求。
(三)立足實踐,認識自身
目標的設定既要有一定的挑戰性,又要量力而行。因此,設定目標時要對事物自身的現狀進行客觀、合理、準確的評估,做到立足實際。會計,尤其是社會責任會計,是在一系列基本假設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個信息系統,并運用一些特有的原則、程序和方法來對企業的交易或事項加以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科學。因此社會責任會計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和局限性。會計不是萬能的,尤其是社會責任會計,在我國剛剛起步,理論和實務都存在著很大局限性,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社會責任會計目標的設定應該立足自身實際,明確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堅持有所為和有所不為。
(四)主觀性、客觀性
社會責任會計目標體現了會計信息需求者的愿望,是會計行為主體在一定歷史條件下,通過自身的會計實踐活動所期望達到的結果和基本要求,具有主觀性。同時,社會責任會計目標受制于客觀環境和會計本質的制約,因此具有客觀性。社會責任會計目標,必須在主觀愿望和客觀實際兩者之間求得平衡。因此,社會責任會計目標的設定必須現實可行,是會計通過一定的努力可以實現的。如果目標定得過高,不但目標沒法實現,還會引起會計信息系統的混亂;如果目標定得過低,則會計的職能作用得不到應有的發揮。因此,在設定會計目標時既要考慮人們主觀的需要,又應充分考慮會計自身能力的客觀性,做到滿足需要、量力而行。
(五)設定的目標要明確
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有西方學者指出:“隨著時間的推移,目的或目標是會改造的,但在任何時期,目的和目標都必須規定明白或有可能明白地予以規定。”可見,目標的設定必須明確、清楚。否則,不但不能給人指明方向,還可能使人“誤入歧途”。那么,目標要怎樣設定才能明確呢?一般而言,基本目標由于比較抽象而難以量化,但要做到表述清楚、明確易懂、具有指引性和可操作性。具體目標的設定要做到:表述明確,有可衡量的結果,考慮成本、時間和資源約束等。
三、社會責任會計目標的構成
與傳統的會計目標相同,社會責任會計的目標構成主要也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為誰提供社會責任會計信息,即要明確會計信息的使用主體。二是提供哪些社會責任會計信息, 即要明確會計信息的使用者需要什么樣的社會責任會計信息。三是會計如何提供這些社會責任會計信息,作為一種主觀愿望的社會責任會計目標,其實現范圍和程度,取決于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和會計信息的質量。
為誰提供會計信息,誰是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從社會責任會計的角度看,企業的可持續增長不僅能夠給股東帶來長期穩定的報酬,而且對于企業資源利用、環境保護以及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都有重要意義,相關的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尤其是各級環保部門及企業內部各級管理人員構成了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使用主體。
提供哪些會計信息,主要是對會計信息的內容及質量提出要求,會計信息使用者從自身利益出發,希望會計信息是客觀的、公允的、與他們的需要相關的。從社會責任會計的角度看,可持續發展不僅是人類與環境協調生存的前提,從企業資源利用的角度看,可持續發展還會給企業帶來源源不斷的可利用資源,從而滿足企業穩定長期的發展需要。因此,具備客觀性、相關性、及時性等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是使用者的需求。如:提供自然資源的利用效率,企業生產經營對社會的影響,為保護環境、提高勞動者素質和產品質量、發展社會公益事業、完善社會福利保障體系提供具體可行的辦法等這些社會責任會計的信息。
如何提供這些信息,社會責任會計為了提供這些社會責任會計信息,要通過一系列程序與專門的方法,如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四個基本程序及一系列的會計核算方法,這就要求在現有財務會計核算體系的基礎上,從社會責任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到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披露,建立健全完整的社會責任會計核算體系并融入會計核算體系。
四、社會責任會計目標的層次
社會責任會計的會計目標不僅受社會經濟環境的影響,同時還要受企業目標的制約,而社會經濟環境是多變的、企業目標是多元的,會計系統本身又具有多層次性的特點,使得社會責任會計目標成為一個相互偶合的復數目標體系,它由不同的層次和內容構成,且在不同的社會責任觀念下,其會計目標也不盡相同。社會責任會計的目標主要有兩個方面,即基本目標和具體目標(見圖1)。
(一)基本目標
社會責任會計的基本目標是提高社會效益。會計與經濟效益有著緊密的聯系,無論從其產生發展,還是從其反映控制的目的都揭示了這一規律,即會計方法的變革和發展的源動力就是滿足提高經濟效益的客觀需要。企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同樣存在著這種關系。企業是社會的一個細胞,它的活動與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它應當自覺履行全體公民所應履行的社會責任,以便創造良好的企業信譽和企業形象。企業無論是在“投入”還是“產出”中,都既反映“內部經濟性”,又反映“外部經濟性”。企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是辨證的關系,既統一又有矛盾。二者的統一性表現在相互依存、相互促進上。企業的經濟效益提高了,有利于合理利用各種經濟資源,保護生態平衡,解決企業附近社區居民的就業等問題,從而促進了社會效益的提高。二者的矛盾主要表現在,有時為了提高社會效益,就得放棄企業短期的經濟效益:如企業治理“三廢”支出,會給社會環境的凈化帶來正效益,但可能會使企業因此短期效益受損。但從長遠來看,二者是不矛盾的,只有實現了社會效益,才能促使企業的經濟效益不斷提高,從而達到二者的協調統一,使得國民經濟從微觀到宏觀達到良性運轉、快速發展。由此看出只要這種矛盾處理得當,找到最佳的切合點,就會產出更大的經濟效益。可見,社會責任會計的基本目標是提高社會效益。
(二)具體目標
社會責任會計的具體目標是計量和報告企業各項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向所有與企業經營活動有利益關系的社會集團提供有用的會計信息,如社會收益與社會成本方面的情況、職工福利待遇的分配情況、企業人力資源的利用情況以及企業給社會環境造成的污染等。這樣投資者和債權人可以利用社會責任會計所提供的信息,決定是否提供資金進行投資等;政府利用社會責任會計所提供的信息,可以測定政府規劃和政策的執行情況,以及企業目標與社會目標是否協調一致,從而實現宏觀經濟控制,有效地配置全社會的資源;所有者利用這個信息,決定是否進行擴大或維持企業經營;企業管理當局利用這個信息,可調整企業的經營戰略,提高企業的整體業績;消費者依據社會責任會計報表提供的有關信息,可了解企業的盈利水平是否合理,從而維護他們自身的利益;社區通過這個信息,可決定是否與企業保持良好的關系等。
五、結論
會計目標是不斷發展的,并非一成不變的。它受制于社會經濟環鏡、企業目標、及會計本質屬性的制約。在不同的時期,會計目標是不同的,要根據具體的國情而定。因此,就現階段我國的實際情況,社會責任會計目標定位于基本目標和具體目標兩個層次。基本目標在社會責任目標體系中占主導地位,具體目標在社會責任目標體系中處于基礎地位,受基本目標的統御,同時也是制訂具體會計準則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劉建紅,楊亞娥. 西方國家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04(1).
[2] 李靜,萬繼峰.非贏利組織會計目標淺探[J].財會月刊,2005(28).
[3] 杜梅. 建立社會責任會計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然選擇[J].會計之友(下) ,2006(4).
[4] 丁俊. 財務會計目標理論的現實選擇[J].財會月刊,2006(1).
[5] 李冬生, 陽秋林. 關于社會責任會計涵義綜述[J].財會研究,2006(2).
(責任編輯:石樹文)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