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教科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上冊第5單元。
教學目標:
1.會寫6個生字,認識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弄清小溪先生病后變清的原因,教育學生保護環境、愛護家園。
教學重、難點:
圖文對照,看懂圖,讀懂文;朗讀課文,了解小溪生病的原因及治療的方法,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
課時安排:2課時。本文為第一課時教學紀實。
教學流程:
一、進入情境,激疑導入
師:(板書“病”。)這個字誰認識?(生舉手回答。)
師:你是怎么認識的,能給組個詞語嗎?
生:病床,我是在醫院認識的。
生:病菌,我是通過看書認識的。
師:同學們能在生活中識字,可真了不起。
師:老師告訴你們,有一條小溪就生病了?。ㄟ呎f邊板書。)大家一起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問老師嗎?
生:小溪是怎樣生病的?
生:小溪生的是什么病呢?
生:小溪的病最后治好了嗎?
生:有沒有人給小溪治病呀?
生:小溪生病前是什么樣?
……
師:你們可真了不起,讀了課題就提出這么多問題。問題提出來了,我們該怎么解決呢?你有沒有什么好辦法?
生:讀課文也許能找到答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讀課文來解決確實是個好辦法?,F在就請你們把課本拿好,借助拼音來讀課文。讀課文之前,老師有個要求:要讀準字音,做到不丟字、不加字。請同學們帶著這些要求自由讀課文。(生自由讀課文。)
師:同學們讀得真認真,為了更好地解決剛才我們提出的問題,那就要求大家必須充分地讀課文?,F在同桌兩個人互相讀一讀,如果他在讀書時有不正確的讀音,你一定要幫忙改正呀?。ㄉハ嗪献髯x書。)
師:看著你們能互相幫忙,一起合作讀書,老師真高興?,F在誰覺得自己能把課文讀給大家聽了?
(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三、細讀課文,感悟體會
(一)學習第一小節
師:同學們在沒用老師幫忙的情況下把課文讀得很好,那么剛才我們提的問題是不是都通過讀課文解決了呢?現在老師可要問問了,剛才有個同學問“小溪生病前是什么樣?”這個問題是誰提出來的,你找到答案了嗎?
生:小溪生病前是清清的、綠綠的,天天唱歌。
師:在哪兒找到的,把那段話讀給我們聽聽好嗎?
(生讀第一段。)
師:你自己提出問題,還通過讀書解決問題,可真了不起!
師:這條小溪清清的、綠綠的,整天唱著歡樂的歌。誰能把小溪高興、快樂的樣子讀出來呢?
(生投入地讀。)
師:心里覺得快樂還不夠,還要在表情上把它表現出來,誰能讀得更快樂些?
(生晃著小腦袋讀,讀得更有滋味了。)
師:還有誰想讀?
(生爭著讀。)
師:他讀得可真高興,真快樂呀!拿好書,我們一起讀,讀出小溪的高興和快樂。
(生齊讀課文第一段。)
(二)學習第二、三小節
師:這么一條清澈快活的小溪,它怎么會生病呢?誰在讀課文時解決了這個問題?
(生讀第二自然段。)
師:現在誰能說說小溪是怎么生病的?
生:因為小兔、小猴、小羊往小溪里扔垃圾,所以小溪就生病了。
師:能加上動作嗎,說說它們到底都是怎么做的?
生:小兔往小溪里扔紙屑,小猴往小溪里丟果皮,小羊往小溪里倒垃圾。
(生邊說邊帶著表情和動作。)
師:就這三個小動物往小溪里扔紙屑、丟果皮、倒垃圾嗎?
生:不是。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為這段后面有省略號。
師:你真是個愛觀察的孩子。
師:你們想象一下,還有哪些小動物,它們可能會怎么做?
生:小老虎往小溪里扔骨頭。
生:小貓往小溪里丟魚刺。
生:小刺猬往小溪里扔爛果子。
生:小豬往小溪里倒臟水。
……
師:像這樣的小動物還有很多,它們不知道愛護小溪,更不知道自己做的那些事是在破壞小溪,所以小溪生病了。
師:看看生病的小溪是什么樣?
生:小溪變黑了,變臭了。
師:課文中怎么說的,誰來讀一讀?
(生讀第三自然段。)
師:你們生過病嗎?你生病時的感覺如何?
生:我覺得很難受。
生:我覺得渾身熱,很不舒服。
生:我覺得一點力氣都沒有了。
師:小溪生病了,也很難過,很痛苦。誰再來讀讀這段,讀出小溪很難過、很痛苦的語氣。(生練讀。)
師:看來健康不僅對小溪重要,對我們每個同學來說也非常重要。希望同學們能多多鍛煉,預防疾病。
(三)學習四、五小節
師:剛才你們自己提出問題,通過認真讀書還解決了問題,你們真會讀書。老師想請你們幫個忙,我在讀書時也有個問題,就是書上113頁的討論題,我怎么想也想不明白。不知道你們愿不愿意幫我?
生:愿意。
師:那就請你們讀讀第四自然段,聯系上下文好好想想,自己讀懂了就可以和前后桌的同學說說,看誰能幫老師解決這個難題。
(生認真讀書。)
師:現在誰能幫我的忙,小兔、小猴、小羊怎么不好意思了?
生:因為小鳥說它們了。
生:因為它們知道是自己讓小溪生病的。
生:因為它們知道自己做錯了事就不好意思了。
師:啊,原來是這樣呀!謝謝你們。那怎么樣才能把小動物不好意思的心情讀出來呢?
(生有感情地讀課文。)
師:小溪怎么又變得清清的、綠綠的了?小動物還可能會怎么做呢?
生:小動物都行動起來了,去清理小溪。
生:小動物把小溪里的垃圾都清理干凈了,并在小溪邊種上漂亮的小花。
生:小動物還在小溪邊立了牌子,告訴每個人都要愛護小溪。
……
師:在小動物的共同努力下,現在的小溪是什么樣子了?
生:小溪的水又變漂亮了。
生:小溪的水變得清清的、綠綠的。
師:小溪的水又變得清清的、綠綠的,又唱起了歡樂的歌,讓我們齊讀最后一段。
(生齊讀。)
四、聯系實際,深化理解
師:小朋友,小動物能知錯就改,最后成了愛護環境的好孩子,我們又該怎么做呢?
生:愛護環境。
生:不亂扔紙屑。
生:我們要愛護大自然,要愛護一草一木,要和不愛護大自然的人講道理。
生:我們要從自身做起,不做破壞環境的事。
師:當我們隨手撿起一片紙屑,把它扔到垃圾箱里時,我們就已經成了愛護環境的好孩子。(師邊說邊撿起了地上的紙屑,生也在看周圍,撿起了周圍的垃圾。)
師:小朋友,只要我們一直堅持這樣做,就為保護環境做出了貢獻。
五、回歸整體,升華情感
師:讓我們端起書來,再讀讀這個故事,把小動物知錯就改的故事告訴給每一個人。
(生自由讀。)
師:小溪的病好了,恢復健康的小溪又在一路歡歌向前流淌,它要把小朋友愛護環境、保護大自然的事告訴給所有的人,希望你們能把這句話告訴給你的家里人,讓我們共同保護環境,讓我們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
生:(齊讀)讓我們生活的環境,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
【評析】
《語文課程標準》認為,教師“應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語文教學不僅要注意引導方法,還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本課設計著重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通過讀書、通過思考解決問題,通過讀、議、想、說等活動,讓學生在親歷實踐的過程中學習、感悟、積累、運用語言,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促進自主發展。
《語文課程標準》提到“低年級閱讀課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要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閱讀的樂趣”。在教學中,創設情境,指導學生閱讀,通過大量的朗讀指導,使學生感受讀書的樂趣,進而達到樂讀、會讀、讀好的目的。整個課堂緊緊圍繞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學習,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可以看出教師把學生真正當成了學習的主人。另外在教學中,教師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去補充文章的空白,想象還有哪些小動物會怎么做,想象小動物會怎樣美化小溪,通過這樣的訓練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開發了學生的創造潛能。